03.07 现在做智能机器人有前途么?能自动巡逻的那种?

王者使命之徒


做智能机器人整体上是有前途的,属于朝阳行业,市场上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但是细分技术领域要想清楚:

第一,做机器人硬件。做硬件需要很深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能做成的话具备较高的竞争壁垒,作为企业员工也能学到真正的技术;

第二,做机器人里面的AI技术。AI技术包含的范围也很广,做计算机视觉的像人脸识别,做语义分析如智能问答,AI是未来的技术方向,值得深入研究我个人也从事这部分工作,可深入交流探讨;

第三,做系统集成,说白了就是有商务关系,自己不掌握技术,采购其他厂家的过来做集成,比较有“钱”途,适合非技术的同学;

总体来说,智能机器人是个很不错的方向,也可能从中学习业界前沿技术,您提到的巡检机器人在很多行业都有应用,如工程施工、电力检修、高速公路流量监控,推荐进入。


易周一谈


两年以前(2017年),碰到一个做巡逻机器人的湖南兄弟,他说去一个论坛讲巡逻机器人的优势,做一个讲座,一方面宣传一下产品,另一方面想融点资金。现场有人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这个巡逻机器人看到坏人了,检测到有人要蓄意破坏公共设置,或者翻墙,撬锁,出现在禁止区域,能不能采取措施制止他?兄弟很幽默的的说:您希望一个扫堂腿撂倒对方是不是?这个不能!以后也不能。

说上面的一个情况,是巡逻机器人客观要面对的事情。从巡逻,巡检,现场处理当前的情况,这是一个预想下的潜在客户,希望解决的问题。但是巡逻,巡检目前只能做到的是看到,而后快速反馈,并根据图像传感,温度传感,气敏传感上传数据,告诉外部,当前环境所处在状态,最终要由人来处理。

因此巡逻机器人,一直被使用在极为特殊的几种场所:电力巡检(户外变电站等地),煤矿矿道巡检,隧道电缆及信号光缆巡检。

轨道巡检机器人

室外巡检机器人

公园户外巡逻机器人

红外巡检机器人

相信大部分的朋友都是看到当前疫情状态下,有企业将红外巡检机器人投入到小区,商场进行巡查,检测行人体温,以便做好安全防控。具体红外机器人的应用咱们接下来慢慢说。先来说说巡逻,巡检机器人的硬件技术。

巡逻机器人的技术确实不是非常难,但是他有壁垒

巡检机器人主要发展其实从工业AGV机器人发展而来的,早年火了没几年的送餐机器人,就是工业AGV机器人的变种,基本上售价比较便宜,2-3万块钱,带有磁条导航的机器人。不需要所谓人工智能,带有激光雷达,在人接近机器人2-3米左右,机器人会自动放慢速度,以便规避行人。这个2-3米也被成为安全区域。基本上有物体在2-3米以内,机器人的速度会降低50%-70%,直至停止。

地上的黑色条带,就是磁条

经过市场残酷的洗礼,送餐机器人逐渐沉寂,沦为一个噱头。而后工业市场出现了,带有自动避障,以及自动规划路径的机器人ARM机器人,通常说导航系统是SLAM+激光导航的机器人。

SLAM进入消费应用市场,已经属于很普遍的技术,并且比较成熟,价格也从之前的5万以上逐渐下降至5万以下(导航系统价格)。

SLAM的导航,用一个比较形象的动图表示其路径规划的形势。

这种不需要磁条导航,直接采用SLAM+激光三位导航的技术,就完成了机器人自己摸索所处在的空间,能够有效保障行人安全,并且可以实现路径全覆盖,不用实时编程。

这个技术的出现基本上就是户外巡逻机器人可以登上台面的主要技术之一。

因此一个巡逻机器人的硬件设备基本就囊括在一下的图表里:

巡检机器人的硬件构成:驱动是锂电池,程序中设定自动寻位充电的功能,速度上比较慢,因为巡逻确实没必要快。一定会配备摄像头,选配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避障及路径规划采用激光雷达,或者超声波雷达。从技术角度,以及灵敏度来说激光雷达高于超声波雷达,但超声波雷达经济成本明显较低。

