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在梅州農村,有一種樹叫“伯公樹”!

在梅州農村你可以看見在村頭莊尾、田間路旁、山邊河畔都有“伯公”的蹤跡:在村口一棵高大濃密的樹下或一條水流湍急的溪邊,都有一個矮小的土神龕,有的是一塊石碑或木牌,一塊石頭,甚至於有的只在樹幹上貼一張紅紙,香爐裡或地上插著幾炷香,那裡供奉的就是客家人最直接的守護神——客家人稱為“伯公”。

在梅州農村,有一種樹叫“伯公樹”!

在梅州農村地區普遍流行敬祀“伯公樹”之俗,無論是臨水而築的房屋,還是倚山而建的民居;無論是沖積平原地帶的村落,還是崎嶇高山之巔的人家,都無一例外地房屋周邊有一叢鬱鬱蔥蔥的樹陰庇護。古榕、古樟、古松、古杉、楓樹、荷樹、桂花、竹林,或房前屋後,或成群連片,或星星點點,與村莊、田壟錯落生長,詩意而巍然地挺立著,似一條綠色的天然屏障拱護村莊,飄逸著大自然濃濃的清新韻味,村莊和古樹相映成輝,百年樹齡的古樹隨處可見。這便是農村客家人崇敬的守護神——伯公樹。

在梅州農村,有一種樹叫“伯公樹”!

“伯公樹”在客家人心目中是敬畏而溫暖的朋友。當梅州人選定一處青山綠水繁衍生息,有聲望的長者就會拈鬚掐算,將吉祥昌盛的青松、古杉、柏木或者依山選取的樹木種下,作為他們的祭祀之樹,這些祭祀之樹,通常稱為“伯公樹”;梅州人開始建築自己的房屋時,也會在面向北的方向種下樹,作為自家的鎮宅之寶,而這棵樹也稱為“伯公樹”。等到“伯公樹”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他們甚至會湊錢砌成一座大概一米左右的小廟,讓村民便於燒香、放鞭炮祭拜。

在梅州農村,有一種樹叫“伯公樹”!

在小編家鄉鎮上也有一棵百年“伯公樹”,相傳以前家鄉發大水,洪水沖毀了無數的房屋和樹木,而唯獨這顆大樹抵擋住了洪水的肆虐,人們抓住這顆大樹才沒被洪水沖走,所以後來這顆百年大樹成為了我們那的最為古老的一棵“伯公樹”,成為是我們那村鎮的守護神,時至今日依然隨時可見有人在樹下燒香祭拜祈福。

在梅州農村,有一種樹叫“伯公樹”!

“伯公樹”在客家村裡是不能隨意砍伐的,即使是在那亂砍濫伐的年代,亦無人敢動“伯公樹”一塊皮。這不僅得益於代代相傳客家先人精心呵護的結果,更有些神乎其神的傳說故事對保護樹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民間常有這樣的說法:有些毛頭小子覬覦高大粗壯的“伯公樹”,不聽大家勸阻,攜帶斧頭、鋸子前去砍伐,結果不是在去的路上摔了跟頭,就是在動手砍樹時被自己的斧子砍傷了手腳,更有甚者是還沒有出門就開始肚子疼,總之是沒有人能夠得逞。出了這樣的事以後,令人毛骨悚然,汗毛倒豎,認為“伯公樹”真的很神,大家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人們就到處宣講,好讓大家知道“伯公樹”是真的砍不得的。

在梅州農村,有一種樹叫“伯公樹”!

“伯公”在少數地方稱為“土地伯公”、“公王”、“土地爺爺”。他掌管一村、一里(1ǐ)或幾戶人家,甚至是一小片農田,所以在農村的村口到處都找得到“伯公”。“伯公”已經成為民間庇佑平安的重要神明。“伯公”是地神,自古我國以農立國,有了土地才能生長農作物,有農作物才能養家餬口,人們對土地自然產生感恩之心,因此把土地視為神明來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