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廣東中山雅居樂捐款3000萬助抗疫,更感人的是中山華人華僑出手了

廣東中山雅居樂捐款3000萬助抗疫,更感人的是中山華人華僑出手了

雅居樂“加油中國,加油武漢”。

寫在前面:

據中山市工商聯口徑不完全統計,中山市工商界為抗疫捐資捐物價值已逾1.5億元,其中雅居樂捐款3000萬元支援抗疫。

3月6日,《中山日報》刊發筆者與記者黃啟豔、徐鈞鑽採寫的報道《被疫情改變的中山慈善萬人行》,當天被廣東學習強國平臺以《別樣萬人行!海內外中山人從心出發援助抗疫一線》為題刊發,讓偉人故里中山市再次以博愛之名溫暖災區。

28年前創辦於中山市三鄉鎮的雅居樂集團,參與各類公益慈善捐款已經累計超過17億元,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先生屢次榮登“胡潤慈善榜”,並多次榮獲“中華慈善獎”。

鮮為人知的是,著名僑鄉中山市分佈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萬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一直是一支心繫祖國的慈善力量,年年參加已歷33屆的中山市慈善萬人行。

原定於2月8日元宵節舉行的第33屆慈善萬人行起步儀式,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暫緩。儘管今屆萬人行疫前籌款已逾億元,但疫情激起的愛心再次點燃,海內外中山人從不同國家和地區出發,用再一次捐助救援一線的義舉,把慈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詮釋了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理念。

廣東中山雅居樂捐款3000萬助抗疫,更感人的是中山華人華僑出手了

醫護人員感謝中山市。

核心提示

1月23日新冠肺炎發源地武漢“封城”,廣東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山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原定2月8日元宵節舉行的中山市2020年(第33屆)慈善萬人行起步儀式能否如期舉行成了懸念,隨後不得不宣佈暫緩舉行。然而,疫情激起的愛心潮卻讓海內外中山人從心出發,在援助抗疫一線中行走全世界,走出了一屆特別的慈善萬人行。據中山市工商聯口徑不完全統計,各鎮區工商聯、各商(協)會、各會員企業為抗疫捐資捐物價值就逾1.5億元。

被疫情改變的中山慈善萬人行

  “行走了30多年的中山慈善萬人行起步儀式,今年不是改期,而是改變了出發地點,沒有在中山市城市客廳興中道起步,海內外中山人從世界各個角落出發,走向武漢,走向湖北。”曾任中山市慈善萬人行總指揮的中山市原副市長、廣東省僑辦原主任呂偉雄,以疫情發生以來的經歷和感悟,道出了這屆極不尋常的中山慈善萬人行。

廣東中山雅居樂捐款3000萬助抗疫,更感人的是中山華人華僑出手了

中山市原副市長呂偉雄(右)和中山市僑青聯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嘉聲接受採訪。

  愛心傳承 一代人影響下一代人

  從武漢疫情披露開始,中山市僑聯就被200多個海外僑團來信包圍,這些僑團急切地詢問,抗疫一線最需要什麼?他們能幫忙做些什麼?

  疫情發生一個多月來,作為僑捐聯絡人的中山市僑聯聯絡部科長高妙葵,因為世界各地時差原因,忙得忘了白天黑夜,不斷溝通需求信息,疏通捐助通道。她說,天天沉浸在感動中。

  秘魯中山會館永遠名譽主席蕭孝權得到疫情消息,第一時間想到一線需要專業醫療設備,他一邊發動會員捐款捐物,一邊墊資採購抗疫一線專用醫療物資,一邊聯繫航路通道。

  國際航運費用高昂,往往運費與捐贈物價值相當,美國酒店華裔協會創會會長黃華清,想方設法聯繫減免費託運,先借助南航,後藉助國航,他要把每一分捐款省下來,儘可能多捐助一些急需物資。

  疫情發生後,中山僑刊社公眾號“中山僑刊”成了僑捐專號,幾個人每天早晚連線僑團,調查記錄了許多僑團捐贈細節。主編溫國科深有感觸地說,與以往不同,這次疫情發生後,華人、華僑和後裔共同行動,跟家鄉保持密切聯繫的僑領出面組織發動,華人華僑多方奔走募捐,熟悉當地社會的後裔運用專業能力尋找專業設備,實現了三代人的愛心接力。他感慨,沒想到華人華僑後裔如此熱心,這是愛的傳承。

  1月26日,完美(中國)有限公司通過設立於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完美和諧公益基金”,向湖北省武漢市等疫情重點地區緊急捐款500萬元,參與“抗擊疫情·希望 同行——希望工程特別行動”。

  2月27日,完美公司董事長古潤金以馬來西亞廣東會館聯合會(簡稱馬廣聯會)會長身份發起籌款活動,號召馬來西亞各地廣東會館和鄉親,短短8天籌得60萬令吉(約合人民幣100萬元)。

  2月5日雅居樂集團首批1000萬元捐贈給武漢市慈善總會後,2 月20日再次啟動總額為3000萬元的疫情救助專項基金,計劃第二批捐助870萬元,用於支持湖北重點地區疫情防控工作。

