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建房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地基,如果地基沒有打好,那麼外觀再怎麼好看、內部再怎麼溫馨舒適,也都是無濟於事的,那麼,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哪些?該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呢?

首先,根據土質的不同與土地的鬆軟程度,地基的結構形式主要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井格式基礎、樁基礎、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其中前三種在自建房行業最常用。

一、條形地基

條形基礎適用於磚混結構,其基礎長度遠遠大於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按上部結構分為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基礎的長度大於或等於10倍基礎的寬度。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佈置在一條軸線上且與兩條以上軸線相交,有時也和獨立基礎相連,但截面尺寸與配筋不盡相同。另外橫向配筋為主要受力鋼筋,縱向配筋為次要受力鋼筋或者是分佈鋼筋。主要受力鋼筋佈置在下面。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多用於單層或多層砌體結構,農村自建房使用率較高。

二、獨立地基

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圓柱形和多邊形等形式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也稱單獨基礎。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獨立基礎分三種: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

三、井格式地基

井格基礎一般適用土質較軟。有些地基用條形基礎不能滿足時,考慮經濟原因會採用十字的井格基礎。

當框架結構處於地基條件較差或上部荷載較大時,為了提高建築物的整體性,防止柱子之間產生不均勻沉降,常將柱下基礎沿縱橫兩個方向擴展連接起來,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礎。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它的整體性好,承載能力較強,但造價相對不高,是如今農村自建房相對適用的基礎做法。

四、筏型地基

筏基礎又叫笩板基礎、笩板型基礎,即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繫梁聯繫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築物不均勻沉降。

多適用於柱和牆傳遞荷載較大,地基土較弱,獨立基礎和條形基礎均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的情況,但造價頗高,性價比低,自建房運用較少。

五、箱型地基

箱型基礎是指由底板、頂板、鋼筋混凝土縱橫隔牆構成的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箱型基礎具有較大的基礎底面、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結構形式,上部結構的部分荷載可用開挖卸去的土的重量得以補償。與一般的實體基礎比較,它能顯著地提高地基的穩定性,降低基礎沉降量。

該基礎施工難度大,造價高,多用於高層建築,另外可兼作地下室。

六、樁地基

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臺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


農村自建房地基形式有6種,卻只有這三種最常用,看完不踩雷


樁是豎直或微傾斜的基礎構件,它的橫截面尺寸比長度小得多。設置在岩土中的樁是通過樁側摩阻力和樁端阻力將上部結構的荷載傳遞到地基,或是通過樁身將橫向荷載傳給側向土體。

樁基礎承載力高,沉降小,能夠提高建築物的長期安全使用係數,但是這樣費工費料造價成本高,自建房運用率比較低。

看到這裡,相信您應該對這些地基形式都有點了解了吧!如果您有其他見解,歡迎補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