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有编制的扫大街岗位等着你你会去么?

四川本地观察


东北环卫岗位,9000多人报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000多人,研究生也有很多;武汉公厕管理员明文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还不是头一次。这些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家长的选择。国人传统求稳定,孩子毕业,先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有编制的铁饭碗就成为首选,根本不顾孩子的感受,也不顾实际情况,用自己的经验决定孩子的未来。须知社会要进步,首选要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更何况,如今铁饭碗并不铁,随时有打破的可能。孩子奋斗十六年甚至十九年,就为了一个编制,什么都不顾及,真的就正确吗,就是为孩子好吗?

2、盲目跟风的要求。国考招生,基本上大专起步,许多岗位,尤其是热门一点的,直接本科起步,而参考的研究生一大堆。招考单位根本不考虑是否确实有必要,出于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设置高学历门槛,全然没有社会责任心:教育投入本来就是国家的难题,同为国家的部门却要去不切实际地浪费人才资源。

3、同工同酬的困境。有编制无编制,同一岗位同工不同酬,是造成打破头争编制而造成人才浪费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社会实现同工同酬,保障机制也相对完善,试问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吗?私企、合同制工作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变相做减法,对劳动保险的漠视,劳务派遣公司的乱象,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使劳动者缺乏安全感,从而凸显出编制的过高价值,成为盲目追求的极端目标。什么时候同工同酬了,什么时候劳动保障充分发展了,编制就不那么值钱了。


职言管语


坦白讲,以前我是理解不了这种即使是扫大街岗位,只要有编制还挤着去考的现象。

但是前几天我面试了一位40岁出头、刚从东北某市来北京北漂的中年未婚男后,理解了!


公司招聘的是行政主管岗,这位操着很浓重东北口音的男士坐下后介绍自己。

他是20年前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学的中文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家乡的杂志社、地方电视台做文字、编辑工作,因为没有编制,一直领着非常低的工资。

后来发现转正无望后,10年前进入当地的一家企业工作至今,工作内容就是办公室行政事务。

因为学的是中文,工作之余也投递了一些稿件给《青年文摘》、《半月谈》,也曾发表过,说完还把刊登有自己稿件的杂志展示给我看,文笔真的很不错。

现在老家工作的企业快要倒闭了,当地能找到的工作也不过1000多,就业形势真的很糟糕,即使有编制的工作也不过1000-2000,但因为稳定依然趋之若鹜。

于是朋友就推荐他来北京找工作。刚来北京两周多,租的房子在北五环外,群租,一个床位,一个月1000块。

面试过程也了解了他的个人情况,未婚,家中独子,这么多年和父母一起住,40多岁了才分开来北漂。

按道理说,20年前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含金量多高啊,没有遇见这位候选人前我真的无法想象,看见这位我可以称之为兄长的候选人,突然觉得很心酸。

所以,没有谁真的想拿扫大街来当工作,但是当这份工作有了稳定的加持后,也真正诠释了麻雀变成金凤凰的道理。

心酸,无奈,却也无能为力!

欢迎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人力资源师&职业规划师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职场女超人李小船


如果是我,我不会去,但不见得别人不愿意。对于很多漂泊在外的打工者来说,编制的稳定性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去年,我这里的环卫处招12名非实名制工作人员,前后就吸引了1000多人报考,报名的人除少数大专学历外,多数是本科毕业生,有的还是研究生。非实名制工作人员不像实名制在编人员,有晋升渠道和待遇提升,一个月也就是2000多元,尽管如此,报考的人还是非常看中,有的还辞掉比这工资还高的工作,拖关系想进来。

当时,小公是面试考官,碰到这种情况,问他们为什么放着高工资的工作不要,而偏偏选这枯燥乏味又没前途的工作,他们回答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稳定!

在中国,有些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拿铁饭碗吃国家饭,在很多人眼里,永远比干个体更体面,一句“稳定”解释了一切。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我选择了离开家乡,来到从未涉足过的城市!作为男儿,不能穿上军装保家卫国,那么就穿上西装纵横商场。

曾经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是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一是在老家的县城考个公务员,另外一个是外出工作。我相信,在每一个毕业生毕业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加入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还是去外面闯一闯。


第一是因为内心里不甘于寂寞的心,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人,就算在公务员队伍里,我的个性肯定也生存不下来。


