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历史上哪位开国皇帝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司徒王朗


我认为得国最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评判皇帝得国是正与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不食前朝俸禄,自己真刀真枪的拼出来一片基业。二是前朝失德,得位后勤政爱民,安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符合此二条件者为得国正者。


史书云,明太祖本淮右布衣,起于微末。他出生的年代,正值蒙元入主中原,欺压汉人。小时候家乡发生严重的旱灾与蝗灾,他的父母兄弟都死在了这场灾难中。朱元璋为了讨口饭吃,来到皇觉寺当了一个小沙弥。几年之后,皇觉寺粮尽,朱元璋再次踏上乞讨的步伐。


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数年后,红巾军席卷了大江南北。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来率领志同道合的伙伴南下,先后攻占滁州、和州,攻占应天府,以此为基地。击破陈友谅、张士诚、明珍等南方军阀之后,朱元璋建国称帝,随即命徐达、常遇春率军席卷北方,攻占大都,驱逐鞑虏,收复了自唐末五代以来就失落于异族的幽云十六州,恢复了汉民族对于传统中国疆域的统治。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经济和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开创了洪武之治,为日后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他废除丞相、设置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朱元璋起自微末,甚至贪官污吏对民生的破坏之巨。他下令:“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采用剥皮揎草的刑罚,震慑了贪官,保存了明初比较清明的吏治。


他勤政爱民。他从登基到去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他的节俭在古代帝王中也是出类拔萃,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在帝王仪制上,需要用到黄金的地方,用黄铜代替等等。


虽然在由于阶级局限性,明太祖抑制商业的发展,实施了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在得国正、爱民、勤政上,明太祖真正做到了极致。

而历代开国帝王中,夏禹、商汤、周武王属于先秦时代,这里不做讨论。大一统帝国的开国皇帝有秦始皇、汉高祖、汉光武帝、晋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太祖。


秦始皇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他灭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北逐匈奴、南征百越。统一文字、度量衡,修长城、修池道、修灵渠,在他之后,中国才真正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瑜不掩瑕,他统一六国后,用法家的治国理论治理国家,用残暴的国家机器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刑罚严苛,并且实行很繁重重的徭役、赋税及其他苛捐杂税。终于,在他死后不久,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大秦也随之灭亡。

汉高祖斩白蛇而起义,夺关中、入长安,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项羽楚汉争霸,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对内削除异性王,强化中央集权,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对外和亲匈奴,取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汉高祖开创汉朝四百年基业,我们族名汉也是出自汉朝。但是,一是汉高祖比较出身于秦朝的亭长,后来受项羽分封为汉王,二是汉高祖也没有处理好外戚的问题,终于在后期引发了吕氏之乱,三汉高祖对匈奴实行了和亲的政策,其实是比较有损大汉威名的。所以,汉高祖在得国正上略逊于明太祖一筹。

汉光武帝乃西汉春陵侯之后,在王莽篡汉之后,与其兄起兵反抗。后来攻占洛阳、长安之后,被迫拥立宗室刘玄为帝。在刘玄杀死其兄后,开始韬光养晦,谋求大业。起兵击败更始军,建立大汉。光武帝改革朝政,精简地方,整顿官场,善待功臣,在感情上更是钟情于阴丽华,所以被称为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但是光武帝毕竟是起自西汉皇族,后来也委身更始政权,所以在正统性上要差上一筹。

晋武帝就不用细说了,其基业乃篡魏而来,虽然后来先后灭掉蜀、吴,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西晋,但是西晋也是汉族祸乱之始。晋武帝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北方五胡更是趁火打劫,中原开始进入黑暗的南北朝时代。

隋文帝杨坚帝位乃是篡夺其外甥而来,唐高祖虽然是晋阳起事,建立大唐,而统一天下,但是他毕竟是隋朝的唐公,其皇位法统更是源自隋朝的傀儡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后周大臣,趁主少国疑而夺位自立,且穷其一生也未收复幽云十六州。元世祖忽必烈和清太祖努尔哈赤,先不论其民族成分。元世祖的即位乃是不承认蒙古贵族的推举,击败其弟阿里不哥而来,自其后蒙古帝国开始分离崩析。清太祖努尔哈赤,不说他与明朝边将李成梁的关系,他建立的后金也只是地方性政权,所以无缘问鼎“得位最正”了。

所以,我认为明太祖是得国最正之开国皇帝。


我是郭子,一个对历史有自己思考的爱好者。


郭子常青


哪位皇帝得国最正?

