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痛风与豆制品真的“对立”吗?你怎么看?

Rway


豆制品的制作来源于大豆,而大豆类大家都知道属于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因此一直是痛风患者心中的痛,明明如此营养丰富的食物却不敢吃,实在可惜。不过痛风患者有没有想过其实自己是可以适当吃点豆制品的?其实豆制品并没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们想象中那么对血尿酸影响巨大,我们愿意控量吃一些的话其实是可以的。

首先,“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并不属于主要影响总嘌呤含量的因素,我们体内的嘌呤含量来源主要是自身合成的“内源性嘌呤”和从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嘌呤,不过外源性嘌呤只占总嘌呤的20~30%,而内源性嘌呤占比较高,占70~80%,所以,我们应当考虑外源性嘌呤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控制内源性嘌呤,日常饮食只要合理,不频繁、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的话,并不一定会诱发痛风,增加血尿酸浓度。作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当配合医生嘱咐,搭配药物调整,更重要的是改善自己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


另一方面,豆制品并没有大豆类食物本身含有嘌呤这么高,我们所熟悉的豆制品例如豆腐、豆腐乳、豆腐干、豆腐脑,还有豆浆,它们的制作过程其实都需要把大豆磨碎洗净,或者添加较多水分,还需要加热或煮沸,在制作过程中其实嘌呤的含量已经有大部分损失了,所以,豆制品其实并不属于高嘌呤食物,嘌呤的含量属于中等(甚至豆浆属于低嘌呤食物),只要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愿意控量摄入的话其实没有太大问题。比如豆腐/豆腐干的摄入控制在50g以内,豆浆摄入量控制在250ml内。

植物嘌呤也有异于动物性嘌呤,很多蔬菜中的嘌呤含量也有一定分量,比如青椒,不过有研究发现,即使长期摄入了植物性嘌呤,多吃蔬菜,也比那些蔬菜吃得少,基本不怎么摄入植物性嘌呤的人群痛风发病率要低很多。植物性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如膳食纤维、植物甾醇、皂苷、植物多糖等成分有助控糖控制,减少嘌呤吸收,其实是有帮助的。


只有营养师知道


在我看来,并不是真的对立。

对痛风患者来说,每顿饭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控制食物中嘌呤摄入量。像鱼子、动物肝脏、肚、脑、浓肉汤等嘌呤含量在150mg/100g以上的食物,是不适宜或者必须要少吃的;像淡水鱼、鹌鹑、牛羊肉等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左右的食物,是可以限量来吃的;那么像奶类、南豆腐、豆腐干、豆浆、浅色蔬菜、水果这种嘌呤含量在30mg/100g以下的,是可以吃的。


很多人认为痛风患者不吃适宜豆制品,是因为黄豆的嘌呤含量有点高。确实,黄豆的嘌呤含量为160mg/100g,因而认为是痛风患者不能吃的食物,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干的黄豆嘌呤含量偏高,但是,经过水泡、磨浆、点卤、挤水等工艺后,嘌呤的含量会大大降低,比如豆浆,因为加了20倍左右的水,嘌呤含量大大稀释,一杯200ml的豆浆,嘌呤含量大约为16mg。

此外,痛风患者在食材的选择上,不仅要看嘌呤含量,还应该该关注食物的数量、烹调方法。比如煲汤,喝200ml的汤很容易,所以要严格控制嘌呤含量;再有像鱼肉类的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可是我们一顿吃掉100g鱼肉是很容易的,还有可能会吃多。



根据现在的研究表明,摄入肉类和水产类较多会与痛风发病危险有正相关;而豆类、绿叶蔬菜、菌类等植物性食品与痛风之间没有关联。所以,干豆类我们可以少吃,像豆腐、豆腐干、豆浆等豆制品,可以适量吃。


国家注册营养师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

高级育婴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衡膳学院第五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做痛风石切除术。据我了解,这些人群对于痛风患者的饮食就存在很多认识的误区。

豆制品嘌呤含量高?

一直以来,许多医学的专业人士都认为豆类和豆制品的嘌呤含量较高。所以普遍认为痛风患者不宜食用豆类或豆制品。然而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


可有人持反对意见

这些学者经研究表明豆类和豆制品可以使人体的尿酸水平降低。经常吃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人痛风发病率不但不会升高,还会有所降低。这是因为豆类虽然嘌呤含量较高,但豆类同时也含有促进尿酸排出的物质。而且后者的作用要大于前者。

这是为什么呢?