第二是为了改变自己甚至家庭的经济命运:我出生在革命老区,也就是住在“穷山恶水”,根正苗红的农三代(据说祖上也曾小地主),我急需要靠自己改变命运,给自己,也给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我知道通过正常渠道,公务员肯定不能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当然我跟不可能违心的做出贪污的事情,更何况我这种没资历,没背景的草根,东窗事发的结果就是肯定每人保我。


第三是因为“世界这么大,我确实想出去看看”:在没有经济条件下,想这些肯定没有用。所以我就选择了相对对能力更加重视的民企,也更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机缘。


笨鸟人力资源官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记得类似的事情在山东也发生过,几个研究生为了编制,宁愿去做环卫工。

当然,笔者在这里绝对没有瞧不起环卫工的意思,只是想说明现在很多人为了成编制,为了成为公家人有些不太理智了!要知道家里倾尽所有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花那么多钱准备教育资源,他们做这些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做高水平的事情,为国家,为家庭做更重要的事情。



笔者虽然身为公务员,但是还是奉劝大家要理性看待公务员事业编,它现在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并没有社会上流传的那么神乎其神,那些所谓的灰色收入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触及的。

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客观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其实选择到企业或者自己创业并不一定就不能闯出一片天地,或许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才能,正是在企业里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最终成为对家庭,对企业有用的人或者不可或缺的人,我们一定不能为了编制抛弃所有,只为了那个无用的编制和几千块钱而疯狂的奔向公务员事业编。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公务员考试,如有疑惑,可以私信、留言。

东爱雨小公


先来看一组新闻吧。2012年,哈尔滨招聘环卫工人457名,其中,车辆驾驶员招聘307人,手工清洁岗位招聘120人,车辆维修岗位招聘30人。招聘启事中规定,报考人员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0岁以下。这次招聘最为吸引人的是在录取后将给予工勤岗位的事业编制。

就因为比普通清洁工多了事业编制,最后引来了5542人报名参加,报招比例为12比1,竞争激烈程度都快赶上公务员了。

事业编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事业编与行政编同样是铁饭碗,旱涝保收,在如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稳定也可以说是最大的福利。虽然不如公务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春风下的杨柳


我们是县城事业单位,之前有个郑州一个企业的员工到我们这搞一个软件的培训。。大家逗他问他一个月两千块钱到我们单位上班吧,他嗤之以鼻,说自己一月万把块钱,会过来??。然后大家说给你事业全供编制呢。。他立马没话了,犹豫了一下说,你说了又不算。。


手机用户5941468797


其实看到这个新闻时候,我内心特别的纠结,年轻人不是应该多奋斗,多多经历一些人生中苦短,为什么要早早的沉浸在安稳没有挑战的生活工作中呢。如果你是真心想要考入体制内的工作,想要为人民服务,那当之无愧。如果你是想要安稳的工作渡过自己的一生的话,还是好好考虑下,人活着不容易,有些事情不要太执拗了。工作要做自己喜欢的,生活要过成自己想要的。这样人生才是完美的。


公考喇叭


编制意味着稳定,完善的“五险一金”的保障体系,我只是能力很一般的普通人,如果再给我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依然选择编制,为什么呢?我说说我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台资企业下属加盟店工作,就是一售货员,每天上班12小时,一个月休息8天,我那时一年的销售任务是三十万,给你分解到每个月销售额去,如果月销售额达不到百分之八十,你这个月基本工资乘以你实际销售比例就是你的月工资,只有业绩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才有奖金,月绩完不成,经常还要自己来加班,每个月工作压力都很大,“五险一金”那时店铺根本不给你交!

我第二份工作是某市执法机构的协管员,我们那时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到执法机构从辅助执法工作,劳务派遣公司给我们交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五险一金”,每个月工资二千六左右,仅能够自己生活费用,当地劳务派遣协管员,一般只能干四十五岁,到点了就跟你解除劳务派遣合同!

我个人认为,能力高的人,他们出外闯荡,定有番作为!我只是个能力一般的普通人,我依然选择编制!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回复!本人陆军31军86师退伍士兵,欢迎大家关注我!


宸的爸爸


这个不懂就别胡说了。真正有编制的扫大街岗位的人,都是坐办公室的文职人员,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旱涝保收。

现在真正扫大街,街边做清洁的工作都是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的员工。


这种有编织的岗位,非常的难考,别听名字是扫大街的。
但是做的工作都很轻松,你以为人家读了本科,有些甚至是硕士和博士文凭,真的是为了扫大街过来的吗,那肯定不是的,这是文职类的管理岗位,还是很舒服和轻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