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南京工美


中國歷史十大皇后

No.1 唐高宗之後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第五個貢獻是知人善任。但是,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武則天遭到的非議要比頌揚多得多。有的說她任用酷吏,肆行誅殺。武則天從做皇后到做皇帝,不斷受到各種勢力的反對。武則天除了動用武力鎮壓公開的反抗,便任用酷吏,來打擊那些對她表示不滿的人。由於她過高地估計了反對她的力量,因而也濫殺了許多無辜。但她誅殺的,主要還是貴族官僚及其黨羽和家屬,並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歷史上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醜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於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關於她的內寵問題,因為武則天是皇帝,凡是皇帝,男皇帝可以有的,女皇帝也可以有。實際上,比起任何一個男皇帝的後宮來,她的男寵是微不足道的。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併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於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No.2 清太宗之後孝莊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No.3 遼景宗之後蕭綽

蕭綽(953年—1009年),中國遼朝女軍事統帥、政治家。小字燕燕,遼朝皇太后,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在民間戲曲中被稱為蕭太后。遼大臣北府宰相蕭思溫的第三女。969年被冊封為皇后,因遼景宗體弱多病,所以蕭綽多臨朝攝政,景宗去世,年僅35歲。蕭綽在母寡子幼的情況下穩定了遼朝局勢。1004年簽訂澶淵之盟,1009年還政遼聖宗,同年去世,年僅57歲。

蕭綽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一位女性統治者,為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在位期間,遼朝進入了歷史上統治中原二百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裡,在歷代軍事家的展廳裡始終懸掛著蕭綽的畫像,我們通常稱她為蕭太后。

蕭綽自幼便長的聰慧、美麗,而且成熟得很早。遼景宗繼位後,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后。971年(保寧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3子3女。遼景宗體弱多病,有時無法上朝,軍國大事大多由皇后蕭綽代理。975年(保寧八年),遼景宗諭史館學士:“在書寫皇后言論時也應稱‘朕’或‘予’。”這表明蕭綽可代皇帝行使職權,遼景宗的許多政績都有蕭綽的功勞。

No.4 漢文帝之後竇漪房

竇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觀津村)人。是西漢時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貧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備受命運垂青,由民女到宮女,最後成為輔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漢江山的傑出女性。

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裡。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裡了。她於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抵代國後,深得代王劉恆的喜歡,寵愛並封為美人。初入代宮代王劉恆已有王后,等代王王后病死後,代王獨幸的竇美人被封為王后,在代國期間先與代王劉恆生長女劉嫖,後來又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劉啟(漢景帝)、次子劉武(梁王)。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太后。竇後從皇太后開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竇太后是西漢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她謀傳膠東略承沛公,芳流觀津名留漢青。她的時代上承漢高祖偉業,下啟漢武帝雄風。

No.5 宋真宗之後劉氏

章獻明肅皇后劉氏(968-1033),益州華陽(今四川省成都市華陽鎮)人,又名章獻皇后,宋真宗趙恆皇后。名不詳,民間戲曲中將之稱為劉娥,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交接,為宋在仁宗時期的繁榮打下基礎,輔佐宋仁宗創下“仁宗盛世”。常與漢呂后、唐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氏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然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認為劉氏出身寒微,勸趙恆不要親近劉氏不果,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氏出京。併為十七歲的趙恆賜婚,此時趙恆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然而,趙恆雖迫於皇命把劉氏送出王府,把劉氏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卻不願離開劉氏,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氏過了十五年。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繼承大統,再也不用與劉氏偷偷來往了。趙恆於三月即位,五月冊立郭氏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為莊懷皇后(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后)。雖然後宮三千佳麗,趙恆卻並未忘情於劉氏,很快把劉氏接入宮裡。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劉氏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後宮妃嬪的一位。當時,郭皇后之下,只有劉美人最為尊,連王府姬妾楊氏都只被封為五品才人。這時候的劉氏,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劉氏雖然已經36歲,可是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

