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让小孩从两三岁起就直接看原版无中文的纯英语动画片,小孩就会慢慢听懂英语吗?

独向远方


纯英语动画片是孩子学习英语的好帮手,但是小孩看原版无中文的纯英语动画片并不能让孩子听懂英语,孩子看原版动画片更需要家长的保驾护航。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有位教授就专门研究过,天发现,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7岁之前的孩子都能掌握所处环境中的任何语言,换句话说,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是语言天才。


这位教授和她的团队做了一个研究,就是把10个孩子分成两组,每组5个成员,一组让家长或者亲人陪着聊天、玩游戏、交流,也就是真人互动;而另一组就是纯粹的让孩子看视频、听音频(在此说明下,父母给孩子看视频,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动画片,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作为父母也不能长时间让孩子看视频、听音频,毕竟孩子还小。建议每天观看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经过一段时间,结果发现,真人互动那组孩子掌握英语程度普遍比看视频的那组要好。说明了小孩要想学好英语,并不是让孩子从小就看原版无中文的纯英语动画片就能学好的。


学好一种语言,作为父母要努力创造语言环境,哪怕父母本身英语口语不标准,父母也可以每天简单用英语与孩子进行交流,比如每天早上问候早安,见面打招呼,晚上问候晚安等等,只要父母日复一日重复,长久必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决胜网


安安今年4岁半了,上周我带她去一家英语机构试听。第一堂课上,她就和外教老师愉快地聊起天来。外教老师问的问题,她都抢答。外教老师让她的中文助教问我安安是不是有过出国学习的经历,说她很impressed(很震惊)。

我心里乐开了花,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安安三岁半的时候,我带她去同一家机构试听时候,她不但全程不说话,下课时候还抱着我哭鼻子,说再也不想来上课了。

究竟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呢?

像题目中所说,在安安两岁的时候,我就坚持给她看原版动画片,听英文童谣。她就算不看,我也开着给她磨耳朵。买了很多英文绘本,却没有坚持读下来。从安安上幼儿园起,我开始给安安找英语培训机构,但安安在试听课的表现让我觉得她还没有准备好。而且每次给她看动画片时候,她都告诉我,我想看中文的。对于安安的英语启蒙,我是心里着急,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在网上听到了盖兆泉老师的英语启蒙讲座。 她的一个观点,一下子给我指明了方向。她说“没有亲子启蒙就送外教班,等于浪费银子。”只有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听力水平,才能最大程度上吸收外教的口语。

(图片摘自盖老师讲座PPT)

她还表示那些基础词汇很好教,哪怕蹦单词都行,让家长先启蒙再送班。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孩子,虽然外教课上的气氛营造得很轻松,经常做游戏。可是把孩子突然扔到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中,那种不安与紧张是显而易见的。我暗下决心,为了孩子能够更高效地参加外教班,我决定自己先给她进行英语启蒙,积累词汇量。


启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我自己不知道说什么。市面上的口语书大多不针对亲子内容,少数的几本口语书,关于一个梳头就有三四十个句子,一句就有好几个词不认识,更别说要用在生活中了。我捧着口语书跟读 了一遍,那感觉像回到自己高中时候被强制背新概念英语一样痛苦。在网上搜索的结果也是,什么样的表达都有,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就在那时候,我开始学习亲子日常口语。每次就学三句日常用语,是美国家庭每日必用的亲子对话用语,由外教老师朗读。要求就是,将这三句短语代替中文,用在生活中。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哎呦,这也太简单了,一看就会啊。可用起来才知道,理解一句话和运用一句话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一句短语就三个词,我愣是练习了10分钟才敢跟孩子说。第一次开口在安安面前说,我也是踌躇了好久,不好意思加不自信两种情绪交织着,完全不是那种想象中的脱口而出。

后来经过每天练习,我对自己的发音才稍微开始自信起来。安安经常看着我对着手机读,过了几天,她竟然开始纠正起我的发音了。这时我才开始逐渐开始运用那三句短语。

我的操作方法是,一周只替换三句,其他还是用中文说。比如“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 (该穿衣服了)和 ”Put on your clothes “(穿衣服)这两句,在我家出现的场景就是:

安安,快点快点,要去奶奶家了,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

快,put on your clothes. 奶奶已经打电话来催了。

这件好不好?Put on your clothes!

