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觉得晋城什么时候能发展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

心宽8641


山西应该加快行政区划的改革步伐!晋城市主城区面积在全山西十一个地级市中是最小的,还不如阳泉大!再谈泽州县撤县设区,泽州县连续数年是山西县域经济第二,改区条件早已符合!去年长治市的行政区划改革哪两个县一个县级市哪个实力超过了泽州县和高平市?!再谈一堆封建余孽谈什么撤销晋城市编入长治市的,长治市有那经济实力吗?!它吃得了吗?!还有一堆看衰晋城百万目标,还有拿什么高考人数糊弄人的,你去看看山西哪个地级市高考人数不是在持续减少?!除了太原,哪个地级市人口又不是在流出?!流出速度呢?!晋城是全山西除了太原和大同外最慢的,甚至微增长!看看流失人口最多的吕梁运城临汾忻州!你们敢看吗?!


灬轩轩最帅灬


我想提问者的意思是晋城的主城区何时能成为百万人口城市?虽然晋城全市人口有233万人,但晋城目前只有一个区,就是城区,城区人口大约是50万人附近;泽州县是有县无城,当然随着金村新区开发建设,这种局面将会得到改变。

如果对晋城发展有了解的人就必定会记得,2017年年初,时任晋城市长武宏文响亮提出建设“双百晋城”——即城区建成面积100平方千米,城区人口100万人,并雄心勃勃开始了大工程建设,虽然武市长十个月即调任大同,但其总体思路被新的班子进行了升级改造,更加切合实际。总的来说,是以下步骤:

经典模式:打造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富士康新区、金村新区、高铁新区、空港新区、晋煤新区为框架的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中心城市框架。就是早就提出来的六区联动,目前来看,这六区里有三区(金村、高铁、空港)是有名无实,不过在未来几年会改变,金村新区已经大规模建设,高铁也于明年通车,空港新区也进展很好。但最大问题是这六区联而不动,破解这个问题是关键。

(向晋城发展的重心——东部突破)

如何破解?可以政府购买环城高速使之免费,经过评估,购买环城高速的费用,比再修一条要简单容易还更便宜,毕竟重新修要涉及征地拆迁,难度不用多言。这样可以大大突破我们传统认知的晋城市区范围。

还有一种思路:撤销泽州县,将城区和泽州县合并为泽州区,再推动高平市撤市改区,晋城形成泽州区与高平区两区状态;这样晋城中心城区可用地规模,人口都会得到大大突破,城市核心经济会迅速增强,而高平本身具有山西县域经济常年前三的水平,也会非常出色。高平晋城一体化其实已经有雏形,未来连成一片,双百城市也水到渠成。

(向北突破)

晋城的城市框架在过去十多年没有出现质变,晋城城中村改造在过去十多年推进十分迟缓,以上两条是造成晋城市区质量不高,房价高涨的重要原因,目前推动城中村棚户区集中改造,可以释放大量房源,配合便利交通,产业升级,经济复苏,定会吸引更多人来购房置业。晋城的“双百”城市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实现!

(这些城中村将在未来三年内改造完毕)


山西城市面面观


近日,晋城市统计局发布了最新人口数据。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234.31万人,在全市各个县区中,城区人口最多,为50.08万人;高平49.7万人;泽州49.6万人;阳城39.45万人;陵川23.71万人;沁水21.76万人。

这个数据透露出的深层信息很有意思。在1985年晋城建市初期,城区共有居民30650户,14526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区共有44795户,19004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区共有91128户,304221人。人口普查中的数据包括暂住户和暂住人口。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从1985年建市到2018年,城区人口从145269到50.08万,33年时间增加了35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晋城市常住总人口2160984人,其中,城区304221人,沁水县211440人,阳城县406708人,陵川县249782人,泽州县517162人,高平市471671人。

从2000年到2018年,18年来晋城的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全市总人口增加了大概18.21万人,城区人口增加了19.66万,高平人口增加了2.53万人,泽州人口下降了2.12万人,阳城人口下降了1.22万人,陵川人口下降了1.27万人,沁水人口增加了0.62万人。

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心城市对人口流动的吸引力。18年来,晋城的总人口增长了8.4%,城区人口大幅增长,但泽州、阳城、陵川的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县区人口在快速向中心城市集中。这个趋势未来会更加明显,县城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在县区完成原始积累的人口已经不再流向县城,而是直接流向了晋城的中心城区。城区在充分分享人口流动的红利的同时,现状也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提出了新的考验。

从统计数据来看,城区的人口基本保持了一年一万的增长速度。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城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人口的聚集,必然带动产业的聚集。如果完成城区和泽州县的区划调整,泽州县撤县设区,两个区的总人口将接近100万人。