刘邦、朱元璋,出身太低;

李世民,戕害手足;

杨坚、赵匡胤,机关算尽,篡位夺权;

元清两朝,异族入中原,更不正。

要说那个皇帝得国最正,也就秦始皇嬴政一人。

始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嬴政最正

嬴政是正儿八经的秦王,王室贵胄。

作为一国之主,一地之王 ,开疆拓土,征国伐族,本来就是嬴政的任务。

嬴政天生是君,而不是民。

秦国夺取天下的过程,是国与国之间的攻伐,王与王之间的较量。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是君王间的豪赌,赌注就是一国之地。

嬴政赢得了所有的筹码,他是最后的王。

从他开始,王升级成了皇,从此,男人的终极目标不再是做一个王,而是成为皇。

始皇帝,始皇帝,这个称呼一点也没错,皇帝之始,也是各方面来说得天下最顺天应地的人。

武王姬发次之

周武王姬发也算是得位比较正的君王了。

商周的政治体系非常接近,都是联盟制。商是部落联盟,商王是全天下最强大的部落首领,统领所有部落,按方位设东南西北四伯候,也就是四个力量仅次于商王的部落。

周取代商之后,礼制进一步规范,但政治体系本质未变,依然是联盟制,只是原先的部落,演变为了以家姓为主的邦国制。

武王姬发差也是差在这一点上,即姬发不是皇帝,他依然只是王。

除了不是皇帝外,姬发的周朝并没有真正拥有整个中国,只是名义上的拥有,周武王好比是一个协会的会长。

刘秀也可一说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重新捡回祖宗家业,光复刘氏江山。

从继承这一点来看,刘秀的江山算是顺天应地。

但是刘秀也有一点不足。

那就是刘秀虽然是刘邦世孙,但却是分支末流。

从正规的继承来算,轮不上刘秀。

刘秀差就差在这一点上。

各位看官,你们心目中哪个君王更符合题主的要求,不妨说一说。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在侵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全新的国家。要说哪位开国皇帝,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我觉得也只有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了。

为什么在如此多的皇帝当中,我们偏偏说刘秀呢?

因为刘秀的东汉,是延续的西汉。

说白了他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代,大家都知道西汉为何会灭亡呀?

就是因为外戚派的王莽篡夺了人家的皇位,他欺负人家皇帝小,孤儿寡母的,然后把人家踢开,就自己当了皇帝。

本来这个天下是姓刘的,姓王的当了皇帝,姓刘的肯定就有意见了。有意见只有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开打。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当时的老百姓他们的心是向着谁了?

毫无疑问所有的人,都是鄙视王莽的。

当然了别人鄙视王莽,最为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篡夺了属于人家的皇位,而是在他治理天下的时候,关中以外的地方发生了天灾,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没有吃的。

王莽这个人又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全部就都起义了。

其中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就是绿林军。

刘秀当初就是加入到了这个绿林军当中的,而且最终王莽的新朝,也是被绿林军给推翻的。

但是,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之后,天下依旧不太平。

因为当时还是属于一个乱世,山东的赤眉军开始崛起了,而且声势影响力很是浩大。

这时候刘秀所在的绿林军,也有推举上来了一个皇帝叫刘玄,刘玄的能力不强,但是,他的嫉妒心很大。

因为刘玄嫉妒刘秀的大哥,就把刘秀的大哥给杀了。同时刘秀也被刘玄给冷落了不用。

到了刘玄想要收复河北的时候,他就想起来了刘秀,让刘秀去河北平叛乱军去了。

刘秀就是在河北的时候,有很多人来投奔他的。刘秀这个人在别人看来是很有志向,而且很讲义气的这么一个人。

所以,大家都喜欢跟着他打江山。

最后山东的赤眉军和刘玄的绿林军开战,刘玄败北,皇帝也当不了了。当时的天下,就成了赤眉军和刘秀的了。

赤眉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是强盗打家劫舍起家的,这样的军队,当然没有办法给刘秀的正规军比了。

当时就是有很多英豪,加入到了刘秀的部队,然后帮助刘秀打败了赤眉军取得的天下的。可以说刘秀是最得民心,最受百姓爱护的一个人。再加上他恢复的朝代,又是自己老祖宗建立的。

因此可得,若是说谁才是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的开国皇帝,我觉得是刘秀。


史学达人


严格来说,只有一个!

