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春节是不是全国都会吃饺子?有不吃饺子的传统的地方吗?

洛哥有毒


我国有八大菜系,也就是说至少有八种口味甚至更多,地域气候温度不一样,又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东部人吃辣比四川人差的多了),文化传承不一样,又有南茶北酒一说。所以说春节吃饺子只是北方人的传统,南方人春节有的吃汤圆、年糕、还有的吃粽子……

北方人过年是辞旧迎新,是欢度一年的最后一天,迎来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昨天和一个运城万荣的朋友聊天,才知道人家那里除夕和平时一样,只是到了初一才算过年,感叹祖国地域辽阔,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





遥望那一片蓝天


其实我们四川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怎么吃饺子,更不会擀皮,不会包。以至于我刚嫁给北方老公的时候对于他冬至要吃饺子、立冬要吃饺子、客人来了要吃饺子、过年还要吃饺子的习惯最初是完全懵逼的。对我们来说,饺子并不是必备菜,如果说过年有什么必须要吃的那就是汤圆。

在我小时候,过年包汤圆是一件很隆重的事,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外婆总会步行两公里去赶集,去农户摊上买回新鲜又便宜的糯米、汤圆馅儿、醪糟等。

糯米买回来后要泡上个十来天,用石磨磨成米浆,再用纱布过滤后做成有点粘粘的汤圆面


而汤圆馅会用炒香的黑芝麻、核桃、花生和上好的猪油,条件好的家庭会放点儿瓜条、橘饼之类的蜜饯。这是最传统的汤圆馅的味道,过年才能吃得上,咬一口下去,满口留香,沁人心脾,吃了这样的汤圆,才算是过了年了。


那个时候,外婆还会提前自制醪糟,跟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每年春节前,一家人一起为了一碗汤圆忙碌,过年时大家坐在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团团圆圆,齐齐整整,我想这就是春节的意义吧。

现在的我们早已告别了过去那样拮据的生活,汤圆不再是值得期待的年度大礼,而成了大家放在冰箱里用来应急的速冻食品。过年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仪式感,走亲戚变成了一种流程,我们也不在像以前一样的盼望过年。我还是会怀念以前的那个年,那个有着浓浓亲情味的年,怀念已经不会再拥有了的外婆的味道。


丰小煮


并不是,只有北方才只吃饺子。我是四川的,我们一年24节气,节假日吃的都不一样。清明,我们会采摘一种清明草做清明粑,那种草是清肝明目的。端午自然是碱粽子最受欢迎,还有咸鸭蛋。农历7月13是中元节,吃烙豆腐。中秋之前还有一个日子是吃新,吃的自然是田里摘下来的新稻米。中秋是月饼,糍粑和鸭肉。冬天我们就注重养生了,冬至吃补药鸡汤,腊月初八有腊八粥,我们的小年夜是腊月23,敬灶神,吃猪儿粑(很像放大版蒸熟的闲汤圆)。年夜饭什么的自然各式各样的川菜。年初一吃猪儿粑,黄粑,花生,米花糖,牛轧糖等,春节请客自然就是各种川菜,鸡鸭鱼肉肯定要齐全的。然后就是元宵节的汤圆了,不喜欢汤圆的可以选择米酒鸡蛋汤。

其实我说的也不够完全。但是饺子不在我们生活中,我是宁愿吃混沌也不吃饺子。

所以我是坚决不在北方生活,不仅气候冷,逢年过节,除了饺子还是饺子。


車柏榕


我是四川的,四川人不讲究饺子。

记得小时候过年,初一汤圆初二面,客人来了醪糟蛋。

那时候要提前很久就准备汤圆粉、汤圆芯子、醪糟,三十夜一定炒好臊子。初一一大早,全家人一起搓汤圆,初二的早晨则是吃面条。妈妈说汤圆象征团团圆圆与圆圆满满,面条寓意长长久久。

我们那里(川西),如果有客到,必定先请客人喝碗醪糟汤打个尖。醪糟汤里放两个荷包蛋,也有放四个荷包蛋的。到了正常吃饭时间再请客吃饭。


乐山乐水V杨立


我在河南长大,他们那里春节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就是家里来了客人也请吃饺子。




而我是湖北人,我们这不怎么吃饺子,我们这边春节是吃汤圆,吃年夜饭,吃米。宵节我们也吃汤圆,而河南吃饺子,南北习俗有很大不同,大致是北方春节吃饺子,南方是吃汤圆。



记得小时候我是很喜欢吃汤圆的,粘粘的,甜甜的,香甜可口,贪吃,一口一个,烫的直伸舌头,嘴角冒泡,上窜下跳,也舍不得吐出来,最后往往是含泪囫囵几下把它咽下去。那时候的家人,亲戚的感情都很好,也很纯朴,大家家境都大差不差,汤圆都是拿干粉大家在一起噗嗤噗嗤制作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五仁的,有黑芝麻的。