就这样坚持了几周,孩子也开始和我和她爸爸说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了。当时我真是高兴坏了。

印象很深,有一天我让孩子在看小猪佩奇英文原版第一季第十二集的时候,动画片里小猪佩奇说:The snowman needs some clothes to keep him warm(雪人需要穿衣服保暖)。她竟然转过头告诉我:妈妈,the snowman needs clothes!(雪人需要衣服)。


亲子启蒙另一个普遍难题就是,孩子对家长说英文有抵触情绪。我记得当时听完盖老师的讲座,像打了鸡血一样,回家就开始说,What is this? What is that? What color is that?(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那是什么颜色?) 孩子就一脸漠然地看着我说,妈妈,别说英文。

在我开始持续用英文替换日常吃喝拉撒睡有关的日常用语,带着安安开始适应英文语句以后,当安安开始听到别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在说一样的英文以后,她才渐渐不再对我说英文有抵触情绪了。

比如在学有关水果日常用语之前,我每次用英文告诉她水果名字,教她颜色的单词,她都没有任何反应。等我们开始把吃水果这一场景的日常会话开始用英文替换了几周以后,有一天,她就突然指着西瓜告诉我说,

妈妈,这个叫watermelon(西瓜)。It is green(绿色的)。

这时我才深刻了解,英语启蒙真的就在吃喝拉撒睡里,在离生活最近的点点滴滴里。孩子一定是先学会和吃喝拉撒睡有关的表达,才会慢慢开始学习颜色等的基础名词。就像学中文一样,先学会说我想吃苹果,再慢慢会说苹果是红色的。顺序一定不能反。

亲子英语启蒙第三个难题就是怎么坚持?

有一次有人分享了柏力果日常程序卡片。找了天下午,我就和安安一起找出彩纸和彩笔,画出了我家特有的日常程序卡片。这里分享一下我们早晨的卡片。

我们不仅有早上的程序卡片,还有晚上睡觉之前的,吃饭的,休闲的各种卡片。

怎么用呢?

最开始的时候,我在她的床头把卡片摆成一排。第一个是wake up,我一看到卡片,我就知道这里我要替换语句,我就会说,安安,it is time to wake up. 然后我把卡片拿到手里。

第二张是get dressed,我就会说“安安,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 今天你想穿哪件啊?”然后我叫安安把第二张卡片拿给我。

之后是上厕所,我说:“安安,go use the potty ”,然后让她把第三张卡片拿给我。就这样,刷牙,梳头,吃早饭,穿鞋袜,我们一项一项把卡片上所有的内容都做完。这些日常程序我们每一天都会做,每一天都会重复,这样既培养了好习惯,又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英文。

大概过了两周左右吧,孩子就把这一切熟记于心了。有时候我忘记了,她还会用英文提醒我。

我觉得理想化中的一人一语言在我的家庭里实现起来有困难,毕竟我的母语是中文。而这种新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保证自己的英文是地道的,发音是准确的,还可以让我和孩子坚持下去,确实为我的亲子启蒙开启了新的篇章。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大,一旦她对英文没有了抵触心理,她的进步比我快多了。

现在,孩子在外教班里如鱼得水,找到了一个能完全用英语来沟通,展现她水平的平台,我真是很高兴。对于我来说,和一年前试听课我的“两眼一抹瞎”相比,我也大致能听懂外教老师的话,认识老师教的单词。孩子下了课,我还可以陪她继续练习和互动。

我觉得我们身处在中文的强大语境中,亲子英文启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需要一些思考,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坚持。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盲目地看动画和磨耳朵,对孩子没有特别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柏力果双语家庭 (bilingualfamily) 由美国双语教育博士、应用语言学硕士、以及资深美国外教共同创建,为您提供最有价值、最具操作性的幼儿双语启蒙知识、亲子口语课程和绘本童谣课程。此文为柏力果邀请安安妈妈撰写。

