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独孤信一家为何能出三个皇后?

鸢飞九天2018


在我国古代史上,有着许多的“政治婚姻”,举例来说,皇帝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大臣或外族的首领,来表达皇室的善意。另一方面,皇帝也会迎娶朝中大臣或外族领袖的女儿,以此换取她所在家族和势力的支持。历史上,很多大将重臣的女儿都在后宫占据了显赫的地位,或是皇后,或是贵妃,这也帮助他们和皇家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大臣是托后宫嫔妃的福才得以身居高位,如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后,其弟卫青才由此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正因为杨贵妃在唐玄宗处得宠,其族兄杨国忠才能官居宰相。在南北朝末期,北周大将独孤信一共有七个女儿,其中三个都当了皇后,而且还是在北周、隋、唐三朝分别当了皇后,这是为什么呢?

据《周书》记载:“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独孤信的长女明敬皇后嫁给北周明帝、四女元贞皇后嫁给唐世祖李昞、七女独孤伽罗最为著名,她嫁给隋文帝杨坚,被追谥为文献皇后。而独孤信也凭借三个皇后女儿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岳父。

独孤信出身不凡,又屡立战功,于是在西魏朝中地位很高。当时,出身陕西关中、甘肃陇山一代的官员把持朝政,他们被统称为“关陇集团”,而出身云中郡的独孤信也因位列西魏“八柱国”而勉强被算入其中。出于政治诉求,关陇集团许多大臣都互相联姻,独孤信和宇文泰就是如此——独孤信将长女嫁给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以巩固权力。

不过后来,宇文泰临终时指定了三子宇文觉为接班人,并把权力交给了其侄宇文护。宇文护接过权力后迫使西魏恭帝禅让给了宇文觉,让他当了“天王”,建立北魏政权。但宇文觉长大后为了亲政惹怒宇文护,于是他被幽禁,其兄宇文毓被扶正为王,后来又改称皇帝。

宇文毓当上皇帝后,他的正妻,也就是独孤信的长女,当然是被尊为皇后。不过,宇文毓在武成元年(559)才改称为皇帝,而独孤氏早在一年前便去世了,所以她的皇后位分应当是追封的。

独孤信的四女嫁给了唐国公李昞,李昞出身陇西李氏,其父李虎同独孤信一样位列西魏八柱国,所以这场婚姻应当也是关陇集团内部的婚姻。李昞与独孤氏生下李渊,而李渊当上了唐高祖后,便追封其父为唐世祖,独孤氏作为正妻,也就被尊为了元贞皇后。

独孤信的七女独孤伽罗十四岁时,便被嫁给了大将军杨忠的嫡长子杨坚。后来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独孤伽罗也就成为了皇后。这场婚姻虽然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却十分恩爱,二人共同执政,被宫中尊为“二圣”。

综上所述,独孤信三个女儿当上皇后,既有政治联姻的因素,也不得不感叹他的运气实在是好:即使三个女儿刚刚出嫁时三个夫婿都并非帝王,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了皇帝,三个女儿也就都成为了皇后。此外,《周书》称“信美容仪”,独孤信俊美的外貌或许也遗传给了诸女,让她们成为了优秀贵族子弟所追求的对象,从而增加了成为不凡人物妻子的概率。


邓海春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麻烦题主多看看历史,不要人云亦云。独孤信的女儿中,真正当上皇后的只有两个人,而真正算得是有权力的也只有一个而已。



世人都说,独孤信是历史上“最牛的老丈人”,可我不怎么认同。虽然三个女儿嫁了了不起的人,但独孤信这个最牛的外戚,却没沾到一丝光。

怎么说呢?

首先他的大女儿,虽然嫁给了当时的北周皇帝——明帝宇文毓,但是宇文毓登基之前,独孤信就被宇文护给杀害了,压根就没见到自家女儿成为皇后。


再则说,他这个大女儿的丈夫就是个傀儡皇帝。其国家大权全都掌握在其堂哥宇文护手上,这说明什么,宇文毓就是个傀儡。想想这个皇后,丈夫又没实权,掌权的人又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你说这个皇后当得有多窝囊!到最后,丈夫也被这个权臣给毒死了……你说这日子得过得多么提心吊胆!

