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孔子殺了少正卯還要暴屍三天,心中要有多大的怨毒才能做到這樣?

用戶6776149942


孔子誅少正卯,緣其亂言惑國,所言者非正。這個標準是孔子定的。以今天看來少正卯屬於學術異端,因其思想文獻幾乎被抹殺淨盡,今人只能按孔子說的理解。很有可能其人是個學術先賢,與蘇格拉底同屬一流的思想啟蒙者。孔子在輿論控制方面堪稱極權思想的大家,對於少正卯評價為”小人之桀雄”,具“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五種惡德,故必殺之而後快。這種行為為後世封建王朝鉗制言論,思想控制提供了可資效法的範本。不同時期的人出於不同政治目的,對該事件做了不同的解讀,但詬病的居多,這是論語中比較血腥的一篇,成為中國文化專治的濫觴。法國思想啟蒙者孟德斯鳩有句名言:言語並不構成罪體,它們僅僅棲息在思想裡,有時候沉默不言比一切語言表示的意義還更多。”對於言語意識與罪孽的關係定義為後世人廣為接受。孟德斯鳩對言論罪並不認可,但也隱晦的說明了言論本身具有的力量,正向與負面的。這種觀念對於言論自由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該觀點表達依舊有著深層次的約束,對其全面解讀可以讓世人認清言論可能帶來的傷害。對於言論所加之的事物團體的傷害,以及施加者自身可能收到被施加者的反向傷害。在這一點上孟德斯鳩的認識較孔子的認識更加進步。更易為人接受,因此成為言論自由的理論依據,多被後人援引,以對抗非民主的思想專治,但多是阿Q式的心理自慰。當言論被泛化為“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高度時,言論自由在封建極權時代就成為士人的一種幻想,國家暴力集團對於言論控制會達到空前恐怖的程度,文字獄也就成為封建王朝思想控制的習慣,對於思想者,進行肉體禁錮及消滅就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思維,這往往最有效!


北冥有漁夫


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問題,爭議的主要觀點在於“孔子到底有沒有殺少正卯”,這個爭議可不是我有能力可以解決的,這裡主要講下“孔子殺少正卯”這個事兒,弄明白兩個問題即可:

1、少正卯是誰?

2、孔子為什麼要殺少正卯?

少正卯是誰?

少正,是官位,卯,是名,少正卯的意思是,一個名字叫卯的少正官。

卯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最大的特點是能言善辯,是魯國紅極一時的名人。和春秋時期諸子一樣,少正卯也致力於傳播自己的學說。他深諳傳播學,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的思想,就辦了個培訓班,招收了很多學生。

在少正卯辦培訓班之前,有個叫孔丘的人已經先開始進入這塊市場,孔丘這個人啊,是楚國紅得發紫的名人,他的培訓班規模十分大,但是呢,因為少正卯的開班,孔丘很多學生在閒暇之餘也跑去少正卯那裡聽課,聽說孔丘門下的弟子,只有顏回一個人沒有去聽過少正卯的課,可見少正卯的實力非常強。

兩人有沒有因此結下樑子我不好說,畢竟以我的思想去度先賢的思想,這是不對的。

孔子為什麼要殺少正卯?

後來,孔丘當官了,是為魯國大司寇,專門負責掌管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長。

孔丘當官的第七天,屁股都還沒坐熱,就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殺少正卯。

孔丘的門人聽說這個事兒之後,感到非常疑惑,連忙跑去問他:老師,少正卯是魯國的大明星,您剛剛當官就殺他,是不是有病?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

孔子說:你呀,還是太年輕,像少正卯這種人,罪惡滔天,是壞人中的佼佼者,對於他這種人,不殺不是君子所為。

於是以“君子之誅”殺了少正卯,意思是說,只要是個君子,就不能忍受這樣的惡行。

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傑雄也,不可不誅也。

在跟學生的談話中,孔子列舉了少正卯5大罪狀:

心達而險:心裡門兒清,但是偏要做壞事。類比碰瓷的老頭子。

行闢而堅:行為怪癖,但是頑固不該。類比暗中偷窺的怪叔叔。

言偽而辯:胡說八道卻又能言善辯。類比美利堅發言人。

記醜而博:專門記述醜惡的事情,還記得是非生動。類比毛片收藏愛好者。

順非而澤:教人走歪道,還光是恩澤收買人心。自古邪教皆如是。

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

列完罪狀之後,孔丘還不過癮,繼續說道:咱們講道理,這5大罪,犯其中一條,都要施以君子之誅,少正卯同學犯了5條,我能輕饒他嗎?