柏力果双语家庭


我想说说我的一点经验。先说背景,我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工作十一年到目前和专业没有一点关系,以后估计工作中也不会用到。可以说四年的专业知识全扔了,唯一能用的就是看美剧。美剧确实能提高听力,口语发音及词汇量,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转到儿童英语上来说,仅仅让孩子通过英语动画片去灌耳音,练口语,太难了!!!关了电视,孩子依旧在一个全是汉语的环境里。她就是在动画片里学到了英语,去跟谁说,去跟谁练?所以我的方式就是看书,看儿童英文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学。还有各种儿童英文学习软件,下下来一起听,一起练。不要觉得自己发音不标准,孩子刚开始学习也不标准,有大人陪着一起学,一起纠正发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哪怕是看英文动画片,也和孩子一起看,一起学。要让孩子明白,never too late to learn.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下面介绍几本我买的英文书,我家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除了学校的英语课本每篇我要求她背过,平时我也会带着她看一些儿童英文书。




这本是双语,而且都是些很经典的迪士尼故事,我之所以给我家闺女选择男孩系列,是因为男孩故事里大部分是讲勇敢,友情,诚信,忠诚这些好的品格。女孩版里大部分都是白雪公主,睡美人这类,个人喜好问题,我实在是不喜欢。


照片没法调整方向,凑合一下。这是我买的很接地气(down to earth今天刚学的接地气的英文表达,显摆一下,哈哈)的一套专门给中国孩子的英文学习期刊,闺女很喜欢,基本上每本书会翻三四遍。还可以扫二维码听音频,怕自己发音不标准的爸妈可以考虑入手。


这套苏斯博士的儿童书在美国很出名,内容短小精悍,一句话四五个词,都很押韵。很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儿歌的感觉。画风也很奇特



这两套是我打算让她背下来的。年纪太小的宝贝可以先等等,但是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背美国幼儿园的课本应该绰绰有余吧。学英语,除了会听,还得能说出来,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文要求背过,古诗要求背过,为什么?因为要储存词汇量,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为口才做积累。英语也是同理啊!!



这套是京东打折时候买的,叫《我的第一套图书馆》内容很简短生动,也比较押韵。而且书后还有简短的知识小考点,和小游戏似的。不过我目前还没有开始给孩子看这套,慢慢来吧。


这套着重推荐小学生看,内容很诙谐,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算是英文版的《米小圈》or《马小跳》系列,而且是双语版。

最后再推荐几个英语学习APP,有我需要的,也有孩子需要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只需要一个学习app就够用了。


叽里呱啦,估计用的宝妈们很多,里面内容确实不错,英文歌,英文动画短片,还有互动教学都有。足够孩子们用的了。

说实话,我觉得学外语,不管什么时间都不晚。不要太迷信两三岁是语言爆发期,过了这个岁数再学就会很难,怎么样怎么样的。我就是从她五岁左右开始才一点点涉及英语,没有报过任何英语学习班,就是平时从早上好,晚安,去洗脸,去刷牙,一点一点跟她说。说实话,虽然现在没有看出比别的孩子英语好多少,但是我相信以后肯定不会差。语言学习是靠积累的,咱们语文课学了十二年,为什么英语就非要速成呢?慢慢来,别着急,培养兴趣是关键,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GNE玩游戏不通电


学习语言在于积累以及大量的练习。只听英语的动画片,并不能完全帮助孩子学会英语。

大家可以观察到,婴儿是如何学习我们的母语的。首先他身处在这个环境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给他说中文,他看见我们的嘴唇如何发音,然后模仿。在他正确模仿之前,他已经听了几万甚至几十万句的中文。

磨耳朵

家长之所以在两三岁就给孩子听英语的动画片,只希望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一个英语环境,帮助孩子磨耳朵,培养孩子的语感。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孩子只看英语动画片,但是并没有语言环境。孩子到了四五岁,跟别的孩子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摸耳朵的孩子,听到英语的动画片,发现听不懂,就要求切换成中文的,这个时候孩子有了分别心。但是因为朋友的孩子一直听英语动画片,所以,虽然听不懂,但他也能看下去。甚至偶尔还会蹦一两个单词。

