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上半年淨利潤虧損超千萬 浙商江信兩基金公司“掉隊”

紅刊財經 曹井雪

受委外資金離場等因素的影響,浙商基金成為上半年淨利潤虧損過千萬的公司之一。在公募大佬肖風擔任掌門人的3年間,公司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

上週,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披露工作正式收官,上市公司持股的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情況也全部浮出水面。雖然2018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較為低迷,但在業績被曝光的58家基金公司中,仍有50家公募實現了盈利。

不過,《紅週刊》記者發現,也有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虧損過千萬,由公募大佬肖風擔任掌門人的浙商基金也位列其中。數據顯示,浙商基金上半年淨利潤虧損1147.81萬元,營業收入也僅為5138.38萬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8378.5萬元和941.91萬元,相比之下,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38.67%和221.86%。

那麼,浙商基金緣何業績慘淡呢?資料顯示,這家總部位於西湖畔的基金公司,成立至今已走過近8年的光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的資產規模為288.43億元,在127家內地公募基金中排在第62位。自成立以來,公司的資產規模彷彿“坐上”了過山車:2016年四季度之前,其規模一直在100億以下;2016年至2107年規模驟增,最高曾超過600億元;而2017年至今,公司資產規模卻大幅縮水。

上半年淨利潤虧損超千萬 浙商江信兩基金公司“掉隊”

依賴委外“難成大器”

具體到基金產品來看,公司旗下多隻產品規模均出現了幅度不一地“瘦身”。其中截至二季度末,浙商日添金B的規模為167.6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規模縮水258億元。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日添金B成立之初就一直被單一銀行類機構所持有,與委外產品的特徵高度相符。

對此,諾亞財富派基金研究經理李懿哲表示:“資管新規落地之後,銀行理財破剛兌、去資金池、去期限錯配。銀行負債端增速明顯放緩,所以資產端不可避免遭遇利空,委外資金抽離成為了業內普遍現象。”

除了貨幣基金外,浙商基金旗下的權益類基金中,疑似委外的產品也不在少數,其中浙商聚潮策略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值得懷疑的是,在2017年三季度之前,該基金在各報告期末被單一機構的持有比例都在90%以上。

今年上半年浙商聚潮策略清盤,其對公司的管理費收入貢獻也隨之戛然而止。據瞭解,作為打新基金,浙商聚潮策略曾在2015年成立後,達到48.7億元的規模。但如今,該基金卻因觸發了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的紅線,於2018年2月23日進入了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年報顯示,機構資金在去年下半年已全部撤離。

此外,隨著IPO發行降速,打新基金也不復2015年的火熱,浙商聚潮策略在2016年和2017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93%和14.06%。此外,有業內人士補充,底倉的收益情況對打新基金淨值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天天基金網顯示,該基金清盤前由查曉磊和周錦程二人共同管理。

根據浙商聚潮策略的資產構成,《紅週刊》記者發現基金經理在底倉配置上或存在失誤。在2017年三季度之前,該基金以投資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為主,三季度末銀行存款的比例為8.74%。但是在去年三季度,除了當時停牌的豫園股份外,基金經理清空了所有的股票和債券資產,銀行存款佔比增加至58.2%,四季度該基金又減少了其他資產的配置比重,銀行存款的比例增至94.55%。但是,2017年下半年正值結構性牛市,受益於白馬藍籌的走強,許多權益類基金淨值大漲,浙商聚潮策略恰巧錯過了這波行情,淨值增長率表現平庸,自然也無法吸引投資者申購。

人才短缺“舊疾難醫”

縱覽現存的基金,Wind數據顯示,聚潮產業成長、聚潮新思維和全景消費3只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在上半年分別縮水了6.44億元、1.77億元和1.36億元,這也對公司的業績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以聚潮產業成長為例,該基金去年底規模還為9.56億元,而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迅速縮水至3.12億元。《紅週刊》記者發現,淨值大幅回撤或許是該基金規模縮水的主要原因。數據統計顯示,浙商巨潮產業成長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為-10.17%,在2600只萬得同類基金中排在後1/3。

究其淨值回撤的原因,基金經理唐樺選股不利或首當其衝。浙商聚潮產業一二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顯示,該基金上半年主要重倉了醫藥行業。據統計,中證醫藥指數在今年上半年上漲了近7個百分點,期間最高漲幅達37.65%。然而該基金重倉的醫藥股卻表現不理想,例如海王生物在上半年的漲幅為-17.47%,此外在一季度股價出現下跌的京新藥業,於二季度被基金經理減倉了52.81%,然而二季度該股股價則上漲了23.44%。此外,該基金上半年重倉的中材國際、民生銀行等股票也分別下跌了30.96%、16.57%。

