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舍得”才能获得一切吗?你怎么看?

南方妹纸


有这种意境。你已经成仙了。

舍得。。。。。。什么都可以舍弃,心胸宽阔,连老婆都可以送给别人。你说这种人是什么样的人?肯定早就想当和尚。

人都是自私的,贪.连死都无法满足。。。。。



影人14影人


在未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说的是舍得这两个字因何会出现?舍得又是代表什么?舍得告诫人们什么?

舍得最早出自《易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个人缉访得贼人真信,来报你时,你还舍得二十两银子么?”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出现非偶然,因为人世间,大地万物,人是存在于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里。天与地,山与水,白天与黑夜,太阳与月亮,阴和阳,男和女,悲和喜,得与失,平坦与曲折……等等。

人就是活在这些空间环境下生活,人在追求生给的同时肯定遭遇各种困难、悲欢和烦扰等情形,面对这些情形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呢?在得和失、生与死、成与败之间如何去平衡自己呢?于是舍得两字就成了人在对立中找到了这个平衡点,一个中心点,一个支点。来中和这些对立既使其是对立又变得统一。因而舍得的含义是和,“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睦,和平,人和,以和为贵……我们在和中生存,在和中追求人生。

所以我认为舍得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是心态的平衡,是和。

在人生追求生活中,有风就有雨,有困难有容易,有成功就有失败……并非将舍得定义为我舍得去努力去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得到一些东西或获得一切,但世事往往事与愿违,有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所以这要求人无论对事或人、成败与否、得与失等都要用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有舍有得,有得有失,坦然面对一切,既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用舍得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有话植说


“舍得”分为“舍”和“得”,有舍才有得。

“舍得”好比一个房间

书房不是很大,里面有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已经没有更多空间了。现在你想要放进去一架钢琴,如果一定要“得”这个钢琴,就必须“舍”一件东西;如果不愿意“舍”,当书房被塞满,也就不是书房了,就变成仓库了。有些时候,为了更好的“得”,“舍”是无奈之举。

“舍得”好比能量转化

人类学会了使用火,用火取暖,用火加热食物。烧火需要柴。“舍”了柴,“得”了火,得到的是温暖和美味。

人类造出了汽车,但汽车不会自己走,它需要汽油,需要把汽油燃烧掉,通过内燃机获得动能才可以开动。这个过程中,“舍”了汽油,“得”到的是便利。

很多时候,为了“得”,我们愿意“舍”。

“舍得”是付出和回报

一个人想要喝上清凉的井水,他需要挑上桶去井里打水,担水。“舍”了自己的气力,“得”了自己想要的。

一个人想让地里长出粮食,他就要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好好看护庄稼成长才能收获粮食。“舍”了耕耘,“得”了满仓粮食。

更多时候,为了更好的“得”,“舍”也能乐在其中。

有“舍”才能有“得”

“舍得”是儒家所说的“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更是道家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想要什么样的“得”,就需要做出相对应的“舍”。


泊雨渡风


人这东西,之所以活得累,一个是太认真,二个是因为太想要的太多。

当今社会,欲望迷乱了我们的心,让人们挣扎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纠结在取舍与得失之间。其实,当我们快乐时,就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我们痛苦时,就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我们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了。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都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归。在时间的尽头,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你在拥有时,应该好好珍惜;在你失去之后,也要舍得放开。通常说,人的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欲望和我们要学着给欲望减减肥,才能让幸福平衡。贪婪是幸福的天敌,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知足。

所以,当我们在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学会放下。懂得放下,生命才会更加完美,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其实,人生苦乐的根源在心,学会断舍离!




欧阳小川


真正的“舍得”是有格局的舍和得,“舍”是“有地放矢”,“得”是因德而获。两者是应合了自然的原理原则。大家都知道“舍得”有舍才有得,在这里我把“舍得”的居多感受都写出来,以充分显示“舍”出与“得”到

1,舍出宽容,得到的是大气;

2,舍出诚实,得到的是朋友;

3,舍出面子,得到的是实在;

4,舍去酒色,得到的是健康;

5,舍去虚名,得到的是逍遥;

6,舍出施舍,得到的是赞美;

7,舍走红尘,得到的是天尊。

8,舍去小利,可能得到更大;

9, 舍去近利,可能得到长远

10,舍得某种精神,可能得到某种物质,舍得某种物质,可能得到某种精神。

最后我奉劝朋友们不要为了两片薄面而争,更不要为了不值得的贱命而战,一身虚荣,一身醋味,不值得,也没必要。这也是“舍”和“得”的互换。人世间就是这么奇妙,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付出,才能有所追求. 更有所回报,


杨纯


舍得意思是有舍有得。舍和得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想要得到,就必须要有所付出,不能吝啬。最早出自《易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个人缉访得贼人真信,来报你时,你还舍得二十两银子么?”舍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美德,一个人良好品德修养的体现。那么你说的“舍得”才能获得一切吗?这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原因有下:

一,舍得不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你舍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吗?按你的问题逻辑思维是的,你舍得是建立在想要的东西基础之上。这个思维逻辑是不可取的。你舍得不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也就是你舍得不是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才舍得的。

二,舍得不能获得一切。舍得简单点的解释,意思就是大方。大方肯定能获得很多东西,比如说友情、客户、经济效益等等,但是真的不能获得一切。一切太宽泛了,一切太多了。很多人一直都舍得,但是却什么也得不到,或者说获得的东西并不多。现实中有很多的情况,你舍得,别人还会认为接受你的舍得是理所当然,并不会给予你什么。

