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019年底在北京買房合適嗎?2020年會不會有啥變化?

克里斯托夫金


首先說,我就在2019年的夏天在北京買房了。

說是北京,其實已經是六環外了,就這樣還需要雙方父母贊助一部分首付。沒辦法,北京的房價實在是太貴了。曬一下辦理貸款業務時的小票作為證據:

很多人,真的是很多人,覺得我是接盤俠,認為現在買房不合適,明年或者未來幾年,還會再下降。

但是對我來說,買房是合適的。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1.我已經結婚4年了,一直租房。丈母孃和老婆都很開明,但租房下去不是個事情。就算我能承擔的起連年上漲的房租,我將來有了小孩,小孩要成長要教育,也不適合繼續租房。

2.對於工作努力的人,理論上財富應該是不斷累積的。原來還沒結婚那陣,我們是從來沒考慮買房的,不是不想買,是自己的收入和財富,根本摸不到買房的邊兒。連租房都費勁,談買房就是扯淡。現在結婚好幾年,我和媳婦不斷的努力,財富終於夠得上六環了,所以就趕緊下手。

3.鑑於中國特定的租房市場,沒有人能夠長期連續租住同一個房屋的。如果您身邊有北京工作的朋友,您問問看,有多少人是能夠在同一個放屋裡,連續租5年或以上的呢?我敢說,就算有,也是屈指可數的。

所以,對於我們這樣的剛需一族,就算你明知未來房價還會下降,你也等不起。沒錯,等不起三個字,特別現實,也特別殘酷。

至於2020年房價怎麼變化,老實說,與我無關。房價漲了,計算翻倍了,我也不會賣。房價跌了,就算大跌一半,我也不會再買一套。所以房價對於我們這樣買了房的人,都沒有意義。就算我考慮將來房屋改善,再換一套,老實說,以北京目前的房價,沒有七八年,我是不會再考慮這個問題的。

真正買房的人,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房價,而是這些問題:

1.我買的房子,周圍將來的發展如何?配套如何?學校、醫院、公交、地鐵,這些才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天天住在這裡,這些因素才極大的影響我的生活。

2.我買的房子,質量如何?有沒有開裂,漏水,水電老化等問題?

3.我買的房子,物業如何?在房價高不可攀的北京,似乎很少有人關心物業,但實際上,當你真的入住以後,房價再高都是浮雲,但是如果物業不給力,會讓你的生活遭大罪。

以上,是一個在北京2019年買房人的真實感受,不一定正確,只是與大家分享。

作者簡介:南方醫科大學(原第一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目前致力於醫療+互聯網行業的工作。曾經做過醫學編輯,有感於父母朋友圈裡此起彼伏的健康謠言,希望能將正確的醫學保健知識科普給身邊的人。如果您覺得我講的還不錯,請點擊關注,承諾無廣告。


京津記


熟悉這個平臺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立足於研究北京房地產市場。

對於北京市場,個人的觀點一直以來都很明確。

今天這春節之後,北京房價大概率會開啟一波反彈。而這波反彈,將會由學區房來主導。

原因是:

第一,“政策底”已經到了。

關於這一點,從9月底開始,筆者也已經反覆強調過了。

11月20日,央行央行公佈了最新一期的LPR利率。其中,5年期LPR利率最新報價是4.8%,此前為4.85%,下降了5個基點。

這個信號意義重大,它表明了高層對房地產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

高層剛給出信號,一些城市就開始群魔亂舞了。截止到現在,已經經過官方背書的、放鬆限購的城市有廣州、成都;尚未經過官方確認的城市有青島、長沙、燕郊等等。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調控開始寬鬆了。藉助這一波寬鬆週期,成交量一旦上來,那麼,價格反彈將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個原因,是幾乎每年都不會缺席的“春節效應”。

2016年中,北京開始啟動上漲。春節過後,上漲的勢頭越來越猛烈,直到3月17日出臺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新政,房價才逐步迴歸理性;

2018年春節過後,房價開啟上漲,成交量逐步攀升,到了五月份,二手房成交量達到1.6萬套的峰值。6月,房價回到年內高點;

