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在法国会发生大革命而英国、德国却不会?

无花台


△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以①1个国家是否会发生革命。②什么时候发生革命。③是流血的暴力革命,还是非流血的和平变革(改革维新)。是各不相同的。

△距法国大革命(1789年)100多年前,17世纪时的英国已率先发生了2次不同形式的“革命”:①暴力形式的流血革命:英王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②非暴力形式的不流血革命:所谓的“光荣革命”(1688一1689年)=完成了其社会型态的转型。

△法国发生暴力革命正逢其时:①国内各阶层矛盾经长期积累,日益尖锐,难以调合+②法王的统治处于衰落期,统治力式微+③国内局势处于矛盾暴发点。

△法国革命暴发时,德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后来,①普(普鲁士)法战争暴发,德国实现政治军事统一+②国家正处于国力的上升期,统治阶级力量强大+③国内各阶层丶各集团矛盾关係较为协调,不具备发生革命的条件。德国直到第1次丶第2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实现彻底社会转型。


赵凡丁201


在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些启蒙思想家,这些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比较著名的如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同时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他依旧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同时又有严格的社会等级。法国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分别是宗教人士和贵族,在宗教人士和贵族手里掌握的国家的大量土地,并且他们不用向国王缴纳赋税。第三等级也就是底层阶级包裹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贫民。

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为了筹集钱款弥补财政亏空在凡尔赛宫召开了由三个阶级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但是处在的三等级且成为富有阶层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旧没有话语权,由此第三阶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变得日益紧张,革命的导火索也由这次不成功的会议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7月14日以第三阶级为首的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国王调集军队镇压叛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巴黎人民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当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宫时路易十六惊讶的喊道:“什莫,这是叛乱!”但身边的大臣却说到:“不,陛下,这是革命!”为了缓和局势,路易十六返回巴黎,同第三阶级展开谈判最后他也妥协了,不久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力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第一阶段革命胜利之后君主立宪派掌握了国家大权,但是它维护君主立宪的主张依旧不能保证《人权宣言》的施行。随后法国人民又进行了第二次革命,路易十六无奈只有准备逃往国外,并向欧洲其他封建国家祈求援助,英国,德国和奥地利随后公开表示支持路易十六,并准备军事干预,后来经过法国人民的不断反抗最终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外,国王路易十六也被送上断头台。

同时期的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国内秩序井然,而德国当时还是由众多小公国组成的分裂国家,这两个国家都不具备大革命的土壤。


微风书房


为什么能在法国爆发大革命?法国在1789年爆发革命以前可以说是危如累卵。

虽说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可说的上是欧洲大陆最牛的国家,经常是法国一国与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三国作战,可以说是名噪一时。但同时路易十四也是一个极度专制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法国的三级会议从未召开过一次,直到路易十六在隔了一百多年后召开了三级会议,因而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引信。路易十四时代虽然没有召开过三级会议,但是好在法国对外战争中攻无不克,国内经济十分繁荣,这让国内的矛盾不至于激化。也使得他本人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三大明君(俄国的彼得大帝,法国的路易十六和中国的康熙大帝)。

到了路易十五这里,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路易十五是一个典型的对权利无比渴望但是治国十分糟糕的低能儿,在他的治下,被看做是法国专制的化身—密札,风靡了整个法国,所有那些被视为侮辱了贵族的荣誉的人都会被丢进了巴士底狱,密札是一个经由皇室批准的空白逮捕令,被路易十五用来讨好那些大贵族们,这让那些银行家,工厂主和绝大多数普通人对这种独断的制度十分不满,国内的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国内在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不断繁荣的背景下那些商人,农民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专制王朝的压制,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道路受损十分严重,皇帝打算让农民来负担修路的费用(这当然是一种蛮不讲理的专制税收)一个来自农村税务官说:农民了在交了修路税之后甚至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农民要在修路税中拿出自己百分之60的农作物,这也是在法国大革命中农民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的原因。

路易十五虽然无用但是法国倒也没出多大的乱子,但是路易十六就成了无辜的替罪羊,他跟崇祯皇帝有着惊人的相似,祖宗暴虐报应到了子孙头上,路易十五的一句名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到了路易十六的时候洪水已经泛滥,法国的波旁王朝在劫难逃。

