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歷史上哪位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司徒王朗


我認為得國最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評判皇帝得國是正與否,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不食前朝俸祿,自己真刀真槍的拼出來一片基業。二是前朝失德,得位後勤政愛民,安定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符合此二條件者為得國正者。


史書雲,明太祖本淮右布衣,起於微末。他出生的年代,正值蒙元入主中原,欺壓漢人。小時候家鄉發生嚴重的旱災與蝗災,他的父母兄弟都死在了這場災難中。朱元璋為了討口飯吃,來到皇覺寺當了一個小沙彌。幾年之後,皇覺寺糧盡,朱元璋再次踏上乞討的步伐。


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數年後,紅巾軍席捲了大江南北。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來率領志同道合的夥伴南下,先後攻佔滁州、和州,攻佔應天府,以此為基地。擊破陳友諒、張士誠、明珍等南方軍閥之後,朱元璋建國稱帝,隨即命徐達、常遇春率軍席捲北方,攻佔大都,驅逐韃虜,收復了自唐末五代以來就失落於異族的幽雲十六州,恢復了漢民族對於傳統中國疆域的統治。


建立明朝後,朱元璋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經濟和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開創了洪武之治,為日後的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


他廢除丞相、設置三司,加強了中央集權。朱元璋起自微末,甚至貪官汙吏對民生的破壞之巨。他下令:“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採用剝皮揎草的刑罰,震懾了貪官,保存了明初比較清明的吏治。


他勤政愛民。他從登基到去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他的節儉在古代帝王中也是出類拔萃,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在帝王儀制上,需要用到黃金的地方,用黃銅代替等等。


雖然在由於階級侷限性,明太祖抑制商業的發展,實施了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在得國正、愛民、勤政上,明太祖真正做到了極致。

而歷代開國帝王中,夏禹、商湯、周武王屬於先秦時代,這裡不做討論。大一統帝國的開國皇帝有秦始皇、漢高祖、漢光武帝、晉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太祖。


秦始皇的功績無疑是巨大的,他滅六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北逐匈奴、南征百越。統一文字、度量衡,修長城、修池道、修靈渠,在他之後,中國才真正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瑜不掩瑕,他統一六國後,用法家的治國理論治理國家,用殘暴的國家機器對人民實行殘酷的統治,刑罰嚴苛,並且實行很繁重重的徭役、賦稅及其他苛捐雜稅。終於,在他死後不久,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大秦也隨之滅亡。

漢高祖斬白蛇而起義,奪關中、入長安,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項羽楚漢爭霸,擊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對內削除異性王,強化中央集權,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經濟。對外和親匈奴,取得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漢高祖開創漢朝四百年基業,我們族名漢也是出自漢朝。但是,一是漢高祖比較出身於秦朝的亭長,後來受項羽分封為漢王,二是漢高祖也沒有處理好外戚的問題,終於在後期引發了呂氏之亂,三漢高祖對匈奴實行了和親的政策,其實是比較有損大漢威名的。所以,漢高祖在得國正上略遜於明太祖一籌。

漢光武帝乃西漢春陵侯之後,在王莽篡漢之後,與其兄起兵反抗。後來攻佔洛陽、長安之後,被迫擁立宗室劉玄為帝。在劉玄殺死其兄後,開始韜光養晦,謀求大業。起兵擊敗更始軍,建立大漢。光武帝改革朝政,精簡地方,整頓官場,善待功臣,在感情上更是鍾情於陰麗華,所以被稱為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但是光武帝畢竟是起自西漢皇族,後來也委身更始政權,所以在正統性上要差上一籌。

晉武帝就不用細說了,其基業乃篡魏而來,雖然後來先後滅掉蜀、吳,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西晉,但是西晉也是漢族禍亂之始。晉武帝死後,爆發了八王之亂,北方五胡更是趁火打劫,中原開始進入黑暗的南北朝時代。

隋文帝楊堅帝位乃是篡奪其外甥而來,唐高祖雖然是晉陽起事,建立大唐,而統一天下,但是他畢竟是隋朝的唐公,其皇位法統更是源自隋朝的傀儡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更是後周大臣,趁主少國疑而奪位自立,且窮其一生也未收復幽雲十六州。元世祖忽必烈和清太祖努爾哈赤,先不論其民族成分。元世祖的即位乃是不承認蒙古貴族的推舉,擊敗其弟阿里不哥而來,自其後蒙古帝國開始分離崩析。清太祖努爾哈赤,不說他與明朝邊將李成梁的關係,他建立的後金也只是地方性政權,所以無緣問鼎“得位最正”了。

所以,我認為明太祖是得國最正之開國皇帝。


我是郭子,一個對歷史有自己思考的愛好者。


郭子常青


哪位皇帝得國最正?