身為皇后的劉氏,卻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氏。

雖然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氏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氏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劉太后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於天聖七年(1029年)九月頒佈詔書,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No.6 漢高祖之後呂雉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史記·呂太后本紀》(項羽和呂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馬遷仍將他們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是《史記》中唯一一篇單獨為女性作的傳記。

呂后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呂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際政權。又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名為「人彘」。惠帝不滿呂后所為,憂鬱而死。呂后遂臨朝稱制,為中國帝后專政的第一人。

歷史上對呂雉的評價譭譽參半。但無論如何,在我們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當時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績為定論的,所以僅在這一方面,對她的評價是正面的。

No.7 漢光武帝之後陰麗華

在歷史上,光武帝劉秀同他的皇后陰麗華,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此言出自《後漢書?皇后紀?光烈陰皇后本紀》: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陰麗華(5年-64年),南陽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時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後裔。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史載,劉秀是個平民的時候,就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不禁嘆曰:“娶妻當得陰麗華”。昆陽之戰後,劉秀於宛城迎娶陰氏為妻。一年之後,劉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於西漢王室的郭聖通。東漢王朝建立,郭氏成為皇后,陰麗華則為貴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廢,貴人陰麗華受封為皇后。陰麗華在位二十四年,死後與劉秀合葬於原陵,諡號“光烈”。《後漢書·皇后紀》記載陰麗華的性格:恭謹儉約,很少嗜好賞玩珍品,不喜歡嬉笑戲謔。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陰麗華皇后內持恭儉,外抑宗族,為一代賢后。

No.8 唐太宗之後長孫氏

長孫皇后(601-636),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唐朝建立後,她被冊封為秦王妃。

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對後宮嬪妃也殷勤恭順,極力爭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玄武門之變”前夕,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后。長孫皇后除盡心盡力的照顧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遺孀外,並悉心安排住處、挑選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極盡撫卹之意。

雖然長孫皇后貴為一國之母,但生活勤儉樸素,完全沒有官夫人的奢靡習性。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不僅如此,她也帶動兒子、嬪妃們都這樣做。有一回,太子的保母建議添購一些器具給太子使用,長孫皇后知道了很生氣的說:“現在國家剛建立,百姓還生活在戰亂不安當中,身為一國的太子,應該節儉自持,體恤百姓,才配的上是賢德的人君啊!” 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因此,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但她卻很鄭重地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太宗不聽,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她始終卻沉默不語。

如果說唐太宗是一位能接納諫言的賢能皇帝,那麼長孫皇后就是促成他有雅量、接納直諫的幕後推手。有一次,太宗怒氣衝衝的回來,直說要把魏徵給殺了。一問之下,原來魏徵經常在眾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提出諫言,有時甚至讓太宗覺得顏面盡失,所以太宗氣得想把魏徵除掉。不料,長孫皇后聽完太宗的話之後,竟入內到房間,久之,換上隆重禮服而出。太宗驚異而不解。長孫皇后笑說:“恭喜皇上!臣妾聽古人說:‘唯有明君,臣子才敢直言勸諫’,魏徵敢如此大膽提出諫言,那表示陛下您有雅量,能接納臣子意見,是個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要向您道賀呢。”太宗一聽,才恍然大悟。

No.9 明太祖之後馬秀英

馬皇后,名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漢族。生於公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馬秀英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渡過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立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積勞成疾的馬皇后在南京病故,終年五十一歲。死後被諡為孝慈高皇后,葬於鐘山之陽,即朱元璋死後合葬的明孝陵。

她是仁慈、善良、儉樸、愛民的一代賢后;她敢於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時進行勸諫,保全了許多忠臣良將的性命;她善待後宮嬪妃,不為孃家謀私利開創了明朝後宮和外戚不幹政的風氣。