就是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没有受到当时朝廷的任何恩惠和福利。刘邦都不行,因为刘邦毕竟还是一个亭长,多少是领秦朝俸禄的,而且押送犯人去骊山服役,延误期限,属于违法,按法当诛,并不会在其他人那里产生殉私的情况。

所以,刘邦也算不上!

只有朱元璋!

元朝的暴政让他家破人散,他没有得到元朝的任何利益!甚至恰恰相反,元朝夺去了他的家庭,他的亲人,他的权利!

前朝无恩加身!是以得国最正!

无所亏欠!

在这个层面,其余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头。

曹操不行,从他爹开始就受汉朝之恩。司马仲达也不行,完全是借着曹魏发的家,剩下的南北朝哪一个没有享过前朝的恩赐,然后是杨坚是北周大司马,李渊是太原留守,赵匡胤是后周检校太尉。哪怕是蒋委员长,不也曾经是黄埔校长么?

有恩可受,得天下者便不正!


買櫝還珠


在中国的历史中,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依靠着血腥、权谋、战争上位的。可以说,讲究仁义道德,是根本开不了国也做不了皇帝的。如果实在要说在开国皇帝中,谁皇位来的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民倾心、四方养德德话,那便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莫属了。下面就让我详细论述一番,为何朱元璋会是得位最正、顺应民心的开国皇帝:

一:得位最正



我们先从大环境来说,元朝在中原百姓的眼中本就属于异族统治。朱元璋作为汉民族的起义军领袖,打败了元朝统治者,重新建立汉民族的统治对于天下人来说便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比朱元璋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

其次朱元璋的起义军虽然是继承了郭子兴的底子,但是其继承的可谓是名正言顺。而且这明朝的天下也是朱元璋一兵一卒打下来的。

二:顺应民心



当朱元璋起义时,元朝的统治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南方有大量的起义军在四处抢夺地盘,北方在元朝腐败官吏的统治下政治经济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天下百姓生灵涂炭,战乱、饥荒、疾病横行。



但是朱元璋先后打败了其余的农民起义军,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挥军北上,击败元朝的残余势力,彻底收复北方土地,将天下再次收拢在汉族人的手中。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打击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给天下百姓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

总结:



虽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屠戮开国元勋,建立了许多严苛的刑罚。但是依旧不能否入明朝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对天下稳定所做出的努力。而且说了这么多,朱元璋的确算的上是开国皇帝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开国皇帝,能够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毕竟这个天下皇帝只有一个,每一个人都想当皇帝。所以,只要是皇帝,他就是有敌人的。这个敌人或者来自于百姓当中,或者来自于他的臣子,或者本来就是他的敌人.......。

但是,若是说谁得国最正。我觉得这个还是可以说一说的,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当中,汉光武帝刘秀,他得国就比其他的皇帝要正一些。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刘秀是刘邦的后代,他是刘邦的九世孙。

我们都知道西汉是刘邦开创的,本来这个皇家的江山,就应该有刘邦的后人来继承,而且刘家的人当皇帝,在当时也是比较符合民意的。

但是,谁知到了西汉末年,出了一个外戚派叫王莽的人。

这个王莽仗着当时的皇帝年幼无知,他就开始以辅佐皇帝的身份,篡夺人家的皇位了。当他窃取了当皇帝必须有的玉玺之后,他就宣布自己当皇帝了。这个玉玺,他就是从自己的姑姑手里抢过来的。