2019年3月,北京二手房網籤量達到1.6萬套高峰,5月,房價達到年內高點

目前,房貸利率已經出現寬鬆,購房者預期得到了很大提升。預計接下來,市場成交量會逐步回升。

另外,今年北京樓市從6月份就開始轉冷了,這比往年早了幾乎整整一個季度。鑑於此種情況,許多想買房的剛需都紛紛開始了觀望。

所以,我預計,今年春節之後,市場的反彈力度可能要比往年稍大,因為今年市場上的需求實在是被壓抑得太久了。

第三,現在市場上的筍盤,正在加速成交

最近一週以來,已經有兩位粉絲告訴筆者,他們之前看上的筍盤被別的客戶買走了。其中一套筍盤位於東城,剛剛掛出去8天就成交了。

對市場比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年底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年關,有些業主因為著急用錢,所以會以低於市場的價格拋售自己的房產,而一些信息比較靈敏的購房客,在最先感受到市場的暖意時,會搶先下手。

所以,筍盤成交加快,往往也是判斷樓市即將觸底反彈的信號之一。

以上三點,就是筆者預測年後北京市場將開啟一波反彈的基本邏輯。

那麼,又為什麼說這波反彈會由學區房開始呢?

眾所周知,每年5月份,是北京小學生信息採集的時間。而在這之前,家長們要為孩子準備好學區房。

所以,3-5月,是北京學區房集中成交的時刻。每年3-5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高峰,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學區房貢獻的。

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也會是類似的情況。

從2017年3.17到現在,北京房價已經陰跌了三年,均價跌了15-20%,個別遠郊區域跌破30%。

學區房雖然比較抗跌,但東城、西城學位一般的老公房,每平米也有1-2萬的跌幅。

所以,我認為,現在正是置換東西海學區房的好時機。




一直有房


知行合一,我不買、也不鼓勵人買。

以我為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注意,是我自己的例子!大家在這個基礎上調節。

不買房主要出於幾個因素:

1、我可能在華為幹不久,離開公司之後,收入應該會下降不少。

在華為的每一年,我都當是最後一年來過。畢竟34+被辭退在公司內部似乎已成潛規則。我跟領導關係不鐵,沒信心扛過大勢。

講個笑話,公司有個員工借消費貸強行上車。自有40W、借貸80W付了首付。月供1.6W,另外每年利息5W。然後睡不著了。沒過幾天,華為遭制裁。

嗯……這是不考慮自身經濟能力、抗壓能力的典型。

2、大形勢不好。

從17年底,銀證監會開始去槓桿!因為手法太粗暴,再疊加貿易戰,直接導致18年股災,整整跌了一年。

據我瞭解到的,“去槓桿”操作限制了銀行資產的擴張、同時把一些資金進入房地產的渠道給堵上了。到18年下半年,互聯網開始陸續裁員。

這樣的形勢下,還不惜高槓杆入市,不是高手就是白痴。

3、被封印的收入,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過了三十歲,隨著年紀的增長,你的薪資很可能開始調頭向下。華為給了一個點,那就是三十四歲。

剛畢業兩三年的人事業正處於上升階段,身體還健壯,估計很難理解什麼叫“錢越來越掙”。信仰的是,你賺不到錢是你自己不夠努力。

三年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到今年,我開始體會到了為什麼中國的ICT業不歡迎34歲以上的人。

因為我身體的毛病越來越多,操心的事也越來越多。但是,跟從前做的事相比,沒多出多少難度來,薪酬卻一直增長。換你做老闆,你會怎麼想?連我自己都不禁為這些管理者的洞察力點贊。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讓自己隨時充滿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嗯…不是不想,是不能。

1)工作強度高,幾乎沒有時間學習。學的也都是工作中迫切需要用的。

2)華為有一大招,可令人無力反抗。那就是,把工作劃分得很細。管環境的就專職管環境、測試的就專門搞某幾個模塊、開發亦如此。一年就能上手。它還給你開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高薪!即使是我,亦時常有種對不起這份錢的感覺。

