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不要交水平比自己低的朋友

不要交水平比自己低的朋友


先不要急著罵我,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孔子他老人家說的。這句話的出處在《論語·學而篇》,孔子他老人家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用現在的白話文翻譯,就是:

“君子言行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多學習,就不會流於固陋,做人處事當以忠信為原則,不與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過錯,不怕去改正。”

我覺得這句話最值得玩味之處,是他非常不像孔子的話。但實際上,它就是孔子說的。

再仔細分析分析,思考思考,發現孔子講的其實還是有道理的。下面我從學習的態度和交友的原則兩個方面,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1、學習的態度

在學習過程中,什麼東西很重要?對待學習的態度!

孔子說,學習知識,首先要在內心裡要引起重視。

如果你內心輕視,你的行為就會變得輕浮,你對知識的學習就會流於淺薄,你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也便會浮在面上,無法深入,只能學到皮毛。

即便是表面上看,你似乎會了,懂了,學到東西了,甚至可以在別人面前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但其實,你是在失去了對這些知識深入沉澱和理解的機會。

如果你的內心對你所學的東西足夠重視的話,你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會比較認真,你的氣質也會變得深厚凝重,臉上自然就會透出威嚴。

當而對所學的東西一絲不苟,嚴謹認真,不搞清楚絕不放過的時候,你對它的理解自然就會變得深入,而你所沉澱的東西,也自然會讓你變得厚重,不僅會改變你的氣質,還會讓你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變得堅固。

不要交水平比自己低的朋友

2、交友的原則

在交友方面,孔子講了三點原則:

第一個原則:說話算數

也就是原文中的“主忠信”。

人不忠信,就沒有了信任的基礎,所以,與朋友交,說話一定要靠譜,要誠實可靠。

表達自己見過的事情,誠實客觀,述眼前所見,看到什麼,就說什麼,看到多少,就說多少,沒有見到的,千萬不要靠想象去彌補,不能胡謅,更加不可瞎編。

自己沒有見到,別人說的,如果需要轉述,一定要做到原話傳遞,並且加上引號,儘量不要用自己的理解去過度闡釋,否則容易出現歧義。

聽別人言,理解別人所說的事,一般是靠別人的語言表達,然後加上自己的經驗和想象來進行還原,如果缺乏相應的經驗和知識,最好去現場看看,或者查查資料,不要靠臆測和想象。

第二個原則:交水平比自己高的朋友

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這句非常有歧義,很多人都理解為,不跟水平不如自己的朋友交往。

如果按照這個意思解釋,放在論語裡感覺會非常地突兀,跟孔子的風格完全違和。

剛開始,但我覺得這句話很多人可能解釋錯了,在這裡的意思,應該是:沒有哪個朋友不如自己。也就是說,每個朋友,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該學習他們比我們強的地方。

這樣解釋,才符合“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風格。

實際上,李澤厚和南懷瑾都是這樣解釋的。

但後來,讀來讀去,發現,還真不是個這樣的解法。孔子的意思還真的是不要跟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再想想,這樣講也對,我們只有跟自己水平高的人交朋友,才能進步,如果老是跟比自己水平差的人交朋友,又怎麼進步呢?當然,委婉一點的說法,就是不跟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圈子不同,無法相容嘛!

不要交水平比自己低的朋友

第三個原則:有過則改

人人都會犯錯,但對待錯誤的態度,卻有區別。

自己出錯,固執己見,不願改正,錯誤就會越積越多,帶來的危害,也會越來越大。

面對錯誤,不管是別人指出來,還是自己察覺到,都能立即進行改正,這種人,就會持續進步。

古人有“以人為鑑”之說。我想,交友的最大價值之一,其實就是他願意並且能指出來我們的錯誤。

不是朋友的人,即使他看到你的錯誤,可能也不會講出來,畢竟,他對你沒有義務,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講,你也不會怨恨,他的人際關係可能還更好呢。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會誠實說出你的不足,並且願意幫你去提高。也只有真朋友,才不會做厲害算計,不怕得罪你,誠心對你。

順便說一句,這也就是第二原則裡,孔子為什麼講,要交比自己強的朋友。如果交的朋友都比自己水平低,有錯都看不出來,還說好好好,豈不是交了個損友?所以,低水平的朋友不能交。

孔子的話,沒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