No.10 明成祖之後徐儀華

仁孝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 - 1407年),濠州人,明開國功臣徐達嫡長女,母謝氏(謝再興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被冊封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被冊立為皇后,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崩於南京,壽46。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於長陵。

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歲的徐氏嫁給17歲的燕王朱棣為燕王妃。徐氏仁孝溫和,馬皇后不只一次當眾稱讚這位兒媳婦。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隨成祖就藩北平。

後來,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佈起兵靖難,在朱棣前往大寧“借”兵之際,面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燕王妃本人親自登城督戰,與世子朱高熾成功保衛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歷時整整三年的靖難之役終於結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軍攻陷,燕王妃再次踏進皇宮的時候,已經是這裡的女主人了。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諡號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祔太廟。





充電一分鐘浪費兩小時


皇后這個稱呼是漢朝開始有的,是對皇帝正妻的稱呼。

著名皇后其實也挺多的,在這裡分享下漢朝比較著名的皇后。

1、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與丈夫共患難奪得天下,輔佐朝政平息叛亂,誅殺異姓王鞏固漢初天下。

《大風歌》

2、漢文帝劉恆的皇后竇漪房。權傾朝野,利於文景之治。

《美人心計》

3、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戰功赫赫,冠寵後宮數十年,晚年被迫自盡。

《漢武大帝》

4、漢元帝劉奭的皇后王政君。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后之一,王莽篡漢時,大怒將玉璽砸在地上。

《母儀天下》

5、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趙飛燕。以美貌著稱,身輕如燕、留仙裙、息肌丸等典故都與她有關。


《母儀天下》


6、漢光武帝劉秀第二任皇后陰麗華。以傾國傾城的美貌著稱,因為身份貶妻為妾,但一直是丈夫心中最愛,甚至漢光武帝願意和陰家分享天下。

《秀麗江山之長歌行》

7、漢和帝劉肇的皇后鄧綏。25歲太后臨危受命,輔佐幼帝,安內攘外,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

《班淑傳奇》


太匆匆67


說起歷史上有名的皇后,大家可能會想起來幾個。比如唐太宗的長孫皇后,那賢名是流傳了幾千年的。還有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后也是非常的賢良淑德。可見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少不了一個偉大的女人在背後默默的支撐著你!



除了大家特別熟悉的,我還想給大家介紹一個賢良的皇后。可能知道的不多,她的名字叫鄧綏。

這位鄧太后出身不凡,在她還沒有生的時候,他爺爺——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出身可謂名門世家。

鄧綏不光有顏值而且很有才華一肚子學問,從小熟讀經書。據說鄧綏身高七尺二寸,身材高挑貌美,放到現在典型的超模啊!她十六歲進宮,進宮前,家裡的大小事情,她爸就一直是和她商量著辦的,要知道她家是當時顯赫的大家族,各種事情錯綜複雜,沒有極其縝密的心思根本整不了。他爹都要來找她商量可見這位未來的太后小腦袋有多麼逆天了,腦子可能被開過光,想想我們十六歲的時候青春期還沒過去呢,啥事都不懂,差距啊!


進宮以後,別的妃子忙著爭寵下藥,鄧綏卻在孜孜求學,忙著學經書,簡直是宮鬥界的一股清流。

東漢的皇帝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短命,活過50歲的東漢皇帝只有兩位,光武帝劉秀63歲駕崩,漢獻帝劉協54歲去世。鄧太后的老公漢和帝也沒逃過這個魔咒。他27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這一年,鄧綏25歲就守寡了,大漢帝國的重擔就這樣落到了她的肩上。



而且,鄧綏還比較點背,在執政的十幾年間,天災不斷,史稱“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你說這倒黴催的,天災人禍不斷,國家是極其不穩定的,是很容易出現造反的什麼問題的。鄧皇后的壓力很大,但是她從來沒有向困難屈服。

