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我怎麼看所謂的“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歡迎前往關注。

這兩天被沈巍,沈先生刷屏了。

沈巍呢,是一名流浪漢,上海人,為啥刷了大家的屏呢?

來一段視頻:

看到了吧。

不一樣,和普通的流浪漢確實不一樣,看著一樣,可一張嘴,就不一樣了。

衣衫襤褸,鬚髮板結,一副標準“流浪漢”的模樣,可他隨身攜帶的除了撿廢品的包之外,還有大量的書。

《戰國策》《左轉》《了凡四訓》《聊齋》《詩經》......

他暢談古今,企業治理,各地掌故,思維清晰,層次深刻。

而且,人家也不是乞丐,人家不乞討,也不要錢。

這麼神奇的人物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

原來他是大學畢業的,而且曾經是上海某區審計局的公務員。

但是,不幸的原生家庭,成了後來所有事情的起因。

根據沈巍的自述,他年幼時與外婆一起生活,但是父親與外婆的關係非常不好,上一代的恩怨,導致其父遷怒於他。

他喜歡畫畫,喜歡歷史,但是他的父親對此深惡痛絕。

他只好自幼撿垃圾賣錢買書讀,但是專制的父親要求他讀了不喜歡的審計專業,而不是和文化掛鉤。

他嚮往成都,嚮往諸葛亮,嚮往杜甫,很顯然,是個文青。

現實的壓力下,讓他養成了喜歡撿垃圾的嗜好,這個嗜好使得單位領導認定他“腦子有問題”,於是從此“待崗”。

因為家人也不理解,和家人關係也不好,無兒無女,以至於後來在街頭流浪。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乎又是一個電視劇《都挺好》裡面蘇明玉式的悲劇。

上一代人的恩怨,發洩報復在下一代人身上,就是明玉的那句質問:如果你們不愛我,為什麼非要把我生下來?

應該說沈巍的早年是不幸的,但是接下來故事的發酵與演變可就變了味道。

很多網紅紛紛跑去和沈巍拍照合影留念,以至於他迅速有了百萬粉絲,成了流浪大師。

然後,網上就掀起了我們標題的內容。

關於“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大討論。

且不管他算不算大師,我想先解釋一個問題。

根據沈巍自己的說法,在他待崗的26年裡面,原單位並沒有停止給他發工資,每個月2000多塊照常發到他卡里。

你從這個角度看,說大環境逼迫一個知識分子街頭流浪,這是說不通的。

他卡里目前還有十多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家裡拆遷的賠償。

所以,他自己說的很清楚,他沒有經濟問題,沒有人逼迫他,他是自己喜歡這種流浪的生活方式。

解釋清楚大背景,我們來看看前半句是不是對的。

沈巍是不是大師?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這年頭真的很奇怪,是個人都可以被稱作大師。

其實我們讀者裡面也有人把我當大師的。

我覺得這是在噁心我。

如果你說的大師是真大師,那誰有範兒這麼被稱呼呢?

我覺得起碼要滿足三個條件:

1、有真學問

2、有真成就

3、人生有大起落

比如故去的南懷瑾,人稱南師。

這可以稱宗師,稱大師的。

學問是明擺著的,儒釋道皆通;

成就就在學問上,甭管你覺得是不是大家捧的,事實上,海峽兩岸高層都對他非常尊敬;

而起落這是成為大師的一個關鍵,南師富過(富商之子),貴過(權力堪比軍閥),窮過(身無分文,和流浪也沒區別)

如果沒有第三樣呢?

那就談不上大師,我們統稱為人物。

比如一個人經商,好歹要把公司做上市吧,這就算拿得出手的成就了,這就是個人物。

我提過小時候有很多教過我的很牛的老師,是親戚,或者長輩們的朋友。

比如,教我外語的那位R老師的父親,也教過我,就是某著名大學裡的系主任,老爺子對著我一個初中生,做自我介紹時也很認真。

不是扯職位,學歷,什麼國務院津貼,而是上來就告訴我,他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主持發明過什麼項目,為國家創匯一個億,90年代的一個億。

這就是人家的成就,這就叫人物。

好,你把這些往我身上套?

我有什麼?

我創業有把公司整上市麼?沒有吧。

賣了,賣了之後呢,在下家手裡還倒閉了,這叫做有失敗的教訓。

我投資有什麼成就?整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件還是跺一腳,上海灘就震三震?

貌似也沒有,我跺一腳,也就是我自己腳震了一震。

所以,我沒啥成就,這是實話。

如果你非要說我在公眾號上說了幾句清口相聲,扯了幾個蛋,這也算成就的話。

那羅振宇在前門樓子擺個攤,表演吃屎,是不是也算成就呢?

所以,大師這種稱謂,不是亂叫的,人物這個詞,也不是亂扣的。

沈巍是長輩,不方便亂評價人家,但你說他讀了幾本書,就扣個大師的帽子給他,那不合適。

我們再看看後半句。

小丑在殿堂。

這很正常,這就是我們習慣於把小丑當大師導致的後果。

范冰冰拿過什麼什麼精神獎,大家應該知道。

蒼井空被人家叫做蒼老師已經挺讓人彆扭了,寫了兩個毛筆字,就被稱作蒼大師,這就過了。

當然,蒼井空小姐的人品是好的,比那什麼什麼冰強。

但如果,我們養成這種習慣,硬是把小姐這個褒義詞,最後弄成和野雞一個意思。

硬是把專家這個褒義詞,弄成和拍板磚的一個意思。

硬是把大師這個極度褒義的詞,弄成和流氓一個意思。

那試問,今後讓我們的子孫們到底該怎麼夸人呢?

以後是不是要給每個詞前面冠一個真字?

真小姐?真老師?真專家?真大師?

真正讓我們感慨的,不是“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而是假的滿地走,真的,有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