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現在有些幼兒園給孩子佈置手工作業,這合理嗎?是孩子學習還是家長比拼?還有打掃衛生?

渭源縣地產中藥材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幼兒園給孩子佈置手工作業,是合理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一、讓孩子在動手中找到樂趣

在以往,學校更多的是教書育人,更多的是專注於知識層面,這樣就會給孩子更多的壓迫感,重要的是讓孩子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漸漸的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而增加手工作業,就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一空缺,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同時也能激發孩子動手的樂趣。

二、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手工作業,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孩子動手勞動,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都能讓孩子參與其中,這對孩子的動手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三、加深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互動

父母不喜歡手工作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認為孩子自己無法完成手工作業,幾乎全程都需要父母來操作,但其實手工作業本就是用來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因為平日父母需要上班,跟孩子的互動少之又少,而有了手工作業,讓父母和孩子能夠在一起動手做個東西,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當然如果只是父母在做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不要怕孩子不會做,和孩子一起,由孩子來主導你來幫助,就會發現這件事情的意義所在了。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福林媽咪


題主你好。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中班,所以,來簡單談談我的看法吧。

首先,幼兒園給孩子佈置手工作業,我認為是合理的。

我家孩子每週會有一兩個科學實驗,是吧包裝好的實驗材料拿回家,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然後拍照片發到幼兒園的家長群裡。和孩子一起做實驗的時候,我還是挺開心的,因為有些實驗我自己也是比較好奇的。偶爾學校會佈置一些手工作業,像舊物改造、繪本製作、小燈籠、小風箏等等的。我們都會配合學校,和孩子一起去完成。雖然這其中家長做了大部分工作,孩子只是“打醬油”,但孩子看到做出的東西也是很開心的。我覺得,把作業當成親子活動來看,開心就夠了,幼兒園的老師,他們的初心也是希望家長能夠多陪伴孩子,你覺得呢?下面的圖片是4月份做的舊物改造,我用廢的牛仔褲給孩子做的騎士和戰馬,雖然這個戰馬在我女兒的眼裡是“小毛驢”。只要看她開心就好了。

其次,我認為手工是一種放鬆方式和生活態度。

我小時候跟奶奶長大,沒上過幼兒園,在上小學的時候,也有很多的手工作業。我覺得手工可以鍛鍊動手能力,如果我們把手工當成休息的一種方式,也可以從中體會到快樂,還可以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可能也就是從小培養的動手額能力吧,我現在在今日頭條主要手工領域的創作,我希望能夠通過我一個人的努力,帶動更多的人,去做手工。在我們疲倦的時候,用紙這一隻小兔子,在我們無聊的時候,用紙這一架小飛機,在我們瞌睡的時候,用紙折一艘小輪船,都是不錯的休息方式。現在的快節奏生活,讓我們都變得浮躁了,而手工是讓我們靜下心來去體驗生活品味生活的一種方式。

最後,我認為讓家長去幼兒園打掃衛生是不合理的。

如果是偶爾一次,讓所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大掃除的活動,我可以理解。就像是兒童節組織的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一樣。但是,如果讓家長按照值日表上每週都去打掃衛生。我覺得是不合理的。我們家長給學校交學費,除了讓學校教給孩子知識和技能外,也包含了讓學校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打掃衛生的工作應該有老師來完成。當然,現在這個社會,作為家長,我們算是一種弱勢群體,老師的話,就是聖旨,不去完成孩子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我身邊也發生過學校換教師,讓家長過去搬運桌子的情況,也發生過上小學的孩子,每天的值日老師安排家長去替學生做。我們小時候不都是自己打掃衛生麼?是現在的孩子金貴了,還是老師要求太多了?

有些事情憑藉我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讓自己去適應,以換取孩子開心的童年。人生總是充滿了無奈,為了孩子,堅持住!


