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學有必要加入一些團隊,鍛鍊自己嗎?

珂人爾


奉勸各位!加入什麼團隊都沒有學好專業知識來的重要!!!我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大家敲鐘!!!可以選擇一兩個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或者自己有興趣的,作為課餘放鬆!


天空158251195


關於這個話題,我從故事講起吧!

大智,今年大一。寒假他回來,和他約了一次火鍋。我問他感覺上大學的感覺怎麼樣。他說:

“當初那些說大學很閒都是瞎扯的,真的很忙。”

“都在忙些什麼呢?”

“各種各樣的社團和學生組織。”

想必大學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一個過程就是,對於五花十色、眼花繚亂的社團,抱著一顆好奇憧憬的心填一張表格,貼上自己青澀的照片,再去戰戰兢兢的面試,順利進入的社團和學生組織總是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小雀躍。

大智就加入了學生會,每天輪流做一些值班工作和寫一寫文件,以及經常開的例會。有時候,這邊開完本半小時能說完非要拖一個半小時的例會,然後就要飛一般地跑去上課,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同時他也說了參加學生會的另外一些目的,比如與考研掛鉤的綜測。

以及,他還談及了一點,學生會有時候就像一個小社會,以權謀私,滿口空話的情況很多。

我只問了他如下問題:你參加他的意義是什麼?

鍛鍊自己啊。

那麼你覺得你鍛鍊了哪些具體能力?

他支支吾吾半天說:與人交往吧,有時候知道了如何恭維別人,似乎覺得整個人和高中相比,更加老練和情商高。

聽完,我突然想到錢理群老師說的話:“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也突然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話:不是所有學姐學長都值得你學習。

就像維安姐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作為過來人,覺得對於學生會,不要被廉價的成就感麻痺。這個組織豐富的資源積累和官方的扶持很容易給你提供水到渠成功成名就的錯覺,而觥籌交錯大大強化了你自以為快人一步瞭解社會的自我麻醉,使得你很容易將整片整片時間花費在待人接物,左右逢源的瑣碎事務上,這是件極其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想給你提的第一個醒是,因為以偏概全從來都不合理,我相信,一些學校也不乏高效乾淨的學生組織,所以我說的是:

如果,你加入了這樣的學生組織,那麼請你仔細想一想它給你帶來的影響,你消耗在上面的時間是否換來了同等價值的東西,它是讓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還是讓你滑向那個你不喜歡的世俗的自己。

全身而退,有時候未必是件壞事。

除了大智,我很多初入朋友興致勃勃的告訴我他們加了檯球社,電音社,滑雪社等從未涉及的領域。

一切似乎都很美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事情之一。

但是請你別本末倒置。這是我想給你提的第二個醒。

大學四年,似乎少了很多高中時那些排名和成績高低能直接反應的競爭,但是你得明白:

但是在這個講究叢林法則的世界,競爭無時不在,只是在大學,你看起來輸的沒有那麼慘而已。

今天,有個學長在聊天的時候告訴我,如果可以,我大學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一定會。

因為高的GPA 真的給你帶來的會是國外交流機會,保研,獎學金甚至是進入國外名校的踏腳石。

它給你帶來的是更遼闊的眼界和更宏偉的人生格局。

我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冷落綜合素質的意思。

有人大學四年了沒有參加任何社團,四年內保持成績業內第一,被保研入香港科技大學。

你說他失去了太多東西。

是的,任何東西都有機會成本,你在選擇一條路的時候,都會有所損失。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實力。

而社團並不是唯一可以證明自己,增強實力的地方。

也許你可以不隨波逐流,每天去圖書館讀一讀書,它們會融入你的氣質和談吐,也許,你可以加入音樂社,去創作並發表一首屬於自己的音樂。

沒有對錯與好壞之分,你總得看清真正沉澱下來的東西是不是你想要的,你得時刻保持清醒,明確做每一件事的意義和價值,認真規劃人生的藍圖,虔誠踩下每一個腳印,虛心的從每一個錯誤中學習。

因為你得記住路只能走一遍,盲目的消耗會毀了你的當下和未來,及時止損,為遲不晚。這是我想給你提的第三個醒。

最後,問你三個問題:

1.你喜歡你的專業嗎?

2.你瞭解本專業嗎?

3.你以後想要做什麼工作,如何實現?

別用還好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別用差不多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別用不清楚,以後再考慮來回答第三個問題。

你披荊斬棘的殺出了高考,別倒在了大學。

希望四年後的你,能嘴角帶笑,回憶起這充實而精彩的四年。





上官知塵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還是有點“官本位”意思。


如果要鍛鍊自己,我想到的年輕人最應該的鍛鍊的就是自律精神。就是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比如按時早起、堅持一項運動,就算你幫宿舍打水,也是一種鍛鍊啊。


俞敏洪講過他的一件事,他小時候就喜歡勞動,直到大學的四年裡,他也每天堅持打掃宿舍衛生,很樂意地為同學們打開水,以至於他們宿舍從來不排值日表。他不認為為大家打開水是件丟人的事。由於他幾乎承包了打開水的事兒,當沒開水了的時候,同學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問: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