但是说到真正的英语启蒙,确实没有的,孩子要想真正学会英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英语跟中文相差很大,有的人说经常看粤语的电视,就学会了粤语。那是因为粤语跟中文之间是同源的。英语和中文,没有丝毫相似,无法从一个英语单词猜到它的意思。仅仅只靠看动画片,要想学会英语是很难的。但是掌握一些单词没问题,比如简单的apple很多孩子都会说。

最好的英语启蒙方式。

最好的英语启蒙方式就是亲子共读。以前我认为要想孩子学好说话,最开始的时候应该培养孩子只听一种语言,语言听多了会导致孩子的语言系统紊乱,说话较晚。

但现在我认为,从最开始直接给孩子做中英文双语,甚至多语的启蒙是合适的。

如果家里缺乏双语环境,家长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进行亲子启蒙,一点儿也不晚。只要家长掌握适当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很好的语感。

如果家里同意给孩子看英语动画片的话,可以推荐清华幼儿英语、洪恩幼儿英语给孩子看。一周看一集,这一周也就使用这一集里面的内容,跟孩子进行对话。

另外也有很多分级的英语绘本推荐。比较著名的有牛津树,从简单到难,可以一步一步培养孩子的日常会话。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需要把英语运用起来,比如说做游戏,比如说某个特定场景的时候,总是用这句话代替某一个行为。

只要坚持下来,孩子的英语启蒙就会大有长进。如果家长英语不好,跟孩子学的课本,家长同时一起学。看动画片,家长跟孩子一起看,甚至家长首先备课。当你学会了某个词,在生活场景中就尽量多运用。比如,你们学习了hello,在生活中见到什么物体都跟他say hello,孩子很快就会掌握。再比如你们刚学banana这个单词,家里经常买一些香蕉放在家里,然后指着香蕉说banana,你要吗?

家长英文不好,中英文夹杂的说也没有问题。要把学的单词反复的给孩子输出。慢慢的孩子记住了,然后自己能把这个物体用英语说出来,就表示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输出了,说明孩子真正掌握了这个单词。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


Annie妈妈育儿


现在好的美语教材其实做的非常专业,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我孩子看的第一部英文动画片是洪恩教育出品的《Bolooloo》,每集5分钟。几句简单对话,分三种场景反复练习,刚开始每次看1集,一周反复看这一集。

不要觉得无聊,幼儿的学习就是在情境当中反复练习学来的。就像我们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会反复指着自己和他们说“妈妈、妈妈…”,然后他们会将妈妈和我们连接在一起。

幼儿学英语也是一样,最重要的是需要找到适合他们理解的动画片。当动画片中小人偶边跑边说”run”,反复几次折后,他们也能理解这个动作就是run。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仅仅因为看过几部似懂非懂的动画片孩子就能听懂和学会英语。但持之以恒,培养基础语感和词汇量是个不错的选择。


宸宝的杂货铺


99随便语:当然不可能。这个问题涉及到婴儿的母语系统,以及我们每个人是如何学会一种语言。

人体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包括“婴儿母语系统”。

科学研究认为,婴儿具有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天赋,因为每一个婴儿都有一套“婴儿母语系统”,这套系统,足以让一个婴儿,快速学会任何一种语言。

就是说,一个婴儿无论其父母说哪种语言,都不影响他学会另一种语言,任何语系。

但这并不代表,一个婴儿仅仅依靠看英语动画片,就能学会英语,哪怕他的父母是英国人,美国人也不行。

第一,母语系统在婴儿学习语言过程中的演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婴儿都有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天赋,但世界上的所有语言,由于口腔发音和听觉系统存在差异,是相互排斥的。

比如,汉语发音属于“前口腔发声”,发声部位集中在口腔的前部。

英语属于“后口腔发声”,说话时口腔后部发力,发声部位也集中于口腔后部。

当一个婴儿,在生活中接触某一种语言,并逐渐掌握这种语言,他的学习其他语言的功能,就会逐渐消退,直至消失。

这个过程,随着婴儿的母语水平的完善,功能也逐渐消失。

通常,一个孩子长大到12周岁,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天赋,完全消失,再也不能利用“母语系统”的优势,快速掌握另一门语言。

第二,孩子学习第二种语言,最佳年龄是几岁?