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

於是,殺人之後,還暴屍三天。


至於孔子到底有沒有殺少正卯,人們分為兩派,各有說法,也不是我能說清的了。



也可自話


孔子在做了大司寇之後,受魯國權臣季孫斯的委託,攝行相事,上朝聽政的第七天,就以亂政的罪名殺了魯國大夫少正卯,弟子當時都不知為什麼孔子要殺少正卯,子貢去質問老師,說“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呀,老師你剛執政,就殺了他,為什麼啊“?孔子告訴弟子說”人有五種惡行,一通古達今卻用心險惡,二行為邪僻卻又頑固不化。三花言巧語且虛偽矯飾,四見識廣博卻專記醜惡之事,五是順從錯誤言行加以修飾。人的品行只要有這五惡的一種,就不得不施加”君子之誅“。少正卯五惡集一身,他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得不殺。孔子對他的學生振振有詞的說出了他誅少正卯的理由,而並非旡緣無故的要殺少正卯,我認為故唐堯四兇之殛,孔子殺少正卯,而聖王聖人仁愛淵博,是不得已而如此,其中必有原故,大凡治國之道綱紀為先,如果詖邪充塞,法律蕩然,一個國家以不服從為平等,以無忌憚為自由,民心如此,國何以立,法律法規為重,孔子不得已而殺少正卯,以正綱紀。


孟達1478507127


就事論事,並無半點抹黑之意!


魯定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99年,孔子擔任魯國司寇,他上任不到七天,魯國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還被記載到《史記》、《尹文子》、《說苑》等書中,這件事是什麼呢?

“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不僅殺,還暴屍三日。


孔子此舉,連他的學生都看不懂,子貢問其原因,孔子說少正卯“心逆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一下子就給少正卯安了五項罪名。

那麼,孔子為何要殺少正卯、且暴屍三日呢?

原因有二。

其一,孔子和少正卯矛盾重重,或者說是政見不合:

孔子是典型的守舊派、傳統派,而少正卯是改革派、變法派;孔子提倡周禮,主張用周禮來規範百姓的言行和社會秩序,少正卯則主張建立起新規則、新秩序。

其二,少正卯搶了孔子的生源。

孔子三十多歲開始設講壇,廣招門徒,並收取十條幹臘肉作為“束脩”(xiu,學費),後來少正卯也在魯國開辦學堂,不僅開,還開在孔子學堂的對面,且學費只要五條幹臘肉。

除了學費比孔子要低,少正卯講課還十分生動有趣,課堂氛圍十分活躍,搞得孔子門下很多學生都跑到少正卯課堂去聽課。

《論衡》中這樣描述:“孔子之門,三盈三虛,為顏回不去……”少正卯的課,好到孔子的學生除了顏回,其他人都去聽了。

此外,少正卯學生的“就業率”也要比孔子學生要高很多,畢竟,孔子的“王道”並不適用於春秋時期;而少正卯講的內容是“新學”,也就是所謂的“霸道”,很符合當時諸侯君王想稱霸天下的口味。


所以少正卯的學生經常受到重用,反觀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最後卻因窮困潦倒而死。

至於孰是孰非,也可以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金兔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厲害,孔子是世所公認的“聖人”,突然扯出一件孔子的“殺人事件”,大家不禁要問:誰言聖人腳下沒踩死過螞蟻,孔子還殺人呢?

先來看看題主提到的是怎麼一回事。

少正卯和孔丘都開辦私學,招收學生。卯多次把孔丘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講。魯定公14年,孔丘任魯國大司寇,代理宰相,上任後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誅”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曝屍3日。孔丘回答子貢等弟子的疑問時說: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一身兼有“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五種惡劣品性,有著惑眾造反的能力,和歷史上被殺的華士等人是“異世同心”,不可不殺。

以上便是整個事件的始末。

先說說少正卯這個名字,少正是魯國的官職名,相當於魯國大夫,卯是名。意思就是一個叫卯的少正。

少正卯是當時魯國的著名人物,能言善辯,被稱為“聞人”。

春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少正卯也和孔子一樣,辦私學,招學生,這裡要指出一點,少正卯的學說應該是屬於法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不同,眾所周知,在春秋戰國,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兩種充滿衝突和對立的思想。

