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学习瓷器收藏,应该从做旧造假学起

如今瓷器造假技术可以说是花样各异,千奇百怪......


学习瓷器收藏,应该从做旧造假学起


近年来,文物收藏市场火爆异常,很多人不仅出于爱好,也把它当成了一种投资保值的手段。但全民收藏热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那就是你买的究竟是真文物,还是假文物?在暴利的驱使下,文物古玩市场上赝品无处不在,以假乱真,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学习瓷器收藏,应该从做旧造假学起


做旧技术价值30万?前段时间我们到河南禹州神垕镇和洛阳孟津南石山村,走访了几家专门仿制文物的作坊,真是大开眼界,看看一件件崭新的现代制品怎么变成了以假乱真的仿古文物。不过在真正的仿古高手看来,那些作坊的手法也还只是小儿科。说起来,你可能都不相信,现在连失传千年的北宋汝窑瓷都有人能仿造出来。要知道,汝窑即使在北宋时期也仅仅存在了大约20年时间,汝瓷可以说是古瓷极品,在古玩市场上,即便一块手指甲大小的汝窑碎片,也能卖到1000多元。而我们记者在河南就遇到了一位仿制汝瓷的大师,他的仿古工艺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了?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并被称为“五窑之首”。特别是汝官窑,其烧造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登峰造极。汝瓷在中国瓷器中的至高地位,使历代帝王都将其视为珍宝。然而汝窑工艺之后失传,传世的汝瓷至今也不过65件。记者在宋汝官窑的窑址所在地河南省宝丰县,见到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他告诉记者,经过数十年研究,古代汝窑工艺他已经掌握。


学习瓷器收藏,应该从做旧造假学起


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从开始研究它的配方,土,原料,研究它的工艺,它的窑炉它的烧成,整整10几套工艺,根据汝瓷的特征进行仿制,一个特征对着一个特征进行仿制。假如有10项特征,你就仿制9项就不等于成功。”

记者看到,古代汝官窑所谓的“香灰胎,玛瑙釉以及芝麻钉”等等鉴别真伪特征,这里的仿制品无不一一符合。马聚魁的作品甚至上了中学美术教科书,作为了汝窑的范例。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对他的仿制作品做出了鉴定,完全符合古代特征。这样的工艺品如果做旧,那岂不是更加难以分辨?

记者:“有很多人拿你的工艺品出来做旧。”

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有这种情况,有做旧。”

记者:“他们做旧很像吗?”

马聚魁:“真正的行家能看出了,真正似懂非懂的,鉴定不出来,如果不是老官窑的专家,肯定分辨不出来。”

记者:“会不会花很多冤枉钱?”

马聚魁:“会的,掏学费嘛。”

他给记者拿出一件他非常满意的瓷碗,他告诉记者,这个碗只要做旧后流入到文物市场,立刻就会身价倍增。

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这个要卖七八千。”

记者:“你自己烧出来要卖七八千?”

马聚魁:“如果古玩市场要做旧就没底了,有要几十万的,三十多万,因为只有说的高一点,才能认为是真的。”......


学习瓷器收藏,应该从做旧造假学起


文物收藏爱好者怎样才能得到一双慧眼?

看了这些大师的仿制作品,我想肯定很多人已经分不清真假了。其实,他们复制文物本身并不违法,毕竟制造出来的只是一种工艺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是,一旦这些逼真的仿制品卖出去,就很难保证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当真文物来叫价了。

文物高仿产业的兴起,可以说是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重振。可文物造假却是以欺骗为目的,以假当真,从中牟取暴利,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这两种行为如何区别?文物收藏爱好者怎么样才能得到一双慧眼?......

缺乏严格的行业标准,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调控,从生产到流通,一大批复仿的赝品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市场。一旦某项工艺品产业沦落如此,那么其信誉度和价格就会迅速降低,不但仿古产品,连正常的工艺品生产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最终成为“地摊货”。 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唐三彩,其生产厂家在洛阳一哄而上,在最泛滥的时候,达到3000多家,其中绝大部分是个体作坊。


学习瓷器收藏,应该从做旧造假学起


半小时观察:谁能给收藏爱好者一双“慧眼”?在古玩这个行当,造假不叫造假,而是称为“作旧”、“修旧”。假的不说是假的,而是说“新”的,真的说是“老”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老北京爱上了古玩,费时三年,走遍大江南北,耗尽了家里房屋拆迁得来的30多万,结果是收来的数十件“古玩”全部是赝品,用一句行话来说,这个行业水深得很,那么谁能给收藏爱好者一双慧眼?让收藏者能够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擦亮双眼,恐怕对这个行业的规范迫在眉睫,做旧、修旧作为一门工艺,社会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市场,但是做旧就是做旧,不能让做旧的假古玩没有任何标识被当做真东西来卖,当一个行业充满欺骗和欺诈的时候,我们很难期待这样一个行业能够有美好的明天。

鉴定方法

古陶瓷鉴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的方法。传统经验鉴定作为一门科学,通过采用排比类推、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被鉴器物在器形、釉色、纹饰、款识等方面,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论出被鉴器物的真赝。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快捷、方便,能够对古陶瓷的社会属性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推定出被鉴器物的生产时代、窑口及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作用是不可偏废的,也是任何先进的科学仪器所无法替代的。传统的陶瓷鉴定方法,多是通过眼观、手摸、耳听等感官手段,从陶瓷器的纹饰、器型、釉色、胎体、款识等方面来鉴别、判断,而若对古陶瓷的色釉、胎体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烧成温度、烧制氛围进行测试,大都会对古陶瓷器物造成损伤。近年来,由于科技鉴定不会渗入人为的错误因素,科技的测试方法已被应用于古陶瓷的鉴定上。其中热释光技术更是被普遍承认,而且是唯一能够提供断代鉴定的相对科学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