曉雙說


幼兒園佈置小孩做手工作業,還要求打掃衛生,這些都是很合理的。

只是,有的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太難了,而現在很多孩子從小接觸的都是電子產品或者成品玩具,動手能力並不強,就導致了孩子完成很困難。

作為家長,看著孩子做的手工作業,各種做不出來,各種七倒八歪,忍不住就上手幫忙了,這就是部分家長比較反感手工作業的原因。

但不管怎樣,這個時期的孩子鍛鍊動手能力是沒錯的。

而打掃衛生這件事,我建議平時在家就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多做。一個也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另外一個培養孩子做事的習慣。

我有個鄰居,孩子4歲多,每次吃完飯都是自己戴上塑料手套就去洗碗的。據鄰居說,才開始也摔壞過幾個碗,後來就不會了。至於為什麼不用金屬的,鄰居說金屬的不清楚質量,怕什麼什麼之類的超標,另外,也讓孩子知道,玻璃和陶瓷之類的易碎品是如何易碎的。


楠秋爸爸育兒經


首先我們來說說幼兒園老師給孩子佈置手工作業的問題。

幼兒園的老師大多都會佈置手工製作。手工製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它分為平面紙工製作、立體紙工製作、廢舊物品改造、綜合材料製作四部分。比如:摺紙、剪紙、染紙等等,它是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的重要手段。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形成立體空間觀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佈置手工作業是合理的。

佈置什麼樣的手工製作是很關鍵的。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佈置相適應的手工製作。不要過於拔高,為難孩子,孩子們通過家長的指導,能夠獨立完成的作業,才叫給孩子留的作業,否則你就是給家長留的作業,那就起不到手工製作應有的作用了。

教師對孩子作業的評價導向很重要。

老師給孩子們留的手工製作,可是收上來後,老師對那些製作精美的手工讚不絕口,而那些手工製作絕大部分會出自家長的製作,甚至有的家長也不會做,就給孩子買的。

我親戚家的小孩子在上幼兒園,老師留的手工製作是扎風箏,小孩子的爺爺,耐心的給孩子選材料,親自教孩子製作了簡易的風箏,孩子開心的拿著去了學校。

結果去了學校後,人家孩子大多是家長做的或者買的風箏,老師對那些美輪美奐的風箏讚不絕口,對於親戚家小孩的風箏不聞不問,還有種嫌棄的感覺。小孩回來就哭了埋怨爺爺做的風箏醜,以後也要去買呢。

幼兒園裡老師的評價導向有問題,家長做的或者買的,當然會比孩子自己做的完美。可是卻失去了做作業的意義了。老師忘掉了佈置作業的“初心”了。誰的完美就表揚誰,就展示誰的手工作品。

老師的評價導向有問題,家長也會被綁架為孩子製作手工完成作業。

這也是家長朋友們對老師佈置手工製作任務提出質疑的主要原因。其實老師留手工製作非常合理。但是老師一定要把握手工製作的難易程度,太難就失去意義,再就是把握評價的導向,孩子自己親手製作的,無論多麼的醜陋不成功,那也是老師表揚的對象,那些依靠家長制作,甚至去購買的手工,一律會得到老師的批評。

這樣一來,手工製作的作業才能起到它真正的目的,家長會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自己去想,家長還會解放孩子的手,讓他們自己去做,不怕作業的不完美擔心遭到老師的批評而代勞。


關於孩子在幼兒園打掃衛生的問題。我也是醉了。

別說幼兒園了,就是我教一年級時,孩子們安排的值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替孩子做值日的多。更別說幼兒園了。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誰家孩子會幹活呢。家裡什麼都不會幹,到學校去做值日。家長們能心疼死,這我理解。但是我不支持家長嗯這麼做。

在一年級時,家長掃了幾次,我就制止了。我教孩子打掃衛生,不許家長參與,要他們養成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開始孩子們做值日會花費很久的時間,也打掃不乾淨,他們走後我還會進行掃尾工作,後來就慢慢的學會了,速度也快了,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知道把桌椅擺放的整整齊齊。

