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聽說國家雙一流大學畢業的畢業生就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對嗎?

666的早晨


首先上大學只是一個起點,不能代表大學裡依然優秀,北大清華里也有勸退的學生!

第二:相對來說雙一流大學,資源更好一點!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條件而已!

第三:用人單位,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或政府事業單位會對學校級別有要求,上雙一流有優勢!

第四:機會給有準備的人,應該在學校裡提升某一方向的專業性,有助於畢業後工作的認可及留任!


高考志願填報於老師


雙一流大學畢業生也愁找工作的。別說雙一流了,清華北大的學生也愁。

真經的一個侄子北大化學專業畢業,在畢業那年我正好去北大招聘,和他聊起找工作的事。他說不少同學到大三就自學編程,就是為了畢業能去後廠村做碼農,因為碼農的收入比做化學的高多了,哪怕你是北大化學畢業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作為一個北大學生,一個天之驕子,還是要有點情懷的,你們確實可以做碼農,也確實可以去追求高薪,但你們更應該去做對國家、對社會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讓自己泯然眾人。後來侄子申請到了美國大學的博士,繼續深造去了。而他的同學,真的有去互聯網企業當碼農的。

真經在一所211高校工作15年了,可以說,985、211高校,以及現在的雙一流學科高校的優勢專業,確實是不愁就業。如果比較懶的話,甚至也不用出校門,自然就有大把的好公司到學校來招聘,而且很多都是當場籤就業協議的。這些學校每年90%以上的就業率裡面雖然有一定的水分,但除了個別專業外,基本上都能實現“想就業就能就業”。去年真經有個在企業工作的同學,帶著團隊回母校招聘,結果來得有些晚,畢業生絕大多數都已經簽了,剩下2、3個四六級都沒過,成績也不太好的學生,同學當時和這幾個學生聊了聊,當時就決定要籤,因為他覺得這幾個211的“中等生”,都比雙非高校多數畢業生強(當然,也可能是出於校友的偏見)。

但是,最後這幾個學生居然沒有籤,因為他們還沒看上我同學的企業。他們的輔導員也很無奈,說現在這些90後學生就是很有個性,期望值也都很高。據說直到最後,都還有一個學生沒有籤工作,直接南下闖深圳去了。

這就是我說的,再好的學校,學生們也愁工作,因為很多學生總是不滿意自己能找的工作,總想找更好的工作,而好的企業,比如華為、阿里等等,競爭有特別激烈,所以,他們也會犯愁,只不過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高校人才真經


以前我也是這麼想的,我甚至還想連985大學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這社會不是就不要人做事了。但現實往往殘酷得讓人無法理喻。

我兒子09年985高校畢業,他班30人除了考研與保研的基本無正兒八經的找到工作。他倒幸運找了家造動力的原國營工廠,為了照顧本班另一個朋友讓給了別人希望等機會。可後來除西部幾家不上規模的企業勉強願意接收他就再無機會。我委託朋友聯繫了一家與其專業多少有關聯的企業。第一次去看兒子,他就在一個密罐裡擰螺絲,比初中未畢業的南下務工還艱辛,工資還低,檔案組織關係都沒地方可轉。兩個月後說是轉正,但就是做銷售。一個項目前期要你跑,差不多成了就讓別人經手,職場比什麼都黑暗。還值得一說,現在再回頭去看招我兒子的國營廠就只剩下空蕩的破廠房和隨處的荒草。

搞了一年,兒子和我說要考研。我立馬同意,也只有再讀書才有希望。兒子在本科學校旁租了房子準備三個月,跨專業考研成功。後來格外珍惜機會,通過碩博連續拿到工科博士學位。讀博期間發表論文12篇,其中sci8篇,外文4篇。就業時被中科院一個研究所一家央企看中,但他選擇回到省城一所老牌重本高校做教師。現在是碩導和系副主任。去年是本科畢業十週年同學會,世事蒼桑感慨萬千。當年意氣方猷的985們才知自己在社會的份量輕如鴻毛。


楚天959


上大學就上好大學,那麼相信,高中生都知道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一句神話:上了 大學後,你們就輕鬆了

不少學生就努力的拼搏啊,奮鬥啊,就為了考生一所好大,重點大學,當然老師們也煽風點火,考上了大學,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籃球你想打多少就打多少。

肯定老師們也會說:你考211/985,考上了211/985,你還怕找不到工作?當然現在211/985已經成為歷史,都叫雙一流了。

那麼考上了雙一流,是不是就不愁工作了?

