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不知是否蓋瑞奇得罪了國外影評,這部《亞瑟王:鬥獸爭霸》當年上映時評價有些慘淡,票房也意外令人跌破眼鏡。

整體而言,個人相當喜歡這部瀰漫著強烈蓋式風格的新版本亞瑟王,結合街頭氣息、動作場景,揉合史詩磅礴的特色與奇幻傳說的元素,武戲一樣力道十足,明快節奏搭配獨特運鏡,部分非線性的敘事處理得頗為驚豔,配合適當的特效與魔法,象是融合《魔戒》與《權力的遊戲》一般令人目眩神迷,嘲諷幽默與黑色氛圍豎立起與過往史詩電影相當不同的色彩。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蓋瑞奇之前在受訪就曾透露過,他不想拍攝人們心裡所勾勒出的傳統亞瑟王,從負面性格去堆棧正向信仰,更能塑造出劇中角色的立體個性,這就是他鏡頭底下迷人的非典型人物,例如福爾摩斯打永春拳也是一樣的突破。

當然,拍攝一部如此標新立異的亞瑟王,是相當冒險的嘗試,也能理解不被國外所接受的原因。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亞瑟王”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傳唱不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是一個完整結合浪漫愛情、戰爭動作與冒險奇幻的傳說,每一部曾經以此為主題的電影都總是著墨於亞瑟王崛起、統治與圓桌武士背後的神秘面紗,包括 1967 年 Richard Harris 在音樂劇電影《聖城風雲》、1981 年 Nigel Terry 在《黑暗時代》、1995 年 Sean Connery 在《第一武士》、1997 年 Edward Fox 在《Prince Valiant》、2004 年 Clive Owen 在《亞瑟王》,當然還有今年的 Charlie Hunnam 在《亞瑟王:鬥獸爭霸 King Arthur:Legend of the Sword》,非常多位演員都曾詮釋過亞瑟王。

蓋瑞奇所親自改編的英格蘭傳說,可以說翻轉了相當多深植於我們腦海中的原始設定,在奇幻與史詩之間鎔鑄一個全新面貌的神話。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亞瑟王:鬥獸爭霸》主要敘述父親烏瑟王 Uther Pendragon 因為弟弟 Vortigern 的密謀篡位奪權,在暗黑魔法的幫忙之下,與皇后 Igraine 都遭受 Vortigern 迫害追殺,臨死之前讓兒子亞瑟在小舟上順著河水成功脫逃,並被妓女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收留,進而撫養成人。

而烏瑟有一把“王者之劍”,是由魔法師梅林於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只有真正的王者能駕馭,他為了不讓此劍落入邪惡的弟弟手中,因此拋向天際,等劍墜落時跪在地上,一劍穿心而身亡。他的身軀化成石頭,沉入水中,直到多年之後亞瑟已能獨當一面,河水彷彿有意識般在適當的時機退去,等待真正流著正統皇族直系血脈的兒子那雙強而有力的手掌親自拔出。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其實,真正的傳說中,光是亞瑟王的真實性就已經有兩派論點,一派主張全然虛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此號人物,而有些人則認為這是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口耳相傳的故事裡,父親烏瑟最初是在梅林的魔法幫助下,假扮成康沃爾公爵,與其夫人 Igraine 發生關係,並生下亞瑟,之後才順勢處決了真正的康沃爾公爵,並迎娶 Igraine 成為皇后,為了隱瞞事實,而把亞瑟託負給魔法師梅林養育,與蓋瑞奇的版本相距甚遠。

而其實所謂的“石中劍”與“王者之劍”也有不同版本的說法,蓋瑞奇選擇精簡將兩者合而為同一把劍,亞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拔出了石中劍,揭露了自己的真實身分,到電影中段因為亞瑟痛失夥伴而失意丟入湖中,被湖中妖女拾起,讓亞瑟看到假使他不挺身奪回王位將會導致的後果和殘景,最後湖中伸出那著名的一隻手,將王者之劍交還給他,自此之後亞瑟堅定意志,率領群眾,將矛頭對準篡位的舅舅,誓言奪回王座 。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真正所謂的“王者之劍”又稱為“湖中劍”,前面曾提及是於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出自魔法師之手,被視為魔法聖劍。會有這把劍的出現,是因為亞瑟王登基不久後,在一次決鬥時違反了騎士道硬是拔劍出鞘,結果將石中劍硬生生給折斷,後來求助於梅林,才在他的指點下從湖中妖女手中借取王者之劍。