這個大招,用上個三五年,基本就可以讓你跟行業技能脫節。更勿論提升核心競爭力了。

因此,在華為,有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但實際同源。一種觀點認為華為不好,華為的活沒啥技術含量,會把人幹廢;一種觀點人認為華為好,捨得發錢(言外之意,Overpay),給員工超額的待遇(不僅捨得分錢,而且還包含了沒幹啥事也能拿很多錢的意思)。

這樣造就了華為的一個獨特景觀,專職拉通對齊的人也能收入百萬。

3)再就是勞動市場的新生力量。他們年輕,有激情、身體健康、學的是最新的技術、只需要操心自己或戀人不需要操心一家老小、薪資還不高。嗯……19年應屆畢業生有800W!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進入勞動市場。老傢伙們的薪資漲是不可能漲的,沒丟飯碗算是不錯的了。

我甚至可以大膽斷言,這樣的狀況還會繼續保持10年!

這個就是中國IT業的現狀。

這也是我不買房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是自住,很可能沒過幾年,我會入不敷出。可能會迫不得已賣房。如果是投資,我不太看好。(晚點闡述投資)

在此,也希望大家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否可以匹配賣房這樣一項大額支出。

4、買房投資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很多人只看到房子漲了多少倍,但實際上沒去計算年化收益率。

現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買三年才能交易。即使漲一倍,扣除掉利率、稅費,年化收益率不過22%。

如果持有房產的時間再拉長一年兩年,年化收益率會低很多。

回過頭來看,很多房子是8年漲4倍。算算年化利率也不算太高。房產賺錢的真正秘密是:

高槓杆低風險!

高槓杆低風險!

高槓杆低風險!

幫助別人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整個社會形成了一致預期!還有很多既得利益者在維護這個一致預期。

房子是個好資產,但脫離了基本面的資產摔起來也是很疼的。那房地產的基本面(價值)是什麼樣的呢?

房地產的價值可以大致分解為幾個部分:

1、教育

2、醫療

3、公共設施

4、文化

5、就業

6、生活(主要指吃喝玩樂交朋友等)

過去,大家對房地產的理解就是大城市擁有好的資源,人口會向資源集中的地方流動。這個過程可以稱為“城市化”、“中心化”。過去這麼理解,沒有問題,但最近十年發生的事,令我重新審視了一下這個觀點。我發現,有一股力量在“去中心化”。

最近十年都發生了什麼?

1、互聯網

2、交通(主要是高鐵)

3、社會人口素質提升(教育水平提高)

4、發達的商業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讓信息得以快速、大範圍傳播。很多知識(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我特別喜歡刷知乎,聽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以及論述過程,可以啟發心智。我很多知識也是從中獲得的。即使是大學裡聽不懂的專業課,都有人講得妙趣橫生。互聯網改變了我們很多。但似乎大家沒有想過,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

我理解是,從此把人從學校、教室解放出來了!推而廣之,互聯網也把我們從城市“解放”出來了。

從前,我們要學習一門知識,就必須要上好學校。因為好老師就在那!好老師在哪,學生就跟到哪。不然,學不到知識。有了互聯網之後,基本上本科以下的教育資源,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甚至可以教會孩子學會篩選、消化知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熱愛程度將成為他成長進步的重要因素。

換句話說,互聯網把金字塔般的教育體錘“扁”了!學校之間的差距沒有那麼大了。將來,隨著更先進、更高效率的教育、認證體系會自然形成。

交通,同樣是把區域間的壁壘削平了。從北京到廣州,坐高鐵只要9個小時。整個國家,基本上都處於高鐵十二小時圈。這個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推論,便利的交通會把人吸引到大城市,小城市將失去生存空間。我對此是深不以為然。

又不是去旅遊,去工作的,哪會在乎一天半天的行程。但是,偶爾一次兩次的旅行、商務、探親等活動反而會大幅增加。

那麼問題來了,大城市的生活邊際成本是隨著人口增加越來越高的。小城市可以借交通之便,看病!