鑑於雙一流的主流仍然是211/985,所以基本211/985認可度最高,所以咱們還以211/985為例子。

這個大學生現在其實不值錢了,不能說滿大街吧,至少本科招生,基本上一大半都是本科生,而211比例卻只佔考試人數的5%,全國適齡人口的2.5%左右。顯然211,院校學生更優秀,當然更優秀的是985院校,甚至是華東五校,是清華北大。

為何喜歡211的畢業生呢,因為211/985院校實力強,經費重組,人均經費是普通高校的幾倍到百倍。

比如清華大學2019年總經費290億,但是很多高校一年經費連上億都沒有。你說差距大不大?

畢業生很多,但是好崗位總是有限的,所以同等條件下都是有限選擇211/985畢業生。

所以211/985相對與普通高校,想找個工作很容易,但是想找個好工作,那就不太容易了,因為強中更有強中手啊,頂級好崗位就那麼多,比如

金融行業,基本就認清北復交,兩財一貿,南開廈門扥,其他211/985高校雖然金融畢業,卻很難找到不錯的工作,尤其是工科院校的金融專業。

另外最重要的是,冷門專業,不論是清華北大,還是211/985,乃至普通高校,想找好工作都很難,比如哲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等文科專業,環境,化學,生物,材料這類理工科專業,這類專業任何高校都很難找到工作,就是清華北大畢業也是瞪眼找不到工作。

如果是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就是非211的南京郵電,杭州電子科大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某種意義講,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專業,然後才是高校,冷門專業任何高校都幾乎找不到工作,熱門專業,任何檔次高校都可以找到工作。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現在的就業形勢嚴峻,不是說國家雙一流大學畢業生根本不愁找工作,只是相比之下要容易一些,對於工作環境和薪資水平要求要高一些。北大清華畢業的大學生同樣面臨就業壓力,在校表現優秀的畢業生,會被優秀的企業選中,雙一流大學畢業生仍然有找不到工作的情況,因為這是雙向選擇,沒有真才實學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2019年秋季,深圳龍華區招聘教師引發網絡關注,招聘教師崗位400個,引來了近3萬人報考。原因是福利待遇好,本科畢業生年薪26萬以上,研究生畢業年薪28萬以上,全日制博士獎勵20萬,優秀畢業生獎勵3~8萬,享受五險一金和人才引進計劃的相關政策。清華北大畢業生趨之若鶩,多達74人,堪稱“神仙打架”。博士教師達22人,凸顯高學歷。

以前,很多人不看好的教育行業,成為如今的香餑餑,分析其中的原因就不難看出,如今的就業形勢壓力大,以前很少聽說有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從事教育工作的,而如今好像有一種趨勢,除了就業形勢發生改變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教育行業穩定,工資收入高,每年還有近三個月時間的假期,而且是帶薪休假,這讓很多人羨慕。

3月6日,教育部官網發出通知,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就業形勢複雜嚴峻。為此,要多措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創新方式,提升網上就業服務能力,拓寬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並增加升學深造機會,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


這些舉措都反映出當前的就業形勢嚴峻,雙一流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要佔優勢,有些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非211或985院校畢業的學生不錄用,不是用人單位歧視其他學校的畢業生,而是高學歷的畢業生太多了,用人單位也知道選用優秀的畢業生。所以,相比之下,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找工作較容易一些。


Lance課堂


這種說法不太準確,只能說雙一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時的選擇空間更大一些。

雙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簡稱,也是繼“211工程”“985工程”後,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又一國家級戰略。

相對於普通院校畢業生,這種學校畢業的學生,在找工作時肯定相當大的優勢,因為他們可以說是中國最優秀大學生的代表。但說他們不用找工作,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第一,“包分配”是二十年前的說法。

除了極小部分特殊院校特殊專業(比如警校、軍校、師範院校等),現在已經沒有“包分配工作”這個說法了,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還是需要自己找工作。

除非是特別優秀的人才,有些用人單位可能會慕名而來招募你。哪怕你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工作也不會自動送上門。

第二,不是所有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是優秀人才。

名牌大學校風嚴謹,學習氛圍濃厚,的確有利於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但是,一個人能不能成才,除了受環境因素影響外,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夠不夠自律。

比如我畢業的大學,也算是國家重點。當時班上有30幾個人,大多數同學還是勤奮好學的。但也有個別人,考上大學後,就開始放縱自己。比如沉迷網遊、吃喝玩樂,甚至還有一個同學畢業證都沒有拿到。

