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京剧艺术大师裘盛戎先生的艺术人生?

历史凌烟阁唐俭


关于裘盛戎,有一个演出的小故事:裘盛戎演《姚期》,裘盛戎用牙笏接酒的时候,总是在轻声的念着“老臣不敢”,但是这个声音观众听不到的,而且因为带着髯口,观众们连口型也看不到。



演戏,裘盛戎是全身心的在戏里。

作为花脸演员,裘盛戎的条件真的不算好。个子不高,嗓音也没有金派(金少山)嗓子宽阔和洪亮。但是他的台风确实超出了一般演员很多,气场若长虹,整个剧场的观众都能跟着他提起神来!


裘盛戎了解自己,懂得扬长避短,他琢磨韵味,最终形成与金少山唱法完全不同的风格,渐渐形成了“十净九裘”的现象。1950-1960年代,马、谭、张、裘组成的“北京京剧团”把传统京剧推向了一个高潮。裘盛戎与李多奎合演的新编戏《赤桑镇》,一经推出便引起一片轰动。

1964年,马、谭、张、裘、赵率领的北京京剧团到香港出访,收获了一众香港戏迷。 与别人相比,裘盛戎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收徒早。
他二十多岁就开始收徒弟,早期徒弟有如方荣翔一样的大角儿,当代净行名角邓沐玮、康万生、杨燕毅、孟广禄都是他的再传弟子。


不止看戏


京剧裘派艺术, 系指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裘盛戎先生所创立的花脸行当(包括铜锤、架子花、武二花)的风格流派。

裘盛戎先生(1915年~1971年)出生梨园世家。其父裘桂仙虽属票友下海,但他自幼迷戏,学戏其功力造诣并不亚于科班出身。从上世纪初到30年代,不仅是位著名的铜锤花脸演员,也是位著名的琴师。他曾与同代名伶余叔岩、杨小楼同台配戏,为何桂山操过琴,与尚小云、王少楼合灌过唱片《二进宫》。

裘盛戎先生有这样的家学渊源,薰陶和影响,本身又聪颖好学,7岁起便在父亲严格指导下喊嗓、练功、学戏。每天踢腿、下腰、吊嗓不下4~5小时,到11岁时他已学会《天水关》、《草桥关》、《白良关》、《牧虎关》、《衘果园》、《大回朝》、《锁五龙》、《二进宫》等20多出戏了。12岁父亲又把他送进富连成科班,一学便是七年。此间父亲裘桂仙也在这里任教,同时得到科班名师孙盛文、王连平的精心指教,技艺大进。出科后他曾与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大名生谭富英、马连良、奚啸伯、杨宝森以及麒麟童~周信芳、盖叫天~张英杰、李多奎、高庆奎等同台合作演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已唱红京津沪。30多岁时嗓音一度失调,但他矢志不渝,始终坚持艺业勤学苦练,从不怠惰。嗓音恢复后,技艺更趋老练成熟。

至解放后五十年代已进入极盛阶段,唱念做舞已有自己鲜明而独特风格。以往花脸、特别是金少山,以嗓音宏亮和粗犷扑直取胜,裘盛戎先生则根据自己素质条件,追求委婉细腻。同时注意扬长避短,他从自己性格气质,声韵到体态形象,极适合演出王候朝臣,元戎老将和绿林好汉,草莽英雄等忠良、正派、侠义英烈人物,而很少演曹操、严嵩、潘洪等“白脸”奸诈人物。也不擅演张飞、李逵等滑稽猛悍角色。为丰富铜锤花脸等唱念做表等技巧,他不仅注意向旦角、老生等行当学习,而且还注意学习“外江派”麒麟童及盖叫天的,及至京韵大鼓名家小彩舞的“舞台艺术”有益成份。他非常强调在字声和韵律方面加以推敲与发挥。把亮嗓高腔用宏硕、奔放、激越的声调来表现。把金少山、金秀山豪放、粗犷宏亮方面的优点与自己闷嗓迂回、含蓄、挂味方面的优点两者结合起来,达到虚实相兼,收放有致且刚柔相济。他更注意吞吐与口气和共鸣,善于把丹田气通过胸腔、喉腔、鼻腔、颅后音形成共鸣。创造出一种字正腔圆,沉雄浑厚、饱满激昂、韵味醇浓的铜锤花脸唱法。则稳健雄浑,有空谷幽深之意境。在演唱中他还巧妙地区分重点处理和一般处理,即集中主要声气突出重点唱句,与逻辑重音,给人以异峰突起之感,为观众欣赏与首肯。裘派花脸艺术形成为京剧净行树立了典范,故当今有十净九裘之称。

