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黑洞,那么靠近中心的恒星不会被黑洞吞噬吗?

阿浩Ma


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约为太阳的400万倍)黑洞“人马座A”,距离地球2.6万光年;在“人马座A”的周围还存在着一个中型黑洞。可以说,在银河系的中心地带有着两个黑洞分布。

黑洞是什么?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这个天体中心是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大的奇点,黑洞可以吞噬掉周围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

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黑洞,那么靠近中心的恒星不会被黑洞吞噬吗?

银河系中间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一直吞噬着周围的恒星和一切星际物质。

“人马座A”的黑洞的视界直径大大约只有4000多万公里,银河系的总质量约为太阳的2100亿倍,直径约为8.2万光年。黑洞与整个银河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简单回答,祝好!


地理爱好者


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是已经被天文观测发现证实了的,这个大黑洞的质量大概是430万颗太阳质量那么大,黑洞的视界直径大概有4000多万公里,也就是说这个黑洞张着一个4000多万公里的大嘴巴,时刻等着把一些冒失者吸进肚里,如果有恒星靠近它的话,它是毫不客气的。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天文学方面的文章,上面说银河系中心黑洞每天都会吃掉一个太阳这样的恒星,当时一度信以为真,觉得这个黑洞真是太牛了,但后来发现却不是,因为数据对不上,现在科学家估计千年左右才会吃掉一个太阳。关于它多长时间能吃掉一个太阳,其实可以大概地计算一下。

我们估计银河系的年龄是大约一百亿年,按430万个太阳质量来算的话,它平均大概需要每2300年吞噬一颗太阳这么大质量的恒星,累积起来它就能够变成今天这样的黑洞。这样计算虽然未必科学,但起码也能证明它不是一天就吃掉一个恒星的。



而目前的天文学观测显示,大概在近1000年的某段时刻中,银河系中心黑洞就吃掉了一颗恒星,很多观测结果显示,有一颗恒星在进入到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洛希半径之后不见了,但是在吞噬之时释放的大量辐射却仍然在银河系中留下了痕迹。

当黑洞吞噬恒星的时候,会把恒星扯得粉碎,所有物质都会被拉成原子状态之后再一次撕碎,黑洞的周围会形成吸积盘,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能量释放,所以黑洞的吸积盘会非常明亮,这时候的大黑洞就像一个类星体,发出的光甚至要比整个星系都亮,而古代天文学记录星象的书中也有介绍说人马座某个位置有突然变亮的时刻,现代的天文学家们也认为很可能就是银河系中心黑洞在吞噬恒星。

黑洞吞噬恒星,可以让自己的质量变得更大,但天文学家们认为这并不是黑洞成长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黑洞质量变大的主要途径不是靠吞噬恒星,而是靠吞噬气体物质,很多类星体的中心黑洞质量都非常巨大,有些甚至在百亿倍太阳质量左右,它所吞噬的主要就是自己所在的星云或星系中的气体。


科普大世界


银河系的中心是一颗超大质量黑洞,质量可达太阳质量的400万倍。黑洞边缘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叫做“事件视界”,理论上讲,任何越过事件视界的东西都会有去无回,被黑洞无情地吞噬。而只要没有越过事件视界,速度又够快,理论上就不会被黑洞吞噬。
而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恒星的密度是非常高的,是整个银河系最“繁忙”的区域,同时每颗恒星的旋转速度都非常快,这样就能够保证它们不会被黑洞吞噬。黑洞吞噬气体云的宇宙事件比较常见,在吞噬过程中,靠近黑洞的气体云密度温度开始急剧上升,最终能够喷发出超高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类星体”。

但是黑洞吞噬恒星的宇宙事件也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恒星运动轨道的变化让它们的速度下降,从而开始逐渐落向黑洞,被黑洞吞噬。我们都知道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天体密度非常高,彼此之间的引力稍有变动就可能影响到恒星的速度,从而改变恒星轨道。



