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前铜加工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废品之家


中国铜加工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铜加工行业体量全球最大,产量连续十六年世界第一。2016年全国铜材产量同比增长9.5%,2017年全国铜材产量同比增长4.5%,2019 年1-6月,全国铜材产量为906万吨,同比增长 0.43%,产量增幅越来越低。年产量虽保持增长,但增幅持续回落的状况。

近些年中国铜加工材净进口量逐年减少,今年前9个月首次实现净出口。2019年1-9月,铜材进口35.6万吨,出口38.8万吨,净出口量达到3.2万吨!不出意外,2019年将是中国铜加工材首次实现净出口的元年!

铜加工企业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

目前铜加工行业总体利润率偏低、资产负债率偏高。2019年1-8月的利润情况:利润106.4/主营业务收入6699.4亿元/=1.59%;资产负债率=总负债2308.7亿元/总资产3516.5亿元=65.65% 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全球布局,国内铜加工集聚区继续深化发展、产品质量总体满足需要,个别品种已经走在国际前列、装备水平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面临的问题

  • 集约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线杆企业不止60家,非常多从事废杂铜制杆的小企业。

据统计,2018年我国铜加工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数量为1260多家,扣除线杆企业集中度较高外,全国线杆企业有60家,剩下的1200家平均产量,(1780-795)/1200=0.82万吨/年,且大多产品没有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持续的创新,目前的集约化水平无法保证企业持续有效的投入,以及开展持续性、富有成果的创新活动,也无法保证企业持续改进环保治理水平、持续提高职工福利等。

  • 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略显不足


中低端同质化严重,主要表现为(1)量大面广的铜材同质化严重,如铜杆、H65黄铜带、黄铜棒等。(2)产品同质化不仅存在于低端产品,也在向高端产品领域蔓延,如内螺纹铜管、光伏铜带、变压器铜带、普通电解铜箔、C19400等。高端略显短缺,铜板带:C7035、铜铬锆产品可稳定生产,达不到高质量要求。铜箔:高频高速用电解铜箔,9微米及以下附载体铜箔,二层法挠性覆铜板用电解(压延)铜箔,HDI板用高档高性能电解铜箔。

  • 利润率偏低:

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低价竞争、低品质竞争、延长放款周期;上游要求现款,下游要求承兑汇票;需求量饱和,需求结构变化。

  • 自主创新偏弱,研发和应用脱节:


我们的发展一直是以模仿追赶模式为主,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但创新发展意识缺乏;追求规模和速度,关注的是产业本身发展的问题,来不及关注创新;产学研没有完全融合,需要建立共享平台,国家政策,包括加工协会正在朝这方面努力。

中国下游与国外有差距 ,太关注价格;中国铜加工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能力差,下游对上游铜加工材产品提不出建设性的要求。下游采购原采用进口产品的,不轻易更改供货商。西方下游企业:积极面对新材料价值,主动提要求。

  • 进口的板带箔关键装备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

对下游需求缺乏深入研判,装备线上的设备配套性不好,工艺参数、性能指标没有完全吃透,工人与装备磨合度不够,未做到人机合一。


废品之家


世界经济前景不乐观的形势下,我国铜加工业亟待整合升级,以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

世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因素在增加。

金融危机对铜加工行业的影响首先从铜价开始,其激烈程度超出人的预计,随着铜原料去库存现象出现,铜价先抑后扬,铜价在高位震荡,重心上移。2011年,铜价演绎了这一趋势。铜产品价格变动激烈,对铜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精铜价格又是核心,它影响着铜精矿、铜加工材、再生铜、硫酸价格,铜价对铜加工企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铜原料价格约占铜材售价的85%~90%,它一方面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激烈变化,又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因此准确预测铜价变化和适应铜价激烈变化对铜加工企业至关重要。

铜是一种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宝贵金属材料。它的资源有限与需求旺盛,迫使人们接受如下的现实:铜作为普通材料已成往事,它将以稀缺材料登场,铜价的推高、铜工业精密化已不可逆转。

我国铜资源严重短缺,国内资源供给率不足25%,我国精铜(电解铜)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生产电解铜用原料中铜精矿粉、再生铜等主要依靠进口,国产矿产铜只占四分之一,铜原料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节约铜的消费、做好铜的综合利用,推进技术创新等已迫在眉睫。

精铜90%被加工成各种铜材,因此,精铜消费量最大的行业就是铜加工行业,如何节省铜的消耗、降低金属消耗指标、开展以铝代铜、充分利用再生铜原料直接生产铜加工材等重要课题已成为中国铜加工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产品质量、价格,最终取决于技术。

中国铜加工业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其原因有:

1.中国铜加工业在近十年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其产能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铜加工产能将新增300万吨,这些新建项目将在2015年前建成,这些项目投产将增加市场竞争。

2.国外发达国家一直以技术、装备优势和高精尖产品抢占中国国内市场,德国、日本是向中国主要出口国。

3.国际铜材市场萎缩,开拓国际市场将遇到很大困难。

中国铜加工业正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是经济工作主线,也是铜加工产业的重点,本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大而不强,具体如下:

1.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亟待整顿、兼并、重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铜加工材生产企业共1000家,产量大于10万吨的企业共8家,企业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和广东地区,主要铜材生产省份为浙江和江苏;中国铜加工材产地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南

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一直处全国第一位,中西部铜加工业相对落后。

2.生产技术装备及产品质量亟待提升。

我国铜加工技术和装备先进与落后并存,传统经典的生产技术仍然占主导地位,其加工工艺仍然是:合金熔炼、半连续铸造-热加工-冷加工,因此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品率低,环保条件差,迫切需要技术和装备创新。

我国铜加工技术与制备总的评价应该是:先进与落后并存,代表性铜加工企业如中铝洛铜集团等,技术与装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其技术与装备还停留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由此形成了我国铜加工工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现状,造成了国民经济所需高、精、尖产品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解决的被动局面。

铜材品种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在众多铜加工材品种中,空调内螺纹管质量已处世界领先水平,这是中国铜加工行业的骄傲,但其它板带、管棒、型、线等品种质量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产品质量波动、产品精度不高、表面光洁度低、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差;如用于电线电缆生产的铜线杆中铜含量在98.0~99.90%之间波动,铜含量低将导致电阻增加,导致导体发热,致使电力输送中浪费能源,影响电器安全,缩短使用寿命。

大宗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尚需国外进口,如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带,国外正在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第二代材料铜-镍-硅合金,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第一代引线框架

材(铜-铁-磷系合金);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的可提高散热率3倍以上的外翅片铜管,广泛用于加热装备、化工、舰船、电力等部门,而我国这类管材的开发则刚开始。

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先进的管理办法并未认真落实。

3.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

技木经济指是铜加工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中国铜加工技术经济指标中成品率、金属消耗、电耗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铜加工还没有完全摆脱高能耗和高资源消耗的被动局面。

铜加工主要能耗工序有合金熔炼与铸锭、热加工、冷加工各工序所占比例为40%、30%、30%;金属消耗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10%;铜加工排放物主要:炉渣、烟尘、金属氧化物、工业废水等主要来自熔炼和热加工,约占铜加工全过程的98%,热加工约占全部排放物的20%节能减排是国家长久方针大计,铜加工产业也是耗能和排污重点,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

中国铜加工业稳定发展对策及展望

中国铜加工工业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和生产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没有那一个国家能够相比那些发达国家离开中国的市场它们铜材及生产装备生产企业将会陷入困境。因此,中国开发内需市场是重要的战略布署。

目前,中国铜材的主要的应用市场是: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汽车接插件、变速齿轮、耐压耐蚀管路)。2.现代电子、自动控制、发电、电力拖动、电联接、电力输送网络、电器五金等。3.我国有辽

阔的海洋,海洋工程、舰船用铜材市场十广阔(海水淡海化、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成套装备,海上及风力发电装备,潮汐能发电装置等)。4.高速交通用铜材我国是高速铁路最发达国家铁路接触网用双沟线是其关键材料。5.轻工和家电是传统的主导的铜材固有市场我们应该向深度广度开发。6.城镇化是奔向小康的重要步骤对普通铜材有巨大需求。

大力开发国际市场要对中国铜加工业的实力充满信心扬长避短。中国的铜线杆、精密铜管和性价比优良的加工装备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

要充分利用我国铜加工高速发展所赢得的空间和时间适当调整发展速度做精做专为确立创新型铜加工行业而努力。

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各级协会学会的作用硏究开发国际市场和内需市场以及确保铜加工稳定发展的政策作出科学的、有前瞻性的规划以及可操作性的办法。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空淡误国实干兴邦只要我国铜加工行业的技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就能在该领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未来二十年中国铜加工工业将稳步向做大、做强、做精方向推进铜加工技术向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铜加工产品向高精尖、环保方向推进,铜加工装备将进一步向实用化高性价比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生产工艺将进一步节能、环保、减排、连续化自动化。对此,中国铜加工工业必须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节能、减排、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发展利用再生铜的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


用户51403679482


原料成本的上涨,需求端的减少都是很大的压力


坚强的活着888


目前材料使用比较少了!

需求量下降了!

复合材料替代品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