裘盛戎先生的艺术人生还有两大特点,让广大“裘迷”津津乐道。一是他的完整性,即不仅以唱功取胜,而且唱念做打舞均有自己独特风格,二是他不单纯为唱而唱,为舞而舞,而是严格地从生活出发,从所扮演角色出发,运用“四功五法”综合艺术手段、刻划剧中人物形神、性格,绝非表面化,雷同化、千人一面。他的代表剧目颇丰。自己单挑戏有《草桥关》、《牧虎关》、《锁五龙》、《刺王僚》、《探阴山》、《坐寨.盗马》、《衘果园》,对儿戏(与老旦)有《遇皇后.打龙袍》、《赤桑镇》,(与老生)有《将相和》、《除三害》、《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赵氏孤儿》、《海瑞罢官》、《官渡之战》等,现代戏有《林则徐》、《詹天佑》、《杜鹃山》、《雪花飘》等。

无论您听到裘派哪一段戏的唱儿,都会品味到裘盛戎先生京剧演唱独特的韵味,得到声乐美艺术的享受。





国粹繁荣绚丽日


裘盛戎出生于1915年,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就受父亲的影响学戏。获得过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是京剧净角裘派创始人,被誉为京剧花脸全才艺术家。

裘盛戎一家子都是唱戏的,父亲为著名净角裘桂仙,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弟弟裘世戎也是京剧名家,主唱花脸,与父亲裘桂仙、哥哥裘盛戎并称为“裘门三杰”。

长子裘少戎也是京剧净角,子承父业,为裘派艺术的代表人物。长女裘红则是京剧旦角,专工青衣。五女裘芸并不是专业演员,但是是京剧的深度票友,现在活跃在京剧票友界。

裘少戎的儿子裘继戎,也继承家业,是裘派艺术的传人。他们整个家族都是唱京剧的,而且是世代相传,妥妥的梨园世家。

裘盛戎的父亲病逝后,他的嗓子一度出现倒仓,但他懂得博采众长,扬长避短,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突破。他经常跟嗓子同样倒仓过的周信芳大师同台演出,向他请教麒派艺术的唱腔,并且充实他的裘派表演艺术。

嗓子复原后的裘盛戎嗓音高亮醇厚,演唱技巧高超绝妙,唱腔特色韵味十足。他改变了以前花脸直腔直调的唱法,进行大量的创新,极大丰富了花脸的声腔表现力,对京剧的花脸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的戏曲作家翁偶虹这样评价他:“如果说金少山是一座高山,那裘盛戎则是一座更高的山,他取代了金少山,改变了金派30年统一天下的局面,雄踞净行之首,开了花脸一代新风。”

裘盛戎还特别热衷于收徒,并且很会挑徒弟,他的徒弟很多都在京剧净角上,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净角,有着“十净九裘”的说法。

总而言之,裘盛戎是京剧界伟大的艺术家,他开创的裘派艺术,为京剧净角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青衣


摘自度娘:裘盛戎,京剧花脸全才。唱念做打无一不能。

艺术经历

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父亲的严格要求,为裘盛戎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

富连成

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升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

萧长华

孙盛文

王连平

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当时科班上戏规矩,大轴是武戏,倒第二是生旦戏,他的戏如《

探阴山

》等则常破例放在压轴。

1933年出科后,曾搭班在

杨小楼

金少山

门下,另外还同

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

孟小冬

周信芳

盖叫天

等大师以及

四小名旦

叶盛章

叶盛兰

李少春

高盛麟

李玉茹

言慧珠

等同台演出。其间一度

倒仓

,加之父亲的病逝等原因使他思想苦闷,在上海天蟾、黄金等剧场充当班底。尽管这样,他的才华和造诣依然为行内外人及观众所欣赏。20世纪40年代中期,金少山在上海演出,邀他合作《

草桥关

》、《

刺王僚

》、《

白良关

》,金少山鼓励他“好好干,将来前途远大”,并与他合灌唱片《

真假李逵

》。这期间,他还与周

裘盛戎

信芳有较长时间合作,从

麒派

表演中汲取艺术营养充实自己的花脸表演技艺。

1947年,裘盛戎创立了“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戏院,打炮戏即更名《

姚期

》的头二本《

草桥关

》。虽是老戏,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处理,演出时观众彩声连连,取得圆满成功。此后“戎社”经常在京津演出《