可能少正卯的講學更為精彩,以至於孔子的學生也常常跑去聽少正卯講,據說除了顏回沒有去,其他的學生都去聽過。單單從辦學角度來說,少正卯已經威脅到了孔子,學生都被他吸引去了,孔子很沒面子的。

後來孔子代理了魯國的宰相,新官上任,屁股還沒坐熱,第七天,就把少正卯“誅”了,這裡要再指明一點,從題主的標題上看,好像少正卯是孔子親手殺的,其實不然,孔子應該是通過政治途徑將少正卯誅殺的,用的是很堂皇的理由。

因為兩人都在魯國任官,學說上的矛盾必然也會帶到各自的政治主張上來,在政治上形成對立,從而產生政治鬥爭。因此孔子就通過政治途徑將少正卯誅殺了。

這其實是一個政治事件,如果少正卯和孔子的官位換一換,或許少正卯也會誅殺孔子吧?歷史上因政見不同互相鬥爭乃至流血的事例數不勝數。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從孔子回答弟子們的話來看,孔子誅殺少正卯只是因為“五惡”,而並非實際上的違法行為,而且皆出自孔子一人的想法,即“我覺得你是壞人,你該死”。這殺人的理由就值得深慮了。是否背後還另有隱情呢?

不知道朋友們是否對此事件有獨特的見解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無月期待你的答案。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今天來說說孔子殺少正卯的事。

孔子51歲才出仕,一開始做中都宰,接著做了大司空,因為做的出色,很快又升任大司冠,就是主管魯國刑法的官。同時還兼任了國相的職務。

剛當了七天的大司冠,孔子便下令誅殺了擾亂政務的大夫少正卯,而且還選擇在魯君宮門前行刑,並暴屍三天。



這個事在歷史上引發了很多爭議:

1.少正卯該不該殺?

2.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孔子殺少正卯這個事。

先說有沒有殺少正卯這個事,有這個事了,再來討論該不該殺。

少正卯何許人也?

少正其實是官名,此人名字就叫卯。史稱他能言善辯,他和孔子一樣都開辦私學,據說比孔子還紅火,而且多次把孔子的學生都吸引過去了。

孔子殺少正卯有沒有這事,歷來爭議很大。但這事很多文獻都有記載的,例如《孔子家語》,《荀子∴宥坐》,《史記》,《淮南子》,《論衡》等。

但是南宋朱夫子認為這個事情,《論語》沒有提到過。子思和孟子也沒有提到過。後來很多人都持朱子的這個觀點。他們認為孔子向來主張以德服人,反對刑殺。例如曾經有人問孔子:如果殺了無道之人來成就有道的人,怎麼樣?孔子回答:君子為政,怎麼可以殺人呢?(《論語》)所以他們認為孔子不可能殺人。還有關鍵的一個理由就是,孔子作為一個大司寇,按當時的規定,他是無權擅殺大夫的。

而另一派的觀點則是:孔子確實殺了少正卯。

他們認為《論語》,子思,孟子沒提到這件事,並不能證明這個事就沒有發生過,其他的那麼多書都記載了這個事,必不是空穴來風。他們認為孔子雖然主張為政以德,反對齊之以刑,但並不排斥刑殺,也曾說寬猛相濟;至於擅殺大夫,春秋時代這種事早已司空見慣了。而且孔子任司寇時,魯國內亂,孔子臨危受命,以卿位大司寇身份誅殺少正卯是完全可能的。

我認為,孔子誅殺少正卯之事應有所本,是確有其事的。



那接下來便是少正卯該不該殺?

我在網上看到好多朋友罵孔子殺少正卯是公報私仇,是忌妒少正卯私學比他辦得好,搶了他的學生等等。

其實,孔子當初下令殺少正卯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提出了疑問:說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老師您現在剛剛當政就要殺了他,怕是不恰當吧?