天天基金網顯示,唐樺於2015年7月開始管理該基金,在2016年和2017年的收益率分別為-4.1%和-5.11%。唐樺此前曾在博時基金擔任過公司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期間他管理的博時價值增長2號淨值增長率為13.22%,但當時市場處於牛市,上證指數同期漲幅為40.32%,該基金在593只萬得同類基金中也僅排在512位。

唐樺的暫時失利不過是權益類團隊人才短缺的冰山一角。除了他之外,周錦程、倪權生、查曉磊和劉宏達4人目前也在管理權益類產品。值得注意的是,任職年限超過3年的“老將”倪權生和查曉磊均為博時基金研究員出身。據《紅週刊》記者瞭解,3年前,原博時基金總經理肖風迴歸公募,成為浙商基金的掌門人,此後,原博時研究部經理聶挺進也加盟浙商。肖風招攬的多位原博時基金人馬,構成了浙商基金投研的核心團隊。

但是,從業績表現上看,博時系的舊將似乎有些令人失望。以倪權生為例,在浙江旗下上半年規模縮水最嚴重的權益類基金中,巨潮新思維和全景消費均由他掌舵,其中巨潮新思維由他單獨管理,該基金今年上半年淨值回撤了2.7%。據統計,該基金去年的淨值增長率僅為0.63%,表現也乏善可陳。

根據聚潮新思維的季報,記者發現,倪權生在股票倉位的配置上或存在不足。2017年年末,該基金倉內股票市值僅佔基金總資產的46.57%,較三季度末下降了26.71%,而彼時,市場行情較為樂觀,上證50指數期間的漲幅為7.14%。今年以來,市場行情泥沙俱下,倪權生卻提高了股票倉位,該基金股票市值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68.67%和63.76%。

但除了當年博時基金集中湧入的人馬外,浙商基金近幾年引進的人才寥寥無幾。有資深人士認為,相比於總部位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公募基金,身處杭州的浙商基金多多少少會面臨著資源劣勢。上海證券基金研究員劉亦千也認為地緣因素對基金公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北上深是金融機構、人才的聚集地,在資源溝通,人才引進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績差公司“問題重重”

除了浙商基金外,還有江信、九泰、摩根士丹利華鑫、先鋒、方正富邦、國金和東海這7家基金公司的淨利潤為負。其中江信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1687.6萬元,排在末位。

其中,權益類基金常年“量小績差”,也給公司的業績蒙上了陰影。目前公司權益類基金僅有江信瑞福和江信同福(均分為A、C類)2只,這2只基金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均低於-10%,其中江信瑞福C的淨值增長率為-18.41%。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江信瑞福和江信同福的資產淨值分別為4495萬元和4398萬元,均面臨著被清盤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在今年7月13日發佈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卸任了原有基金經理楊淳和謝愛紅,新聘了靜鵬為基金經理。資料顯示,江信瑞福成立於2017年2月,此後該基金的淨值表現一直不理想,截至基金經理變更當天,江信瑞福A和江信瑞福C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5.71%和-5.91%。

觀察該基金的季報,記者發現,2017年該基金持有了許多環保、能源、資源等題材股,與當時價值當道的市場行情不符,例如清新環境、東江環保的個股都在該基金持有報告期內出現下跌,而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股票倉位為89.93%,較2017年有所提高,但是由於今年市場行情欠佳,該基金重倉的化學股、科技股等也出現了下跌,例如上半年重倉的三安光電,期間股價下跌了23.37%。

此外,債券型基金規模縮水也對公司的利潤造成了負面影響。其中成立於2014年的債券型基金江信聚福規模縮水最為嚴重: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為0.95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水9.4億元。

究其規模縮水的原因,江信聚福業績表現不佳是主要原因。作為以穩健為特點的債券型基金,江信聚福的表現卻並不穩健,去年淨值增長率僅為-3.98%,在724只萬得同類基金中排在倒數第5位,遭到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大量回撤。而今年上半年,該基金淨值回報率為2.35%,在984只同類基金中排名在後1/3,投資者贖回的態勢還在延續。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由於基金公司運行成本較高,目前基金公司可能需要200億的資產規模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江信基金的規模距離盈虧平衡線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年三季度接近尾聲,下半年以來,浙商和江信兩家基金公司旗下也未出現業績亮眼的基金,未來想要扭虧為盈並不容易。

