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八仙過海,百子祝福提樑壺

八仙過海,百子祝福提樑壺

八仙過海,百子祝福提樑壺

【名稱】八仙過海、百子祝福提樑壺

【類別】雜項

【規格】高:約17cm 口徑:約9cm

高:約15cm 口徑:約8.7cm

【自定價】議價

八仙過海,百子祝福提樑壺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眾對文化藝術的追求越來越強烈,近年來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發展迅速。上海致力於發展現代服務業,市場將越來越開放,開放只會不斷朝前走。

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唐朝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能詩善飲的文人學士。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於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至明代吳元泰作《八仙出處東遊記》,鐵柺李等八仙過海的故事日漸流傳,八仙人物也在流傳中穩定下來。正式定型為漢鍾離(或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柺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八仙與道教許多神仙不同,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得道,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其中有將軍、皇親國戚、叫花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例如漢鍾離袒胸露乳、呂洞賓個性輕佻、鐵柺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及戲劇之中,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民間戲曲酬神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所謂“辦仙戲”。

八仙過海提樑壺,樣式設計上同時兼顧“茶具”和“酒具”兩種功能,整體觀感華貴、典雅、大方。特別是純手工藝的雕飾和鏨刻,更為這件提樑壺增添藝術觀賞性,使得其成為具有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手工藝品。八仙的形象在中國家喻戶曉,“暗八仙”有“道家八寶”之稱,是民間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吉祥圖案。在這件八仙過海提樑壺上,八位仙人各顯神通。該壺工藝精湛、寓意吉祥,落款為康熙年制包漿自然,是民間全手工藝品中的精美之作,收藏價值極高。

八仙過海,百子祝福提樑壺


故事來歷

傳說周文王有很多的兒子,而且不是一般的多,等到路邊撿個雷震子的時候,他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了,加上雷震子這個雷公嘴,正好一百個,所以說文王百子。中國古人的觀念是生得越多越好,"子孫滿堂"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最主要的表現,"周文王生百子"被認為是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許多"百子圖"流傳至今。百子的典故最早出於《詩經》,是歌頌周文王子孫眾多的。畫面常用諧音諧意,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多孫,子孫昌盛,萬代延續。

自古以來,結婚之時新娘的嫁妝中,有百子圖的錦緞被面的被褥,用來蘊涵喜慶和祝福,同時祝願新娘早得貴子、子孫滿堂、闔家和美,在親友的賀禮中更有會送上百子錦緞被面。

百子圖,我們也叫它百子迎福圖、百子嬉春圖、百子戲春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它的一種特定含義。由於"百"含有大或者無窮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賀的良好願望發揮到了一種極至的狀態。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上到古代的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文人、平民,都願意在喜慶、甚至平時用上它,因為大家相信,願望好的結果一定會好。

此壺器型嚴整規整,比例協調勻稱,線條流暢有力。銅質精煉,胎體厚重,色澤柔和,瑩潤,銅器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浮現眼前,為祝壽所制,專家稱之為“精品”市場需要,增值空間大。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無論在用料上,還是在製作上,無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百子也體現的淋淋盡致,活靈活現。在銅壺市場上大受收藏青睞,有較大的競爭,是罕見稀少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