豆类在加工成豆制品的过程中,其嘌呤成份会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流失,而促进尿酸排除的能力却丝毫没有减弱。由此可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对于痛风病人更不会有什么影响。

营养价值高

豆类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豆类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非常适合人体需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也有一定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适当的吃是没问题的

所以,适量的进食豆类或制品对于痛风患者有利无害。痛风与豆制品并不“对立”。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痛风与豆制品,并不对立,可以吃!

1、尿酸升高造成痛风。

2、体内升高的尿酸,20%来源于食物,80%来源于身体细胞分解。

3、目前,明确可以升高尿酸、诱发痛风的饮食——酒类、含糖饮料和果汁、动物内脏、带壳海鲜。

4、2017年发表的《中国高尿酸和痛风指南》中指出,豆类和豆制品与痛风无关!

5、豆制品嘌呤含量下降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丢失了。

6、猪肝嘌呤含量为2752毫克/公斤。黄豆嘌呤含量为2181毫克/公斤。豆腐块嘌呤含量为686毫克/公斤。水豆腐嘌呤含量为657毫克/公斤。豆浆嘌呤含量为631毫克/公斤。


心内科喵医生


说实话,本人不愿意回答类似的问题。如果是求医问药,当然会竭尽所能,知无不言。

这种问题就相当是学术交流性质的,要用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来解释和说明。

如果是痛风患者,你只要知道和记住不能吃的和尽量少吃的,记住什么是最好多吃的就行了。比如,忌酒精,动物内脏,海鲜,干果,肉类加工食品。 蔬菜中豆角,豆子要少吃,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嘌呤含量会大量流失,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吃豆制品,但要适量。,

本人在降低患者痛楚过程中,主要是用中药和推拿,艾灸。农村最常见的一种野草,就是一味专克痛风的良药――车前草和车前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资料看看。



曲阜老海


对于黄豆来说,它的加工制品有很多,如:豆芽/豆浆/南豆腐/北豆腐/素鸡/豆豉/豆瓣酱/酱油/豆皮/油豆皮/腐竹等等等等,这些食物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尤其是在涮火锅的时候,更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就是因为这些加工制品丰富,在加工的过程中这些豆制品会去除很多的所以痛风患者才能适量的食用到豆制品。

尤其是 北豆腐,在加工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水中进行的,嘌呤溶于水,因此可以减少很多的嘌呤,而豆腐在最后一道工序中还有一道挤压黄浆水的工序,更大大的减少了嘌呤,所以所有豆制品中北豆腐其实是对痛风患者来说最安全的豆制品,每天可摄入100g。那么对于其他的豆制品,如果想吃黄豆芽,需要去掉豆只吃芽。其余的豆制品需要很少量的食用,浅尝辄止。豆豉/豆瓣酱都不适合,豆浆呢也可以喝,但是每次最多不超过100ml,不过如果稀释可以喝的多一些,最后要说说酱油了,并不是所有的酱油都适合痛风患者,一些鲜味酱油中有一种成分叫呈味核苷酸,这种成分含有嘌呤不适合痛风患者,因此选酱油的时候避免选含有这种成分的。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把人群分两组,一组吃肉类海鲜不吃豆,一组只吃豆及豆制品而不吃肉类海鲜。两种情况下是哪个造成痛风?我从来没听说过吃素人群有吃出痛风病的。豆制品和痛风对立是完全不应该的。

那到底什么是痛风的元凶呢?造成痛风需要两大条件:一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一般定义为血液尿酸浓度大于416微毫摩尔/升或大于7毫克/分升,根据这个标准,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男士群体中为22%,女士群体为9%。当尿酸水平高于416微摩尔/升,累计痛风发作频率急剧上升。二是尿液酸碱度。日本一项随机交叉研究发现,尿酸水平不光与嘌呤的摄入有关,还与尿酸的排出有关,越偏碱性的尿液越有利于尿酸的排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就越低。

