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85歲的乾隆退休了,可他還是不願意放權給兒子嘉慶

85歲的乾隆退休了,可他還是不願意放權給兒子嘉慶

1796年正月乾隆光榮退休,成為太上皇,大清國的年號正式改為“嘉慶。”

為了這一天,乾隆足足準備了22年。

85歲的乾隆退休了,可他還是不願意放權給兒子嘉慶

他早早就把永琰的名字寫進文件裡,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在法律形式上確定了大清國後繼有人。

當時他是這麼想的:

“當皇帝不超過60年的小目標,是早就確定下的。即便85歲的時候交班,也沒問題。當政60年、享壽85的皇帝,古往今來也沒幾個,夠本了。”

也許連乾隆自己都沒想到,他實在太能活了。

直到85歲時身體依然倍兒棒,看來離自然退休還早呢,但說出口的話總不能不算數吧?畢竟是金口玉言嘛。

懷著不情不願的心情,乾隆皇帝交班了,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平安退休的皇帝。這一點,就連乾隆自己都引以為豪。

但實際上,乾隆的退休卻是另有打算。

85歲的乾隆退休了,可他還是不願意放權給兒子嘉慶

畢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嫡系子孫,在大清國中,乾隆還是最大的個人股東,即便把皇位交給兒子,但只要自己還在,佔決定性的股份仍然是自己的。

所以乾隆壓根不怕退休,甚至能在退休後留下命令:“以後朝廷大事,還要由我來決定。”

當然,他也可以不下這道命令,但我們不能否認乾隆具有這樣的資格。

大清國的運作方式又有開會的傳統。

所有的軍令、政策、人事,都從每次的會議上決定併發布,也可以說,會議是大清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參加會議的人數是有限制的: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親王......不論誰有資格參加會議,皇帝都是終生參與者。

85歲的乾隆退休了,可他還是不願意放權給兒子嘉慶

所以乾隆退休後,作為太上皇依然有資格參加會議,並作出最重要的表態。

只要乾隆願意,大清國依然在按照他的意志運轉。

除了股份和參會資格,乾隆還有最大的殺手鐧:和紳。

培養了20多年的和紳,早已成為他的影子。這個影子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商業規模:當鋪、商店、礦山、土地,甚至還在乾隆的容許下,成為官僚的直接上線。

由和紳統領下的官僚隊伍、商業規模,成為掣肘新皇帝的直接力量,也是乾隆最大的底牌。

乾隆的退休,不過是避虛名處實惠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