鄧後施政從節儉做起。鄧綏禁絕地方的貢物,每年只供紙墨而已。接連大赦天下,又削減宮中的用度,郡國進貢的東西全部減半。後宮多餘的侍女,以及宗戚因獲罪而淪落為官婢的一律出宮婚嫁。對內精簡冗員,因為水災,鄧後就減免租稅。

元興二年夏,京師大旱,不見一點雨。鄧後親自去洛陽瞭解旱情,審查冤獄。有個死囚因被誣殺人屈打成招,見到鄧後,他畏懼官吏不敢喊冤,這個細節被鄧後發現,鄧後便詳細問他所犯之罪,於是為他昭了雪,嚴懲執法不實之徒。


可見鄧綏執政能力非常高超,如此天災人禍頻發,她竟然做到了工作卓有成效,平穩度過而且贏得了大臣們的一致好評。

鄧綏的不俗之處,就在於此。


小夥子別放棄啊


馮皇后

漢人,中國民族最傑出的女性,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

北魏結束了五胡十六國對北方漢人的禍亂殺戮,在政治上推行旨在民族平等的“漢化運動”;在經濟上推出“均田制”,讓耕者有其田,不再顛沛流離;在吏制上實行“斑俸祿”,這是中國最早的高薪養廉制度。這一系列改革和改變,出自馮皇后之手,她輔佐三朝,後來以太后之尊臨朝聽政,對胡人野性的改造,對促進胡漢民族和解,對推動歷史進步,功不可沒!

有史學家評論;她是中國早期最著名的女性政治家,是中華第一皇后;但北魏鮮卑王朝非傳統意義上的正統,她並不為普通人矚目。

長孫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正宮皇后,知書識禮,母儀天下;雖守婦道不干預朝政,但也善於用自己的睿智借古喻今,匡正太宗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例如袒護專給皇帝挑刺的魏徵。

長孫皇后主持後宮,有條有理尊卑有序,著有《女則》三十卷,還有其它墨寶留世。

她因病過早離世,病危時,不願意讓太宗看到她憔悴的面容而傷心。也不同意太宗為挽救她的生命破壞法度大赦天下。堪稱中國第一賢后。

武(則天)皇后

唐太宗之妃,唐高宗之後。這嫁夫又嫁子、有悖倫理的女性,以逆天膽略,傑出的政治才能,精明的謀略,鐵血的手腕,威懾征服了滿朝男人,將大唐變色為大周,過了一把女皇癮。晚年良心迴歸,還政與李唐,進去李治的乾陵繼續當媳婦。

孝莊皇后

滿清皇太極之妻,成名在當太后時、不計個人榮辱得失,含辛茹苦扶持幼兒順治,幼孫康熙坐穩皇位,當他們的主心骨,扳倒了巨無霸鰲拜,剷除了心腹大患“三番”,成就了愛新覺羅家族皇權的穩定,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諶人


古代史那麼老長,王朝又那麼多,著名的皇后有很多啊,小一想說說自己心中的那些名皇后。

最尊貴的皇后——武媚娘



一般的皇后,做到太后也就到頭了。可是武媚娘不滿足後宮這片小天地,把手伸到了前朝,不是簡單地干政,而是自己做起了皇帝。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武媚娘坐上了龍位,一個女人成為九五之尊,真是不簡單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且政績還不錯呢,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最霸道的皇后——呂雉

呂雉雖沒做皇帝,但她的權力卻比皇帝都要大,兒子劉盈和傀儡一樣,有這樣的母親,難怪他年紀輕輕憂鬱而終。呂后大肆重用呂氏族人,臨朝稱制,心狠手辣,沒少殘害劉氏子孫,最終,呂氏帝國因她的去世而毀滅。

最惋惜的皇后——張嫣



張嫣是漢惠帝劉盈的親外甥女兼皇后,十一歲的時候就被呂后當成棋子,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她在四十多歲去世的時候,仍然冰清玉潔,大家都很吃驚,人們都很同情這個命運悲慘的女子,尊稱她為“花神皇后”。

