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精講總結,樹狀圖中醫知識分享收藏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精講總結,樹狀圖中醫知識分享收藏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精講三

小結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肝著┬概  念:因肝脈布脅絡胸,有病邪留滯附著而得名,以胸脅

│  │     痞悶不舒,甚則刺痛,並“常欲蹈其胸上”或“欲飲熱”,

│  │     為特徵的一類疾病。

五│  │病因病機:肝臟受邪,疏洩失職,則影響肝的經脈,以致氣血鬱

│  │     滯,著而不行。

│  │臨床特徵:“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07)

│  └證  治:旋覆花湯──行氣活血,通陽散結(07)

髒│腎著┬概  念:寒溼之邪痺著於腎之外府腰部而得名,以腰痛、腰冷、

│  │     腰重、“形如水狀”,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  │病因病機:“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久得之”──寒溼之邪痺著於

│  │     腰部,陽氣不行

病│  │臨床特徵: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

│  │     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

│  └證  治:甘姜苓術湯(腎著湯)──溫中散寒,健脾除溼(16)

│脾約┬概  念:因胃強脾弱所致小便數,大便堅,趺陽脈浮而澀

舉│  │     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  │病困病機:脾的轉輸功能被胃熱所約束,不能為胃行其津液,

│  │     津液偏滲膀胱,致腸道失濡。

│  └證  治:麻子仁丸洩──熱潤燥,緩通大便(15)

例│心傷┬病因病機:因情志、勞倦耗傷了心氣心血,陰火上浮而清氣下陷(10)

│  └臨床特徵: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而自煩,發熱,脈弦

│邪哭┬概  念:指因血氣虛少所致,以無故悲傷哭泣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  │病因病機:“人的精神魂魄統主於心”因血虛則肝不藏魂,氣少

│  │     則肺不藏魄,血氣虛少,則心神不足,致精神離散,

└  └     魂魄妄行,甚則發生癲狂。(12)

┌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

三│熱在中焦──大便堅

焦│熱在下焦┬小便┬尿血

病│    │  └淋秘不通

症│    │大腸┬有寒──鶩溏

舉│    │  └有熱──便腸垢

例│    │小腸┬有寒──下重便血

└    └  └有熱──必痔

積┌積───有形之邪,病在髒,痛有定處,推之不移,病位深,

聚│    在血分,難治。

䅽│聚───無形之氣,病在腑,痛無定處,推之則移,病位較淺,

氣│    在氣分,較易治。(20)

鑑│䅽氣──䅽氣壅塞脾胃,肝氣鬱結而脅下痛,為無形之邪,

別└    按之痛暫緩,氣復結而痛再作,必消其䅽氣以根治。

同學們好,我們今天開始講新的一篇,在這之前,把十一篇作一下小結。十一篇的內容,我們說它脫簡得比較多,特別是五臟的中風和中寒的部分,我給大家從概念上,作了一下簡要的介紹,主要的內容,應該側重在五臟病的舉例上,實際上,五臟病它缺少肺臟的論述,我們把邪哭的內容給大家補充進來,所以也是五個病證。

首先說肝著的概念,因肝脈布脅絡胸,有病邪留滯附著而得名,以胸脅痞悶不舒,甚則刺痛,並“常欲蹈其胸上”或“欲飲熱”,為特徵的一類疾病。病因病機,就是肝臟受邪,疏洩失職,則影響肝的經脈,以致氣血鬱滯,著而不行。臨床特徵就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提出了行氣活血,通陽散結的治法,這是有關第7條的分析。

腎著,寒溼之邪痺著於腎之外府腰部,而得名,以腰痛、腰冷、腰重、“形如水狀”,為主症的一類疾病。病因病機,就是,“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久得之”,所以,用“久久”二字來說明,寒溼之邪一定得是經過一段時間,特別是個體的正氣不足,才能夠遭遇邪侵,邪侵的部位一定是腰部,即寒溼之邪痺著於腰部,陽氣不行。臨床特徵,我們把條文給大家串講了一下,就是,“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即“冷、痛、重”,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我們給大家概括了“四有症”,包括形如水狀,“三無症”,就是不渴,無小便不利、無飲食不欲。證治上,就是甘姜苓術湯,請大家注意這個“甘”,一定得是標誌著甘草,不能把它寫成“乾薑”,而丟了一味藥,後世就稱它為“腎著湯”,溫中散寒,健脾除溼,從中焦而治,

脾約,咱們在課堂上,時間的關係沒有講,我用這個小結給大家歸納一下,實際上,和《傷寒論》的認識是一致的。概念,因胃強脾弱所致小便數,大便堅,趺陽脈浮而澀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在病因病機上,認為脾的轉輸功能被胃熱所約束,所以起名叫“脾約”,即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津液偏滲膀胱,致腸道失濡,所以,大便燥。麻子仁丸,就有洩熱潤燥,緩通大便的作用。

心傷,病因病機,我給大家補充進來,就是情志、勞倦耗傷了心氣心血,陰火上浮而清氣下陷。臨床特徵,就是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且我給大家補充了,《千金》的看法,認為“心中痛徹背”,而“自煩,發熱,脈弦”。

邪哭的概念,就是指因血氣虛少所致,以無故悲傷哭泣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在病因病機上,我首先說了生理方面,就是《素問》給歸納的,“人的精神魂魄統主於心”,那麼血虛則肝不藏魂,氣少則肺不藏魄,血氣虛少,則心神不足,致精神離散,魂魄妄行,甚則發生癲狂。關於癲狂的認識,就是看[選注]。

三焦病症的舉例,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大便堅,熱在下焦,小便方面,表現為尿血,淋秘不通。大腸如果有寒,則鶩溏,有熱則便腸垢。小腸,有寒,則下重便血,有熱,必痔。

最後,對積、聚、䅽氣作了鑑別,我就是根據《難經》的歸納,積,有形之邪,病在髒,痛有定處,推之不移,病位深,而且在血分,比較難治。聚,就是無形之氣,病在腑,痛無定處,推之則移,病位較淺,在氣分,較易治。這些內容你看著很淺顯,但在當時,作為仲景能夠在《難經》的基礎上,把積聚、癓瘕這一類的病證,能夠作出一般性的鑑別,是有意義的,在目前對於腫瘤的認識,我覺得,作為一個基本的鑑別,這是很有用的,䅽氣,是䅽氣壅塞脾胃,肝氣鬱結而脅下痛,為無形之邪,按之痛暫緩,氣復結而痛再作,必消其䅽氣以根治。這人,我在課堂上,已經拿它和宿食作了對比,十一篇的內容就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