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最命苦的鎮國之寶,耗費7噸玉石造成,卻被和尚用來醃了300年鹹菜

+關注

我國的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但有些文物卻因為時代的變遷,或戰亂影響,被人們漸漸所遺忘。瀆山大玉海,便是被人們所忽略的文物之一,它耗費了7噸玉石所造,卻被和尚用來醃了300年的鹹菜!

要知道,被發現後的瀆山大玉海可是被專家列為了中國文物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甚至後來被認為是中國文物“鎮國之寶”之首,可想而知,瀆山大玉海過去是受了多大的“憋屈”呀。這個玉器誕生於元朝年間,專供皇室所用,是當時建立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拿來存酒用的。但是由於元明兩朝的更替,社會動亂不安,瀆山大玉海便不幸落入民間,從此不知去向。

直到清朝,才有人發現這個玉器的珍貴之處,並把它上供給當時的朝廷。發現瀆山大玉海的地方,是一間叫做真武廟的寺廟裡,可惜當時把它運回廟中的和尚,並沒有發現這件玉器的“過人之處”,把瀆山大玉海當成了醃製鹹菜的工具,這一用便是300多年。於是瀆山大玉海就這樣,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被人們所忽略了300多年。

瀆山大玉海為什麼會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文物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呢?小編認為有兩種原因。

第一,瀆山大玉海的外觀驚人。

最命苦的鎮國之寶,耗費7噸玉石造成,卻被和尚用來醃了300年鹹菜


首先它的體型十分大,足足有3500千克,可以是說是一個巨型的儲存器。

它的巨大,象徵的是元朝當時的版圖的遼闊,光是體型,就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而且它外壁的圖案也是十分精美的,以波濤海浪為圖案的主要元素,而且海浪之中還畫滿了蛟龍、鹿、豬、馬,充滿著勃勃生機,豪放熱情,以表達元朝當時的興盛。

由於外壁上採用了線雕和浮雕的兩種手法,讓人更是感覺到了一種精緻典雅的藝術美。不僅如此,清朝年間,乾隆皇帝還在瀆山大玉海的內壁上作了一首詩,可以說瀆山大玉海的裡裡外外都充滿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韻味。

最命苦的鎮國之寶,耗費7噸玉石造成,卻被和尚用來醃了300年鹹菜


第二,瀆山大玉海的取材十分昂貴,主要的製作材料是獨山玉。

獨山玉是什麼?它是產於河南南陽的一種玉石,而且顏色豐富,有綠、白、紅、黃、紫、藍等多種顏色,是可見不多的多彩玉。由於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本身價格就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再加上中國每年也就只能產500多噸的獨山玉,瀆山大玉海就已經要耗費7噸獨山玉,可見瀆山大玉海的價值極高。

最命苦的鎮國之寶,耗費7噸玉石造成,卻被和尚用來醃了300年鹹菜


雖然瀆山大玉海之前被人們所遺棄,但所幸的是,現現如今已經收為國有,並且收藏在北京的北海公園。不僅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還可以讓更多的人觀賞到中國歷史文化之精華,凸顯當時中華民族之雄偉,瀆山大玉海也算是發揮出了自己應有的價值。

最命苦的鎮國之寶,耗費7噸玉石造成,卻被和尚用來醃了300年鹹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