最妖嬈的皇后——趙飛燕

皇后是國母,應該是那種溫婉端莊、賢良淑德的女子,可是趙飛燕這位皇后真是打破了人們的認知,太妖嬈了,班婕妤比她更適合做皇后才對。她能歌善舞,身輕如燕,婀娜多姿,又功於心計,把漢成帝迷得團團轉,三千寵愛在一身。

最好命的皇后——王娡



王娡也是一個傳奇的女子,漢武帝的母親。王娡的母親可真行,自己改嫁了不說,讓漢武帝有了姓田的舅舅,她還把王娡二嫁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所以漢武帝還有個姓金的姐姐。一個二婚女子在古代能有如此際遇,真是命好!

最睿智的皇后——獨孤伽羅

《獨孤天下》大家都看過嗎,獨孤家真是厲害了,一門三位皇后,最為人周知的就是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了。她是一個鮮卑女子,性情剛烈,是隋文帝的賢內助,德才兼備,嚴於律己,“開皇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可惜沒生個好兒子。

最賢惠的皇后——長孫皇后



唐太宗真的挺幸運,不僅有一班文韜武略的忠臣,還有一位明辨識理的好皇后。她雖貴為皇后,卻不助長自家氣焰,反而勸說家人低調讓位。她生性節儉,管理有度,廣施恩德,以典勸諫,用自己的有限力量輔助夫君治理天下。

最可憐的皇后——婉容

婉容是末代皇后,生不逢時,命運多舛。她出身高貴,多才多藝,自小就深受西方的影響,算是那個時代的新女性。從一個陽光明媚的女子成為心如死灰的婦人,如果她可以選擇,她才不會入宮嫁給末代皇帝吧!

太多了,就說這麼多吧!


一抒己見


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后非羊獻榮莫屬,她天生的皇后命,一生跌宕起伏,期間“五廢六立”,最後嫁了兩位皇帝,其命運皇后始皇后終。可謂閱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羊獻榮

羊獻榮,生於280年?(估計)卒於332年。今山東平邑縣人(泰山南城人)。她是晉朝第二個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二位皇后。司馬衷就是那個歷史上有名的傻皇帝,就是那個在饑荒年代,看到老百姓吃不上東西,於是奇怪的說:老百姓為何不吃肉糜非要餓死呢?【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話說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就是醜女人賈南風,賈南風雖然很醜,但是權欲很重,一直把傻子當做傀儡皇帝,自己持朝政。這時有人表示不服,這個人就是司馬衷的祖爺趙王司馬倫,司馬倫為了權勢廢殺了賈南風。(司馬衷的父親是司馬炎,司馬炎的父親是司馬昭,司馬昭的父親是司馬懿。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



傻子皇帝沒了皇后,此時司馬倫的寵臣孫秀和羊獻榮的姥爺孫旂(qi)是同族,而孫旂的幾個兒子都和孫秀有交情,平時稱兄道弟。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思,孫秀極力推薦羊獻榮做了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后。這一年(300年12月4日)羊獻榮年方20歲。

有道是:“丈夫窩囊,老婆遭殃”。僅僅過了3年,成都王司馬穎(傻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兄弟)和河間王司馬顒(司馬衷的堂叔)以討伐羊玄之(羊獻榮之父)和皇甫商為名來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司馬衷的異母兄弟)。(權利之爭)

永興元年(304年),司馬乂戰敗。同年2月17日,司馬穎廢羊獻容為庶人,將她幽禁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

【司馬衷的皇親,為了掌控傻皇帝,進行了一場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時間從291~306年),前十年是和賈南風斗,接下來的6年是欺負老實的羊獻榮。】