受委外資金離場等因素的影響,浙商基金成為上半年淨利潤虧損過千萬的公司之一。在公募大佬肖風擔任掌門人的3年間,公司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

上週,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披露工作正式收官,上市公司持股的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情況也全部浮出水面。雖然2018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較為低迷,但在業績被曝光的58家基金公司中,仍有50家公募實現了盈利。

不過,《紅週刊》記者發現,也有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虧損過千萬,由公募大佬肖風擔任掌門人的浙商基金也位列其中。數據顯示,浙商基金上半年淨利潤虧損1147.81萬元,營業收入也僅為5138.38萬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8378.5萬元和941.91萬元,相比之下,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38.67%和221.86%。

那麼,浙商基金緣何業績慘淡呢?資料顯示,這家總部位於西湖畔的基金公司,成立至今已走過近8年的光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的資產規模為288.43億元,在127家內地公募基金中排在第62位。自成立以來,公司的資產規模彷彿“坐上”了過山車:2016年四季度之前,其規模一直在100億以下;2016年至2107年規模驟增,最高曾超過600億元;而2017年至今,公司資產規模卻大幅縮水。

依賴委外“難成大器”

具體到基金產品來看,公司旗下多隻產品規模均出現了幅度不一地“瘦身”。其中截至二季度末,浙商日添金B的規模為167.6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規模縮水258億元。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日添金B成立之初就一直被單一銀行類機構所持有,與委外產品的特徵高度相符。

對此,諾亞財富派基金研究經理李懿哲表示:“資管新規落地之後,銀行理財破剛兌、去資金池、去期限錯配。銀行負債端增速明顯放緩,所以資產端不可避免遭遇利空,委外資金抽離成為了業內普遍現象。”

除了貨幣基金外,浙商基金旗下的權益類基金中,疑似委外的產品也不在少數,其中浙商聚潮策略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值得懷疑的是,在2017年三季度之前,該基金在各報告期末被單一機構的持有比例都在90%以上。

今年上半年浙商聚潮策略清盤,其對公司的管理費收入貢獻也隨之戛然而止。據瞭解,作為打新基金,浙商聚潮策略曾在2015年成立後,達到48.7億元的規模。但如今,該基金卻因觸發了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的紅線,於2018年2月23日進入了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年報顯示,機構資金在去年下半年已全部撤離。

此外,隨著IPO發行降速,打新基金也不復2015年的火熱,浙商聚潮策略在2016年和2017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93%和14.06%。此外,有業內人士補充,底倉的收益情況對打新基金淨值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天天基金網顯示,該基金清盤前由查曉磊和周錦程二人共同管理。

根據浙商聚潮策略的資產構成,《紅週刊》記者發現基金經理在底倉配置上或存在失誤。在2017年三季度之前,該基金以投資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為主,三季度末銀行存款的比例為8.74%。但是在去年三季度,除了當時停牌的豫園股份外,基金經理清空了所有的股票和債券資產,銀行存款佔比增加至58.2%,四季度該基金又減少了其他資產的配置比重,銀行存款的比例增至94.55%。但是,2017年下半年正值結構性牛市,受益於白馬藍籌的走強,許多權益類基金淨值大漲,浙商聚潮策略恰巧錯過了這波行情,淨值增長率表現平庸,自然也無法吸引投資者申購。

人才短缺“舊疾難醫”

縱覽現存的基金,Wind數據顯示,聚潮產業成長、聚潮新思維和全景消費3只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在上半年分別縮水了6.44億元、1.77億元和1.36億元,這也對公司的業績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以聚潮產業成長為例,該基金去年底規模還為9.56億元,而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迅速縮水至3.12億元。《紅週刊》記者發現,淨值大幅回撤或許是該基金規模縮水的主要原因。數據統計顯示,浙商巨潮產業成長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為-10.17%,在2600只萬得同類基金中排在後1/3。

究其淨值回撤的原因,基金經理唐樺選股不利或首當其衝。浙商聚潮產業一二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顯示,該基金上半年主要重倉了醫藥行業。據統計,中證醫藥指數在今年上半年上漲了近7個百分點,期間最高漲幅達37.65%。然而該基金重倉的醫藥股卻表現不理想,例如海王生物在上半年的漲幅為-17.47%,此外在一季度股價出現下跌的京新藥業,於二季度被基金經理減倉了52.81%,然而二季度該股股價則上漲了23.44%。此外,該基金上半年重倉的中材國際、民生銀行等股票也分別下跌了30.96%、16.57%。