對!就是看病!小病在小城市解決。大病,如腫瘤等慢性病(只要一兩個星期內不會急劇惡化的病,在這裡都統稱慢性病)就去大城市。(未來一旦實行全國統一醫保,這個壁壘就更少了)

另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全國醫療水平也有扁平化的趨勢。畢竟,醫生也是“學生群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前,要學習優秀醫院的經驗,還得肉身遷移,現在沒那麼麻煩了。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得經驗!當然,還有一些病需要親自去,才能學到,一般這種屬於進修性質的。不可否認的是,醫療水平是有扁平化的趨勢。

再者,已有企業開始瞄準互聯網醫療,遠程看病。好像丁香醫生還收錄了各類藥品的使用手冊,上網就能搜著。

說白了,交通會削弱大城市醫療對人的綁定。

再說,人口素質提升。

大家腦海裡都覺得小城鎮的人口素質差,特別是七大姑八大嬸的嘮叨。但是,這幾年我感受到了家鄉人口素質的提升。

農民,是沒人在願意當了。農民的習性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比如,老家有幼兒園校車每天驅車七八公里穿過鄉間的小道去接小孩子上學。(至少說明,農民也知道要送兒孫上學了)學費也不算太貴。

比如,我堂姐還帶著小孩去游泳池游泳。

比如,堂姐還買了輛小車。

比如,刷起抖音快手。

他們都是正兒八經的農民,但現在都把土地承包出去了,然後到市裡去打工,他們收入也沒多高,但願意拿積蓄來買車。

互聯網(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各種新聞客戶端等)、手機、汽車、下鄉幼兒園、進城務工、空調、游泳等等,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情況,就連木魚腦袋都要開竅了!

享受過空調的人,還習慣一身熱騰騰汗臭嗎?

進多了乾淨的房子,腳丫子還會髒兮兮的嗎?

看到別人華麗麗的樣子,一個人再怎麼鈍都知道要注意點形象了。(反倒是碼農,對自己的形象有迷一般的自信)

他們知道享受生活了、知道賺錢了、知道煩惱了、知道恥辱了。從小形成的觀念被時代唾棄了,那些未來得及改變的觀點也慢慢會變。

也許,用不了多久,大家就會開始懷念,懷念那個親戚一見面就喜歡唸叨你的學業、事業、家庭、婚戀的時代了。

為什麼?自己的煩惱一堆,還有那麼多好吃好玩好看的,自己都沒時間去享受,還有閒情去管你?

你當只有你城裡人才會過日子嗎?

相信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會把人的精神生活給提上來的。

除了農民等,其實還有大學生的數量變多了。我老家所在市,一個五線城市,最好的中學招收的老師,要求最低得是碩士學歷。這種狀況將來會一直保持下去。這也是教育扁平化的一個方面。

說白了,小城市的人口素質會慢慢提升上來。至少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差了。

發達的商業,直接就把大家的生活水平給拉齊了。

有淘寶在,哪個大城市能買到的小城市買不到?

普通的連鎖店也會開到小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差別主要也就差這餐飲上,可能沒有太多價格貴得令人乍舌的館子。健身房、球場什麼地,不見得比大城市差。

相反,小城市的可支配收入可能比大城市的普通市民要高。真不開玩笑。很多大城市的普通人會羨慕生活在二三線的朋友,買得起房開得起車,還有假期旅遊,生活質量剛剛的。反倒是在大城市,錢沒攢下幾個,身體毛病卻挺多,整天為房價、教育發愁。

以上都是一些“去中心化”的重要影響因子。

在小城市,除了錢難掙點,也沒有啥太多劣勢了。

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大城市的生活體驗是真的差。上下班就花了2個小時。基本上沒有什麼朋友,孤獨。競爭壓力大,也導致人的心態發生很大變化,容易對人產生戒備、甚至是敵視。同事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能維持良好工作的程度。文化體驗啥的,沒體驗到。大城市,對我而言,幾乎只是一個重要的謀生渠道。可能用不了幾年,就會小城市養老去。