答案是3~12岁左右。

3岁的孩子,是语言学习最迅速的事情,已经掌握母语的最基本词汇,可以说出复杂的复合句,我们可以认为,3岁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

这就是他的母语!

但有趣的是,这一时期的孩子,他的“母语系统”虽然有了一定的退化,但并未消失,依旧具有快速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天赋。

所以我们看到,假如一个孩子的父母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这个孩子被认为“从小就会说两种语言”。

这种说法其实不准确,准确的是,这个孩子在3岁之前,掌握了一门语言作为他的母语,然后在3岁以后,又学会了另一种语言,同样具有母语水平。

第三,什么是母语呢?

人类的语言很复杂,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指的是用来交流的语言,比如一个中国人学会了英语,他就可以使用英语,进行连贯性和严密性的语言交流。

内部语言,指的是人在心里想问题时使用的语言,不能用来交流,只针对自己。

“母语”或者“母语水平”,指的是一个人使用一种语言,不仅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心里,用这种语言进行快速思考。

第四,孩子学习语言,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研究发现,当一个孩子生活中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语言,他仅会挑选其中一种语言,作为自己的母语,同时放弃其他语言。

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孩子学习语言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考高分”。

孩子让自己学会语言的目的很单纯:有用!

比如说,当一个孩子同时接触到汉语和英语,他会依靠本能,迅速作出判断,假如他的生活环境在中国,周围人使用的都是汉语,他就会自动选择汉语,反之,他会自动选择英语。

没有被选中的语言,就是垃圾,被抛弃!

第五,3岁孩子看英语动画片,会慢慢听懂英语吗?

当然不能。

这个孩子生活中需要的语言,是汉语,他不需要学习英语,当他看英语动画片时,他注意的仅仅是动画片里人物的动作,表情,对于语言部分,仅仅会注意一些语气助词。

对于动画片中的大段英语,等同于噪音,被人脑忽略掉!

一个孩子他不是上帝,他听不懂动画片里人物的对话,就是听不懂,这些听不懂的内容,是孩子不需要的信息。

换句话说,一个3岁中国孩子看英语动画片,有没有英语配音,效果相同。

如此就很清楚了,3岁孩子哪怕看了再多的原版英语动画片,他也无法学会英语。

结束语——

孩子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婴儿母语系统”,但孩子学会任何一种语言,必须以“有用”为前提,若想让中国孩子掌握英语,必须有人教导,自学是学不会的。


99随便


有一种教育模式,叫做“浸润式”教育。目前“叽里呱啦”是我接触的运用“浸润式教育”比较成功案例。叽里呱啦作为英语教学的平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它主张让孩子接触,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孩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所听的儿歌、所看的动画片,所玩的游戏,统统用英语来呈现,从而制造英语的语言氛围和学习环境,慢慢的孩子就会开口去说。就像呱呱学语的孩子学说话一样,不可能先学习语法、句式,或者拼音,就是一个字,一个词,慢慢的连成了一整句。那么,经过长时间的聆听和熏陶,相信孩子们开口说英语也会更加简单。我的一个同事,在给中考生补习,该名学生英语成绩长期保持在130分以上,但语法和知识点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我同事问他怎么答题的,他竟然说凭感觉。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海归,小的时候每年都会去国外旅行,口语能力非常强。可见语言环境有多么的重要。不过想要听懂英语,除了看纯英语动画片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大多数还是被画面和故事情节所吸引,虽然被大量的英语对话灌输,但听进去的并不多。想要学好英语,还是需要开口联系的。毕竟听了再多,看了再多,不开口都等于零。有娃同志们,做好准备,守着电视看《汪汪队立大功》、《小猪佩奇》、《爱探险的朵拉》吧。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无忧精英网