其實孩子們,你教什麼他就會什麼。你教他們熱愛勞動,他就熱愛勞動。

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促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賴別人幫助”的獨立意識形成,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將起著巨大的作用。勞動能促進手腦並用,促進智力發育。勞動能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勞動能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教育能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體會勞動創造世界的真實含義,從而促進良好個性、道德品質的發展。

勞動既然有那麼多好處,家長就要支持老師的安排。

結束語: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安好,於家人就是晴天。但是我們不可以溺愛孩子。要正確引導孩子。在窮不能窮教育,在富不能富孩子。家長要配合老師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小看法,不知道是否說的正確,手機前的友友如果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請大家分享出來,期待您的留言!


淺淺的教育


有些幼兒園給孩子們佈置手工作業,這樣的情況合理嗎?到底是孩子上幼兒園還是家長上幼兒園?因為有的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孩子根本就不會做,所以到最後就成了家長的家庭作業了,有的家長就認為幼兒園佈置這些手工作業是沒有意義的,搞的不是孩子在學習,而是家長在比拼技能。




其實家長這麼想也不無道理,但是幼兒園這麼做也有幼兒園一定的想法。首先幼兒園的孩子本身為3~6週歲的孩子,所以他的動手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所以很多情況下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的時候,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完成,那麼就只能家長來代完成了。幼兒園老師明明知道孩子的動手能力弱,為什麼還要給孩子們佈置手工作業呢?

其實老師也是被逼迫的,老師讓孩子們做這些手工作業,不是為了她自己著想,而是為了創設幼兒園,創設孩子的班級,比如說每個班級門口都會有一面作品牆,作品牆放的都是孩子的作品。所以就需要孩子來完成這些作品裝飾他們的教室。不然的話,教室門口一面空的牆不僅老師覺得不好看,家長更會覺得不好看。

如果在一面牆需要老師自己來完成的話,可能工作量會特別大,所以就只能讓孩子來做這個手工作業了,那麼理所當然的動手能力差的孩子他不會做,他就只能求助於家長。所以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完成作業就擔負起給孩子做手工作業的責任。

再比如說幼兒園要舉行一項器械操比賽,讓孩子們拿著一種器械做操,這個情況下一個班級那麼多孩子,如果老師一個一個給孩子們做器械的話,肯定是做不完的,所以老師就會把這個任務佈置給孩子。讓每個孩子自己做自己的器械,孩子肯定不會做呀,最後又落到了家長手裡。所以很多家長就會認為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其實就是變相的給家長佈置作業。



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幼兒園,支持老師的工作。畢竟老師不會整天的讓孩子做手工作業的,並且只要能不麻煩家長的,老師絕對不會主動得讓家長做家庭作業,到最後肯定是沒有辦法完成了,所以才會讓孩子做家庭作業的。並且老師讓孩子做的這些手工作業,也都是家長力所能及能完成的。

所以家長為了共同創設幼兒園環境,還是儘量的支持老師的工作為好。不然的話,老師佈置了手工作業,別的小朋友都做了,就您家孩子沒做的話,素質差的老師有可能因此而對您家孩子有意見,出現區別對待孩子的情況。因為現在這種現象非常常見,老師想的就是你家孩子在我手裡,我讓你幹什麼工作你都得配合我支持我,如果不配合的話,那麼我就不好好對你家孩子。

那麼題主還說了另外一種情況,老師讓孩子們打掃衛生,這種情況正常嗎?這個時候我想說的是正常也不正常,正常的情況是這樣的事情在幼兒園裡面是經常發生的,老師經常帶孩子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所以說它是正常的事情。比如說老師會帶孩子們去餐廳拿飯,然後讓孩子們幫小朋友發碗,發勺子。

老師帶孩子們經常幫老師幹活的現象,其實也是為了鍛鍊孩子們做家務的能力,很多家長說:老師這麼做簡直就是虐待孩子,僱傭童工,我在家裡都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活,為什麼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師讓他幹活呢?老師簡直太懶了!

