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企业家如何做到不焦虑、不恐慌?

现在企业界非常流行一句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互联网的到来、竞争环境的错综复杂让多少企业家睡不着觉,产生战略焦虑,这些年我们接触的很多企业家都在谈转型,但是90%的企业家其实不知道具体该往哪里转,该如何转,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企业一定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变成新时代的企业,但具体如何做往往也是一头雾水。

我们认为:企业家确实需要对环境变化有高度的敏锐性,但是变化却不是目的,转型也不是目的,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以及提升内部的管理效率,不断地进行自我升级才是目的。企业不断地升级与进化,这是永恒的问题,如果始终停滞在安全区内,不管有没有互联网和环境变化的冲击,也迟早都会遇到问题。

基于当下千年未遇之变化环境,我们强烈呼吁:每个企业家都要找到你自己,找到自己、坚持自己、升级自己,这样才不会因为变化带来焦虑,找到自己的经营之根,才能归根曰静,才能知止而后有定,才能不会在变化中迷失了自己。

要想找到自己,先要破除“竞争本位”的思想

竞争本位是容易让企业迷失自己的一大主流症状,这种思维的出发点,往往是把着眼点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认为自己没做好,是因为竞争对手导致的,或者竞争对手一款产品火了,就变得特别焦虑,因此想方设法地去消灭对手,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我们认为这种纯粹以竞争为导向是经营本位的错误,因为经营的本位就是让顾客更好,让社会更好,让社会更好里面就包含了竞争对手,让竞争对手变好其实也是在让自己的行业生态在变好。这看似是伪命题,其实是事实。前几天任正非在内部发表了一个演讲,很严肃地警告自己的员工:谁再说消灭三星、消灭苹果的话,每说一次,就罚款100。因为任正非认为手机是需要产业生态的,三星或苹果的消失,会让整个产业生态变得不健康,这自然也会波及到华为手机。

企业家如何做到不焦虑、不恐慌?

拳胜策划 策划拳头产品 任正非 企业家

那么,很多人会想,不打败对手自己没法做第一,其实你没有必要去考虑打败对手,因为对手会自己打败自己,每个企业坚持做正确的事和坚持正确地做事,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能持续去这么做的企业,永远是少数。成败在于自己,大部分企业会自己败下阵来,每个企业需要做的就是盯好自己手上的活,多向对手学习,不要去做错误的事,不要错误地去做事,这样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拳胜认为,要想找到自己,首先要抛弃打败对手的不不健康思维,从深层次认识到:所有的成败都在于自己,因此找到自己、积累自己、升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带着服务顾客、为顾客负责的心态,不断地升级自己的业务,才是胜利的正道。

这一点特别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关键是要自己把握好方向感和开车的节奏感,不要因为别人超车就心有不甘,于是就自乱阵脚,抱着一定要把别人给超过去的心态,很多车祸就这么发生了。

找到自己的关键,在于找到经营的方向感和节奏感

经营的方向感存在于企业的使命、志向和价值观之中,这些应该才是企业经营的主航道,当然这个主航道是以服务顾客为出发点的,这是经营的天条。

在面对环境变化的焦虑和竞争对手的危机,越要停下来,反躬自问:自己做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的使命和志向到底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想得越清楚,反而会对变化和竞争越有底,因为一旦深信自己的使命、志向和价值观,这些东西会构成企业经营的信念系统,它就像导航仪和灯塔一样,始终牵引着企业在正确的方向上运行,保证自己在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

企业家如何做到不焦虑、不恐慌?

拳胜策划 策划拳头产品 李嘉诚 企业家

信念系统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稻盛和夫、马云、乔布斯还是任正非,他们经营企业都带着巨大的信念在做。今年89岁的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的主题是“道力之限,要用愿力突破”。所谓道力之限,就是道行、能力的局限,要靠愿力去突破。何为愿力?就是靠经营者的发心、信念形成的为社会担当、为大众服务的大愿望。愿力越大,感召的人才、能量就越大。马云在阿里巴巴早期的时候,就靠自己坚定不移的愿力吸引了:蔡崇信、曾鸣、卫哲等一帮高手进来,他们都是被马云的信念或者说愿力打动的。当然这个愿力一定是基于利他的,而不是为自己谋自己的大愿,在演讲中李嘉诚又提王阳明的一句话:“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愿力要构筑在良知的土壤上。

企业家如何做到不焦虑、不恐慌?

拳胜策划 策划拳头产品 企业家

有了方向感,还要变成分解动作,设计出步步为营的战略节奏感,就像打斗地主一样,拿到同样的牌,出牌顺序不同,胜败截然不同。

要找到自己,还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和护城河

有了清晰的方向感和节奏感,就相当于企业有了导航系统,在正确的航道上行驶,要想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需要清楚定义出自己的能力圈和护城河。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持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才能让经营越来越稳健、越来越安全。

业务的拓展要构建在能力圈和护城河的基础上,面对新业务拓展,首先要立足自己的能力圈,其次要适度超出自己的能力圈。立足自己的能力圈做事,风险才能降到最低,适度超出自己的能力圈,才能持续扩张能力圈的边界。

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并且不断在安全边际内扩展能力圈,才能让企业始终处于安全经营的范畴,既能不断扩张自己,也没有太大的经营风险。

知道了自己的护城河在哪里,就能不断的围绕竞争要素,加速自己的护城河,用垒高自己护城河的做法,来抵御竞争的威胁。

总之,我们认为:企业家一生修炼的课题,就是要找到自己,只要找到自己,才能不断积累自己、升级自己,让自己不恐慌环境的变化,不惧怕竞争的威胁,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让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具备未来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