找到了痛风发病的元凶,我们再来看大豆及大豆制品。嘌呤含量高的是干大豆,而没有几个人选择吃豆是干的大豆,新鲜的毛豆及豆制品才是大众的最爱,而这两种豆类食品嘌呤含量都不高。

4000人参与的 上海男士健康研究也发现海产品增加痛风风险,而大豆制品降低痛风风险。所以结论出来了,肉类和海产品是增加痛风风险的元凶,吃的肉越多,尿酸越偏酸性,越不利于尿酸的排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就越高。

痛风发病与豆制品无关,多吃蔬果类碱性食品,无肉饮食,少吃海鲜有助于痛风病的防和治。【看更多治愈系美食文章,请关注葛叔头条号,掌握美食的性能,一起来吃货拯救世界。】


葛柏浩


痛风并不是与豆制品对立的,相反痛风患者适当吃豆制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痛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痛风爆发主要看我们体内嘌呤含量,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而血尿酸如果一直维持较高状态就很容易引起痛风的发作,因为尿酸随着血液流动时很容易沉积在关节,时间一长,尿酸堆积形成结晶,就可能会挤压关节,让关节红肿变性,引起剧烈刺痛。而大豆的确是一种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黄豆、绿豆、大红豆、黑豆,这些食物的确不推荐痛风患者或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不过用大豆类食物做成的豆制品就另当别论了。


豆制品其实并非高嘌呤食物,比如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这些食物用磨碎的大豆食物经过多过程的加工才制成,制作过程中加热、加水稀释等过程让豆制品的嘌呤含量降低了不少,所以它们的嘌呤含量和大豆本身不尽相同,绝大部分其实是中嘌呤食物,豆浆因为水分含量较多,甚至是低嘌呤饮品。只要高尿酸患、痛风患者愿意控量摄入豆制品其实是没问题的。推荐豆腐、豆腐干等食物一次性摄入不超过50~70g,豆浆可以在300g以内。

植物性嘌呤和动物性嘌呤也有区别,相比之下,植物性嘌呤对人体的影响要小很多,有研究发现,即使摄入嘌呤较高的蔬菜类和完全不吃蔬菜的人群相比,最终痛风的爆发几率还会降低27%,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值。我们体内总嘌呤的含量也并非所有都是从食物中摄取的,相反,从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嘌呤”,只占总嘌呤的20%左右,而我们自身合成的嘌呤占约80%,所以控制嘌呤的主要措施还是要配合医嘱科学服药来控制,当然,虽然外源性嘌呤占比很低,但它依然会对总嘌呤有影响,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往往不注重饮食的朋友会让饮食中的嘌呤成为爆发痛风的导火索。


王旭峰营养师


痛风与豆制品不是“对立”关系,痛风患者可以适量吃豆制品。

痛风患者要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在常见的食物中,动物内脏、鱼、畜禽肉等的嘌呤含量较高,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等的嘌呤含量较低。相比蔬菜,豆类的嘌呤含量是比较高的。例如每100克黄豆的嘌呤含量为160毫克左右,甚至高于部分鱼类。

虽然豆类的嘌呤含量较高,但是这并不表明痛风患者就不能吃豆类了。

1、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说明吃豆制品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健康的人可以放心吃豆制品,不用担心会引起痛风。对于痛风患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也没有对豆制品的摄入作出限制。

2、豆制品是豆类加工后的产物,例如豆腐干、豆腐丝等在制作过程中去掉了部分嘌呤,使得豆腐干、豆腐丝的嘌呤含量相比原材料要低,比较适合痛风患者吃。

马博士健康团蔡豪硕士生


马冠生马上营养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的增高,由于尿酸增高超过了肾的排泄率,导致尿酸浓缩结晶沉积在人体的器官。最常沉积于关节内,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患者需要怎样注意饮食?


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是产生尿酸的来源,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从营养学上讲,一定要适量平衡的摄取营养,很多痛风患者说我不吃大鱼大肉多吃些豆制品来代替,其实豆类食品含蛋白质非常高,食用过多植物性高飘呤饮食同样会引起尿酸增高。对于痛风患者,一定要限制食用过量豆类食品,蛋白质成分中牛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因为他提供不产生尿酸的蛋白质,是痛风患者最佳的蛋白质来源。



关注赵医生,回答您的问题我是认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