事实上,虽然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质量黑洞,但这些黑洞的质量相差非常大,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太阳质量400万倍,但它与其他超大质量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有些超大质量黑洞可达太阳质量的数十亿倍,而之所以质量会如此之大,科学家们推测原因之一就是黑洞在不断吞噬周围气体云和靠近它的恒星。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黑洞听起来很可怕,但与太阳一样,它本质上也是一种天体。在太阳系里,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但它并没有被太阳吞噬,因为水星的速度足够快。

不过我们丝毫不用担心黑洞会吞噬我们的太阳系和地球,我们足够安全,因为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达到2.6万光年,这个距离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距离。
黑洞不断地吞噬任何靠近它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黑洞的破坏力和恐怖程度,事实上,大多数人对黑洞特别是超大质量黑洞的认知比较片面,黑洞不只是恐怖和破坏的代名词,它更是一种创造者和缔造者。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不断地塑造着银河系的秩序,同时科学家推测,在星系形成初期,超大质量黑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是星系形成的基石!


宇宙探索


“黑洞”名字的来源是不让任何其边界以内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见,无法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它。

但黑洞附近的恒心会不会被吞噬,那就不好说了。

现在关于黑洞的认知都是通过周遭物体的变化或物理推算得出的。

目前天文理论认为,黑洞基本是吞噬物体而不会产生新天体,其周围的物体几乎没有能逃脱被吞没销毁的命运。如果按这样来看确实靠近其的恒星都有被吞噬的危险。黑洞也有边界,即事件视界,边界外的暂且幸免但边界外的星体若改变了运行轨迹进入边界内也一样会被吞噬。可小质量新星的发现似乎要推翻这个猜想。

在天文学界暂且猜测黑洞是死亡恒星的剩余物,是在特殊的大质量超巨星坍塌收缩时产生的。慢慢地成了“宇宙的龙卷风”,好的坏的都卷进去。

还有一点就是对“白洞”的猜想,刚好跟黑洞相反只吐不吞。有人猜想黑洞和白洞或许就相辅相成地一起存在着,或者说白洞就是黑洞的出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算恒星被吞噬了也就意味着会有新的星体诞生。

霍金辐射原理中提到过:

黑洞在吸收物质的同时也在释放。

天文学家最新有了新的发现,在银河系最大黑洞附近(人马座A*超级黑洞),竟然发现了11颗小质量新星。

而且新生星体距离黑洞仅3光年,从理论上来说黑洞就像个只吞不吐的漩涡,只要在其周围的物质无一幸免。但是这一发现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也似乎证实了霍金所言。


镁客网


银河系中心不仅有个黑洞,而且还是质量比太阳大四百多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它的半径约为0.15天文单位。每当谈及黑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黑洞具有超强的引力作用,黑洞附近非常危险,靠近它的东西都会被吞噬,并且无法再逃出来。然而,黑洞再怎么强大,它的引力作用也是遵循引力定律的。

黑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那强大的引力场可以束缚住光。但只要距离黑洞一定远的地方,它对其他物体的引力作用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是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在黑洞周围如果存在恒星,并且它们以一定的速度绕着黑洞旋转,它们就不会被黑洞吞噬。这就好比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所以地球可以避免落到太阳中。如果太阳突然变成黑洞(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依然会在原有的轨道上绕着黑洞旋转,因为尽管太阳变成黑洞,但对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是不变的。

同样地,在人马座A*周围有很多恒星绕着它旋转,但它们不会被黑洞吞噬。S0-2是最早被发现的一颗绕着人马座A*旋转的恒星,它与黑洞的最近距离为120天文单位,公转周期大约为15.6年。当然,如果有些恒星闯入足够靠近人马座A*表面的地方,那么,它们有可能会被黑洞的引力所撕碎,形成的碎片将会绕着黑洞旋转,并且最终被黑洞吞噬。

对于其他距离较远的银心恒星,人马座A*对它们的运动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虽然银河系的恒星都是绕着银心旋转,但这并不是人马座A*的引力所致,而是星系的共同质心在那里。


火星一号


在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质量超级大的黑洞——人马座A*,它的质量达到了431万个太阳质量,而视界半径则小于45天文单位。在我们星系的中心有这么一个大黑洞,它会威胁到地球吗,靠近它的恒星会不会被吞噬?