铡美案

》、《

战宛城

》、《

打龙袍

》、《

连环套

》、《

牧虎关

》、《大、探、二》等戏,并将《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

裘派

艺术在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得到发扬光大。他生前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裘盛戎的今天”。解放后,裘盛戎与

谭富英

携手成立了“太平京剧社”(后更名为北京京剧二团),二人并挂头牌,合作演出新戏《

将相和

》、《

正气歌

》、《

除三害

》等。1953年赴朝鲜慰问,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已到达颠峰状态。

他曲

己从人,高风亮节,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

赵燕侠

等各位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1956年,他加盟了被誉为具有全国最佳搭档“四大头牌”——“马谭张裘”的北京京剧团,并任副团长。在这个团里,马谭张裘四人有时轮流唱开场戏或上大轴,有一次裘唱大轴《

坐寨盗马

》,开场戏是

张君秋

的《

女起解

》,二出是谭富英的《

碰碑

》,倒二是

马连良

的《

借赵云

》,一时传为美谈。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改编创编大量传世之作如《

秦香莲

》、《

赵氏孤儿

》、《

官渡之战

》、《

海瑞罢官

》、《

赤桑镇

》《姚期》、《

铡美案

》、《官渡之战》、《

将相和

》、《

除三害

》、《南方来信》、《壮别》、《

林则徐

》、《舍命全交》等,为戏曲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964年裘盛戎参加了现代戏《

杜鹃山

》的创作和演出,他在剧中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乌豆。同期,他还创演了另一出现代戏《

雪花飘

》。
1966年,裘盛戎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隔离审查,并被抄家。北京京剧团出演《

海港

》,只让他担任B角高志杨,于是每逢此剧由B角演出时,观众就蜂拥前往,争睹艰难岁月中裘先生的风采。裘盛戎深爱他的事业,逝世前两年,他尚在“控制使用”中,还随《杜鹃山》剧组去湘鄂赣体验生活。不久,他被查出患有肺癌,1971年扩散到脑部。
裘先生生前留有大量录音资料,彩色电影《秦香莲》、《

群英会

·

借东风

》中保存了他珍贵的表演艺术形象。

人物评价

裘盛戎被人戏称“傻子”,他性格内向、憨厚,凡和他相处的人无不用两个字评价他“好人”,就是对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也是以德报怨宽厚包容。人们不但喜欢他的艺术,更赞誉他高尚的人品。

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

、刘少奇、

董必武

、周恩来、

彭真

等人的亲切关怀。

老舍

曹禺

谢添

赵丹

、年维泗、张俊秀、

史万春

、孙福成、

庄则栋

、邱钟惠及出租车司机、掏粪工人、饭店服务员等都是他

裘盛戎

的朋友。在同行间他尊老爱幼,提携青年,尊重合作者,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戏曲艺术。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他深入工厂、矿山、农村、部队,他上阵地、进坑道,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志愿军。党和人们也给与了他应有的荣誉,历任原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


老华容道


称大师是必须的,在裘先生后面铜锤无胜过者,方荣翔是学得最好的弟子,但也难望其项背!

但称花面全才,值得商榷!

先生的架子花脸如野猪林之鲁智深,四进士之顾渎,空城计之司马及李七长亭等诸戏皆不对工,武戏则流传更少矣!

实话实说,非对先生不敬也!


东皋公KSL


1950年代初期还是懵懂少年,喜爱京剧就是从裘盛戎先生的一齣《姚期》开始。以后贯穿十年可以说欣赏了当时几乎所有裘先生的名剧。他和“南麒北马”鬚生名家一样,创造性的以净行表现人物的流派。以姚期、包拯、窦尔敦的四击头出场亮相为例,分别表现了老臣、明相和山大王的不同身份。裘派唱腔脍炙人口,不仅是高亢嘹亮,更有委婉低吟。他后期创作的赵氏孤儿中魏绛的汉调二黄和现代京剧杜鹃山中乌豆的“大火烧”,都是经典之作(后者现已绝响)。1950年代是裘派艺术的顶峰,国庆十周年大庆合作演出“赤壁之战”,特为裘先生和盛兰先生创作一场周瑜和黄盖的壮行,台词唱念上口对仗工整,二位大师把少帅和老臣的生离死别慷慨赴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处所写只是点点滴滴,难以表达对裘派艺术的倾倒和钟爱。


安珍奶奶1


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i独树一帜‘改革创新艺术精艺求精‘京剧汉调就是裘先生的创新现代戏杜鹃山雷冈的原型人物鸟豆就是也是裘先生的创新∵为人低调∵开朗大度i总之人好艺精‘戏曲界的楷模‘向裘先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