劉邦、朱元璋,出身太低;

李世民,戕害手足;

楊堅、趙匡胤,機關算盡,篡位奪權;

元清兩朝,異族入中原,更不正。

要說那個皇帝得國最正,也就秦始皇嬴政一人。

始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嬴政最正

嬴政是正兒八經的秦王,王室貴胄。

作為一國之主,一地之王 ,開疆拓土,徵國伐族,本來就是嬴政的任務。

嬴政天生是君,而不是民。

秦國奪取天下的過程,是國與國之間的攻伐,王與王之間的較量。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是君王間的豪賭,賭注就是一國之地。

嬴政贏得了所有的籌碼,他是最後的王。

從他開始,王升級成了皇,從此,男人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做一個王,而是成為皇。

始皇帝,始皇帝,這個稱呼一點也沒錯,皇帝之始,也是各方面來說得天下最順天應地的人。

武王姬發次之

周武王姬發也算是得位比較正的君王了。

商周的政治體系非常接近,都是聯盟制。商是部落聯盟,商王是全天下最強大的部落首領,統領所有部落,按方位設東南西北四伯候,也就是四個力量僅次於商王的部落。

周取代商之後,禮制進一步規範,但政治體系本質未變,依然是聯盟制,只是原先的部落,演變為了以家姓為主的邦國制。

武王姬發差也是差在這一點上,即姬發不是皇帝,他依然只是王。

除了不是皇帝外,姬發的周朝並沒有真正擁有整個中國,只是名義上的擁有,周武王好比是一個協會的會長。

劉秀也可一說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重新撿回祖宗家業,光復劉氏江山。

從繼承這一點來看,劉秀的江山算是順天應地。

但是劉秀也有一點不足。

那就是劉秀雖然是劉邦世孫,但卻是分支末流。

從正規的繼承來算,輪不上劉秀。

劉秀差就差在這一點上。

各位看官,你們心目中哪個君王更符合題主的要求,不妨說一說。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在侵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全新的國家。要說哪位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我覺得也只有後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了。

為什麼在如此多的皇帝當中,我們偏偏說劉秀呢?

因為劉秀的東漢,是延續的西漢。

說白了他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後代,大家都知道西漢為何會滅亡呀?

就是因為外戚派的王莽篡奪了人家的皇位,他欺負人家皇帝小,孤兒寡母的,然後把人家踢開,就自己當了皇帝。

本來這個天下是姓劉的,姓王的當了皇帝,姓劉的肯定就有意見了。有意見只有一種解決辦法,那就是開打。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看當時的老百姓他們的心是向著誰了?

毫無疑問所有的人,都是鄙視王莽的。

當然了別人鄙視王莽,最為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他篡奪了屬於人家的皇位,而是在他治理天下的時候,關中以外的地方發生了天災,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沒有吃的。

王莽這個人又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全部就都起義了。

其中最大的一支起義軍,就是綠林軍。

劉秀當初就是加入到了這個綠林軍當中的,而且最終王莽的新朝,也是被綠林軍給推翻的。

但是,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之後,天下依舊不太平。

因為當時還是屬於一個亂世,山東的赤眉軍開始崛起了,而且聲勢影響力很是浩大。

這時候劉秀所在的綠林軍,也有推舉上來了一個皇帝叫劉玄,劉玄的能力不強,但是,他的嫉妒心很大。

因為劉玄嫉妒劉秀的大哥,就把劉秀的大哥給殺了。同時劉秀也被劉玄給冷落了不用。

到了劉玄想要收復河北的時候,他就想起來了劉秀,讓劉秀去河北平叛亂軍去了。

劉秀就是在河北的時候,有很多人來投奔他的。劉秀這個人在別人看來是很有志向,而且很講義氣的這麼一個人。

所以,大家都喜歡跟著他打江山。

最後山東的赤眉軍和劉玄的綠林軍開戰,劉玄敗北,皇帝也當不了了。當時的天下,就成了赤眉軍和劉秀的了。

赤眉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是強盜打家劫舍起家的,這樣的軍隊,當然沒有辦法給劉秀的正規軍比了。

當時就是有很多英豪,加入到了劉秀的部隊,然後幫助劉秀打敗了赤眉軍取得的天下的。可以說劉秀是最得民心,最受百姓愛護的一個人。再加上他恢復的朝代,又是自己老祖宗建立的。

因此可得,若是說誰才是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的開國皇帝,我覺得是劉秀。


史學達人


嚴格來說,只有一個!

