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大赞!沧州三代人接力抚养聋哑男子80年

大赞!沧州三代人接力抚养聋哑男子80年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本报通讯员 周如凤 摄影报道

“舅舅90岁了,我们也都五六十岁了,现在要给老人一口气剪完脚趾甲,还真有点费劲。”李泽营(兄弟中行四)的爱人蒋秀芹给老人洗完脚又剪完趾甲,边捶腰边笑着说。

蒋秀芹口中的“舅舅”,叫刘哑巴。“舅舅”只是一个称呼,其实他们毫无血缘关系。

“哑巴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遇到这么善良的一家人。”

“别说是对毫无血缘关系的‘舅舅’,就是对待亲生的爹娘,也不过如此。”

“人家李家五兄弟个个都那么好,都像亲生儿女一样疼他!”

……

在南大港三分区二十七队,提起90岁的刘哑巴,大家对照顾他的李泽民(兄弟中的老大)五兄弟赞叹不已。

第一代人:“捡”到聋哑男孩

1939年深秋,李泽民的姥爷刘战歧在地里干活时,发现不远处的地里躺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身上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裹着一床破褥子,旁边还有一个乞讨的布袋和一根棍子。

男孩冻得直发抖,奄奄一息的样子。刘战歧走上前和男孩说话,但无论怎么问,男孩只能“呜呜哇哇”却说不出话来。

“这孩子是个哑巴。”刘战歧意识到这些,更生怜惜之意,“这样连冻带饿的,孩子还能活下去吗?”

想到这,刘战歧扶着这个男孩回到了家,让男孩在热炕头暖和着,还让妻子给男孩做了热腾腾的饭。“那个年代正是抗战时期,缺吃少喝的,这顿饭算是救了聋哑男孩一条命。”

在家里睡了一宿,第二天,这个男孩起床又去讨饭了。从那以后,男孩都是白天出去讨饭,晚上回来,有时出去两三天,有时出去七八天,最后还是会回到刘战歧家。他已经把刘战歧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好心的刘战歧一家人也都非常疼惜这个聋哑男孩,只要自家人有吃的,绝对不让这个聋哑男孩饿着。

时间长了,村民们和刘战歧提议:“你家四个女儿,没有儿子,你就认这个聋哑男孩当儿吧!”刘战歧和妻子商量,这孩子挺可怜的,咱能养就养着吧。如果有人来找,咱就让人家领走。就这样,聋哑男孩在刘战歧家住了下来。因为不知道男孩的名字,村里人就按照刘姓叫他“刘哑巴”。从此,刘战歧夫妇有了“儿子”,聋哑男孩有了家。

刘哑巴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声音,还不识字,一家人和他交流都是用手比划。他的左手残疾,伸不直,干不了重活,但特别有眼力见儿,不论刘战歧干什么,他都会走过去帮着干。家里有什么活,他也总是抢着做。尽管聋哑男孩不能正常和家里人交流,偶尔也会耍点小脾气,但刘战歧一家都很喜欢这个男孩。

第二代人:她把聋哑哥哥接到自家照顾

后来,刘战歧的四个女儿都出嫁了,刘哑巴一直没有成家。1961年,刘战歧和老伴相继去世,只剩下刘哑巴一人。当时村里还是生产队制,那个年代,到处闹饥荒,家家都为吃喝发愁。南大港三分区二十七队的队长和刘战歧的四个女儿联系,让她们商量一下刘哑巴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刘连云是刘战歧最小的女儿,她对丈夫李义德说:“我年纪最小,和哑巴哥的感情也最深,让哑巴哥跟咱一起生活吧!”李义德同意了。当时的刘连云已有四个孩子,老大李泽民12岁。“哑巴舅是我走着到30里外的姥姥家领来的。”李泽民说。在那个饥荒年代,刘连云夫妇和哑巴哥哥把孩子们养大成人。大家一起勒紧腰带,挺过了那个饥荒年代。

刘哑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很善良。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自家人,就会甜甜地冲着自家人笑。李义德爱干活,刘哑巴也爱干活,村里谁家泥土房坏了,李义德和刘哑巴就去帮忙;村上哪段路坑坑洼洼,他们就一起去平整道路;谁家剥棒子,他们看见了上手就剥……“忠厚老实的父母,忠厚老实的哑巴舅,大伙儿都夸他们好。”李义德的四儿子李泽营笑着说。

李义德从不把刘哑巴当外人,李义德的孩子们也都把这个哑巴舅舅当成了家庭一员。

第三代人:他们轮流赡养“舅舅”

“父亲没有了,母亲身体不行了,舅舅年纪大了,照顾好他是我们兄弟的责任。”李泽民说。

2002年,李义德过世,刘连云摔坏了大胯不能走路了。从那时起,李义德的五个儿子开始轮流赡养母亲和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聋哑舅舅。5年前,刘连云也去世了,五兄弟依然轮流照顾舅舅。“那时,村上很多人都提议让俺们把舅舅送到养老院去。俺兄弟五个商量,不能送,舅舅本来就不会说话,俺们怕他无法和别人交流,会不习惯。”李泽民说。

“五兄弟每家轮流住一个月。在谁家,谁家都准备一套被褥,每月都要给舅舅理一次发,最少洗两次澡。这是俺们五兄弟商量定下的制度。”李泽民说,“制度之外,大家做得更多,每天洗脚、定期剪趾甲……每一样都得把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

舅舅到了谁家,谁家就给尽心做可口的饭菜。老人虽然从不挑食,但大家都经常给老人买蛋糕、香蕉、苹果、大柿子等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变着花样给老人改善伙食。说起洗澡,还有一件特别感人的事。老四李泽营的腰不好,给老人洗澡蹲不下,他的媳妇蒋秀芹就带着老人去洗澡堂洗澡,引来邻居一个劲地夸。

“我们早已经把舅舅当成自己的父母了。尤其是舅舅无儿无女,又不会说话,就特别心疼他。”蒋秀芹说,聋哑舅舅平时也特别仁义,就怕给他们添麻烦。平时问他要衣服洗,他摇头说没有,过后自己偷偷地洗;早上给他倒尿盆,他说什么也不让倒,非要自己去倒。大家都疼他不会说话,人善良。“舅舅虽然和俺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俺们都从心眼里疼他,觉得舅舅和父亲一样都是亲人。”蒋秀芹笑着对记者说,“你看看俺舅是不是长了一副有福的样子?”

三代情缘:“俺们也感到很幸福”

按南大港农场当地的政策,现在刘哑巴每月都有2000多元钱的养老金。李泽民兄弟五个给老人单独立了账户,把老人的养老金存在里面,平时一分钱都不让他花。“这些钱是给舅舅留着的,生病住院、百年之后办事时再用。”李泽民说。

“舅跟着你们可真是享福了,你们兄弟五人哪个对老人都那么好!”这样称赞的话,李泽民兄弟五人经常听到。但他们总是说:“舅舅跟了俺们一家三代,就是我们的亲人!大家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俺们尊老爱老,感到很幸福!”

令人痛惜的是,今年年初,李家五兄弟的老五李泽华因病去世了。但令人感动的是他的妻子董志华仍要坚持继续伺候舅舅刘哑巴。“孩子爸在世时我们就把舅舅当成亲人,彼此已经有很深的感情。如今孩子爸不在了,我更应替他给老人尽孝。”董志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