這是第一次廢后



▲司馬衷和賈南風

304年7月,陳眕與東海王司馬越等人起兵討伐司馬穎,奪權後,恢復羊獻容的皇后的地位。這是第二次立後。

隨後不久司馬越戰敗,張方進兵洛陽,再度廢黜羊獻容。這是第二次廢后。

不久,張方脅逼晉惠帝到長安,在當地設西留臺;並留尚書僕射荀藩等人在洛陽設東臺,不久便恢復了羊獻容的皇后地位。這是第三次立後。

永興二年(305年),張方再次廢黜羊獻容。這是第三次廢后。

同年,立節將軍周權自稱平西將軍,讓羊獻容復位。這是第四次立後

過了不久,洛陽縣令何喬隨即攻滅周權,再次廢掉羊獻容。這是第四次廢后



河間王司馬顒當時以晉惠帝的名義頒佈詔書,表示羊獻容多次為奸人所立,決定不廢了,乾脆要處死羊獻榮,派殺手殺死她,後經權臣極力保護,羊獻容終免一死,卻被廢黜。這是第五次廢后。

永興三年(306年),晉惠帝回到洛陽後,重新迎立羊獻容為後。這是第六次立後。

總結一下,羊獻榮做了司馬衷的皇后,被“八王”像手中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總共“五廢六立”。講真羊獻榮真的福大命大,命中註定是皇后命,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傻丈夫司馬衷被下毒毒死。由於司馬衷唯一的兒子司馬遹,之前被繼母賈南風在23歲時殺害,所以司馬衷沒有了接班人。於是司馬炎的異母兄弟司馬熾繼位,這就是晉懷帝,此時羊獻榮是新皇帝的嫂子,司馬熾尊稱她為惠帝皇后。享受皇太后的尊榮。這一年羊獻榮27歲。

“皇太后”的日子一晃4年過去了,這4年羊獻榮遠離了政治漩渦,過著安逸舒服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長,西晉由於八王之亂,國家處於崩潰地步,北方少數民族對其虎視眈眈。

永嘉五年(311年),前趙將領劉曜率軍攻陷了洛陽,俘獲了羊獻榮,31歲的“皇后”徐年半老,風韻猶存,劉曜一見大喜,納為妾。

前趙漢昌元年(318年),劉曜平定靳準之亂並奪得帝位後,於次年立羊獻容為皇后。這一年羊獻榮40歲。

羊獻榮從20歲做了司馬衷皇后以來,就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人生就像坐過山車,起起伏伏。直到30歲,遇到了劉曜,才有了安定生活。可見,女人嫁人還是一個技術活。



▲劉曜

閒暇時候,夫妻曾有段相當有趣的對話:劉曜:“娘子,我比起那司馬家的小子如何?”羊獻容:“這咋比呢!一個是天鵝,一個是青蛙。哈哈……”陛下您是英明的聖主,司馬衷則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他連自己跟一妻一兒三個人都不能保護,何談黎民百姓?講真前十年我就像做噩夢,接下來我要活出女人樣。

羊獻榮越說越激動,眼中噙著淚水,劉曜愛惜的擦去妻子流下的熱淚。

羊獻榮:人比人氣死人,貴為帝王卻讓妻兒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當時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裡還想得到會有今天?自從遇到了夫君,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

羊獻榮遇到劉曜後,5年間,為他生下了3個兒子——劉熙、劉襲和劉闡。而跟了司馬衷8年,卻無一兒半女,這是否很說明問題呢?

羊獻榮做了劉曜的皇后,不但受寵,而且讓她參政議政。光初五年(322年),羊獻容逝世,享年43歲。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秉燭讀春秋


說到皇后,那麼一些只當過太后的就不能上榜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之前咸豐在時只是懿貴妃,因為母以子貴,兒子同治是皇帝,才成了太后。

1.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后呂雉

秦朝君主雖然稱皇帝,但是卻沒有皇后制度,因此這一殊榮落到了漢高祖劉邦老婆呂雉身上。這個女人不尋常,不但輔佐劉邦奪得天下,還幫著剪滅功臣,殺韓信於未央宮。當然其最輝煌的還是劉邦死後臨朝稱制,弄兩個小皇上當傀儡。她的“人彘”酷刑也是遭人詬病的。她死後諸呂被滅。