老師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其實也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生活,如果孩子真的長大了,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會的話,到那個時候家長絕對會後悔的,所以趁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是剛想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鍛鍊和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



不正常的現象就是說:老師讓孩子們打掃衛生就有點為難孩子們了,孩子的個子相對來說比較矮,並且打掃衛生的話可能孩子打掃得並不乾淨。所以我覺得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合理的,如果讓孩子幹一些比較難的工作的話,就不太好了。


最美幼兒緣7


現在有很多家長抱怨幼兒園的老師經常給孩子留一些手工作業,簡直就是沒事兒找事兒給。家長本來一天工作忙的要死,還要學做手工,有的家長說,我這輩子的手工都在孩子幼兒園時期做完了。

首先我們搞清楚為什麼幼兒園給孩子留手工作業?


1、老師給孩子留作業是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包括讓孩子打掃教室,也是在鍛鍊孩子的能力。

所以我覺得老師的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


2、增加親子互動

做手工是為了增加孩子和父母的親子互動。因為現在的很多家長真的是以工作忙為由,者回家也是玩手機,很少踏踏實實的陪孩子。

而做手工的時間,是希望家長能夠給孩子有一個親子互動的時間。

然而呢我們很多家長搞錯了這個意義。


我們可以看到每次手工作業,交回學校的作品都非常完美,根本不是一個幼兒園孩子能做出來的水平。


這說明什麼?孩子的手工作業完全是由家長做出來!其實這樣根本就沒有意義啊!


我們家孩子從上小班開始所有的手工作業,坦白講我都沒有給他做過,我都是站在輔助的位置上。

他需要什麼資料,我來準備,如何構思如何安排都是他來決定,而我只是給出自己的建議,或者比較難難做的部分,我來幫忙。所以我們在每次交上去的作品都是最“醜”的,因為這個作品真的是一個幼兒園的孩子自己親手完成的!


然而我家孩子的動手能力極強,現在上大班,做手工非常輕鬆,他們班上很多家長和我說“你家孩子動手能力太強了”,有時候一下課,班級的小朋友都圍著他,讓他給疊紙做手工。

我覺得沒有必要為了外表的美,而忘記了手工作業背後真正的意義。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大包大攬,而是將主動權返給孩子。其實並不累


神奇麻麻木小暖


手工作業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在做手工的過程中,孩子要細心的處理材料之間的關係,也要把我該怎樣好看或者形成圖案,這不僅將強了智力發育、創造力提升,也加強了身體協調能力,和任務整合能力,對孩子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但這是孩子學習,家長們之所以很討厭這個,主要是因為往往覺得孩子做不好這種,必須要家長來親力親為,忙碌了一天本來就夠累了,還要搞這些,實在讓人火。但是要記住這是孩子的作業,不是家長的,家長在一旁知道,並保證孩子的安全即可,具體完成完全由孩子自己來就可以,可以這樣,給孩子兩個小時的時間,告訴孩子具體大概要注意些什麼,然後就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順便看著孩子就可以,兩個小時結束,不管結果如何,這個就是孩子的成果,這樣可能最開始幾次效果不理想,但多幾次,我相信你聰明的小寶寶一定能做好。

打掃衛生當然也是合理的,你不希望孩子也為你分擔點家務嗎!相對於以後省下的大量家務,這會花店時間教他做家務兼職不要太划算啊!而且孩子長大終究要自己生活,從小讓她覺得家務理所當然要做的,比以後他自己迫不得已去做,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這個行為會為他以後生活的幸福度有很大提升的!


凡木泥人


存在即合理。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有這樣的家庭作業,初衷是為了更好的增強親子關係,讓父母有參與感,孩子上了幼兒園,教育不是隻變成學校的工作,家長依然是孩子教育的首要指導者。做手工,做衛生都是希望家長在百忙之中能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作品的結果不重要,你陪伴孩子參與的過程更重要,將來孩子一定會感謝曾經你用心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