本来天下是姓刘的,王莽当了皇帝,一下子天下就成了姓王的了。

这对于刘邦的子孙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刘秀作为刘邦的子孙,也是受害者之一。

王莽没有当皇帝之前,刘秀属于是皇族的后裔,他吃的是国家的俸禄,那时候不管给的是多是少,国家总是要按时给他们一些粮食的。

但是,自从王莽当了皇帝之后,这个制度就开始终结了,毕竟姓王的当了皇帝,没有必要给姓刘的人发皇粮吃的这一个说法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邦的子孙开始联合在一起,他们要搞事情闹革命了。

再加上王莽的时运不济,他当了皇帝之后,国家经常发生天灾人祸,反对王莽的人越来越多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秀开始和自己的大哥,一起加入到了起义军的大营。当时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绿林军。

刘秀和他的大哥也正是加入到了绿林军中,最终,他们一起打败了王莽的大军,王莽仅仅当了十五年的皇帝,他建立的新朝,就被绿林军给推翻了。

其实在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的过程中,刘秀的大哥刘縯的功劳是第一的。按理说他当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

但是,由于刘縯太过于勇猛了,很多绿林军的领导人都不想让他当皇帝。所以,绿林军里的将士们,推荐出来了一个适合当傀儡的人,这个人就是刘玄。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之后,这个天下又到了刘玄的手里,刘玄是刘秀的远房亲戚,他也属于是刘邦的后代。

这个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因为刘玄当了皇帝后,杀了刘秀的大哥刘縯。毕竟刘縯有胆有识,只要他存在对刘玄就是一种威胁。

刘縯被杀之后,刘秀痛不欲生。但是,他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也是效力于刘玄的,他必须要表现出对刘玄的绝对忠心,否则刘玄就会像干掉他的哥哥一样干掉他。

后来,刘玄让刘秀去河北收复旧山河的时候,刘秀靠着自己的威望,还有不少人的投靠,把自己的势力慢慢的变大了。

然后,刘秀脱离了刘玄的队伍,开始巩固自己的地盘了。在这期间山东崛起了一个赤眉军来。

正是这个赤眉军,从山东一路打到长安,灭掉了更始帝刘玄的。

后来,赤眉军又开始和刘秀干仗,最终刘秀打败了赤眉军,夺得了天下。

所以说刘秀得天下,当时是民心所向的。他建立的朝代,还沿用了汉朝的国号,也就是历史上的后汉。


汉史趣闻


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自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中讲过这句话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了这句话。刘邦与朱元璋,皆是以布衣夺取天下;且刘邦建立王朝的目的都是“为民除暴”,手段光明正大,上下五千年处,。


的确,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汉、明得国最正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细读历史,这一切又经不起推敲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自是不用多说,但刘邦之“为民除暴”却怎么都不对。

如果要像素说“得国最正者,惟明太祖朱元璋,无汉高祖刘邦。”

首先,“暴秦是否真的就是暴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暴秦”不是“暴秦”,那么也就不存在“除暴安良”一说了。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为何二世而亡,是由陈胜、吴广起义引起的天下大乱,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而一切的原因是因为秦之暴虐,下大雨延误了陈胜、吴广的时间,导致他们要被诛杀,所以他们索性起义造反,将整个天下搅的天翻地覆。


但,像素想说以这个来说秦朝的暴虐勉强算合格吧,只是连这个事情都是编造的。

根据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了秦朝竹简,彻底拆穿这个“暴虐”的谎言。

根据这些竹简的记载,3到5日的要受责骂,6到10天上交一个盾牌,10天以上的上交一套甲,但,如果是因为遇到雨水失期不受任何处罚。

也就是说,陈胜、吴广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也就是说“秦朝暴虐为由”的起义理由不存在。那么为何司马迁要在《史记》里编撰这个故事呢?其目的便是制造秦之暴虐彰显汉朝之伟大。


实际上,秦与汉实行的都是依法治国。只不过与汉朝的“外儒内法”不同。也是因为汉朝的“外儒内法”,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儒家对秦之攻击,对秦朝的法家思想进行批判。久而久之我们后世对秦朝的“残暴”形象自是根深蒂固。


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建立的汉朝,虽名为“独尊儒术”,事实上是“外儒内法”,披着一层不同的外衣罢了。