再来说说他的四女儿。历史上他这个女儿并没有当上皇后,准确说来是被他儿子给追封为元贞皇后,说白了,是沾了她儿子的光。

那她儿子是谁呢?

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独孤信的四女儿就是嫁给李渊的父亲李昞。李昞这个人历史上并怎么出名,之所以能娶上独孤信的女儿,很大部分原因和他老爸有关,他老爸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和独孤信是同辈,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


其实这么算起来,独孤信还是李渊的外公,这关系杠杠的。

最后一位是他的七女儿。在历史上,他的这个女儿竟然留下了名字,这是很少见的,叫独孤伽罗。她的丈夫就是大隋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北周时期的随国公。这皇后可不是她大姐那样,那才是真正算是一国皇后。

说起来,杨坚一家和北周宇文氏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独孤伽罗与杨坚的大女儿就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儿子、后来的皇帝宇文赟。不过这个宇文赟纵欲过度,年纪轻轻就死掉了。之后杨坚就夺了自己外孙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而独孤伽罗自然也就成了大隋的皇后。


以上就是独孤信三个女儿的经历,所谓独孤家的三位皇后,说得有些偏颇,但还有几分道理。


青史回声


独孤信一门三后这在历史上确实是极其罕见的,在加上热播剧《独孤天下》,的确引起很多的人兴趣。


独孤信,八柱国之一,是北周最高等级贵族,可以说仅次于皇家。他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其中长女,四女,七女分别是北周,唐,隋三朝的皇后,而且独孤信的外孙女杨丽华也是北周的皇后。所以独孤信家盛产皇后倒也是不虚之言。

独孤信墓中出土的独孤信印章

《独孤天下》中独孤信剧照


首先,独孤家因为是北周顶级贵族,在北周这个以关陇贵族尤其是武川军事集团为核心的统治阶层来看,独孤家自然是其他同等级贵族通婚的良好目标。这也是这些家族维持影响力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皇族为了笼络其他权势家族的必要手段。至于在历史记载中,独孤信与同时代的其他名人不同的是,对他的容貌着重进行了强调和描写。应该说独孤信本人肯定长得不错,自然他的女儿长得也不错。估计他的女婿们也都还是满意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当时的时代,门阀之间为了互相拉拢,别说独孤信的家族基因不错,就是他的女儿长得很丑,估计依然能加入这些顶级贵族家庭,只是嫁的的是不是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就难说了。

其次,细论独孤信的三个皇后女儿的话,我个人觉得到时上述必然因素中所蕴藏的偶然因素比较大。

《独孤天下》中独孤信长女剧照

第一,独孤信长女,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谥号明敬。这个明帝宇文毓是北周实际开创者宇文泰的庶长子。独孤信长女嫁个他时,宇文毓不是皇帝,也不是皇位继承人,只是一名地方官员。而且宇文泰并不想立他为继承人。所以独孤信嫁女儿给他时,应该也不一定就指望这个女婿能当上皇帝。只是后来宇文泰的继承人宇文觉被他的侄子宇文护废黜杀害,宇文毓才被迎立为北周天王(当时北周的统治者称天王,不称皇帝),后来改称皇帝。独孤信的长女生前也是王后,死后追封为明敬皇后。

《独孤天下》中李渊母亲的剧照

第二,独孤信的四女,嫁给太尉李虎的三子李昞,这个就是典型的门阀之间的通婚了,李虎和独孤信同为八柱国,都是北周重臣。相互通婚,互相扶持。只是李昞的儿子李渊利用隋末的混乱,建立大唐。独孤信的四女才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她生前恐怕想都没想过当皇后。