  民間賑災 一群人帶動一座城

  紅十字會等主渠道之外,在中山還有這樣一群年輕企業家,聯絡海內外救災物資群,輾轉找到相關志願者群,進而進入重點疫情地區醫院對接群、地級市醫院對接群等,從中尋找一線需求,及時發動所在商會和朋友圈,最大限度尋找一線急需的救災物資,點對點捐贈,跟時間賽跑。

  呂偉雄說,在這股慈善洪流中,特別令人感動的是中山市僑青聯,這個組織的成員,都是務實的企業年輕人,他們減少中間環節,節省時間空間,使所有援助物資門對門直接寄到前線,用企業的管理方式做慈善。

  從1月底開始,中山市僑青聯掀起“愛心援助愛心捐款”行動,發動海內外僑界愛心和力量。最初,從國內外購買一線急需的口罩、隔離衣、防護面罩,不論早、午、晚、凌晨,時刻準備著找貨、驗貨、催貨、提貨、送貨。隨著前線醫療物資逐漸滿足,開始根據一線醫院需求捐贈護手霜、溼紙巾、電暖器等物資。

  “有沒有溼紙巾資源啊,我們醫院有蠻多年紀大的病人,大小便需要護士伺候,急需溼紙巾。”2月28日16點15分,武漢第三醫院程醫生在“醫院對接點對點捐助”群裡發佈這則求助信息。

  同在群裡的中山市僑青聯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嘉聲馬上表示捐贈。他緊急聯繫同城的中順潔柔總裁鄧冠彪,對方將僅有的原本要給客戶的30箱庫存調配給他。發貨時,李嘉聲找到中山EMS,對方聽說是捐助給武漢的,給這批捐贈物品加急並給了優惠價。從知道信息到把物資送上開往湖北的郵車,這次捐贈只花了10多個小時。

  李嘉聲感慨,自己一個人做不成這件事,正是每個人的熱心相助,串起了這條愛心鏈條。

  李嘉聲的善舉影響了公司員工。員工聽說前線護士的雙手因為經常接觸消毒水被腐蝕、皴裂,捐資購買了一批護手霜,在盒身上寫下祝福,為白衣戰士加油鼓勁。

  就這樣,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很多棵樹搖動一片森林,一個有愛的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帶動一座城。

  共克時艱 一條線拓展到更多條線

  大疫之下,賑災需求最先從醫療線展開,隨後,疫情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從更多方面呈現出來,共度時艱成為緊迫的賑災語言。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山市人民醫院傳染病學副主任醫師、2003年抗擊非典親歷者黃丹平寫下“請戰書”:“如需馳援武漢,請第一個選擇我!”其時,武漢“封城”剛剛開始。2月10日,中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

  1月27日大年初三夜,中山市小欖鎮76歲的業主何家熾寫給租戶軍佬海鮮酒家的一封免租信,以主動免租2個月,以後視形勢發展再作協商、共度時艱旳義舉,被人民日報點贊,被網民譽為“最美包租公”。其時正值春節假期,疫情對實體企業的影響剛剛顯現,後續影響還沒有明晰,何家熾的免租信,引爆了業主減免租金助實體經濟脫困話題,引發社會熱議和廣泛共鳴,不少業主跟進減租免租。

  2月9日,中山市推出公有物業減租免租政策,“非公有經濟實體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市鎮兩級國有(公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類經營性土地、物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免收2月份和3月份租金。”按照這一措施,預測中山市屬國有企業將減免租金5968萬元,惠及商戶 5553 戶。

  疫情發生後,因為對病毒的恐慌,一些地方對湖北籍外來務工人員產生疑慮,令他們的就業路出現障礙,生計存在問題,急需得到社會關愛,幫他們儘快走上工作崗位。

  2月18日,中山市產業重鎮三角通過官方公眾號“三角發佈”發出《三角鎮關於全面推進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以《復工復產有口罩,免報免批更周到,湖北鄉親我們要》為題,大疫中第一個向湖北籍新老員工發出邀請:歡迎你到中山三角來,鎮政府和商會為湖北籍新朋友聯繫就業崗位,並報銷前來路費。

  在2月22日中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第二十九場新聞發佈會上,三角鎮黨委書記李宗再次向湖北鄉親釋放善意,公開發出邀請:“對湖北籍老員工,只要當地放,我們就大膽接;對湖北籍新朋友,我們承諾幫助聯繫就業崗位並報銷路費。”

  就這樣,中山市延續33年的慈善萬人行凝成的博愛精神,讓這座城市在大疫面前凝成了扶危濟困、共克時艱的社會共識,人們的愛心善舉從一條線拓展到更多條線,匯成一股愛的暖流,詮釋了中山故里天下為公的理念。

  歷時33屆的中山慈善萬人行,從1988年籌款7.2萬元,到2019年籌款10823萬元,萬人行行善舉從未間斷。今年中山慈善萬人行前期的多項活動已一一如期舉行,截至1月21日,市、鎮紅十字會共收到認捐款物合計已逾億元;大疫下的中山萬人行起步儀式雖然宣佈暫緩,但社會各界因此更加踴躍捐贈,抗疫物資和專項捐款現在每日都在攀升。據中山市工商聯口徑不完全統計,各鎮區工商聯、各商(協)會、各會員企業為抗疫捐資捐物價值就逾1.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