这事我有亲身体验,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不太令人满意。后来去拜访英语老师求支招。英语老师曾留学英国,经历过英文环境的熏陶,她琢磨了一法儿让我们试,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中没有压力学语言。后来我们买了复读机,每天三餐时,孩子玩玩具时,尤其睡前半小时和睡醒起床阶段,循环播放英文课本的朗读磁带,天天儿子生活的背景音就是牛津英语......半年后,孩子觉得英语课太简单,听力没得说,口语更地道。后来,一直到高考,英语学得极轻松,顺利读本科,直至考取英国交换生资格和留学海外读研,一路顺风。回过头来看,伴听工作我们坚持了整整四年,后来就由他去了。


酡生活i可墨色


会的!听纯英文的动画片对听力确实会有帮助。

举一个我闺蜜8岁女儿学英语的例子。闺蜜是英语老师,她老公是法语老师,住在省里最好的大学。平时他们家的兴趣爱好就是一起去图书馆,爸爸妈妈如果去上课,女儿就自己拿饭卡去饭堂吃饭,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业。

闺蜜从来没有刻意教她英语语法单词什么,只是一开始胎教就直接听英文歌曲,英文故事,平时在家放英文动画片,但不是让孩子沉迷动画片的那种,甚至父母之间对话都用英语,后来发现孩子英语语感出奇的好。

她在学校是英语课代表。平时说话动不动也是和妈妈随口说英语。闺蜜妈妈教育观很正确,只要开口说就好了,从来不去纠正太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子的英语上道了。


但是,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1、不要没有英语启蒙就把孩子送到英语培训班,孩子跟不上反而自信心下降;

2、动画片学英语只能是掌握一些词语和语音, 平时最好还得通过其他英语的熏陶;

3、动画片的选择很重要,谨防孩子是为了动画片而看的,而不是学语言;

4、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眼睛。



我是桃李妈妈,孩子4岁,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孩子的成长成才,爸爸妈妈可以关注“桃李妈妈育儿说”。坚持每天优质原创作品分享,有问题欢迎私信,我会为您一一解答~


桃李妈妈育儿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仅是会听懂,他们还会不自觉地模仿,如果这时候有人经常用这些熟悉的语句和孩子简单对话,他们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且标准的英语。


至于原因,得从大人和孩子学英语的区别说起。


听说我一直在学英语、纠正英语发音,亲朋好友们都觉得很奇怪。因为从2012年移民加拿大算起,我在纯英语环境已经生活了七八年。在他们眼里,不会说英语的人去了也可以炼成一口流利美语。


大家都问我:有了语言环境,英语自然就能说好吗?我的答案是:能,但也不能。

对孩子来说绝对可以,但对成人来说,真的不能。


就拿我们家的情况来做个比较吧:我大女儿刚来的时候3岁不到,从来没有学习过英语。我呢,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学了一共14年英语。刚来的时候,我还能教她几句日常对话;上学2/3个月后,她开始自己蹦英语,可以和我简单对话;半年以后,已经开始嫌弃我讲英语绘本有口音。


论语言环境,我俩差不多,她在幼儿园里全英文教学,我在公司里全英文上班。论智商,和3/4岁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比,我只高不低。是什么造成了我们英语口语学习能力的差别呢?


答案是,对声音的模仿能力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一套基本音素,比如中文的拼音,英语的音标,日语的五十音图。而人的发声系统所能发出的声音远多于某一种语言的音素。如果你听过beatbox,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


对孩子来说,每一种声音都是新鲜的,都需要学习一定的技巧,确定嘴唇、舌头、牙齿等的位置,尝试很多遍才能发出正确的音。对他们来说,没有母语和外语的区别,只有学会的音和没学过的音的区别。他们不会将自己划定在母语圈里,愿意尝试也容易适应新音素。