《独孤天下》中独孤伽罗剧照

第三,独孤信的七女,独孤伽罗,这是独孤信的皇后女儿中唯一知道名字的。这是货真价实的皇后,但是独孤信将她嫁给杨坚时,杨坚还只是北周十二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当时独孤信已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但是的北周的实际掌权人宇文护对独孤信十分忌惮,同时也准备铲除独孤信,而杨忠一直是独孤信的部将,当时也是北周军队中的重要将领。独孤信应该出于笼络这个老部下,继续巩固和壮大自身家族影响力的目的才将女儿嫁给杨坚的吧。后来宇文护逼死独孤信后,杨坚家族也备受影响,独孤伽罗协助杨家低调隐忍才渡过了政治上的危机。在宇文护倒台后,北周武帝宇文邕上台,杨家才凭借军功又走上前台。后来独孤伽罗的女儿杨丽华嫁给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为太子妃,宇文赟登基后,杨丽华比她妈妈还先当上皇后。估计本来独孤伽罗自己也只想想当当皇帝的丈母娘就好了,没想到3年时间宇文赟就作死了自己,幼子登基,杨坚已外戚身份控制朝政,再打压各路反对势力后,篡周建隋。独孤伽罗终于货真价实的当上了皇后,即隋文献皇后。

所以,总的来看,从结果上,独孤信确实是一门三后,甚至是四后,但是其实三个女儿的皇后之位都有偶然的因素。而且这种偶然的因素实质上是关陇军事集团内部互相通婚和权利斗争所形成的。当然这些都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评论讨论。

文中人物图片转自电视剧《独孤天下》不喜勿喷


围炉品茗人


历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

独孤信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士,出生在贵族家庭。是西魏、北周时期的重要将领,独孤家族在那个时代是举足轻重的门阀大家庭。


独孤信除了贵族的身份,他还是那个时代文武双全的美男子,别人常称其为“独孤郎”来赞誉他的美貌,典型的高、富、帅。正是因为孤独信几乎完美的基因,生下的孩子各个容颜姣好,才智过人。

在《周书·卷十六·列传》中记载: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独孤信共生下十几个孩子,其中三个女儿成为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


大女儿独孤氏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则就是后来的的明敬皇后;四女儿独孤曼陀嫁给了唐国公,她生下的儿子就是后来唐高祖李渊,李渊继位后追封其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更厉害,她嫁给了后来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可以说隋朝的建立独孤伽罗功不可没,她也顺理成章成为杨坚的皇后——文献皇后。



正是因为独孤家一代人出现三位皇后,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很多人认为独孤家族的女儿有神秘感,甚至有传言说到“得独孤者得天下”的传言。


其实独孤家族一门出三位皇后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一起了,刚好而已。


一,门第观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们门第观念很重,以前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自那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设九品中正制,等级制度泾渭分明清晰又严格。高门第望族是不允许与寒门子弟通婚的,而且尊卑有别。那个时期严格的门第观念让上品人士高傲又尊贵,只要投胎到贵族家庭,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是随手可得。但要是生在普通人家,无论怎样努力学习、工作都是枉然,因为你的出身已经决定了一生的命运。不要想着努力高攀嫁入豪门做女婿(媳妇)改变命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门第观念+优良基因


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独孤信被誉为古代“十大美男”之一。独孤信的祖上是鲜卑族部落首领,在这样政治色彩浓郁的环境下长大的独孤信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骁勇善战谈吐不凡。最主要的是独孤信不但有才,人还长得气宇轩昂帅气十足,本身还特别注重仪容仪表,传说独孤信的言行举止是那个时代人的风向标(偶像)。


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独孤信这么好的基因,儿女们自然是相貌出众美如天仙。


三,乱世投资


生在好的家庭,又遗传祖上优良基因,处在那个兵荒马乱,朝代朝立夕变的时代。独孤信是个非常聪明的投资家、政治家,他把自己的儿子女儿与不同的将相王族联姻,来扩大巩固自己家族的势力、影响力。