因此,整个巡逻机器人的核心,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在硬件层面上,SLAM相关开发技术必须要有,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或者外包。但是想做到性价比高,肯定是自己有这方面技术。

对于SLAM的技术,相信熟悉人工智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玩意算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技术分支。

2、巡逻机器人的真实的核心点:应用层开发

事实上国内巡逻机器人多如牛毛,但是体量都不大,并且一个很有趣的情况是,做AGV的大厂,基本上都没有主攻这个领域。因为什么呢?因为应用层面,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值得去开发一个应用场景。

举一个例子:红外测温巡逻机器人,如果不是疫情的突然来临,基本上这类机器人就没有一点价值。因为,你测人的体温有什么用?红外数据处理后,显示人的体温,正常,或者不正常,其价值何在?但是在疫情的环境中,这类机器人就非常有价值,他可以在茫茫人海中锁定需要关注的目标。快速的实现查找和隔离。因此,从红外探测后,直接反馈有特殊人群,然后工作人员快速处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

另外一个最典型的巡逻机器人场景,就是电力巡检,电力系统是发热的系统,尽管微弱,但是确实发热,并且变电厂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有人拿着手电筒探照电线,还不一定能看清。但是巡逻机器人在处理了电网的影像之后,直接会告诉监控的人,这个地方电路短路,或者短路了。

因此,从这两个场景,都能够看到,巡逻机器人应用的领域,其实是一种时刻保持警戒,并且敌方失误,但是并不是非常容易出现混乱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放一个保安在这里,可能因为无聊放松警惕,造成重大事故。

但是在真正的人满为患的的区域中,巡逻机器人的临场处置能力,是“零”,这又是现场安保所不允许的。这才是巡逻机器人的应用层的症结。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你需要投入比巡逻机器人更多的费用,建设一套智能安保执行系统。说白了,就是在影视中看到的,如果巡逻机器人发现有情况,可以启动消防,安防,乃至防卫器械。但是,这玩意的应用领域,基本都圈定在了国民防卫及公检法安全领域。因此民用领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最后说一下:巡逻机器人属于一个高度定制化的机器人市场,不是技术难度大,而是成本太高。难以实现一个通用型设备,大规模的量产,因此难以上量,也难以有大企业愿意投入去做。给你看到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售价都是高大百万的机器人。(但问题是那是电网系统的订单,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机器人观察


做机器人的核心是应用场景。

例如物流和军工领域的人体外骨骼、军用背负机器人、仓库物流自动运输车等等。(注,这里讲的不是机械手类的机器人,是可移动的机器人)仓储运输属于刚需,扫地机器人属于廉价场景,其他场景普遍需求不强烈,或技术瓶颈很多;

军用机器人受限于续航能力还未得到批量采购;语音机器人在当前AI技术下无疑还是智障。

如果投入做机器人,一定要找到不是伪需求的市场。

从去年5月开始,6家知名机器人公司在Anki之前就相继倒下

做好机器人公司,为何那么难?

看完7家机器人公司的一生,这些公司倒闭的原因虽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性问题。

1、机器人功能无亮点,且难符市场需求

这是贝尔科教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作冰认为机器人公司不断倒闭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现有技术还未成熟到可以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消费级机器人功能。

通过前文中Kuri与Echo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家用机器人在这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现有的技术只能做出类似于智能音箱的消费级机器人。但是这些机器人的售价最高甚至可超过智能音箱十几倍。

而对于波士顿动力的易主,王作冰给出了这样的评论:“波士顿动力是一个特别好的公司,也代表着未来,只不过是这种未来有点儿远离目前的现实市场需求。易主可能更多的是出于财务角度,但并不代表它未来的方向有问题。”

2、研发成本过高,生产周期过长,且存在技术不断迭代的挑战

这个问题会造成两个后果:其一是生产周期过长导致最终产品面世时,可能已与当下的市场需求脱节;其二是研发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产品的市场表现不佳,企业就很可能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倒闭。

