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江西餘江宅基地改革“密碼”:盤活閒置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江西餘江宅基地改革“密碼”:盤活閒置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6月7日,江西餘江縣中童鎮中童村被拆的閒置農房、宅基地。 吳鵬泉 攝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江西餘江宅基地改革“密碼”:盤活閒置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圖)

中新網江西餘江6月11日電 題:江西餘江宅基地改革“密碼”:盤活閒置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 吳鵬泉 華山

“這次‘宅改’,我家拆了兩棟閒置的老房子。”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中童鎮中童村村民童亮義說,村裡許多老舊廢棄房子“你挨我擠”,有的路只有1米多寬,希望宅基地制度改革能讓村子舊貌換新顏。

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增多,中國農村大量農房、宅基地常年閒置。如何盤活和利用這些宅基地資源,是一項關乎鄉村振興和農民收入的重要問題。

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圖為餘江縣平定鄉藍田宋家村閒置農房、宅基地拆除現場。(資料圖)餘江縣官方供圖

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圖為“宅改”後的藍田宋家村。(資料圖) 饒聖榮 攝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之一。今年2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此前,中國33個縣(市、區)被依法授權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是這批試點縣之一,該縣在改革中積累了不少經驗,逐步探索建立了相關制度體系。

事實上,與其他農區一樣,餘江縣也曾面臨“老舊房屋拆不掉,新增人口無地批”的尷尬境遇。

在餘江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辦副主任聶榮華看來,“宅改”前,當地農村普遍面臨房屋面積大、“一戶多宅”多、佈局朝向雜亂、違法建房多、“空心化”嚴重、私下流轉亂等問題。

一組數據佐證了他的判斷:“宅改”前,全縣農村宅基地9.24萬宗,附屬設施10.2萬間。其中閒置房屋2.3萬棟、危房8300棟、倒塌房屋7200棟,農村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高達170平方米。

囿於“宅基地是祖業”“房子多、房子大光宗耀祖”等陳舊觀念,在中國農村,誰要拆人房子,無異於捅馬蜂窩。

對此,餘江縣除強化民眾“一戶只能一宅、建新必須拆舊”的意識外,還用制度設計激活村民自治功能,全縣1040個自然村均建立了村民事務理事會。

“各村村民事務理事會成員由村民自己選舉,宅基地怎麼退由理事會定奪。”聶榮華告訴記者,村民理事是“宅改”利益相關方,理事會也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政府也沒閒著。餘江縣先後籌資2000餘萬元,尊重民眾意願,編制了1040個自然村村莊規劃,完成了7個行政村土地利用規劃,讓村民看到了村莊發展空間、產業前景。

“剛開始我是不想拆的,畢竟是祖輩留下來的東西。”童亮義坦承道,在村民理事給其講解政策,再參觀其他幾個“宅改”村子的成功案例後,他才決定將閒置房子退出。

據介紹,餘江縣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一戶一宅、面積法定”原則,退出多佔面積。對歷史形成的超面積多佔、且確實無法退出的,一律由村集體按照有償使用的原則自行收費調整。黨員幹部、村民理事會成員帶頭退出自家多宅、帶頭拆除超佔面積、帶頭繳納有償使用費等。

在餘江縣平定鄉藍田宋家村,74歲的宋接富早上起來都要繞村走上一圈。“原來村裡有好多廢棄豬牛欄和露天廁所,環境髒亂差。”說起“宅改”後的村裡,老宋拿起村子以前的照片向記者對比展示說道,“現在環境好了,人的心情都舒暢了。”

據統計,目前,餘江縣城鎮規劃區內和規劃區外自然村共退出宅基地30987宗4318畝,其中有償退出5868宗971畝,無償退出25119宗3347畝,退出宅基地復墾991畝,預計能解決15年左右農民建房用地需要。

原本被稱為“死資產”的農宅,價值也被激活。據介紹,餘江縣通過農村房地抵押貸款、流轉、“入市”、有償退出等方式,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截至目前,該縣村集體收取有償使用費7490戶1108萬元,流轉宅基地1121宗219畝,新建農房擇位競價136宗22.3畝,集體支付退出補助款1974萬元。

江西省社科院應用對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宜紅認為,“宅改”有利於盤活閒置的宅基地資源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宅改”過程中要注意保證公平性,調動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及構建鄉村治理體系。“‘宅改’應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配合,政府可以在‘宅改’後的村莊進行美麗鄉村建設。”

餘江縣官方稱,隨著“宅改”試點工作推進,全縣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新修村內道路478公里,溝渠490公里,新增綠化面積860畝,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了基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