三,舍得是一种良好品德。做人有很多的优良品质,舍得是其中之一。我们在生活中与人相处,肯定不能做一个小气吧啦的人,不能做一个抠抠搜搜的人。在能力范围之内,在法律道德允许范围之内,在对象值得舍得的条件下,我们都应该大方一些,对人好一点,对人要舍得。

社会上有很多舍得的人,对人大方,与人和善。这些舍得的人大部分能够收获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说刻骨铭心的爱情、生死之交的友情等等。总的来说,做人要舍得。





熱評天下


“舍得”,有舍才有得,但是单靠“舍得”不能得到一切,也不应该得到一切。

舍得是舍弃小利益,获得大利益。

至于什么是小利益,什么是大利益,则要因人而异,也要因这个人的想法而异。通常所说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指的也是给予小的利益。

有的东西一旦舍弃,再无从寻觅。

人生中许多宝贵的东西,用金钱无法衡量,永远不要随便舍弃。诸如生命,爱情,自由……一个人,如果面临爱情的时候信奉“舍得”,放弃表白的机会,那往往终生后悔莫及。古语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永远不要舍弃生存的机会。

单靠“舍得”不应该得到一切,还需要“有效付出”。

任何事情没有有效付出,单靠舍得,是无法达成心愿的。并不是你舍掉娱乐的时间,就能得到期末的好成绩;也不是你舍掉健康的身体,就能获得职场的加薪;更不是你舍弃对家人的陪伴舍弃自己的一切时间投入事业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在这件事上有效付出时间与精力,并不是单纯的舍去某些东西就可以简单获得。

所以说,“舍得”是舍弃小利益,获得大利益,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舍弃,单靠“舍得”也不可能获得一切,想要成功,还是要有效的付出。


晓风向阳而吹


“舍得”是传统“阴阳平衡利于生”思想的一种体现,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待任何事务的平衡之道。华夏先祖认为,阴阳是组成一切事物的两个基本面,两者既是对立也是统一的关系。阴阳平衡关系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同一事物里,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关系,引发事物衰弱或消亡等一系列的变化,甚至直接危及到事物的属性。理如此、事儿如此、人生及生活也是如此。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人人皆知不吃饭会挨饿。一日三餐是我们活着的基本保障。对身体而言,我们吃到了足够量的食物,身体才会健康。但如果我们只知道吃饭,而不加以锻炼或者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下,身体依然可能会出现问题。相对于人体本身,饮食和锻炼就构成了身体“阴和阳”的关系。这两者共同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任何一方的改变,都可以引起我们的健康情况出现问题。这就是一个简单典型的阴阳辩证理论。

同样道理,在生活的事务方面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状况。比如,一个处世“吝啬”的人在生活中很难获得其他人的关注,而和他人交往中行事“大度”的人,则可以收获很多的友情。这样说可能显得有点绝对,但比较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差异,如何去选择也自有其中的道理。“吝啬和大度”乃至生活中更基本面的“舍和得”,就够成了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的基本“阴阳辩证”关系。

“舍”是我们对待他人和外部因素的做法,“得”是“舍”基础上引发的结果。“舍”是我们待人处事的主动行为,而“得”是“舍”引发改变之后的被动结果。虽然这种变化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一定的“绝对化”关系。在“舍得”这一行事原则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对这种“因果”关系发挥着影响。这也是明明我们自己认为在某个事情上做得已经足够好,可是仍然没要达到我们心里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相对于“舍得”这个内因之外,外部的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恰恰因为这些外部的影响因素,导致了“舍和得”之外又构成了另外一种“阴和阳”的辩证关系。这种“一环套一环”的复杂的事物交叉影响因素,使得事物变化出现了诸多不确定性,也使得类似于“舍和得”的行为,不能构成完整的因果关系。

对于“舍得”这种生活态度,我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必须坚持“舍”这种生活态度和做法。虽然这种“舍”的生活原则,在我们人生的认知内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一定因为“舍”就会有“得”,但“舍”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自身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获得一定的益处,改善我们自己与所处环境上的人和其他方面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事务和人生选择。


名字已在线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有信仰的人把舌头看的很透,很开,很淡,很轻。时时践行着这种做法。人生当中怎么看舍得?舍得是人生哲学,也是哲学的人生。应该是为人处世做人的艺术。舍,究竟能够得吗?有真正道德情操的人没有想到,舍了以后能获得。而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比如说,湖北武汉发生的冠状病毒疫情。许许多多人的大爱舍钱舍物舍身的奉献精神,不是为了想获得什么。而是得到了自己心灵安慰和道德情操的升华。日常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舍得,就是帮助所需要帮助的人。也有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获得了更大的工作成绩。就是舍小获大利。比如说,许多体育运动员,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锻炼。为国争光获得了金牌。舍得有时就是一种放弃。舍得的放弃不意味着失去,而是获得的前提和条件。舍得,如果带有个人的目的,不是纯洁高尚的。如果发自内心的无私奉献,是阳春白雪。舍得就是一种大爱。就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人人都舍得一点儿爱。社会就充满着温馨和谐,幸福和快乐。舍得,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标准。为什么这次为湖北武汉的捐献?新闻媒体上出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许多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也有极个别人所谓的社会名流和明星。受到社会的强烈的谴责和唾弃。舍得,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也是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看出他是吝啬和抠门儿的一个标准。舍得时刻敲打着每一个人的灵魂。应该是良心的呼唤。


慈音1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