就是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沒有受到當時朝廷的任何恩惠和福利。劉邦都不行,因為劉邦畢竟還是一個亭長,多少是領秦朝俸祿的,而且押送犯人去驪山服役,延誤期限,屬於違法,按法當誅,並不會在其他人那裡產生殉私的情況。

所以,劉邦也算不上!

只有朱元璋!

元朝的暴政讓他家破人散,他沒有得到元朝的任何利益!甚至恰恰相反,元朝奪去了他的家庭,他的親人,他的權利!

前朝無恩加身!是以得國最正!

無所虧欠!

在這個層面,其餘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頭。

曹操不行,從他爹開始就受漢朝之恩。司馬仲達也不行,完全是藉著曹魏發的家,剩下的南北朝哪一個沒有享過前朝的恩賜,然後是楊堅是北周大司馬,李淵是太原留守,趙匡胤是後周檢校太尉。哪怕是蔣委員長,不也曾經是黃埔校長麼?

有恩可受,得天下者便不正!


買櫝還珠


在中國的歷史中,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依靠著血腥、權謀、戰爭上位的。可以說,講究仁義道德,是根本開不了國也做不了皇帝的。如果實在要說在開國皇帝中,誰皇位來的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民傾心、四方養德德話,那便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了。下面就讓我詳細論述一番,為何朱元璋會是得位最正、順應民心的開國皇帝:

一:得位最正



我們先從大環境來說,元朝在中原百姓的眼中本就屬於異族統治。朱元璋作為漢民族的起義軍領袖,打敗了元朝統治者,重新建立漢民族的統治對於天下人來說便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比朱元璋得位最正的開國皇帝。

其次朱元璋的起義軍雖然是繼承了郭子興的底子,但是其繼承的可謂是名正言順。而且這明朝的天下也是朱元璋一兵一卒打下來的。

二:順應民心



當朱元璋起義時,元朝的統治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南方有大量的起義軍在四處搶奪地盤,北方在元朝腐敗官吏的統治下政治經濟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天下百姓生靈塗炭,戰亂、饑荒、疾病橫行。



但是朱元璋先後打敗了其餘的農民起義軍,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揮軍北上,擊敗元朝的殘餘勢力,徹底收復北方土地,將天下再次收攏在漢族人的手中。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打擊官員的貪汙腐敗行為,給天下百姓創造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

總結:



雖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大肆屠戮開國元勳,建立了許多嚴苛的刑罰。但是依舊不能否入明朝對中國歷史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對天下穩定所做出的努力。而且說了這麼多,朱元璋的確算的上是開國皇帝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可以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開國皇帝,能夠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畢竟這個天下皇帝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想當皇帝。所以,只要是皇帝,他就是有敵人的。這個敵人或者來自於百姓當中,或者來自於他的臣子,或者本來就是他的敵人.......。

但是,若是說誰得國最正。我覺得這個還是可以說一說的,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當中,漢光武帝劉秀,他得國就比其他的皇帝要正一些。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劉秀是劉邦的後代,他是劉邦的九世孫。

我們都知道西漢是劉邦開創的,本來這個皇家的江山,就應該有劉邦的後人來繼承,而且劉家的人當皇帝,在當時也是比較符合民意的。

但是,誰知到了西漢末年,出了一個外戚派叫王莽的人。

這個王莽仗著當時的皇帝年幼無知,他就開始以輔佐皇帝的身份,篡奪人家的皇位了。當他竊取了當皇帝必須有的玉璽之後,他就宣佈自己當皇帝了。這個玉璽,他就是從自己的姑姑手裡搶過來的。