請聽孔子怎麼說,你就知道為什麼非殺少正卯不可了。

孔子說:天下大逆不道的惡行有五種,象盜竊這樣的小事都不算。

第一,少正卯的思想悖逆險惡,是異端學說。

第二,少正卯的行為邪僻堅定,無法扭轉。

第三,少正卯言論錯誤還要雄辯滔滔,太能惑亂人。

第四,少正卯所記述的事都是一些不正義的事,而且記述廣博。

第五,少正卯教人不走正道,又廣施恩惠拉攏人。

一個人這五條只要犯一條就該死,何況他五條都犯了。殺他是君子之誅。

他聚徒成群,結黨營私。粉飾邪惡,迷惑眾人。桀驁不馴,自成一派。叛亂朝庭。這種人是人中奸雄,不可以不除掉。


又新閣讀史


真道正卯那邊有,德隆望尊弟無數,無奈人聖孔子出,今知虛偽他是祖!嫉賢妒能失理性,坑得學生信儒道!百家爭鳴他不要,殺了正卯沒比較;一家獨大學生招,降了多少俊英豪?宋朝宋江是他教,多少生靈腦袋拋?車多讓道皆有路,何須動刀絕人道?爾若真聖天佑保,順其自然該多好?當年殺了少正卯,糊塗之人說他好!仁義綱常讓人笑,只因殺了少正卯!款款君子人樂道,身後齷齪誰知曉?做人還需講人道,沒有汙染才是好!人隨王法草隨風,聖賢哪能奪性命?……


恩典向陽花


小編寫了本《孔子的江湖》,大家有興趣買來看一下,以下是對這個問題的節選,有刪節。

魯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當上了魯國司寇。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誅殺少正卯以立威。少正卯為魯國官員,少正為官名,卯為人名。正為王室官職,乃標準之意,以身作則之則。時有“車正”(國家運輸車輛技術標準官),“木正”(國家木器製作技術標準官),“陶正”(國家陶器製作技術標準官),“農正”(國家農業技術標準官),“庖正”(國家烹飪技術標準官),“水正”(國家水利技術標準官),“金正”(國家礦冶技術標準官),“工正”(國家手工業技術標準官),“牧正”(國家畜牧業技術標準官),酒正(國家釀酒技術標準官)等等。少正為正的副手,正與少正的關係猶如今日局長之於副局長,處長之於副處長。

那麼孔子的魯國大司寇又是什麼官呢?周朝官制有六個重要職位,稱為六卿,分別為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天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地官相當於戶部和吏部,春官相當於禮部,夏官相當於兵部,秋官相當於刑部,冬官相當於工部。當時魯國政權把持在三桓手裡,季氏官為司徒,常守國中;叔孫官為司馬,奉使四方;孟氏官為司空,職閒廩重。孔子官為司寇,就是四把手,可謂位高權重。孔子和三桓職位上是平級,但級別上差一級。三桓是上大夫,他是下大夫。

有一種說法是,孔子和少正卯結怨由來已久,而且是學術上的紛爭。他之所以誅殺少正卯,純屬公報私仇。陽虎掌權期間,孔子拒不出山,只好收徒講學,掙點乾肉吃吃。由於當時國立學校的學官們在體制內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於是紛紛四散民間,搞起了私人教育,形成“禮失於朝而求諸野”的狀況。孔子並不是第一個搞私人教育的學者,卻是搞的最好的一個,是所謂集大成者。既然都在“野”了,當然學生成分也就良莠不齊,不論種地的抹牆的打架的做買賣的一律有教無類,只要交得起十條臘肉乾的學費就行(束脩)。

開始孔子搞得還行,可惜後來遇到了對手,就是少正卯。孔子講學高峰期,學生蜂擁若堵,一天早上備了課,興致勃勃去了杏林,果然人頭攢動,正說得高興呢,忽然間眾人作鳥獸散,呼啦啦似大廈將傾,只剩下幾個心腹門生孤零零地站在操場裡,猶如退潮之後的礁石。孔老師很納悶,咋回事這是?子路說,人們都去聽少正卯講課了。這種情況多次發生,於是仇恨的種子就在孔子的心裡生根發芽,量變引起質變。史載孔子的學生去少正卯那裡聽課“三盈三虛”。三不是實數,是多的意思。少正卯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少正卯為啥這麼火?因為他搞的是當時流行的縱橫學,類似於現在的成功學,只要成功,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大傢伙每天交學費唸書就是想速成,就是想當大官掙大錢,當然什麼有用學什麼了。孔子殺了少正卯後,眾人都覺得不應該。孔子說,天下五種人最壞,強盜和小偷根本排不上行。一種是文化很高但良心很壞;一種是行為怪癖但異常頑固;一種是謊話連篇但頭頭是道;一種是專攻異端而淵博多知;一種是不走正道而理直氣壯。這五種人只要符合一種條件就該殺,況且少正卯五項全佔。可見孔子誅殺少正卯,也不單純是生源被搶了,主要是為了正人心。