湖中妖女據說也來自於阿瓦隆,是美麗又高貴的水中妖精,居住在使用魔法所打造的湖中城堡,之後更培養出最受歡迎的圓桌武士:被稱為“湖上騎士”與“騎士之花”的蘭斯洛特。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而裘德洛所飾演的反派 Vortigern 傳說中曾經是不列顛的統治者,不同於電影中的設定,他雖真正篡位過,但所簒的是烏瑟王的父親 Constantine 的不列顛王位,並且流放當時還相當年幼的烏瑟王與其舅舅 Ambrosius,最後則死在烏瑟王的舅舅 Ambrosius 手中。

電影中將他設定為亞瑟王的反派,雖然與國外所認知的角色設定有一定的差異,但裘德洛詮釋的邪惡國王讓人非常驚喜,眼神散發出的邪念、面對黑暗魔法的畏懼,還有殺死所愛之人的絕望,並不會讓人打從心底厭惡這麼一個壞人,舉手投足之間反而象是看著《麥克白》一步錯步步錯悲哀。他所透露的脆弱和自欺欺人,被慾望和權勢所控制,彷彿是為了裘德洛量身打造的角色。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電影的最後,也留下圓桌武士誕生的伏筆,代表了坐在這張桌子旁的每一個人都有著相等的權力,同時也是亞瑟王身邊地位最高的騎士。據說這些圓桌武士一年都會聚集在卡美洛城堡一次,人數少至 12 人,多則 150 或是 1600 人,部分更帶有著異於常人的特異功能,有的可以在水中呼吸,有的精通各種語言,有的可以使用隱身術,還有人能夠隨心所欲控制身體大小。

而圓桌武士身為驍勇善戰、正直堅毅的代表,也有著非常高規格的守則,他們永不暴怒和謀殺,永遠忠誠決不背叛,擁有不忍人之心,能寬恕之處不會殘忍,並對女性適時伸出援手,不會威脅迫害女性,也不會為了情感與口舌之快而逞兇鬥狠。擁有越強的能力時,也揹負著越大的責任,更豎立了人人都肅然起敬的騎士精神典範。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至於亞瑟王人物是否真正存在,或者將歷史人物牽強附會至傳說中,都已經無從考察,創作者也都選擇自己喜愛的角度切入。看了看國外的負評,多半是不能接受亞瑟王的故事如此呈現,一些人批評過於注重動作和魔法象是電玩一樣。過往關於這個傳說,多半被以一種審慎敬重的角度所闡述,假使《三國演義》、《白蛇傳》、《長恨歌》或《玄武門之變》被以這種反骨叛逆的方式重新詮釋,相信也不少人無法接受,甚至一樣引發正反兩極的評論。

但是個人非常激賞導演不惜一切所堅持的強烈個人風格,明知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

《亞瑟王》:以傳說視角解讀這部突破傳統的蓋裡奇式奇幻史詩

比《權力的遊戲》更倚重魔法,比《魔戒》強調更多打鬥武戲,經典不是一定得以嚴肅而不苟言笑的態度述說,史詩鉅獻也並非需要大義凜然剛正不阿的形象,因為亞瑟王就是一位起於民間、來自市井的凡人,更喜歡這樣迷途知返的設定,因為沒有人能夠自始至終抱持如此崇高的道德,反而更為深刻也更具說服力。

因此,對於不是耳聞亞瑟王所長大的我們來說,或許能夠有更公正寬闊的心態在觀賞這部電影,硬要說蓋瑞奇哪一步棋走錯的話,也許可以說,他敗在選擇一個多數觀眾無法接受翻新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