在那个时势造英雄,谁都可能成为下个皇帝的乱世,孤独心通过联姻的方式拉拢关系,无论那方得势他都可以毫发无伤,因为他老丈人的身份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独孤信三个女儿能成为皇后是时局不断变化,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微风之语



独孤信有3个女儿,而她们做了皇后,或者被追封皇后,历史上就此一家,别无分号。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昞(也就是李渊的父亲)四女儿后来被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真是一门三后,空前绝后。

一个人有三个女儿不奇怪,但是三个女儿都先后被封为皇后,真是世间少有,那是什么原因呢? 我来一一叙述。

1.首先,你家的女儿足够多。各位看官,这不是废话。这是真理,独孤家七个女儿,一条藤上七朵花,这一条藤说的就是独孤信。讲得直白点,独孤信颜值爆表。

2. 因为独孤家有权有势,想让自己家的闺女嫁入皇室,这个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寻常家庭的女子嫁入皇室,级别不过就是妃,最高不过就是贵妃,跟皇后的地位虽说只有一步之遥,但也天差地别。皇室的婚姻本来就跟政治上有莫大牵连,而独孤信,他很早就做了官,品级不低,后来更升为八国柱之一,皇室自然就很重视独孤一家,通婚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注:独孤阀在隋朝的势力有多大,各位可以自己查,这里就不说了

3. 时局动荡,独孤信那时同时存在或更替的朝廷有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南梁、南陈、西梁、隋朝以及后来的唐朝。在短时间内存在那么多朝廷,也为一门三后提供了客观条件。

4. 独孤信本人,长得帅,基因好,女儿的颜值自然不低,独孤信年轻时很爱打扮自己,在军中跟别人穿着不一样,所以有“独孤郎”这个称号,直白点说就是帅哥。 他帅气时尚,引领潮流,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 人气偶像。


神话靓靓


从古到今,这都是个看脸,看出身的世界。独孤信一家出三个皇后不是第一例(其实是四个皇后),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同一代,姐妹几个出多个皇后皇太后,的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于原因,鄙人觉得主要还是有两个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一、出身

俗话说,学的好不如长的好,长的好不如生的好。独孤信一家子生的那是相当好,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就冲独孤信这几个女儿,这一生也的确如愿了。独孤信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北周上柱国是什么身份?那是北周最尊贵的八大贵族之一,相当于满清时代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八旗的八位组长的地位。这可不是一般的高,封建时代平民皇后是非常稀少的物种,讲究门当户对和政治利益交换,满清的皇后同样基本出自八旗家族,也就是八大铁帽子王的家族啊。北周当年要选皇后,基本也是这八大上柱国家族,这就是生的好,没跑了。何况独孤信与北周皇帝还是铁哥们儿,从小一起长大的主儿。几个女儿的联姻基本就是皇族与其他八柱国家族,这起点就无与伦比。大女儿嫁给了皇室,四女儿嫁给了八柱国之一的李家成了李渊他妈,小女儿嫁给了八柱国之一杨忠的儿子杨坚,五女儿嫁给了宇文家族,也成了后来许国皇后。

二、长的好

都生的这么好了,还长的好,你说气人不气人,兼职不让人活啊。独孤信就是当时出了名的大帅哥,引领北周时尚界多年。传说有次独孤信外出狩猎,傍晚回城时间有些紧了,于是快马加鞭往回赶,当年是有关城门的传统的,晚了就回不去了。这一路狂奔,帽子歪了也没注意到,夕阳西下,一个偏偏玉公子,迎着夕阳策马奔腾,路上的行人都看痴了,这简直就是天上下凡的童子啊。于是引发了一波模仿潮流,第二天京师满大街都是斜帽郎,大街小巷争相模仿。这样一个“小鲜肉”,生在贵族家庭,取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自然不在话下,生一窝娇羞可人的漂亮女儿那也是没跑了,毕竟当年可没韩式整形。

人比人气死人,生的好还长的好,在这样的条件下,出几个皇后似乎也真的无可厚非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布谷鸟讲历史


星火辰可以为朋友们简单说说:

北魏末年,六镇兵乱,中国北方再次陷入大混战中,于是一批六镇豪族或职业军人家庭出身的人崛起于乱世中。

北齐的实际开创者高欢和北周的实际开创者宇文泰都属于这种人,而他们手下的将领也大多是这种身份。(按照传统史书的描写是这样,但其实有些人是不是原本生活在六镇是可疑的,但他们显然都是具有军事经验的,即便实际上不是六镇出身。)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与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是少年时代的好友,独孤信仪容俊美,又骁勇善战,被人们称为独孤郎。按照史书中记载,他与宇文泰不但是老乡,还和宇文家族、贺拔家族一起平定了卫可孤的叛乱(这点也很可疑)。后来,宇文泰跟随贺拔岳去了关中平乱,而独孤信到荆州打仗去了(结果在贺拔胜手下,贺拔胜是贺拔岳的哥哥)。荆州被高欢派侯景等人攻陷后,独孤信向关中归附了宇文泰(此时贺拔岳已被侯莫陈悦害死,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最强势力)。因为,独孤信和宇文泰的好朋友关系,更因为独孤信自身本领突出,他成为了宇文泰最倚重的将领之一。后来,西魏(从北魏分裂而来,宇文泰实际掌控)任命八柱国(西魏最高权势者),独孤信为其中之一。

独孤信一家能出三位皇后,总体原因大概有这几点:其一、时逢乱世,英雄纷纷崛起,宇文泰、杨忠、李虎等职业军人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造就了北周、隋朝、唐朝三家皇族;其二、独孤信在西魏、北周的极高地位正与这三家相当;其三、当然也有偶然巧合的成分在里面,这就叫机缘;其四、独孤信仪容俊美,三个女儿自然不会差。

分析三位皇后的具体原因:

1、北周明帝皇后,独孤信长女:这应该很好理解,独孤信是宇文泰最好的朋友,北周明帝宇文毓是宇文泰的长子,另一方是独孤信的长女,两人定婚就很正常了。毕竟两家地位相当,关系又最好,指腹为婚都有可能。后来独孤信被北周权臣宇文护逼迫自杀,明帝却仍立独孤氏为皇后,可见明帝和其皇后的关系也很融洽,居然冒着宇文护的不满,强行立了独孤。独孤不久后就死去,死因不明,明帝在四年后被宇文护毒死。这一对很悲剧。

2、李昺(李虎之子,李渊之父),独孤信四女:独孤信和李虎均为八柱国之一,两者地位相当,定亲是门当户对。而且,李虎与宇文泰的关系有点微妙(李虎曾反对宇文泰掌控贺拔岳留下的军队),却和贺拔胜、北魏皇家的关系比较好,独孤信则是与贺拔胜、北魏皇族、宇文泰的关系都很好。很可能这个独孤嫁给李昺,有联络融洽八柱国之间关系的作用,以更好的对抗高欢掌控的东魏。说不定西魏皇家在之间做媒,而宇文泰也表示赞同。这二人生下了大唐高祖皇帝李渊,李渊继位后追封其母为元贞皇后。所以这个独孤生前是没有当到皇后的,据说他脾气很坏,考虑到李渊之后的经历,他完全没有遗传到他母亲的坏脾气。

3、隋文帝杨坚、独孤信七女:这个也很好理解。杨坚之父杨忠曾经长期跟随独孤信,是独孤信手下最重要的将领,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杨忠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到后来,杨忠因为战功显赫,其实际能量几乎不低于独孤信,到独孤信死后,杨家的地位还反超了独孤家。考虑到两人长期的合作关系及地位,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也很正常。据说,独孤信看到杨坚身具异相,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也是一种可能。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关系显然很好,杨坚称帝后,两人并称“二圣。

种种特殊的机缘造就了独孤家三朝三皇后,了解其中的细节后就明白了。


星火辰


独孤信是西魏、北周时期名震一时的大将,史书上称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能征善战,军功卓绝,给独孤氏一族带来了无限风光和荣耀。他的三个女儿也都贵为皇后,即历史上的明敬后、唐贞元后和隋文献后。