本來天下是姓劉的,王莽當了皇帝,一下子天下就成了姓王的了。

這對於劉邦的子孫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劉秀作為劉邦的子孫,也是受害者之一。

王莽沒有當皇帝之前,劉秀屬於是皇族的後裔,他吃的是國家的俸祿,那時候不管給的是多是少,國家總是要按時給他們一些糧食的。

但是,自從王莽當了皇帝之後,這個制度就開始終結了,畢竟姓王的當了皇帝,沒有必要給姓劉的人發皇糧吃的這一個說法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邦的子孫開始聯合在一起,他們要搞事情鬧革命了。

再加上王莽的時運不濟,他當了皇帝之後,國家經常發生天災人禍,反對王莽的人越來越多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秀開始和自己的大哥,一起加入到了起義軍的大營。當時最大的一股勢力,就是綠林軍。

劉秀和他的大哥也正是加入到了綠林軍中,最終,他們一起打敗了王莽的大軍,王莽僅僅當了十五年的皇帝,他建立的新朝,就被綠林軍給推翻了。

其實在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的過程中,劉秀的大哥劉縯的功勞是第一的。按理說他當皇帝才是名正言順的。

但是,由於劉縯太過於勇猛了,很多綠林軍的領導人都不想讓他當皇帝。所以,綠林軍裡的將士們,推薦出來了一個適合當傀儡的人,這個人就是劉玄。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之後,這個天下又到了劉玄的手裡,劉玄是劉秀的遠房親戚,他也屬於是劉邦的後代。

這個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因為劉玄當了皇帝后,殺了劉秀的大哥劉縯。畢竟劉縯有膽有識,只要他存在對劉玄就是一種威脅。

劉縯被殺之後,劉秀痛不欲生。但是,他又無可奈何。因為他也是效力於劉玄的,他必須要表現出對劉玄的絕對忠心,否則劉玄就會像幹掉他的哥哥一樣幹掉他。

後來,劉玄讓劉秀去河北收復舊山河的時候,劉秀靠著自己的威望,還有不少人的投靠,把自己的勢力慢慢的變大了。

然後,劉秀脫離了劉玄的隊伍,開始鞏固自己的地盤了。在這期間山東崛起了一個赤眉軍來。

正是這個赤眉軍,從山東一路打到長安,滅掉了更始帝劉玄的。

後來,赤眉軍又開始和劉秀幹仗,最終劉秀打敗了赤眉軍,奪得了天下。

所以說劉秀得天下,當時是民心所向的。他建立的朝代,還沿用了漢朝的國號,也就是歷史上的後漢。


漢史趣聞


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自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中講過這句話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了這句話。劉邦與朱元璋,皆是以布衣奪取天下;且劉邦建立王朝的目的都是“為民除暴”,手段光明正大,上下五千年處,。


的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漢、明得國最正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細讀歷史,這一切又經不起推敲了。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自是不用多說,但劉邦之“為民除暴”卻怎麼都不對。

如果要像素說“得國最正者,惟明太祖朱元璋,無漢高祖劉邦。”

首先,“暴秦是否真的就是暴秦”?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暴秦”不是“暴秦”,那麼也就不存在“除暴安良”一說了。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為何二世而亡,是由陳勝、吳廣起義引起的天下大亂,最終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而一切的原因是因為秦之暴虐,下大雨延誤了陳勝、吳廣的時間,導致他們要被誅殺,所以他們索性起義造反,將整個天下攪的天翻地覆。


但,像素想說以這個來說秦朝的暴虐勉強算合格吧,只是連這個事情都是編造的。

根據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了秦朝竹簡,徹底拆穿這個“暴虐”的謊言。

根據這些竹簡的記載,3到5日的要受責罵,6到10天上交一個盾牌,10天以上的上交一套甲,但,如果是因為遇到雨水失期不受任何處罰。

也就是說,陳勝、吳廣根本不會受到任何處罰,也就是說“秦朝暴虐為由”的起義理由不存在。那麼為何司馬遷要在《史記》裡編撰這個故事呢?其目的便是製造秦之暴虐彰顯漢朝之偉大。


實際上,秦與漢實行的都是依法治國。只不過與漢朝的“外儒內法”不同。也是因為漢朝的“外儒內法”,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了儒家對秦之攻擊,對秦朝的法家思想進行批判。久而久之我們後世對秦朝的“殘暴”形象自是根深蒂固。


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劉邦建立的漢朝,雖名為“獨尊儒術”,事實上是“外儒內法”,披著一層不同的外衣罷了。