天天基金網顯示,唐樺於2015年7月開始管理該基金,在2016年和2017年的收益率分別為-4.1%和-5.11%。唐樺此前曾在博時基金擔任過公司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期間他管理的博時價值增長2號淨值增長率為13.22%,但當時市場處於牛市,上證指數同期漲幅為40.32%,該基金在593只萬得同類基金中也僅排在512位。

唐樺的暫時失利不過是權益類團隊人才短缺的冰山一角。除了他之外,周錦程、倪權生、查曉磊和劉宏達4人目前也在管理權益類產品。值得注意的是,任職年限超過3年的“老將”倪權生和查曉磊均為博時基金研究員出身。據《紅週刊》記者瞭解,3年前,原博時基金總經理肖風迴歸公募,成為浙商基金的掌門人,此後,原博時研究部經理聶挺進也加盟浙商。肖風招攬的多位原博時基金人馬,構成了浙商基金投研的核心團隊。

但是,從業績表現上看,博時系的舊將似乎有些令人失望。以倪權生為例,在浙江旗下上半年規模縮水最嚴重的權益類基金中,巨潮新思維和全景消費均由他掌舵,其中巨潮新思維由他單獨管理,該基金今年上半年淨值回撤了2.7%。據統計,該基金去年的淨值增長率僅為0.63%,表現也乏善可陳。

根據聚潮新思維的季報,記者發現,倪權生在股票倉位的配置上或存在不足。2017年年末,該基金倉內股票市值僅佔基金總資產的46.57%,較三季度末下降了26.71%,而彼時,市場行情較為樂觀,上證50指數期間的漲幅為7.14%。今年以來,市場行情泥沙俱下,倪權生卻提高了股票倉位,該基金股票市值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68.67%和63.76%。

但除了當年博時基金集中湧入的人馬外,浙商基金近幾年引進的人才寥寥無幾。有資深人士認為,相比於總部位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公募基金,身處杭州的浙商基金多多少少會面臨著資源劣勢。上海證券基金研究員劉亦千也認為地緣因素對基金公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北上深是金融機構、人才的聚集地,在資源溝通,人才引進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績差公司“問題重重”

除了浙商基金外,還有江信、九泰、摩根士丹利華鑫、先鋒、方正富邦、國金和東海這7家基金公司的淨利潤為負。其中江信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1687.6萬元,排在末位。

其中,權益類基金常年“量小績差”,也給公司的業績蒙上了陰影。目前公司權益類基金僅有江信瑞福和江信同福(均分為A、C類)2只,這2只基金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均低於-10%,其中江信瑞福C的淨值增長率為-18.41%。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江信瑞福和江信同福的資產淨值分別為4495萬元和4398萬元,均面臨著被清盤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在今年7月13日發佈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卸任了原有基金經理楊淳和謝愛紅,新聘了靜鵬為基金經理。資料顯示,江信瑞福成立於2017年2月,此後該基金的淨值表現一直不理想,截至基金經理變更當天,江信瑞福A和江信瑞福C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5.71%和-5.91%。

觀察該基金的季報,記者發現,2017年該基金持有了許多環保、能源、資源等題材股,與當時價值當道的市場行情不符,例如清新環境、東江環保的個股都在該基金持有報告期內出現下跌,而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股票倉位為89.93%,較2017年有所提高,但是由於今年市場行情欠佳,該基金重倉的化學股、科技股等也出現了下跌,例如上半年重倉的三安光電,期間股價下跌了23.37%。

此外,債券型基金規模縮水也對公司的利潤造成了負面影響。其中成立於2014年的債券型基金江信聚福規模縮水最為嚴重: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為0.95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水9.4億元。

究其規模縮水的原因,江信聚福業績表現不佳是主要原因。作為以穩健為特點的債券型基金,江信聚福的表現卻並不穩健,去年淨值增長率僅為-3.98%,在724只萬得同類基金中排在倒數第5位,遭到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大量回撤。而今年上半年,該基金淨值回報率為2.35%,在984只同類基金中排名在後1/3,投資者贖回的態勢還在延續。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由於基金公司運行成本較高,目前基金公司可能需要200億的資產規模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江信基金的規模距離盈虧平衡線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年三季度接近尾聲,下半年以來,浙商和江信兩家基金公司旗下也未出現業績亮眼的基金,未來想要扭虧為盈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