多年後,俞敏洪的新東方初具規模,他需要尋找合作者。於是就跑到美國和加拿大去找他的那些同學。為了讓同學們感到他不會虧待老同學,他便大把大把地花美元,期望這美元能打動同學的心。後來同學們果真回來了,但是理由卻有些令俞敏洪十分意外。


他的同學們說:“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


“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幹新東方吧。”


這個故事還是很有趣和勵志的。當然,不能希望每個人靠自律都能獲得如此大的彩蛋。


鍛鍊自己,還要通過加入團隊來鍛鍊,無非就是想當領導唄。


什麼加入團隊以後鍛鍊溝通能力,文字編寫,口語表達,活動組織能力,凝聚能力等等,都是扯淡。只要你想鍛鍊根本不會在乎是在什麼地方去鍛鍊。


比如,你讓你宿舍的同學給你帶飯,帶幾次,別人老覺得你佔便宜,你是不是得想想為什麼別人煩你,這就是鍛鍊自己要反思,然後呢,你如果就是不想去打飯,那你是不是得幫你的同學做點什麼力所能及的事,這個時候你就得和同學溝通好,讓他消除你佔他便宜的想法,這就鍛鍊了你的溝通能力。


曾有一名官員聽王陽明(明朝第一牛人,心學的創始人)的課聽得手舞足蹈,恨不得天天來聽,但覺得自己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公務,實在沒有時間。


王陽明一聽他的抱怨就說,你聽了我那麼多課,怎麼還沒開化,我什麼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


王陽明的觀點是“事上練”,在處理各種事情的過程中磨練自己。“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如果你想鍛鍊自己,從身邊小事一點一點做即可。如果你想培養自己當領導的本事,其實加不加入圈子倒不重要,認好一個你的直屬領導,看他怎麼做的,學他說話,學他做事。當然,這個在你畢業有很長時間可以學,不著急在上學時做,因為畢竟上學時間太寶貴,還要擠出時間談戀愛呀。


七七和可可


過來人給你建議是!大學期間成本最低的社會實踐,首選學校的學生會。這樣會鍛鍊你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加入學生會,你參與和加入其它團體,也更能豐富你的社會經驗!因為校園是真實的社會縮影。

如果你能通過努力做到學生會主席,那你的能導能力和決策能力也會大大提升!

以上能力在你畢業後步入社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大學期間在校內多參加社團,學生會,都是經驗!


白小白走著


可以肯定的回答:有必要。我自己也創業過,創業過程中,招收過應屆和實習的大學生。在他們身上有一些共性,自我意識,不服從管理,執行力不到位。這幾點直接影響到一個團隊。任正非也曾經說過:沒有在一個公司工作過一年以上,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句話後面透漏的含義,就是服從管理和執行力以及自我意識過剩。所以,大學生參加團隊活動,就是為了提前磨練這種意志。為今後進入社會打基礎。


勵志G


首先是有必要,不管是實用的還是形式的,都儘量參與,當然刻意也不行,主要原因在於不是內部他們做什麼怎麼做,而在於你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團隊的影響還有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順暢還有矛盾發生的感知,大學是半個社會,也就說明這一點,這是很好的條件和機會,因為初中高中畢業的學生就沒辦法得到這樣的待遇,主流上來說大學生腦袋會相對理性面對外借環境,所以您在考慮有沒有必要參與,個人覺得挺有必要的,另外還要看您自己的特別想法也很重要,希望好運!


小金83671306


必要!社會實驗才能出真知,對個人認知,合作和溝通有長足影響,一般學校老師都是教育體系的其實沒有社會打工經驗,他們也許知識存略會很好,但指導真實工作或團隊經典是有侷限的。

大學生應多參加團隊合作,多接觸不同團隊和行業的消息,構建自身人脈網絡,機會都是這些細微的接觸來的!職場都是勤奮先行,德行優先,能力開道,新一輪的產業調整會有一波新機會,年輕人多學習說不準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機會!


鄭生185


大學有必要加入一些團隊,鍛鍊自己嗎?


同學您好


您都說了鍛鍊自己,肯定有必要的,而且不只是鍛鍊自己,還能結識到大學裡不同專業,不同院系的同學,這是否擴展了自己的人脈圈呢,有的人脈是終生受益的。


周躍勇老師


你好我是動腦小戰士我來回答您的問題:首先是有必要,不管是實用的還是形式的,都儘量參與,當然刻意也不行,主要原因在於不是內部他們做什麼怎麼做,而在於你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團隊的影響還有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順暢還有矛盾發生的感知,大學是半個社會,也就說明這一點,這是很好的條件和機會,因為初中高中畢業的學生就沒辦法得到這樣的待遇,主流上來說大學生腦袋會相對理性面對外借環境,所以您在考慮有沒有必要參與,個人覺得挺有必要的,另外還要看您自己的特別想法也很重要,希望好運!


動腦小戰士


要看什麼大學了,一般的大學比如說我所在的大學,什麼學生會呀,興趣社團啊,都只是走形式,異常無趣,沒有激情。不過嘗試去加入這些團體還是有必要的,吃一塹,長一智。能力是可以鍛鍊的,只是和你理想的狀態中相差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