不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路易十六加上去的,1766年美国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希望可以在北美有一个牵制英国人的机会,便给了北美大力援助,但是这也造成了法国沉重的经济负担,1789年的三级会议的主要原因便是财政上的赤字导致皇帝想要向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借钱,178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了那一百年没有开过的三级会议在三级会议中,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的所有人都是第三等级当然也包括资产阶级的银行家,工厂主,这些人本来就对专制权利极度不满,他们想进一步获取政治权利,不过皇帝拒绝了这个请求,还要对他们收去重税,第三等级的代表们无法接受继而的离开了会场,在王宫的广场上,建立了制宪议会,决定限制王权,在这一年的7月14日巴黎人民正式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可以看到法国革命的主要因为皇权极度专制,国内阶级矛盾重重,再加上财政赤字导致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直接对话,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一场革命便不可逆转的爆发了,这种革命在英国是不可能发生,英国首先不具备专制条件,各个阶级可以通过协商了解决问题,而不用诉诸暴力,在英国的内战期间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君主立宪制,这让英国的政体十分稳定,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过政府被革命推翻的情况。而德国当时还没有统一,普鲁士国内还是十分落后的农业经济,还没有一个羽翼丰满的资产阶级有能力进行革命,他的革命则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的。


无花台


先说英国,17世纪英国革命已发生两次,一次为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为标志的流血革命,一次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特别经过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后,英国实际掌权的不是君主,而是议会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发生像法国反对君主专制的大革命了。

其次,看看欧洲大陆,此时君主专制在法国出现薄弱环节,法国帮助美国独立战争后王室财政崩溃,加上路易十六刚上台不久,而且相对弱势;同时法国发生了启蒙运动不久,在帮美国反抗英王时学会了同样可以反抗自己的君主,当然法国的三个社会等级的矛盾一直都很尖锐。



可为什么不是普鲁士(此时普鲁士尚未统一德意志)呢?普鲁士经过雄才大略的腓特烈大帝的统治后,从欧洲一小邦国跻身于与英、法、奥地利和俄国同等地位的国家,军事实力强盛,国内即使有不同的声音也早起淹没下去。同时,这些君主专制国家不允许法国大革命的存在,千方百计的要将之绞杀,至于后来怎样可以关注我的系列小文章喔。

君主和人民的力量此消彼长,在法国君主力量的衰弱和人民力量的增强使得法国最终产生了对法国及世界如此影响深远的大革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作为学习交流之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撤销,敬请谅解!谢谢!】


罗西小南多


比照现今法国发生的“黄背心”运动,此问题可立刻翻版,“黄背心”运动为什么从法国开始,而不发生在英德。历史是现实最诚恳的一面镜子,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同样不落脚在英德,史书己详实注解,法国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发展,造就和推动了大革命这一大事件发生,当然从历史进程上看,法国大革命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看当今法德英三国对比,以史照今,法国人民族性格特点,其实是造就这一事件最大因素。浪漫、感性、自由、平等、博爱,完美诠释,如果以"黄背心运动“的发展趋势成就来对比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相信历史会作出最好的解答,但是喜欢革命的法国人民,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会留下他们的浓黑重彩,而不会是严谨的德国人和孤傲的英国绅士。





尚方宝剑


因为,法国是白左的发源地,伏尔泰、卢梭是白左的祖宗,犹太人豢养的。这些法国人饱食终日奇思妙想世界乌托邦,其实对于异教徒或无信仰者根本就不领你博爱的人情,拿你的善意当绳索,反手勒死你们这帮白左,农夫与蛇的故事不停上演,非白左也被殃及。而德国、英国这方面稍微清醒些。


老马阅东西


看法国小说就知道,法国人比较浪漫,或者说爱冲动!英国人德国人都以古板著称。其二,英国当时借工业革命的春风,发展的顺风顺水,法国与英国争斗一百多年,败多胜少,拿破仑失败后,民族有了危机感!当时的日耳曼人还处在战国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