也許有人說,在一線,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對孩子好,無非就是教育、眼界、鍛鍊的機會、身邊的朋友。教育(中小學教育)是談不上了。眼界,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啦。鍛鍊的機會,這個也有些不好說。再就是,身邊的朋友。嘿嘿……我不認為大城市裡能交到什麼好朋友,小孩子交朋友也不例外。

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對“知識改變命運”是打問號的。因為隨著各行各業的集中度的提升,新創立的企業已經很難切入的別人的地盤。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企業對員工的議價能力變強。會出現會搞關係的,成了管理者。外行領導內行。

這是“大公司病”!以前我以為只有國企有,後來我發現華為也有。就連阿里、騰訊也有。都是一模一樣的。航天航空業的從業人員,也發出一堆抱怨。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這是有必然原因的。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吃老本就夠了。假設,華為把所有電信設備廠商都幹翻了,然後華為就此停留在5G技術、或者磨磨蹭蹭的推出6G。想問大家,你們能拿華為怎麼辦?

如果吃老本就夠賺大錢,那麼還需要那麼多人才幹嘛?這個時候,善於研究人的人才有利於升遷。這種人在升遷的過程中,不會接納有才幹的人的。即使是嚴嵩,他也只留著一個胡宗憲。最終導致,舔狗越來越多。

壟斷,真是一個對消費者、對員工不友好的現象。

再過二十年,很可能就是這樣一個高度壟斷的社會。也許到時候,“知識改變命運”就是個笑話。

言歸正傳,我集中論述了大城市、小城市的差別,說白了,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大城市的房產有很牢固的升值基礎是錯誤”。

反正,我是不會堅定地一二線城市的房產了。不然,一不小心,就被別人收割了。

——————————————————————-

二更:

原本只是大概說一下自己的感受,但沒說全說透,引來一些誤會。

1)這是依照我當前的狀況來分析的。買房最終還是結合自身情況來分析。我提供的案例可以當作一種參考、分析的角度。

在未來,我自己也會根據自己的事業、收入做調整。

假如真的能在華為繼續幹十年、薪酬平穩發展,我很可能會在深圳定居。

比如,我對孩子教育是非常有信心的。將來回到小城市,我是可以花更多時間去教導他的。

比如,從我自身的感知來看,大、小城市差別沒有多大。有的人迷戀大城市的繁華,但我比較重視自由支配的時間、平和的人際關係,城市繁不繁華,也就那樣吧,享受過就膩了。

除了就業收入比較突出以外,其他方面感知較差。按我現在的收入,預計我再保持個三五年,回家就可以比較輕鬆地過日子了。

比如,我一直在培養投資股市的能力。即使將來不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我也應該能有額外的收入來源。這也是我對大城市缺乏依賴的重要原因。

比如,很多人待在大城市,主要是很看重上升空間。但我自己的職業生涯告訴我,可能需要放棄一些“人格尊嚴”,甚至是良心。這個是變數。遇到好領導,我可能會一直幹下去。遇不到,我可能就回老家悠哉悠哉。

2)對大城市、小城市的看法,是一種粗略的分析。但長期來看,我認為城市壁壘是存在扁平化的趨勢的。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那麼肯定城市會往“大規模”放向發展?是什麼因素促進這個現象的產生?

我們當前處於一個嶄新的時代(高鐵、互聯網),可能需要我們重新分析一下下一步怎麼走。

3)不論如何,1~2年內,都先不要出手買房。好歹等形勢轉好了再買不急。



太原市房產頻道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在北京有過多次購房經驗的土著,建議你現在不要急於出手,可以再等等。

一方面根據中國社科院近期發佈的2019年11月《中國住房市場發展月度分析報告》給出的2020年北京房價的預測是一般性跌幅,整體走勢會是先跌後穩,結合北京前十月的房屋成交均價的同比下降,至少可以看出北京房價還有下降的空間。

另一方面,2020年北京還將有不小於7萬套限競房集中入市,限競房集中區域的二手房價倒掛將進一步加重,賣方預期會隨即鬆動。

再者,目前雖然以廣州為首的熱點城市的限購政策已開始呈現鬆動之勢,而北京由於特殊的政策敏感性,未來的控房政策的走勢還不明朗,至少要到明年兩會以後,才能初見端倪,再這以前北京的房價走勢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因此現在還不是出手的時機。