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是小城市,50以上100万以下的是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是大城市。晋城市城区人口50.08万这个数据,使得晋城市游离在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的边缘瑟瑟发抖。现有城区人口50.08万加泽州县人口49.6万,大约是99.68万人,泽州县撤县设区之后,大概过1-2年时间,两个区合计的城区人口就会超过100万人,晋城就可以称之为“大城市”了。

山西省统计局5月22日公布了另外一组数据: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前3位的市分别是太原市78904元、吕梁市64988元、晋城市64826元;排后3位的市分别是忻州市55676元、运城市59472元、长治市59891元。统计范围主要是指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商投资经济等单位。

晋城能排在太原、吕梁之后,位居省内第三。一方面体现了晋城非私营单位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晋城非私营单位人员的消费潜力。从侧面也解释了晋城的房价高企的缘由: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省内较高的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

“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是社会发展的两端。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资源不断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有优质的商业、文化、医疗、教育资源,这都是县城和乡村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提供的。所有的资源都会随着城市的规模与吸引力有序流动,乡村、县城、城市之间的差异会越发扩大。

更加便捷的交通,究竟对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依然需要时间检验。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晋城微同城信息公司


非要问具体时间,只能回答四个字。

猴年马月

晋城是个人口输出型城市,随着太焦高铁开通,人口还会流失,地方人才吸纳政策不开放,科大几年了,有培养的大学生,没有留下来的,学子出去,能回来的很少。

说句N年前的段子,一个阳城籍大学生毕业后,打电话咨询当地怎么转户口回去,咨询多次后,没有明确答复 ,后来用一下午时间就在上学城市办理了落户。


郑雷雄


因为晋城是山西地市级城市,山西整体经济出现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而晋城作为一个地市也需要更多的提升;

其次,目前情况山西省开始转型为旅游服务,不过实事求是讲仍然步伐太慢了点,没有真正将服务意识在各地市贯彻执行,晋城作为地市级城市,旅游景点也有,例如皇城相府就非常好,不过如何留住客户消费才是关键问题。所以晋城真正考虑如何服务吗?而且要出现服务第一的要求了吗?应该是一般般了,服务问题,里面有许多问题,真正解决服务管理问题没有?晋城有多少外来人口居住呢?应该基本很少。

又要提到了教育大人,整体山西省教育学府也没有几个啊!这不是晋城问题 ,是一种无奈了,西安就每年读书大学生就多少人啊?

再次,至于发展成为一个百万人口城市,需要太多的客观原因,包括主观人为认识;

最后,至于晋城成为百万人口的城市,需要时间啊,需要太多原因!建议你多脚踏实地的考虑一下微观里你什么时候给你爱人换房,让你孩子读书与你生活有质量的事情!至于晋城成为百万人口那是太广义的事情,你考虑的好远啊!因为你我改变不了这些问题!

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吧!


孤鸿雁


针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拜访了许多社会名流和路边摊点,查阅了大量书籍,寻访了一些名胜古迹。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统计数据出错时;

2、无论晚上白天做梦时;

3、口无遮拦吹牛时。

地域狭小,观念陈旧,产业落后,经济单一,自身发展缺乏动力,对投资没有足够吸引力,这样的状况不改善,焉何能????如果反驳,我举一例说明,一个包装简陋,毫无口感,味道粗糙的豫竹方便面能在晋城火爆几十年?!难道晋城人看不到这样的商机,对它取而代之吗?


zzqlcx


我认为晋城当务之急还是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人口只能在经济保障下才能实现。因为人口多了就随之而来对城市设施包括学校.医院等的扩建。是需要财务保障的。而发展经济.并不单纯依靠人力增加人口。多招纳天下高科技人才.科学技术本身才是巨大的生产力。首先招商引资办产业,在城际公交上遇见许多在外打工的晋城人。能使这些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皆大欢喜。发展农业虽然不是赚钱的买卖。但又是必须的。现代化的农业,才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基本保证。城市的人口只能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而增加。


园766


晋城属于收缩性城市,不会增加人口的,但可以把郊县人口都算进去,让自己高兴一下


芝麻开门17861072


多少人口不是问题。怎么使全体市民过的更幸福,更舒适。城市建设的更美丽,农村更富裕,比再多一些人口规模重要百倍千倍。


秋天的秋哥


晋城是一个靠煤,铁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果煤矿停了,这个城市也就没有活力了,没有轻工业的支撑,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没有好的就业渠道,人怎么留的下来,还有就是怎么招商引资,鼓励创业才行,多元化创业才行,借鉴一下南方的经验,开一些家庭加工作坊,形成规模化,这样就会有一定优势,需政府支持,行业引导才行,要不还没开始,环保就来了,可以调节一些。怎么说呢,大家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