此外整个机器人产业都面临着硬件成本过高与知识产权高度集中的问题。

但就算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公司实际的运营中难免会碰上更多不具备普遍性的挑战,例如Schaft面临过的母公司高层管理动荡导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等。在看到优势、把握机遇的同时,业界也应该看到亟待突破的挑战和瓶颈。


莫非8125


现在巡逻智能机器人已经有应用了。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公共场所已经配有巡逻机器人了。比较著名的是美国Knightscope公司制造的K系列巡逻机器人。除了监控摄像头,它还配有GPS、激光扫描、热成像系统、气味探测器。有了这些先进装备,K系列巡逻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保安,沿着制定路线往返巡逻或者任意漫游,同时探测周围环境的变化,甚至是检测空气污染指数。



除了巡逻机器人,还有哪些商业机器人?现在商业机器人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了呢?我们分别从硬件和软件来看。


从硬件来看,商用机器人的技术基本已经成熟了。

硬件上,商业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体积和重量相对都比较大的机器人。上面提到的巡逻机器人就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酒店送货用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可以接入酒店的客房和电梯系统,只要指定客房,送货机器人就可以自行进出电梯将物品送到任何楼层,途中遇到障碍物或行人还可以灵活避让。这方面国外著名的公司有Savioke,国内有云迹科技。



第二类是小机器人。比如NAO,它只有一尺来搞,能灵活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还可以和人对话互动。这类机器人非常适合做小朋友的玩具,还兼具教育的功能。目前,这类机器人已经实现量产,市场上很容易就能买到。



第三类是机器臂,也就是工业机器人,它的技术现在也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多用于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进行焊接、切割、拼装等工作。也正是这类机器人正在逐渐取代流水线工人。因为机器人永远都不会累,而且对于那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机器人的效率还很高。最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就是德国的库卡(KUKA)机器臂,现在已经被中国的美的收购。



从软件的角度看,商业机器人技术也已经足够成熟了。

软件上主要看自动巡航技术和智能互动。自动巡航技术本质上就是自动驾驶技术。但因为巡逻是慢速行驶,所以一般不需要配备高精度的激光雷达,用”摄像头+便宜的超声雷达”就足够了。


智能互动主要是语音互动和表情互动。现在人工智能的语音互动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只要定义好特定的应用场景,让机器人准确识别人说的话,并作出相应的互动应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智能音箱Alexa。在国内,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科大讯飞和搜狗。表情互动相对较难。因为这不单要听懂语言,还要识别表情,更难的是让机器人作出类人的面部表情。现在全球最先进的做表情机器人的公司是HansonRobotics,它的表情机器人可以作出喜怒哀乐等不同人类表情。



总结

现在,商业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同时也正在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只要具备足够的技术整合能力,就可以利用国内强大的产业链,开辟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前沿科技馆


不看好。

选择行业进入时机很重要。巡逻机器人在机器人行业属于成熟型产品,物流行业有亚马逊,京东,菜鸟物流搬运机器人;商用巡逻机器人有餐厅场所,医院导航,商场服务,办公室迎宾文秘等。机器人头部企业都已占好了位,这类机器人技术含金量不高,就算本次疫情有巡逻机器人应用场景,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BuddyYee


有。通过今年的疫情可以看到,许多工作用智能机器人更有意义。比如高风险的工作,人无法进入的特殊死角,重复性机械工作,这些都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楼主提到的这种机器人在大型工厂里应用效果更显著。近期工厂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厂区内的监控需要人眼盯着,而人总会有疲劳,无法识别出微小变化。大部分都是事后调用,意义不大。只能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巡逻监控现场,发现问题立刻报警,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激光焊接无锡


有前途

物联网及机器人技术是很有前途的行业。

自动巡逻机器相当不错的

电力巡检,天然气管网巡检,安全巡检,改装一下就可以成为疫情期间的送药机器人,喷药机器人。


方法研究


智能机器人是发展方向,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是解放人的限制,降低劳动危险性和强度、提高生产力。无论在劳动生产、国防安全和人类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