唐風宋月


孔子為什麼殺少正卯?關鍵的問題是孔子辦私學,少正卯也辦了私學,如同現時的同行業經商成了競爭對手。以當時歷史,孔子的學生很多跑去了少正卯那裡這是不爭的事實,也就威協到了孔子辦學。

已知孔子是主張"克己復禮",也就是要復辟周禮森嚴的等級制禮,並不是常人的互相尊重之禮。而少正卯主張的是革新,打破等級制禮教,也就和孔子復辟周禮形成了唱反調,及政治主張不同,由此產生政見不同,對孔子的主張產生了威協。

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人心思變,少正卯的革新思想很容易被接受,其結果孔子的"克己復禮"主張也就笈岌可危,辦學也就笈笈可危,那麼,好不容易混上的官也笈岌可危。有這三危,權力在手殺少正卯也就成了必然性。

孔子殺少正卯後暴屍三日。及可見儒家及孔子,倡導仁義,善,只是叫別人仁義,善。而自己則只是掛在口頭上的遮羞布。上任七日殺少正卯還暴屍三日可見何其毒也!孔子殺少正卯可見是出於私,把少正卯暴屍三日是威嚇並立威!因此,孔儒那一套,信了就上當!

為什麼孔子殺了少正卯,孔子的官還是沒保住呢?原因是復辟逆歷史潮流,革新是大勢所趨。說明魯國君是明智的!而孔子保不住官也是革新潮流所至!


古今336


連書都不看就上來亂問問題

孔子誅殺少正卯的事早就被批的假的不能再假了

沒有發生過的事你上來問別人怎麼看

意思不就是拿著墨水衝孔子去的嗎

統一寫一下

第一,孔子殺少正卯的說法從可信的文獻資料上最早也只能追溯到西漢時期的淮南子。有誅少正卯的所謂荀子的部分雜篇也陸陸續續被證實為後世的脫古偽作。經由一系列演變成為了現在這種說法。春秋戰國時代的資料全都沒有記載。這事要是真的,為什麼這麼大的事春秋戰國的文獻資料記錄都沒有記載?按照邏輯,西漢開始獨尊儒術,這件事要是恥辱,早就刪的沒影了還能流到後世還成為孔子家語?要是好事,為什麼偏偏只有荀子三篇雜篇從時間上算秦之前的文獻記錄這個問題然後偏偏這三篇雜篇被後世研究透了證實是脫古偽作。剩下的說這個問題的最早也只能在西漢找到記錄。第二,信這話的怕不是對春秋的魯國和孔子生平沒一點常識,孔子在魯國做官最高做到司寇,按照規矩沒資格誅殺職位是卿位的少正卯,難不成孔子一邊要立規矩一邊又破規矩去殺少正卯?再補充一點,少正這個職位本來是鄭國的官職算是上大夫,首先官職就對不上,卯這個人在春秋戰國的文獻中都沒找到,人也對不上,況且就算魯國鄭國一套官職體系,孔子做司寇一個下大夫又什麼資格去誅殺一個上大夫??在一個,再說了,孔子司寇沒當幾年,本來就沒幾個人聽他的,朝野也不重視。不合規矩律法的事更沒人聽他的,他用什麼去殺?用嘴?說死他?找少正卯單挑?整個事一堆完全無法自圓其說的漏洞,一沒證據而沒邏輯的還討論的津津有味也是天賦。

有一句話

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對待一個問題

連是不是存在都不去搞清楚

又怎麼可能去搞明白?

只會越辯越糊塗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

孔子誅少正卯的事

這不算小事了

居然在當時不論是儒家還是反對儒家思想的其他思想流派居然一個字都沒有提到。

如果說儒家是在掩蓋的話,那為什麼其他思想流派都不提?卻又從幾百年後的西漢開始提這個說法呢?

有些人書翻的還是挺勤的

但就是不考慮文獻資料的信度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