根據現在的考古,歷史的真相也越來越接近,秦其實並非“暴秦”,只是一群人有“鴻鵠之志”,想當“王侯將相”,將天下攪的天翻地覆,然後劉邦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後其子孫劉徹估計一群儒家對秦朝進行批判,固定秦朝的“殘暴”形象。

故、劉邦“為民除暴”不成立。得國最正者惟明無他,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朱元璋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建大明王朝。


像素說


中國歷史上哪位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我想\t明太祖朱元璋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得國最正。\t朱元璋出身布衣,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t1343年\t朱元璋家鄉濠州,發生旱災,蝗災\t和\t瘟疫\t,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已經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兄弟二人只能草草安葬父母, 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入皇覺寺混口飯吃。由於當地鬧饑荒,寺裡也難得不到施捨,最後連和尚都做不成,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乞討。

當時因元朝壓榨百姓,民分四等 ,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族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死人的唯一代價是賠償一頭驢;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民族矛盾\t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鋌而走險揭竿而起。託缽流浪的朱元璋就這樣走上了反元之路。初始根本沒有什麼理想目標,只是為了有口飯吃。至於做皇帝我想他做夢都沒有夢到過來,只是順應當時潮流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更多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

朱元璋入伍後,因作戰勇敢且機智靈活,又粗通文墨,處事得當,很快得到各路英雄的賞識。\t可濠州城諸起義隊伍各路英雄矛盾重重,義軍爭權奪利。朱元璋親身目睹此狀況,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積極積蓄實力,網羅人才,招兵買馬,開創新局面,終成獨領一軍。\t由於朱元璋隊伍軍紀嚴明,嚴禁擄掠,\t深得民心,而且朱元璋本人尊重儒士,重視人才,大批謀士\t豪傑聚其左右,共謀大業。最終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一統江南。順勢提出“\t驅\t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t”的綱領,北進中原,推翻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中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同時收回丟失四百年的\t燕雲十六州。

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屌絲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正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t“\t明王出世,普度眾生\t”建立大明,故得國最正。


白話歷史1973


這樣的皇帝,自然是天選之子、位面之子,漢光武帝劉秀了。王莽篡位漢朝後建立新朝,這讓很多勢力看到,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當皇帝。然而,劉秀的存在讓這一切想法都付諸空想。

一、得國最正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可以說是絕對的正統,是可以被選擇當作接班人的存在。但是劉秀明明可以靠家庭,卻偏偏要靠才華。漢高祖做到的事情,劉秀就複製這又做了一邊,也就是說劉秀的江山是完全靠自己打出來的,無論從禮法還是手段,都是無話可說的存在。

二、應天和人

這就要講到劉秀的遭遇了。當初昆陽大戰,劉秀就只有九千人死守昆陽,王莽新軍號稱有百萬之師,據說是天降隕石、天降雷雨,幫助劉秀以一殺百,新朝的百萬大軍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新莽政權就此土崩瓦解。是為應天。

劉秀選擇逃離更始帝,守門長官說“:“天下大局豈能預知,能阻攔長者嗎?”劉秀得以安全離開。來到河流旁,河面正好結冰,於是就踏冰而過,剛走完河水就解凍了,躲過了追殺。正走著不知道往哪走,白髮老翁指引劉秀去新都郡,在這裡實力迅速壯大,直到稱帝。是為和人。

三、萬姓傾心

劉秀稱帝后,優待攻功臣貴戚,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而摘除其軍政大權。這讓劉秀不同於劉邦誅殺攻城,因此得到了階層上的支持。同時劉秀精簡地方、整頓官場、與民休息,讓劉秀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四、四方仰德

來看看毛爺爺是怎麼評價劉秀的:①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②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再看看同樣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如何評價劉秀: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劉秀可謂做到了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不務齋


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者當屬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雖說為了統治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由於改革過於激進,並不適用於當時的封建社會,所以在執政晚年民間怨聲載道,反而繼續加劇了社會矛盾。再加上連年天災,在新朝末年赤眉、綠林等農民起義爆發頻繁,但此時劉秀並沒有起兵而是暗中觀察,確定新朝土崩瓦解已成定局時發才在宛城起兵。劉秀為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起兵,可謂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此為應天。並且劉秀從小就心地善良,與人和睦,在群眾中很有基礎,此為合人。在統一全國後劉秀並沒有像他的我祖輩那樣為了鞏固皇權而大殺功臣,這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是很少見的。天下百姓無不感嘆劉秀的胸懷,因此劉秀做到了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