根据现在的考古,历史的真相也越来越接近,秦其实并非“暴秦”,只是一群人有“鸿鹄之志”,想当“王侯将相”,将天下搅的天翻地覆,然后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后其子孙刘彻估计一群儒家对秦朝进行批判,固定秦朝的“残暴”形象。

故、刘邦“为民除暴”不成立。得国最正者惟明无他,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朱元璋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建大明王朝。


像素说


中国历史上哪位开国皇帝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我想\t明太祖朱元璋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得国最正。\t朱元璋出身布衣,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t1343年\t朱元璋家乡濠州,发生旱灾,蝗灾\t和\t瘟疫\t,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已经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兄弟二人只能草草安葬父母,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入皇觉寺混口饭吃。由于当地闹饥荒,寺里也难得不到施舍,最后连和尚都做不成,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乞讨。

当时因元朝压榨百姓,民分四等 ,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族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死人的唯一代价是赔偿一头驴;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民族矛盾\t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托钵流浪的朱元璋就这样走上了反元之路。初始根本没有什么理想目标,只是为了有口饭吃。至于做皇帝我想他做梦都没有梦到过来,只是顺应当时潮流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更多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

朱元璋入伍后,因作战勇敢且机智灵活,又粗通文墨,处事得当,很快得到各路英雄的赏识。\t可濠州城诸起义队伍各路英雄矛盾重重,义军争权夺利。朱元璋亲身目睹此状况,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积蓄实力,网罗人才,招兵买马,开创新局面,终成独领一军。\t由于朱元璋队伍军纪严明,严禁掳掠,\t深得民心,而且朱元璋本人尊重儒士,重视人才,大批谋士\t豪杰聚其左右,共谋大业。最终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一统江南。顺势提出“\t驱\t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t”的纲领,北进中原,推翻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收回丢失四百年的\t燕云十六州。

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屌丝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正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t“\t明王出世,普度众生\t”建立大明,故得国最正。


白话历史1973


这样的皇帝,自然是天选之子、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了。王莽篡位汉朝后建立新朝,这让很多势力看到,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当皇帝。然而,刘秀的存在让这一切想法都付诸空想。

一、得国最正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可以说是绝对的正统,是可以被选择当作接班人的存在。但是刘秀明明可以靠家庭,却偏偏要靠才华。汉高祖做到的事情,刘秀就复制这又做了一边,也就是说刘秀的江山是完全靠自己打出来的,无论从礼法还是手段,都是无话可说的存在。

二、应天和人

这就要讲到刘秀的遭遇了。当初昆阳大战,刘秀就只有九千人死守昆阳,王莽新军号称有百万之师,据说是天降陨石、天降雷雨,帮助刘秀以一杀百,新朝的百万大军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新莽政权就此土崩瓦解。是为应天。

刘秀选择逃离更始帝,守门长官说“:“天下大局岂能预知,能阻拦长者吗?”刘秀得以安全离开。来到河流旁,河面正好结冰,于是就踏冰而过,刚走完河水就解冻了,躲过了追杀。正走着不知道往哪走,白发老翁指引刘秀去新都郡,在这里实力迅速壮大,直到称帝。是为和人。

三、万姓倾心

刘秀称帝后,优待攻功臣贵戚,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这让刘秀不同于刘邦诛杀攻城,因此得到了阶层上的支持。同时刘秀精简地方、整顿官场、与民休息,让刘秀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四、四方仰德

来看看毛爷爷是怎么评价刘秀的:①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②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再看看同样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如何评价刘秀: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刘秀可谓做到了开国皇帝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不务斋


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者当属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虽说为了统治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由于改革过于激进,并不适用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所以在执政晚年民间怨声载道,反而继续加剧了社会矛盾。再加上连年天灾,在新朝末年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爆发频繁,但此时刘秀并没有起兵而是暗中观察,确定新朝土崩瓦解已成定局时发才在宛城起兵。刘秀为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起兵,可谓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此为应天。并且刘秀从小就心地善良,与人和睦,在群众中很有基础,此为合人。在统一全国后刘秀并没有像他的我祖辈那样为了巩固皇权而大杀功臣,这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是很少见的。天下百姓无不感叹刘秀的胸怀,因此刘秀做到了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