对于地球以及其他一些距离比较遥远(几光年之外)的恒星,人马座A*与一个431万太阳质量的普通恒星没有什么不同,并没有什么危险。举个例子,如果太阳突然变成一个黑洞,地球会怎么样,水星又会怎么样?由于太阳的质量没有变化,其对周围行星的引力也没有变化,所以地球和水星都会在自己原来的轨道上继续运转,并不会被吞噬。

说到黑洞,不能不提一个重要的名词:黑洞视界。黑洞视界是一个有来无回的地方,一旦进入黑洞视界,即使是光也会被吞噬。人马座A*的视界半径是45天文单位,只要不进入这个距离以内,就不会被吞噬。等等,以上情况只适用于光,而对于其他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天体,这个距离将会变大。再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的视界半径是3千米,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则达到了1.5亿千米,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球已经被太阳吞噬了,因为以地球的公转速度,并不能冲出太阳的引力范围。

其实,人马座A*已经开始以这种方式吞噬周围的天体了。黑洞GCIRS 13E距离人马座A*约3光年,它就像地球绕太阳公转一样,也在绕着人马座A*公转。在不久的将来,GCIRS 13E将会彻底被人马座A*吞噬。

川陀太空

20170824


深空电报


当然会了,不但会,而且很可能这个黑洞就是靠吞噬误闯它的势利范围的恒星而长大的!这个势利范围就是著名的洛希半径,恒星一旦到了这个半径处,就会被黑洞的潮汐力撕碎,被撕碎的恒星的一部分气体就落入了黑洞,这个过程比手撕鬼子还要暴力!


那么这样的暴力事件真的发生过吗?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件事在银河系中心真的发生过,但是在很多其它星系都发生过,而且被直接观测到过,有些这样的过程甚至产生了猛烈的相对论喷流和伽马射线暴!


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计算。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质量是大约太阳质量的四百万倍,银河系的年龄是大约一百亿年,所以它如果平均每2500年吞噬一颗恒星,质量增加一倍的太阳质量,它就能够变成今天这样的黑洞。而它每吞噬一个恒星,不但自己的质量会增加,被吞噬的气体在进入黑洞之前也会做各种各样的垂死挣扎而释放大量的辐射,会在银河系中心留下很多遗迹。实际上,目前银河系中心的很多观测结果都支持几百上千年之前这个黑洞曾经吞噬过误入它的洛希半径的一颗恒星,只不过目前还不能彻底排除其它的可能性。


星系中心的黑洞吞噬恒星的确是这些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增长的一个途径,另外两个途径分别是两个黑洞并合变成一个大黑洞,以及黑洞吞噬星系里面的气体。研究表明,质量特别大的黑洞的质量应该主要是通过最后一种模式增长的,而吞噬恒星则是那些质量不太大的黑洞(比如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增长的主要方式,但是黑洞并合大概对于黑洞的质量增长贡献不大。


声明:由于太忙,我没有时间读我回答后面的评论和发给我的私信,当然也无法回答评论里面提出的问题和回复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问题,请在悟空问答提出,然后邀请我回答,我会在方便的时候挑一些问题回答。


张双南


可能会被吞噬,但也会有新的恒星生成。请参考:

宇宙罕见!恐怖的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旁竟然有年轻恒星生成!

