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冬季的莲花山

大冬天的想找一个高度合适的山,登高望远。本来今年计划爬上个几座高一点的山,年底将至,目标尚远,没办法需要冲一下业绩。天冷了,太高了的山峰山顶已经有积雪,比如灵山、海坨山,估计爬上去困难很大,太矮的山,比如,百望山,香山,没什么挑战,这样凑业绩,有点对不起自己。

在网上找了半天,找到一个在昌赤路上有个莲花山公园,以前听说过莲花山滑雪场,很有名,莲花山森林公园应该也不差,另外正好也想走走九曲回肠、美不胜收的昌赤路,当然冬天来了,最美的光景已经过了,不过不必遗憾,现在已经修炼的看风景用心看,而不是用眼看,只要心境好,任何风景都是美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意境。

冬季的莲花山

这是梦中的昌赤路

走京新没一会儿就出了收费站,过了一个红绿灯就进入昌赤路,这是昌平到河北赤城县的一条穿山公路,因为要在绵延起伏的燕山中七拗八绕的盘山路上走,再加上公路两侧的植被保护的很好,我一直觉得这个地方才是北京深秋最美的风景,拥有广阔的视野,自由的狂野,寂静的山林,火红的枫叶,沁人的空气,舍我其谁,不知比香山好多少倍,秋天本打算过来待到红叶最红时过来骑行的,但是不小心给忙过了,十分遗憾。现在过来找补下,也算给自己一个慰藉。不如一会儿功夫,过了十三陵水库北路的路口就进入山里了,入冬的昌赤路,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以前不曾看到过了的,路上基本看不到车,山上的树叶都掉落的差不多,只有不多的叶子还坚守着,稀稀落落的,星星点点,看样子它们是准备与凶狠的寒风做最后的决战。

冬季的莲花山

这是冬季的光景

没有绿色也许缺少了生机,没有红叶也许缺少了光彩,没有高远也许缺少了畅想,但是不缺少寂静,不缺少视野,不缺少画一般朦胧的炊烟,更不缺少风景,冬天的昌赤路一样美的动人。就喜欢在弯弯绕绕的山路上开车,有种悠哉的感觉,有种空旷的感觉,更有一种飞翔的冲动。不管怎么样走在昌赤路上就是各种享受。一路上坡,有点耳鸣,还好时间不久,也就半个小时就开始下坡,下坡后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就到了莲花山路口,进山的路称为莲花路,莲花路可不怎么样,与莲花山滑雪场的名声相去甚远,路很窄,路况也是一般,而且一路上没看见一台车,我猜测莲花山滑雪场和这个森林公园一定不在一起,否则京城里边那些愿意在雪场一展英姿的老爷们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路,也耽误赚钱呢。

冬季的莲花山

远看莲花山主峰

这段路不长,在路上就能看到莲花山的主峰,很高,很陡峭,山体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岩石覆盖,少有植被,像一尊大腹便便弥勒佛端坐那里,苍劲勃发,心里不觉有些担心,昨天刚从香山回来,今个又来挑战如此险峻的高山,身体会不会吃不消,最担心的还是老婆身体是否能够顶住呢,她可是昨天也是在香山跟我一起流汗呢,正想着呢就到了门口。老远看着公园的大门开放着,想去买门票,但是售票窗口紧闭,没人售票。前后左右确认没有售票人员后,我们开始进门登山。

顺着一段宽阔的园内大路走了大概一千米,来到山底,根据山底的地图指引顺着一条只能够两人并排走的小道上山,小道如此简单,如此不经意不让觉得这事上山道,以为是农民上下山的野道。最后选择相信地图,坚持往前走,没走多远就看到第一个景点叫做流壶飞瀑,应该是冰瀑,寒冷的冬天已经在那瀑布最美的一瞬间将其凝固,就像一个瞬间的快照一样,不必耗费精力去捕捉飞瀑的各种曼妙,不必等待其魅影的暴露,不论窈窕身段,还是丝丝秀发,或者飘洒的裙摆都静止了,一切尽在眼前,一种静态美,一种收获的美,一种悄然的美。虽无千姿百态,但令人浮想联翩,不觉在脑中形成万千气象,虽无激流涌动,但是神韵附体,令人为之动容,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感油然而生。非常享受着这样的宁静,山林的寂静,飞瀑的寂静,我心的寂静,世界的寂静,就这样呆呆着看着飞瀑好长时间,故国神游,梦回仙境。老婆说继续上山吧,这才天旋地转回龙驭。