2.光武帝劉秀皇后陰麗華

“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光武帝劉秀這句話使得陰麗華大名垂千古,當然劉秀最後事業比執金吾大的多,執金吾只能給他提鞋。他為確實娶到了陰麗華,因為她“美而賢”,後被冊立為皇后。


3.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經經歷複雜,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後來成為唐高宗的昭儀,最終冊立皇后,後來又稱天后與唐高宗並稱二聖。高宗死後為太后,但是最終取代其子自己當了女皇,建立了武周。神龍政變後還政唐室。

4.少數民族女政治家蕭燕燕

蕭綽,小名蕭燕燕,遼景宗耶律賢皇后,耶律賢死後,他們的兒子遼聖宗即位,尊蕭燕燕為皇太后並攝政,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在她攝政期間,遼國國勢最盛。擊退了宋太宗的北伐並俘虜大將楊業,楊令公不屈絕食而死。還伐宋迫使其訂立城下之盟——澶淵之盟,保證了宋遼百年和平。


5.朱元璋的大腳馬皇后

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結髮之妻,與朱感情甚篤,朱元璋脾氣暴戾,刑殺過重,馬皇后還能規諫一二。




6.中國末代皇后隆裕

末代皇帝是溥儀,末代皇后卻不能是他老婆婉容,因為彼時他已經退位,偽滿就更不能算數了。因此中國最後一個皇后是光緒帝皇后隆裕,姓葉赫那拉,名字靜芬。光緒並不喜歡她,而是喜歡珍妃。光緒死後她成為太后,人生最大決策就是清帝退位,也算適應形勢識大體之舉了。1913年去世,民國為其國葬。


磨史作鏡


李唐王朝的長孫皇后。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文德”皇后,她不僅是賢良淑德的後宮之主,更是朝堂下的巾幗英雄。細數歷代皇后,她幾乎是唯一一個沒有任何汙點可以被攻擊的人。

作為歷史上最受好評的賢后,長孫皇后的事蹟也數不勝數。這裡簡單說一說長孫皇后的節儉。

長孫皇后的節儉一向為後人所推崇,《舊唐書·后妃傳》中就說過,長孫皇后“性尤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說長孫皇后非常節儉,對於自己平時用的衣服首飾、車馬器具只要求夠用就行。反觀歷代皇后的鋪張浪費,長孫皇后的節儉更加難能可貴。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長孫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身染重疾。十年六月(636年),長孫皇后強撐著病體對太宗長孫皇后說:“自古以來的聖人、賢人,都崇尚節儉、薄葬,只有無道的朝代,才大造陵墓,勞民傷財,被有智識的人們嘲笑。我死後只求依山而葬,不起墳墓,不用棺槨,埋葬我所需的物品,都用瓦木造就。儉薄送終,就是對我的懷念。”最終長孫皇后盛年而逝,留給丈夫、兒女的是無盡深重的哀痛。

即使在最後彌留之際仍不忘節儉,請求死後薄葬,一切從簡。

歷史總是這麼無情,讓這位賢后短短三十六年就把她的一縷香魂消耗,令人動容。


倩仔的歷史茶館


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后有很多,如狠毒的呂后,貌美的陰麗華,專權的慈禧,自己當皇帝的武則天等,這些皇后要麼貌美如花,要麼專權惡毒,出名的途徑各不相同,在清朝也有一位皇后廣為人知,孝莊文皇后,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有不少傳說的孝莊太后。

孝莊文皇后的封號是在她去世後才被孫子康熙冊封的,也就是說她生前沒有當過皇后,孝莊是她的諡號,她是蒙古科爾沁部落人,在13歲嫁給了比他大20歲的姑父清太宗皇太極,做了側福晉,她的姑姑是皇太極的大福晉,9年後,她的姐姐海蘭珠也嫁給了皇太極,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孝莊皇后的功績是清代任何一位皇后都望塵莫及的,在皇太極時期,孝莊就經常留意和參與朝廷的活動,這也為他後來輔佐兒子和孫子打下了基礎。