這樣的人去找工作,就比較困難。讀了幾年大學,連個畢業證都沒混到,用人單位很難不對你的能力和態度產生懷疑。

第三,越是優秀的人,對工作的要求可能性也越高,競爭就會越激烈。

名牌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方面確實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但找工作,跟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是兩回事。因為出生於名牌,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往往比較高,當然希望去更好的工作單位。

比如我侄子,高考700多分,大學讀的是上海交大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有次他跟我聊天,說自己除了bat、華為,其他公司都不會考慮。

名牌大學雖然少,學生可不少。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應屆生,每年可能十萬計。這麼多人去競爭有數的幾個專業,競爭程度肯定很激烈。


劍心職場


不知道題主現在在讀幾年級,大膽的猜測一下,題主現在很有可能在讀高中。

班主任的“雞湯”

因為在高中階段,經常有老師會告訴你:“你們現在比較辛苦,上了大學之後,就變得非常輕鬆了,你每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可是當你上了大學之後,你會發覺大部分大學生都在忙著準備考證,或者是在準備考研,他們每天依舊非常忙碌。

而在一些升學率比較高的中學裡,可能老師不太關心學生能不能考上大學,而是關心學生能不能考上好大學,也就是雙一流院校。

此時,老師一般都會給學生說:“你考上雙流大學之後,每個月都能拿到1萬塊錢的工資,而你考上普通學校,一畢業就失業。”

畢業班老師的這些言論,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說是心靈雞湯,是一劑強大的心理安慰劑。

但是在高三這階段,老師經常這樣講,確實非常有必要,因為高三階段,學生都會面臨很多模擬考試,可能有些學生因為一次沒考好,他就會陷入自卑,對自己的前途就感到迷茫,此時有一個目標,讓他們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努力的價值,總比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要好很多。

不妨設想一個場景,如果老師直接告訴你你考上211、985畢業的時候,有可能每個月只能拿到四五千的工資,而且在大城市裡面,你租房子每個月都要六七千,你甚至不得不和別人一起合租,開始蝸居生活。”

此時正在憧憬大學生活,正在為高考努力奮鬥的學生會怎麼想,可能一些學生因為一次沒考好就會變得更加自卑,更加懷疑自己。

最近有一本書特別火,書名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中講了一個女孩怎麼從一個貧困的山村,在她的父母極度的排斥現在的教學系統,只相信你宗教的情況下,經過自己努力,後來考上了世界的名校。

作者在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全新的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其實教育最大的價值就是意味著轉變、蛻變,可能你在高中階段,你會想我畢業的時候會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我考上了211、985,我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大學裡的分化

而當你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985,或者雙一流院校,過上了自己所崇敬的大學生活,可能經過一年甚至半年,你的新鮮感已經消失了,此時你也可能會聽到你的學長或者學姐告訴你大學的真實情況,以及他們找工作的辛酸經歷。

此時你的觀念肯定會再次發生轉變,甚至可以說是一次蛻變。有不少人就會開始思考我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接下來我應該過一種怎麼樣的人生,應該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而在這個關鍵節點上,普通院校的學生和雙非錄院校的學生之間,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雙一流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非常努力,他們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有不少學生會利用寒暑假、星期天實習,或者考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證書,或者開始加入到老師的課題組中,為接下來的升學與考研做準備。

與此相反的是,一些普通院校的學生,只有極小部分學生能夠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而其他同學要麼是,還依舊沉浸在高考結束後的狂歡中,要麼是還沒有走出高考的陰影,變得萎靡不振。

經過2~3年之後,不同學校之間的學生,不同群體之間的學生,差距肯定會越來越明顯。

就拿找工作來說,有些學生有豐富的實習經歷,並且也考取了和工作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而另外一些學生,等到大四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需要找工作,自己需要一份工作。

一個人是有備而來,而另外一個人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再開始儲備糧草,此時就不用PK,第一個人勝出的概率肯定要遠大於第二個人。

除了思維方式,實力上的差距之外,雙一流院校的校友資源更豐富,大部分企業也會優先選擇去創一流院校招聘,因此這些院校的畢業生可供選擇的工作機會就多一些。

既有實力又有機會,因此雙一流院校的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找工作肯定會比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更容易些,也會有較大的概率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所謂的滿意的工作就是工資待遇比較高,職業發展前景好,工作氛圍友善的工作。

