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纵观全球

人口接近千万或者超过千万的城市

大多有两三个

甚至更多的机场

维基百科“全球最繁忙城市机场系统”的统计排名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从这份排名中,可以看到这10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有9个城市拥有2个以上机场.其中,又以“最繁忙”的伦敦最为突出,大大小小的机场有6座!中国有两个城市在名单上,上海和北京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七。(2018年统计数据)。

其实,深圳也有两座机场,分别是: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宝安国际机场:位于珠江口东岸,机场距离深圳市区32公里,是中国境内集海、陆、空、铁联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国际空港。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深圳直升机场: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与北环大道交界处,这里只停靠直升机,用于军事和民用急救。

从深圳直升机场的功能可以看出,虽然有两个机场,但目前深圳对外航空交通运输,还是仅靠宝安国际机场。

数据显示,深圳机场目前在用的T3航站楼设计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随着深圳机场航空主业快速发展,2017年旅客吞吐量已达到4561万人次。

也就是说,T3航站楼提前三年达到了设计容量!

11月18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公众咨询稿。

新闻回顾:半小时直达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这些交通大礼包安排上了!

《行动方案》中提出:

深圳对外交通运输网络还存在短板,国际国内辐射能力也有待提升。去年底,深圳机场卫星厅已开工建设。行动方案提及,还将推进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扩容升级,推进卫星厅、第三跑道、T4航站楼以及捷运系统等工程建设,打造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大湾区核心国际枢纽机场。

深圳第二机场再次被提及。《行动方案》指出——

加强与惠州合作,发挥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完善深圳至惠州平潭机场陆路集疏运体系。

此外,将在机场、码头、景区、科技金融聚集地等高需求区域建设通用航空起降点,实现全市域范围20分钟空中覆盖,推动深汕通用机场选址和规划建设。优化深圳机场空地、空海、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与穗莞深、中深惠城际对接,优化与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互通衔接。

我们可以逐一地梳理行动方案中透露的细节: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扩容升级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去年底,深圳机场卫星厅已开工建设,预计于202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作为T3航站楼功能的延伸,每年可为2200万人次旅客提供候机和中转服务。(卫星厅只是航站楼的一种,就是登机口布置形式为卫星式的航站楼。卫星式候机楼是在主楼之外建一些登机厅,用廊道与主楼连通。登机厅周围布置机位,设相应的登机口。)

《行动方案》中还提到要推进第三跑道、T4航站楼的建设。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深圳机场第三跑道长3600米、宽60米,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F,可以满足所有大型飞机起降要求。此外,T4航站楼规划也在推进当中,软基处理工程早已铺开。

未来深圳机场将有三条跑道供飞机起降,再加上卫星厅和T4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深圳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提升至8000万人次,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发挥惠州平潭机场

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目前,深圳 T3 航站楼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仅为 9.3%。按照目标,至 2022 年,要实现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比重达到 12%。2035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 25%。

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除推进宝安机场扩容升级外,还计划加强与惠州合作,发挥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虽然惠州与深圳距离不远,但是开车至少也要一两个小时,因而要发挥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还有基础设施联通的问题要解决。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深圳至惠州平潭机场陆路集疏运体系。

规划深汕通用机场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通用航空机场是专门承担除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外的其他飞行任务。比如,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测绘、农林喷洒等特殊飞行任务。

与民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比较滞后。发展通用航空,必须加快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因为通用航空机场太少,导致一些通航飞行占用了民用航空机场资源。这就好比自行车上了机动车道,不仅影响了机动车交通,而且占据那么宽的道路造成资源浪费,这也就是规划深汕通用机场的意义所在。下一步,深圳将推进选址和规划建设工作。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初始的问题,深圳还需要多一个机场吗?

国际机场协会把机场比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他们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3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

同时,依托机场,会产生巨大的非航空收入,比如免税店、餐饮、纪念品等。以世界知名城市机场为例,2016年,法兰克福机场收入中非航空业务占比达63%,新加坡樟宜机场约有七成的收入来自非航业务。德国慕尼黑机场建设有约4万平方米的餐饮娱乐设施,2017年自营商品销售额就超过15亿元人民币。根据国际航空运营经验,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可达1:80,就业带动比可达1:12。

单一的民航机场即便规模不断扩大,也难以规避其庞大客流所带来的地面交通接驳负担。多机场并行,各自规模定位都不同,能够将航空旅客压力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地方。由此可见,多机场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各特大城市民航发展的不二选择。

然而,深圳北近广州,南临香港,因为地理位置因素,短期内希望再建设一个“宝安机场”不太可能实现。要知道,即便是首都北京,新建大兴机场也是由于原有的首都机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且其扩建工程已扩大到最大状态。尤其,本次发布的《行动方案》提出,要将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大计!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全世界民用机场密度最大的地方莫过于我国的珠三角,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7座民航机场。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珠三角的三大民用机场中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以7470万人的客运量排名第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6973万人排名第二,而深圳机场则以4934.9万排名第三。

对于第三名的深圳机场而言,其临近广州与香港的地理位置因素导致,深圳机场虽然被称之为国际机场,但国内航线远远多于国际航线。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国际航线数量约136条,上海的国际航线数量约130条,广州的国际航线数89条,深圳的国际航线数50条(3年前仅有10条)。

新闻回顾:深圳机场已通达全球50城!

然而,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的风口,深圳机场迎来一次新的机遇。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根据深圳机场“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机场第三跑道、卫星厅等工程建设,规划2020年旅客吞吐量目标为548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20.4万吨,飞机起降架次40.8万架次。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时代背景下,深圳正从“杀出血路”走向“走出新路”,这个城市的发展态势有目共睹。

在笔者看来,深圳确实需要一个“新机场”,这个“机场”可以理解为,更大的旅客吞吐量、更多的国际航线,更好的资源配置,来满足这个超大城市的蓬勃发展需求。

但站在城市区位以及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距离新的“宝安国际机场”的建设可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目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探索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机场品质提升各类新路径,利用好“双区”叠加的优势,解决我们眼下面对的直接问题。

而对于未来的新机场,我们依旧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毕竟这座城市的发展经常让人们刮目相看!

热点推荐

  • 中国银行“牵手”深圳 5000亿融资支持如何布局?

  •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 年前能吃上平价猪肉吗?

  •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先行示范区该有何种作为?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深圳还需要再建一个机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