我尤爱无馅的,最天然的才是最美味的,一口下去,原汁原味肉汁向外冒,香气四溢,绕过梁三日而不绝,它是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妙不可言,想起来便不禁吞咽。


干净利落


坐标:广东。

我是广东三线海边小城市长大的,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后才知道有饺子。 我们老家过年不吃饺子,年30的午餐,我们会煮咸的汤圆,除夕的年夜饭,小时候没出嫁,在爸妈家,爸妈就会煮各式美味佳肴,一般有6-9个菜,指定菜有:鸡、鹅、猪肉、素小炒(百合芹菜莲藕炒木耳之类的)、腐竹、粉丝、肯定有一个酸甜菜(菠萝煮猪皮).....其他菜就各自喜欢,因为是在海边的,所以虾、蟹、鱼、生蚝都会入菜上桌! 现在嫁人了,在广州定居,我不会煮菜,于是每年我都会到酒店预定一个大盆菜,酒店的盆菜是连着盆一起打包带回家的,完美解决年夜饭问题。




小G兜


湖北武汉。我们吃饭,从来不吃饺子。大年三十团年,做一大桌子的菜,菜要成双。要有圆子,(肉圆子、鱼圆子)鱼,藕汤,这是不可或缺。还要上一条全鱼,半生不熟的,不吃,叫看鱼,等到十五元宵节那天晚上吃。一年到头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饺子平时吃一点,代餐吧,不能当主食,不抵饿。


lala19951204


我所住的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中国各地的风俗人情,在上海都有立足之地。春节吃水餃看人而言。在上海的京邦歺厅,如燕云楼、国际飯店在歺飲时,会点一盆水饺作为主食的。以前在淮海中路襄阳路交叉路口的天津水餃館门亭若市,我们时不时的隔段时间去吃上个半斤水餃的。但是要说春节吃水餃,确没有这个习俗。上海过大年的时候,吃年糕是盛行的。年糕是大米做的,汤年糕炒年糕还有桂花年糕我们的过年歺桌会点缀一下,图个春节高高兴兴吧!从水餃是由小麦磨成面粉制成的,再看上海的年糕是由大米磨成粉,再做成了糕。南北方异曲同工,变着花样吃面吃米。人群的南腔北调,吃得食物五花八门,才显示出人生的丰富多姿。春节即将来临,南北方的朋友们,水餃吃好,年糕吃好,预祝春节快乐哦!


刘声90883005


在湖北的许多地方(江汉平原、鄂西南等地),春节期间并没有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

在这些地方,人们在一年之中有时也吃一吃饺子,但是,并不把饺子作为经常的主食,只是偶尔换换口味、尝尝鲜而已,所以,并不把"吃饺子"与"过春节"密切挂钩。

在我家乡荆州—沙市,过年的基本饮食传统是:1.做比较多的菜肴,尤其少不了鱼糕、煎鱼、排骨藕汤、财鱼火锅、豆豉扣肉、粉蒸肉、鸡汤、牛肉等菜,配上米饭;2.做汤圆,吃汤圆。不过,做汤圆吃汤圆的习俗现在淡化了。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风土民情,所以,虽然汉族以及一部分少数民族拥有同一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但是,春节期间的具体习俗却是千姿百态的,这完全正常。例如是否吃饺子,南北差异非常鲜明,这完全可以理解。

谈到水饺,我不禁联想到馄饨——"长得像水饺"的食物。沙市不流行水饺,我们那里以前有吃"包面"(馄饨)的习惯,我小时候只知道"包面"(馄饨),而不知道水饺。七、八十年代,沙市中山路烧腊馆的包面做工精细,味道鲜美,很受市民欢迎。后来,中山路萧条了,那家烧腊馆不复存在,我再也吃不到那里的馄饨了,深以为憾。


晓帆轻舟


我是包邮区,小时候都不知饺子为何物,就听春晚主持人说说说,一脸懵逼。

我们这里吃馄饨,其实馄饨跟饺子还是挺像的。不过馄饨没有特定的时候要吃。一般传统节日,比如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团子,中秋吃月饼,冬至吃团子,春节吃年糕。也没有哪个节日说是要吃馄饨的。

当然,现在全国人民大融合,无论是饺子还是馄饨,都经常吃。不过过年是真不吃饺子或者馄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