冬季的莲花山

上山小路

山路很普通也很有特点,没有石板台阶,没有水泥路面,就在危险地段有一条靠边的铁制栏杆是人工的,所有的上山路都是依据地形,因势利导修建的,特别险峻的上坡也是在岩石上面雕刻的小的台阶,用山上的石头做的台阶,平路也是朴素的土路、山路,较少的进行人工雕琢和处理,给我的感觉就是建设者或者设计者有意为之,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本色,不去惊扰自然,不彰显人工,这样设计思路,会让游客更加容易的触摸山林,吸允芬芳,更贴近自然,结果就是在游客穿行山林的时候,爬山的时候有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体会到更加淳朴的自然风气。路线的选择也是很讲究,不像香山虽有台阶,虽然利于行走和爬山,但是路线的设计和结构的布局就不好,爬的很累,即使才500多米海拔,给你的感觉好像爬了千米的高山,莲花山则不然,虽然有千米高的海拔,但是爬上爬下一路上不感觉吃力和劳累,我们分析就是路线布局做的好,一段登高路,配合一段平路,一段平路跟着一段爬山路,没有特别长的连续的爬行和登高,通过合理的搭配,路线的精致的布局,在登山时可以从容不迫的欣赏山水,没有任何劳顿感,这样的感觉岂不快哉。向莲花山的建设者和设计师致敬。

冬季的莲花山

因势而建的山路

冬季的莲花山

山路

冬季的莲花山

怪石嶙峋

后来我们在路边的树枝上看到绑着一些飘荡的路标,上面写着“莲花山越野跑”,有100公里的路标,有50公里的路标。这帮无孔不入的家伙真会选地方,这样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的自然氧吧中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进行越野跑比赛,犹如一场朝圣之旅,心灵净化之行。

莲花山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 就是有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们都知道无处寻找什么神仙,但是水其实除了仙之外最能带给山灵气的,所以说我觉得应该是有水则灵。你看香山,每天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还是世界文化遗产据说,还有曹雪芹故居和西山晴雪等著名景点,但是香山天生有个遗憾,就是没有水,所以爬香山时,是无趣的,无聊的,没有水就没有平衡,山之阳刚,水之阴柔是相得益彰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失去韵感和乐趣。这一点就是莲花山具备的独到优势,从流壶飞瀑一直到圣水泉,都有灿灿溪水相伴,当然冬天看到的就是一条冰带而已。感受不到叮咚泉水带给你仙乐飘飘的感觉。

冬季的莲花山

圣水泉

离开流壶飞瀑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拦河坝,其实就在流壶飞瀑上面不远,一个小水库,应该是瀑布的水源,水库还是比较深,想象下夏天一定非常幽深,现在冻得结结实实,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水库好像是一瞬间冻上的,从底到顶一连串的气泡,一簇一簇的,都被瞬间封在晶莹剔透的冰中,有大的,有小的,有发白的,有透明的,好像一座大型的水晶灯一样。

继续往上,穿过密林,爬过最陡峭的一段岩石,映入眼帘的一段平坦的山路,有小桥流水,有对弈石桌,最印象深刻的是,巨石林立。这里到处都是几十吨甚至几百吨的鹅卵一样的巨石,有长一点的,有方一点的,有扁一点的,有胖一点的,形态各异,万千变化,有的似神龙,有的似大鱼,有的似老者,有的似大熊,有的似磨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段是最轻松的,也是具有特色风景的一段,感叹自然的伟大,居然能够把如此巨大的和形象各异的石头一起聚在这里,要是用现代科技来做这个事情,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后来看到一个标牌,写着“世界地质公园”,难得如此怪石,原来是世界地质公园,后来知道据说这些石头的历史有4亿到5亿年,看样子我们这些客人打扰他们了,这些大石头才是这里的最早的主人,漫漫长河它们已经不知招呼了多少客人了。

冬季的莲花山

怪石

快走到巨石区的尽头的时候,有一个小岔道,写着“圣水泉”,我们数着小路来到一座小山的山底,小山不高,但是山底却山洞里却吐着清澈的泉水,泉水水流很细,严冬时节也不封冻,流进洞口外的一个大约一个桌子那样大水洼中,我们脱下手套,就着圣泉的水洗个手,泉水不凉,据说可以洗掉一年的污浊,为明年带来幸福和健康。