一门三后,身为三朝国丈,可谓是绝无仅有,盛极一时了。

独孤氏家族是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一个声名显赫的大族,兴衰沉浮,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独孤氏一族原本出自匈奴,属于鲜卑屠各部,"屠各"的汉译即为"独孤",独孤氏家族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其先祖伏留屯时期。

据《周书·独孤信传》记载,"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曾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后来便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独孤信的本名为独孤如愿,他出生于北魏末期,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独孤信长相俊美,风度翩翩,《北史》上称他"美容仪,善骑射",又有"独孤郎"的美誉,可算是集容貌和才能为一身的风流人物。

然而他出生时却没赶上好时候,不仅家道中落,还碰上北方的六镇之乱,他先是参与了对起义军的镇压,联合武川军官贺拔度等人斩杀了起义军将领卫可孤,以此成名。在中山躲避战乱时,成为了大将军葛荣的部下,葛荣兵败后,又投入尔朱荣部下,跟随其征战四方,屡建军功,地位也不断提升,为日后独孤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后来,北魏孝武帝不甘权臣高欢的摆布,决定西迁时,独孤信的家人虽然都还在高欢领地,他却毅然跟随孝武帝西行,孝武帝由此感叹道:"能辞父母,损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并且赐给他御马,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后来又晋升他为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宇文氏篡魏立周后,他又因公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成为朝廷的"八大柱国"之一。

独孤信不仅能征善战,还是治世能臣,他在建明初时,任新野和南乡郡守时,就有不错的政绩和声望,由此受到贺拔胜的赏识,上奏提名他任大都督,后来他在任秦州刺史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提升了官员的办事效率,使得公事无积压,又劝民耕田养蚕,"数年之中,公私皆富贵",甚至附近的流民都慕名来归附,宇文泰以其"信名遐迩",赐名为信,这就是独孤信名字的由来。

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社会的能力,独孤信的地位和名望不断提升,独孤氏家族也一跃成为名门望族,为巩固家族的政治地位,独孤氏家族开始了和皇室以及其它名门望族之间的政治联姻。

独孤信的妻子崔氏,即出自北朝大族崔氏。独孤信的子女们也大多联姻显贵之家或是北周皇室。

独孤信的第六子独孤陀娶了弘农杨氏女,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周明帝宇文毓。当时的宇文毓还没当上皇帝,只是个地方官,颇有执政能力。后来傀儡皇帝被废后,宇文毓被迎立为"天王",但是只当了三年皇帝便被宇文护毒死。独孤信的女儿也只当了两个月的王后便死了,也就是后来的明敬皇后。

四女嫁给了"八大柱国"之一的太尉李虎的儿子李昞,后来生了李渊。但李渊称帝后母亲已死,于是追封她为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值得一提的是,独孤伽罗很有政治能力,他和隋文帝在宫中并称二圣。

可见独孤家族一门三后,跟其政治联姻是分不开的。这样的联姻手段,使得独孤家族的名望和势力日益增长,也就威胁到了宇文护的统治。

当时同为"八大柱国"之一的赵贵受到排挤,便和独孤信密谋除掉宇文护,结果谋反的事情败露,被赐毒酒,逼令其自尽,终年55岁。

此后独孤家族开始走向衰弱,直到隋朝后,因独孤伽罗的影响,独孤氏才以外戚的身份,重新兴盛起来,但是唐朝以后就和其它大部分世家大族一样,慢慢走向衰弱直至消失。


煮酒君


独孤信一家能出三后,我认为主要有几下4点。

一、时逢乱世,英雄纷纷崛起,宇文泰、杨忠、李虎等职业军人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造就了北周、隋朝、唐朝三家皇族;

其二、独孤信在西魏、北周的极高地位正与这三家相当;