比如,我的小儿子刚刚过一岁,如果我拿着汽车跟他说“der der”,他就会认为汽车的名字就叫derder,然后很认真严肃的跟我学习derder的发音。


所以小孩子学发音既快又标准。而到了成人,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的听力能力大不如前。因为母语输入太多太久,所以对母语音素之外的音素就不太敏感。听着觉得别扭,说出来不像人话,但也说不出具体和母语音素差别在哪里。


其次,因为听的时候分不出差别,说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找一个自己最熟悉的音素顶上,以求无限接近。因为母语音素实在太熟悉了,怎么说怎么顺口。

比如英语里的/u/,push,有些人就会念成/puxu/(瀑需),乍听很像,但细听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个“用母语音素替代外语音素”的问题其实很普遍。不光中国人学英语有这个问题,加拿大人学中文也有同样的难点。


比如中文的“谢谢”,老外说起来都是"Shayshay"。原因异曲同工,中文的X发音“西”英文里没有,他们就会找最接近的一个音素sh来代替。


如果你名字里有拼音x的话,比如xin xiang,你可以试试让你的老外朋友读读看,肯定能听到sh的声音。


所以成年人纠正英语发音有两个难点,一是自己听不出区别,二是自学模仿不出中文没有的音素。


而这两个问题小孩子都没有,所以他们学的快学的标准。我的大女儿3岁不到来的,今年4年级,发音就是native speaker。我呢,学英语不下15年,虽然勤能补拙的一直磨练自己的发音,但离native还是有距离。



那成人的英语口语就没救了吗?也不尽然。俗话说得好,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既然知道了成人发音的问题,就应该从这两方面去想办法。


问题一,听不出区别。

不知道标准发音和错误发音的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用自己的耳朵很难解决。


这就是很多人和外教上了很久的一对一,英语口语用词非常地道,但发音还是原地踏步的原因。


好比我们学唱歌,原音重放一千遍,该唱走音的地方一个也没少。说句题外话,经过我多年观察,一般唱歌比较好听的人,英语口语也比较好,可见耳朵敏感度对发音学习的重要性。


比较靠谱的方法还是找他人帮你听,帮你找出你的发音问题。虽然很打击人,但却能解决问题。我曾经日复一日的找我女儿听我念“girl”,因为“l”这个音在末尾的音素和汉语l的发音差挺多,我的发音一直差口气,她一听就能听出来。


第二,模仿不到位。

这个和问题一是一脉相承的。但问题二比问题一相对好解决。为什么呢?因为听力是被动的,说话是主动的。你没法决定你的耳朵接收到了什么,但是可以决定你的嘴巴如何发声。


其实发声系统涉及的器官并不算多,主要有嘴唇、牙齿、舌头、声带等。如果你知道了标准音的发声系统摆放位置,那这样的模仿就会容易很多。


比如,"Thank you",很多人念成三克油。"th"这个音中文没有,大家就会就近把"s"拿过来顶替。但如果你知道了“th"的发声系统位置:嘴唇分开,牙齿分开,舌尖在上下齿中间。是不是你会不自觉的动嘴模仿?比老师念一遍你再念一遍模仿效果好得多。其中,对于发声系统的各部位描述越清晰,发出来的音越标准。


我当时的纠音方法就是反复骚扰我女儿,问她:舌头放哪里,声带震动吗?(嘴唇和牙齿因为看的见,比较好模仿。)慢慢的,感觉自己真的有进步,也摸索出了不少门道。

当然,其实有一些口音并不完全影响英语口语交流,比如印度人的口音比中国人重很多,但他们侃侃而谈,大家也能听明白。


只是,当我们的孩子渐渐长大,英语水平越来越高;作为家长,是不是更希望:

当他们说着一口发音标准的流利英语,我们可以流利应对;

当他们看着当下最流行的原版书籍,我们可以平等交流;

当他们去到国外自由行流连于异域风情,我们可以结伴同行。


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从移民后完全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说话要在肚子里打半天草稿,到现在和老外交流自如,通过全英文面试找到多伦多的世界500强工作,并通过自学纠正了自己的口音,虽然不是100%native,却经常被误会为欧洲移民。


欢迎关注@腰十九,长期致力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与提高,家有三名Native Speaker,对发音纠正有一点自己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