據傳說,明朝大將洪承疇被俘後寧死不降,弄得皇太極毫無辦法,孝莊知道後,毛遂自薦,裝扮成侍女,對於洪承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硬是把他給勸降了,但這件事沒有史料佐證,不能斷定真假。

皇太極猝死引起了皇位之爭,最後6歲的順治漁翁得利登上了皇位,雖說這裡面有僥倖的因素,但孝莊在當時的地位,也是順治能夠成為皇帝的原因之一。

後來,多爾袞一手遮天,孝莊孤兒寡母受到的委屈與無奈,也可想而知,所以也有了孝莊為保住兒子皇位,被迫下嫁多爾袞的說法,但至今為止孝莊下嫁與否,還是一個不解之謎,專家們也是為此爭論得面紅耳赤,各說各的理。



但無論孝莊是否下嫁,他對兒子和孫子的付出是毋庸置疑的,順治雖是個任性的皇帝,但在孝莊的調教下,各方面還是表現不錯的,特別是在多爾袞死後,在治理國家方面也頗有建樹,可惜英年早逝,這也讓孝莊承受了喪子之痛。

孝莊最大的功績是培養了一個好孫子,康熙從小就由孝莊撫養,她讓忠心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專門負責照料服侍康熙,並且孝莊對康熙進行了十分嚴格的教育,對康熙的一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在康熙年幼時,孝莊以自己的影響力,平衡著各方勢力,後來讓康熙娶了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為皇后,以牽制專權的鰲拜,直至康熙後來剷除鰲拜,也與孝莊的支持有關,孝莊雖然不出面參政,但康熙處理國家大事都大多先與她商量而後決。

清朝初期戰亂頻繁,國庫空虛,孝莊經常將後宮省下的錢物拿出來賑濟軍民,她節省後宮開支賑濟災民的做法一直影響了康熙雍正兩朝。


孝莊最讓人敬佩的,是她不亂政、不專權,她一生辛勞的輔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但不把持朝政,就是為兒子為孫子而活,其中所經歷苦辣酸甜,也只有她自已能品味到。

康熙對孝莊極為孝順尊敬,在給孝莊的信中從來都是稱自己為臣,孝莊病重時,康熙曾步行到天壇為祖母祈福,他在慈寧宮席地而坐,陪伴祖母,甚至為了照顧孝莊,索性就在慈寧宮處理軍國大事,每次孝莊吃藥,康熙都是先親嘗涼熱後,再給祖母奉上。


75歲的孝莊病逝時,康熙幾次悲痛的哭昏過去,對祖母的一生,康熙做出了至高無上的評價,他曾寫道“若無聖祖母訓誨恩勤,不能有朕今日之成”。

孝莊文皇后一生經歷清初三朝,當時正是從打江山到坐江山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祖孫三代皇帝,嘔心瀝血,費盡心思,為開創清朝鼎盛的局面,調解清廷內部矛盾和鬥爭,穩定社會秩序,促進大清王朝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她也被後世稱為“清代國母”。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笫一名:西漢高祖劉邦皇后: 呂雉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后和皇太后

第二名、西漢武帝劉徹兩位皇后: 陳嬌和衛子夫


衛子夫是大將軍衛青的姐姐,一個被命運左右的女人。“金屋藏嬌”的陳阿嬌大家肯定知道

第三名、西漢成棄劉驁皇后: 趙飛燕


身輕如燕,能作掌上舞,也是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第四名、隋煬帝楊廣皇后: 蕭氏


一個難以改變亡國命運的皇后

第五名、唐太宗李世民皇后: 長孫氏


一代名後

第六名、唐高宗李治皇后: 武則天


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帝

第七名、清太宗皇太極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