當然在雙一流院校的學生當中,也有一部分學生進入到大學之後,還沉浸在高考結束之後的狂歡當中,或者是沉浸在自己過去的輝煌當中,難以自拔,那麼這些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一般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只不過是這些學生“乘著大樹好乘涼”,找工作相對容易些,但是這類學生的職業發展也不會太順利,這類學生只不過是能夠找到一份工作,至於這工作好不好,他們自己滿意不滿意,這肯定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



升學與考試


【名詞解釋】“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附: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其實,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就是39所“985工程”重點大學,加上鄭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

據統計,2019年“雙一流”大學總共錄取37.7萬人,佔全國招生總量的4.7%。

再回到本問題。

本問題中提到:“國家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這個說法總體上是正確的。

去年,全國本科和專科總共招生超過1000萬人,而“雙一流”高校總共招生37.7萬人;就憑這樣的比例就可以瞭解,這37.7萬人肯定處於“就業金字塔”的最高一層,當然就業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不公平”,為什麼你們“雙一流”畢業的就那麼好就業,我們為什麼這麼艱辛?

我只能對那些為自己鳴不平的畢業大學生們說,這是社會的選擇,因為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考到這麼牛氣的學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讓他們撿到的。

好的大學、社會認可度高的大學,誰都想去讀,但不是天天懶懶散散、隨隨便便就可以考上的。

除了過人的天賦外,哪一個考上“雙一流”的考生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不要只看到現在人家的光鮮亮麗,也要看到人家燈下苦讀的孤單身影。

只有吃得下那一份別人吃不了的苦,只有跋涉過別人走不了的路,最終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不對嗎?

附: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感動時代


那真的只是聽說,可能題主碰巧聽到了個例,現在每個畢業找工作都愁,只不過愁的程度和結果不同。

首先,名校畢業的確能代表一些,找工作的起點也會高一些,至少不會在投簡歷階段就被刷掉,而且也是好工作的敲門磚,相對來說找好工作會容易一些。比如雙一流大學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世界五百強、大型央企國企的筆試通知,而普通本科或者大專簡歷通過率都很低。

其次,名校畢業並不能代表一切,高學歷雖然可以給我們加分,但自身能力如何才決定我們是否被錄取。當雙一流大學生進入筆試和麵試後,還是要靠自身能力的,而並不是學歷至上。我有一朋友211學校畢業,同清華北大學生競爭同一崗位,理論上無論從學校、專業匹配度講,他都沒有優勢,但就是在面試中面試官看中他了,最終唯一的offer給了他。

然後,學歷高的人期望也高,那麼找工作時選擇範圍也不是無限大,而且也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努力去爭取,並不是輕而易舉,這種壓力和愁,雖然比學歷低的少一些,但絕對存在,而且不會少太多。

最後,學歷高的競聘崗位時,競爭對手學歷也不低啊,說白了,大家又是同一level的,沒那麼大的優越感,競爭壓力並不小,而且越好的崗位吸引的優秀求職越多,到時候可謂是千里挑一、過五關斬六將,筆試、群面、二面、終面,沒有那麼輕鬆。

所以不要以為好大學的畢業生找工作就簡單,一來現在大學生氾濫,含金量大不如從前,二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和愁苦,清華北大研究生都愁找工作,誰又不愁呢。


閒散的小愚民


老穆認為,不愁工作和找到好工作是兩碼事,不可一概而論!

誠然,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都很棒,但是,誰能保證每一名學生都不愁工作呢?

清華北大尚有出來做保安、賣豬肉的,更何況其它學校呢?

所以說,凡事無絕對!

何謂雙一流?

“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以前是985、211大學,現已將“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目前,全國共有116所211大學,共有39所985大學。

958和211已成為過去式,他們已被“雙一流”所統籌!

目前,一流大學建設共有42所,其中分A類36所,B類共6所,如下表:


目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有95所,如下表:


老穆之前曾面試一個研究生,她畢業於某211高校,結果呢?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她說:“冬天上班,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否則手會被凍得生疼……”

當然,老穆相信絕大多數的雙一流學校畢業生都是優秀的,都是可以找到不錯工作的。

老穆忽然想到了伍繼紅,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94級學生……

她大學畢業後,不僅沒有找到好工作,而且婚姻生活也很不幸,最終淪落到靠低保維持生計。

通過這則事例,老穆給當代大學生如下建議:

學生在大學期間,要適當地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鍛鍊自己的情商,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