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距离地球26,000光年,相当于400万个太阳质量。它如一个贪婪的掠食者,不断消耗气体、尘埃和其他物质,释放强烈的紫外线和X射线。在它强大的潮汐力范围内,不断有恒星被撕裂和吞噬。之前天文学家们认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根本无法生成恒星,尤其是类似太阳这样的低质量恒星。

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

但最近,位于智利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有了惊人的发现。《天体物理快讯》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离银河系超大黑洞近在咫尺的地方——只有3光年——竟然正在生成11颗低质量恒星。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

在这么近的距离,通常来说,巨大的黑洞潮汐力应该早在恒星生成之前就把尘埃云和气体撕碎了。但这11颗恒星却处于原恒星阶段,即从气体云过渡到发光恒星的阶段。

文章作者,美国伊利诺伊西北大学的天文学家扎德表示:“这些原恒星年龄只有6000年,还处于恒星生命的最早期。这说明恒星的生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悍,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形成。”

原恒星

据了解,原恒星通常由星际尘埃云和气体形成。气体中的稠密物质在自身引力下崩塌,靠从母云吸取越来越多的物质而逐渐成长起来。但极端湍流环境可能打断原恒星的形成,附近黑洞或恒星的强辐射也可能摧毁母云。

要想在黑洞附近形成恒星,必须有外力克服强大的黑洞引力,使恒星本身的引力占上风。专家推测高速旋转的气体云有助于在星际介质中生成原恒星,而且黑洞本身的射流可能和气体云相撞并导致物质压缩,触发了这一现象。


宇宙V往事


估计不一定。宇宙是复杂滴。

1、星系存在多重物质博弈。当靠近黑洞滴恒星处于某种星系平衡点(如星系内外)上时。即使很近,由于内外力量影响平衡,那么,此恒星就可以安然运行而不落入黑洞中。

2、恒星足够强势。一旦其物质组织力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其物质组织方式具有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可以对黑洞产生某种作用平衡,那么,其也可以在黑洞周边安然运行。

3、黑洞因某种原因处于衰亡状态。由于自身缺陷,导致对某些种类滴恒星形成特殊关系,那么,会产生相互间滴特殊平衡关系,那么,其也可以在黑洞周边安然运行。


hao33合亲1斤兵


是在不断吞噬啊,太阳系不也在绕黑洞嘛,在吞噬中而已,银河系这么大,被吞噬前也够你活几十亿年了。黑洞不断吞噬,自身质量会不断增长,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引力越大又会将自身压缩的越来越小,随着黑洞的生长,引力会无穷大,自身会无穷小。小到一个基点,也可理解为不存在,只存在引力,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只有能量。除非有另外的黑洞影响它,就会重新膨胀。所以这个世界不是物质世界,是能量世界。物质只是能量存在的方式,爱因斯坦物质能量定律,原子弹的实现等已经很好的证明了,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物质世界其实根本不存在,都是我们主观意识的反应,意识本身就是脑电波就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主要是这能量能感知其它能量形式,或理解为其它能量形式也影响着意识能量,从而主观上产生了万千世界。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通过眼睛的测量通过脑电波的反应,我们的感受,我们摸下大腿感觉很有弹性,这都是脑电波的反应,如果没有了脑电波就没有了意识,就没有了感知世界的能力,我们一般理解为死了。再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伸出手,我们仔细看下,它是一只手,但我们拿显微镜看下,它又是一个个细胞,我们用更精密仪器看下,它又是一个个分子,一个个原子,我们继续往下看又是一个个量子,只是能量的一个个波动,继续……,而且各个子之间又都存在空隙,你说这只手不是空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想简单的过完这80年最好不要深究,深究下去会让你怀疑人生。古人说万物皆空,还是有道理的。科学发展到最后越接近神学,当人类的意识真的能到理解并运用宇宙各种能量的那天,那就真的成了神,真的能创造万事万物。虽然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有了起步,我们能利用太阳能转化电能,电能转换动能,动能创造各种机器、零件、食物,又能将物质转换为能量,创造原子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