然而,現在絕對是看房的好時機,由於市場的相對低迷,成交量不高,因此可選擇的餘地也大,不會因為些許猶豫而錯過,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評估比較,待到政策明朗之時給果斷出手奠定好基礎。


正在品房


從最近的新聞就可以看出,北京的調控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市場上有特別合適的房子可以考慮一下,如果沒有最好在等等吧。

北京前些日子比較熱鬧的拆遷問題就說明現在是人口溢出階段,這時的房價肯定不會放鬆調控的,尤其國家三令五申調控房價,即使有變化也不可能從首都開始。

還有北京的房產均價是最高的,已經佔據首位很長一段時間了,可以說該漲的早已漲上去,沒漲的現在也不能漲,在漲全國人民估計都不會答應,像北京,上海這類城市,有錢人想來買房的太多了,只不過因為限購才沒買,可限購不可能,也很難再短期三五年內放開,所以明年不會有啥大變化,還是這麼不上不下的來回調。

北京作為北方唯一的一線城市,可以說是無數人安家的最佳首選地,可越是這樣,北京越不能開放限購,至少在人口穩定前不能,除非全國房價在漲到一定程度後,北京才有可能放鬆,可現在房住不炒,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主基調一直沒變,全國房價也會因地區人口城鎮化,形成以城市為中心的放射性房價佈局,短期內都不會有大的房價上漲波動,還有即使明年有部分地區放鬆,也是為緩解地方上的困難還有回調前兩年跌下去的房價。

還有明年開大會,有什麼情況也得等開會商議後決定,還有這次北京的拆遷問題,給很多想留在北京卻無力購房,買了小產權房子的人敲了一個警鐘,買小產權是沒有任何保障的,就算買了通過這件事情自己也住不安心,有些事情是不可強求的,要學會轉變思想,就如原先的北漂都想留在北京,打造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而現在的北漂多數就以掙錢回家買房為目的,這樣在北京生活就輕鬆多了。

還有作為北京的陪讀,天津和河北省的房價都不高,這幾年與北京的差距越拉越大,雖然說這兩地都沒有首都那麼多功能,但作為未來都市圈的發展,兩地和北京的交通越發便利,北京不變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把溢出的人口和沒漲的房價由這兩地吸收,以北京為中心,考慮一下都市圈買房也是不錯的。


屬狗的水瓶座


自住的話,不管什麼時候在北京買房都合適!

適不適合買房,最關鍵的就是要看房價會不會繼續下跌。如果會繼續下跌,那麼肯定不適合買房,如果房價不會下跌那就適合買房。那麼北京未來一段時間的房價走勢會是怎麼樣的呢?

從房價走勢來看,最近一段時間北京的房價的確出現了下跌。根據社科院給出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北京房價指數下跌了4.46%,說北京房價在下跌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這並不是說現在就不能在北京買房了,因為4.46%的下跌幅度實在是太小了,對剛需購房者根本沒有多大影響,而且還能起到一個抑制炒房的作用。

實際上北京房價已經過了下跌最厲害的時間了,經過2018年的下跌之後現在北京其實已經迴歸到一個相對合理水平。我有一個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據他所說,2018年的時候他租住的小區房價下跌的非常厲害,年初的時候房價還在8萬元左右,到年底的時候普遍就跌倒了6.5萬,每平米下跌將近一萬多。他說要不是沒錢,他都想在北京買房了,不過據我所知這句話可能只是開玩笑,因為他家在老家省城有兩套房。

2018年一年時間北京房價下跌20%,而2019年才下跌4.46%,怎麼看都知道北京房價沒多大下跌幅度了。既然北京房價不會大幅度下跌,在政策逐漸穩定的背景下2020年北京房價大概率也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跌,我可以大膽預測明年北京房價下跌幅度會小於4%。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現在2019年底的確是一個適合在北京買房的好時機,至少不用擔心買房後房價會出現大幅度下跌,導致房產貶值。