其三、独孤信仪容俊美,三个女儿自然不会差。

我们再来说下三个女儿是谁

大女儿独孤般若一直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她也一直认为独孤天下的预言肯定会应验在她的身上,所以她为了能当上皇后不惜放弃自己的爱情,甚至把自己十月怀胎的孩子作为了要挟宇文护的条件。她是当上了皇后,也实现了独孤天下的预言,只是她的丈夫宇文毓的性格太软弱,一看就不是适合当皇帝的料。所以独孤般若一个人撑着的时候真的很累,再加上她最后因为怀孕,身体一度很是虚弱,最终因为难产而死。

二女儿独孤曼陀的身份比较特殊,她是姨娘所生,是庶出的女儿。因为身份的原因,所以她从小心胸就特别狭窄,遇见事就喜欢用自己的眼泪来博取别人的同情心。本来独孤信给她安排的亲事是杨坚,可是独孤曼陀嫌弃那个时候的杨坚没有什么出息,给不了她独孤天下的未来。所以她就先是勾引宇文邕,再是陇西郡公世子李澄,最后阴差阳错的嫁给了大她几十岁的陇西郡公李眪。虽然她嫁的不怎么样,但是我们纵观未来,她乃是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李渊登记后也追封了她皇后之位。

小妹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从小跟随父亲在军营里长大,所以她行事光明磊落,她更是和青梅竹马的宇文邕相互喜欢。但是由于父亲的原因,她只能被迫嫁给杨坚。结婚初,他们俩的感情一点也不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却成为了最和睦,最相敬如宾的一对。杨坚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一直坚信他有帝王之相。所以在他看到宇文贇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的现象后,他觉得自己能够做一个更好的皇帝。所以他算是抢了他外孙的皇位,开创了大隋朝。而独孤伽罗也就成为了皇后。

中华上下几千年,也唯独独孤家才一家出三后,其中的时代成分和运气和家教都是不可或缺的。


钱说免费


独孤信(公园502~557年),西魏、北周时期屈指可数的重要将领,为八"柱国"之一。仪容俊美,善于骑射, 云中郡盛乐城人(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为鲜卑族,号为“独孤郎”。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或做了皇后或被追封为皇后,如此别具一格的岳父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三个女婿都是皇帝,过生日真风光.


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正(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后被追封为唐世祖元皇帝,四女儿则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小女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名副其实的皇后.
偶然吗?我不觉得,细想有以下原因:


1.家庭有权有势,适合政治婚姻.

当时皇室的婚姻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讲究门当户对.玉树临风的独孤信历任大都督、刺史.后来成为八柱国大将军之一。煊赫一时的各皇室为壮大势力与扩大影响力,争先恐后地笼络人才,缔造婚姻是其中的方式之一.重臣之间联姻理所当然,所以四女儿嫁给当时的陇西郡公李,七女儿嫁给随国公的儿子杨坚在当时是顺理成章的事.
2.动荡的时代造就了一门三后.

唐朝,尤其是中唐、晚唐,诸多皇帝尽管后宫佳丽三千,但却不大张旗鼓地拥立皇后(也许是吸取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中宗皇后韦皇后干政的教训吧)了.这期间大多数皇后,都是新一任皇帝继位时,追封自己的母亲而给的头衔。独孤信生命长度延续时代为西魏、东魏、北周、北齐等,直到后来的唐朝.这为一门三后提供了现实土壤.

3.三个女儿都漂亮也是必要条件.

基因好,独孤信本人是帅哥一枚,而且背景硬,老婆长相肯定不差,女儿漂亮的概率就很大。独孤信在军中有“独孤郞”的称谓,穿衣戴帽引领了时尚,有一次帽子戴得斜了一点,到了第二天,属下将士,官吏都争先效仿,都把帽子歪着戴就可见一斑。王侯将相都喜欢构筑面子工程,谁不喜欢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美女呢?



4.众女儿从小就注重礼仪的培育.

众女儿有良好的长成环境,从小养尊处优,受到了礼仪的熏陶,培育了雍容华贵,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当皇后的潜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