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几乎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喜欢吃油炸食品,人是本能的追求高热量食物,油炸食物有个好处就是不论食材多么素只要裹上面糊油炸一下立马就是高热量美食,别说能把隔壁小孩馋哭,就是上百斤重的成年人也会被馋哭。以前在炸鸡排还没有的年代里有一种油炸小吃很出名。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这种油炸小吃没有统一的名称,因为这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特产,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做法简单的油炸小吃,在江苏被叫做油端子,在南方被称作油巴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萝卜切丝拌上调料裹上面糊放在模具里下油锅炸。油端子最常见的就是两种,一种是萝卜丝这是咸味,还有一种是黄心红薯是甜味。两种油端子做法有略微差别,萝卜是切丝,红薯是切成扁正方形,萝卜丝油端子的做法比红薯油端子要复杂一些。红薯油端子是红薯块儿直接裹上面糊码放到铁质模具里下锅油炸,而萝卜丝油端子则是将萝卜丝拌好佐料,先在铁质模具里浇上一点面糊,然后用筷子将萝卜丝夹到模具里面,最后在上面浇一些面糊将萝卜丝盖住随后下锅油炸。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待油端子在油锅里炸至两面金黄热油翻滚的时候将它捞出放在架子上控油,客人要是想蘸甜面酱的话就会用塑料袋套着油端子刷一些甜面酱然后递给客人,大多数人都是要求蘸甜面酱的,街边炸串的精髓就在于酱料,以前每条街都不止一个做油端子的炸串摊,最受顾客欢迎的那家小摊必然是甜面酱做得最好的那家。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不少70后的城里人表示他们小时候就见过街上有卖炸油端子的,只是在97年以前很多小吃摊并没有给顾客提供塑料袋,吃油炸串和油端子都是用纸包着的,油端子的价格也是从90年代的5毛钱两个到两千零几年的五毛钱一个,再后来卖到一块钱一个,但是当油端子卖到一块钱一个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吃了,因为各种炸鸡柳炸鸡排开始流行了,油端子对食客来说一块钱买一个素面团子不划算,对小摊主来说做油端子挺麻烦的,低于一块钱就不划算了,当食客们不再亲赖这种亲民的街边小吃后,好多小吃摊便不再做这种美食了。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过去的孩子没多少零花钱,每天傍晚一放学就会跑到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买两个油端子来解馋,但是随着学生们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好多外来小吃开始受追捧,比如台湾烤肠、台湾珍珠奶茶。台湾鸡柳和炸鸡排等小吃成了学生们喜欢的街边美食,这些不少美食前边都带台湾俩字,可见咱们大陆的小吃店老板曾经有多不自信,觉得台湾的东西就很洋气很有号召力。并不是每一个做小吃生意的人都能跟上或者都愿意紧追潮流的,有一对70岁的老夫妻,他们坚持做油端子这种老派街边小吃已经40年了,现在仍然在街边摆摊,这些年他们是没有同行了,虽然想吃油端子的人比以前少了许多,但是老夫妻每天还是很忙碌,因为整条街只有他们做这种小吃。不少人接孩子放学还会绕道来这里买几个油端子回家,他们说当年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喜欢来这里吃油端子,现在自己当父母了还是喜欢吃油端子,这就是一代人一个味道记忆吧。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每个人对记忆的感受不同,有的人回忆过去是充满味道的,比如想到自己小学,那就是糖精色素勾兑的一毛钱袋装汽水的味道,想到初中,那就是打完篮球浑身大汗喝冰镇可乐的味道,但是一家从没挪过地方的小吃摊,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一种小吃,你现在吃起来还是跟小时候味道不同,改变的不是小吃,而是人的心境,一个油端子就能满足整个傍晚的心境没了,这就是成长带来的变化。

老两口几十年只做一种小吃,价格涨了四倍,食客宁愿绕路也来买

过去街边小吃就是以炸串为主,几乎每个炸串的小摊都顺便做油端子,那时候的人们对味道的要求也就是有个咸淡味儿就行了,油端子就是这种简单的味道,有咸味有甜味其他的就是食材的本味,重要的是面糊油炸之后再蘸着甜面酱吃饱腹感相当强,而现如今的街边小吃要么是拼调料的重视味道,要么就是高脂肪肉类,所以油端子这种老派小吃不再被人追捧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每个人对记忆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一些人对记忆的感受就是靠味道,比如7岁那年夏天追着走街串巷卖冰棍叔叔后边跑,那种糖精色素加水做出来的劣质冰棍的味道就让你难以忘怀,以至于多少年后提起童年还是冰棍味道,一想到高中就是同桌女生清香的头发味儿。有时候一个小吃摊坚持在一个地方做一种小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些童年吃过这家小吃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童年青春并没走远,就像这对老夫妻仍然在做油端子卖,不少早已为人父母的人宁愿绕路也会来买个油端子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