另外一點就是,北京畢竟是全國四個一線城市之一,也是全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在經濟方面和配套設施方面排在全國前列,未來還會源源不斷的吸引高素質人才,這會給北京房價帶來巨大支撐。所以雖然現在北京房價還處於小幅度下跌中,但長期來看上漲可能巨大。因此如果有定居北京的打算,那麼買房後還能享受到房價上漲帶來的紅利,儘管這個紅利並不像以前那麼大,但絕對不會虧本。

因此個人的建議就是,如果有需求就趕緊趁著年底看房,畢竟這種降溫行情不知道還能持續多久,開發商降價優惠也多。至於2020年,北京房價也大概率會保持穩定。


樓盤網


2016年底,有北京工作的朋友仔細我:是買北京還是買成都,我說北京同地段的房價是成都的7倍以上,無論如何,這個差距有點大了。

歷史原因,北京的幾乎所有的優質資源聚集在四環以內,造成四環內道路不堪重負,堵車嚴重。現在北京在進行空間騰挪,把很多的經濟功能轉移到六環。這個情況下,房價穩定是最有利的。

所以無論是從和其他城市的差價,還是北京本身的城市發展來說,穩房價或者降房價都是最好的選擇,我建議他買成都而不是北京,這兩年多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成都在漲,北京在跌。在北京房價上漲氣勢如虹的時候做出這個判斷不容易,告訴別人去執行更要有勇氣。


現在,北京房價已經連續下跌兩年半,很多房子下跌幅度超過15%,無論是降價時間,還是降價空間,其實都已經蠻大,已經到底了。我覺得該買入了,2020年大概率是上漲,而沒有下跌空間了。


2017年房價高的時候,很多人在瘋狂買入,覺得京滬永遠漲,現在不買就來不及了,就買不起了。現在,房價低了,很多人卻害怕入場,覺得北京房價還會跌,以後的價格會更低。


工業外貿時代過去了,內需大消費時代來臨了,這個時代,那些擁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的城市發展空間大,北京擁有碾壓全國其他城市的教育醫療資源,擁有最好的人才,最多的資金,未來的發展空間比任何一個城市都要大。


決定一個城市房價的是經濟,決定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是產業,決定一個城市產業發展的是高新產業佈局,代表一個城市高新產業的就是獨角獸,全國100家獨角獸企業,北京獨佔48家。


樓市是政策市,受政策的影響很大,北京房價下跌,一個根本的原因是限購限貸太嚴格了,特別是限貸,直接縮小了購買力,其他城市如果採用北京的限貸政策,分分鐘鍾會跌20%以上。政策層面上,北京的限購限貸不可能再加碼,不可能再嚴格了,未來大概率會寬鬆點。


為啥大多數人賺不到錢,是因為該貪婪的時候恐懼,該恐懼的時候貪婪,總是買在最高點,總是賣在最低點。


鵬程蛇口


目前是買房的最佳時間,有不少急需要錢的房子需要出售,而且2019年二手房的存量是非常多的,年底這段時間,是不少房租售出最合適的時間,因為房產中介公司會一直往下拉低業主的心裡價位,做了很多工作,基本上房價已經到底了,2019年全面,基本上房價都是在走下坡路上成交量也是非常低的,同比往年金秋十月,市場成交也和去年相差很多,但是從十一月開始,整個北京的市場都是非常活躍的,市場成交量飛速上漲,不少買房客戶都選擇在年底出手,市場非常火熱。


小陳在北京


我在北京這個城市,做過中介,現在做拍賣房產,北京的房價每年3月份都上漲一次的!現在北京成交量上去了,都是因為價格低成交的,如果現在有錢建議抓緊買,現在可以讓你砍價的機會,讓你落井下石的機會!業主不缺錢這個時候不會賣房子的!機會要抓住!1200萬的房子至少能壓下來200萬!劃不划算自己看!


北京法拍房孫經理


馬雲跟我喝茶,他告訴我,別太認真,商場誰也說不準。可能明天豬肉就40一斤了活好當下。我們只是再是社會最底層,別想太多。努力就可以,沒有捷徑,只有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