冬季的莲花山

圣水泉泉眼

离开圣水泉,翻过一个不是很高的山岭,来到石瀑景观,看过来了冰瀑布,再看石瀑布别有一番感觉,你不觉得是吗?都是静而不动的,都需要你发挥想象才能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的,我就喜欢这样的风景,需要想象,需要人与景的精神互动交流的风景才是真正的风景。石瀑布是雨水常年侵蚀悬崖形成凹陷的痕迹,从上到下,笔直而流畅,凹痕深刻而有力,一条有一条,要是你得想象力足够,可以想象几亿年里边那冲刷石瀑布的水在上面流淌,有的如大坝泄洪,巨龙腾空;有的如汪洋大海,惊涛骇浪,有的如涓涓细流,轻柔似水;有的如蜻蜓点水,点点滴滴。“赶紧的吧,下午还得闺女放学呢”,老婆打断我的思绪和想象,我们继续往前走。

冬季的莲花山

背后就是石瀑布

后面就开始爬莲花山主峰了,名为主峰,肯定不能浪得虚名,些许有写陡峭,但是不感觉十分困难,也不感觉恐高,只是听到主峰边上岩石中又快速的山峰吹过的呼呼作响,令人有些不安。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前进不会感觉很累,一会儿来到主峰的半山腰,一个小平台,北侧是一座山峰紧挨着主峰,东侧和西侧都是密密的灌木,南侧就是上主峰的路,这里的平台很适合休息和野餐,外面山风大作,鬼哭狼嚎,里边风平浪静,寂然无声 ,一点风都感觉不到,前面不是说了主峰像一座弥勒佛,这里是弥勒佛的胸部应该是,作为一个佛祖的心一定是永远平静安宁的港湾,作为一个大和尚心胸永远是开阔宽容的,所以这个地方如此神闲气定是有风水缘由的,永远可惜我们没有带多少吃的,时间也不允许,否则一定在这里好好享受一番再走。

冬季的莲花山

侧缝风景

继续前行,爬行了一段之后,穿过一段窄窄的走廊,就来到了莲花山主峰了,登上主峰上最后一段阶梯来到山巅,这时去感觉山高人为峰吧,但是刚才不是说了山风鬼哭狼嚎,在山巅就是就是神鬼传奇呢,呼啸而过的高空风,强劲有力,都有点站不稳,本来就是冬天,身上穿的在山间或者山下可以应付,但是在山顶就应付不了了,体温下降很快,本来想在山顶好好享受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势,但是环境恶劣,没办法,我们就在山顶呆了5分钟,就开始下山了。

冬季的莲花山

山顶

山顶不过有一点感觉不好,就是在山顶有个防火岗楼,一个两层小楼,用于观察和警戒山火的,应该有人住的,所以山顶卫生状况不好,边上有一些破烂的木头和生活垃圾堆在一起,一路上我没有看到一点垃圾,印象非常好,但是最后晚节有点不保,令人遗憾。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虽然不需用很多力气,但是很考验膝盖和腿脚,不管怎么说,还是比上山花的时间少一点,我还行能够坚持,老婆已经到了身体的极限,下山明显跟不上,但是还能坚持。话不多说,很快就回到车上,开始往回走,回望背后的莲花山,我跟老婆说:“我们还没有付门票钱呢“,老婆说:”你可以为她写一篇博文吧“,我一拍大腿:”这建议非常好,再公道不过了,就这么定了“,才有这篇博文。也是很巧,来的时候所走的昌赤路居然封路了,不得已必须绕一大圈回到昌平,赶上车上的油还不多了,在机上接孩子的时间临近,屋漏偏逢阴雨天,我不仅要加油快赶,还要控制汽油的消耗,平路加速快行,上坡少动油门,下坡少用刹车尽量用离合控制速度,绕了大概40分钟,上了一个很高的大坡,再从坡上下来,路上油灯早已报警,一段和风细雨的平路之后回到昌平,赶紧找个加油站,然后火速上G7加速往回赶接姑娘,结束令人流连的莲花山之行,我们相约夏天的时候再来一次,体会其不同的风度。

冬季的莲花山

下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