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南京工美


中国历史十大皇后

No.1 唐高宗之后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第五个贡献是知人善任。但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武则天遭到的非议要比颂扬多得多。有的说她任用酷吏,肆行诛杀。武则天从做皇后到做皇帝,不断受到各种势力的反对。武则天除了动用武力镇压公开的反抗,便任用酷吏,来打击那些对她表示不满的人。由于她过高地估计了反对她的力量,因而也滥杀了许多无辜。但她诛杀的,主要还是贵族官僚及其党羽和家属,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关于她的内宠问题,因为武则天是皇帝,凡是皇帝,男皇帝可以有的,女皇帝也可以有。实际上,比起任何一个男皇帝的后宫来,她的男宠是微不足道的。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No.2 清太宗之后孝庄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No.3 辽景宗之后萧绰

萧绰(953年—1009年),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969年被册封为皇后,因辽景宗体弱多病,所以萧绰多临朝摄政,景宗去世,年仅35岁。萧绰在母寡子幼的情况下稳定了辽朝局势。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1009年还政辽圣宗,同年去世,年仅57岁。

萧绰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位女性统治者,为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在位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在历代军事家的展厅里始终悬挂着萧绰的画像,我们通常称她为萧太后。

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3子3女。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975年(保宁八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No.4 汉文帝之后窦漪房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代王刘恒的喜欢,宠爱并封为美人。初入代宫代王刘恒已有王后,等代王王后病死后,代王独幸的窦美人被封为王后,在代国期间先与代王刘恒生长女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启(汉景帝)、次子刘武(梁王)。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皇后窦氏成了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后从皇太后开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窦太后是西汉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No.5 宋真宗之后刘氏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968-1033),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又名章献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名不详,民间戏曲中将之称为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辅佐宋仁宗创下“仁宗盛世”。常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认为刘氏出身寒微,劝赵恒不要亲近刘氏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氏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氏送出王府,把刘氏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却不愿离开刘氏,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氏过了十五年。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氏偷偷来往了。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氏,很快把刘氏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氏,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氏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

身为皇后的刘氏,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氏。

虽然刘太后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氏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刘太后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太后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太后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年)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No.6 汉高祖之后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吕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是正面的。

No.7 汉光武帝之后阴丽华

在历史上,光武帝刘秀同他的皇后阴丽华,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此言出自《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本纪》: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5年-64年),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是个平民的时候,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氏为妻。一年之后,刘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于西汉王室的郭圣通。东汉王朝建立,郭氏成为皇后,阴丽华则为贵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废,贵人阴丽华受封为皇后。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阴丽华的性格:恭谨俭约,很少嗜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阴丽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No.8 唐太宗之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

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除尽心尽力的照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遗孀外,并悉心安排住处、挑选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极尽抚恤之意。

虽然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但生活勤俭朴素,完全没有官夫人的奢靡习性。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不仅如此,她也带动儿子、嫔妃们都这样做。有一回,太子的保母建议添购一些器具给太子使用,长孙皇后知道了很生气的说:“现在国家刚建立,百姓还生活在战乱不安当中,身为一国的太子,应该节俭自持,体恤百姓,才配的上是贤德的人君啊!” 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如果说唐太宗是一位能接纳谏言的贤能皇帝,那么长孙皇后就是促成他有雅量、接纳直谏的幕后推手。有一次,太宗怒气冲冲的回来,直说要把魏征给杀了。一问之下,原来魏征经常在众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提出谏言,有时甚至让太宗觉得颜面尽失,所以太宗气得想把魏征除掉。不料,长孙皇后听完太宗的话之后,竟入内到房间,久之,换上隆重礼服而出。太宗惊异而不解。长孙皇后笑说:“恭喜皇上!臣妾听古人说:‘唯有明君,臣子才敢直言劝谏’,魏征敢如此大胆提出谏言,那表示陛下您有雅量,能接纳臣子意见,是个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要向您道贺呢。”太宗一听,才恍然大悟。

No.9 明太祖之后马秀英

马皇后,名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汉族。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死后被谥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

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No.10 明成祖之后徐仪华

仁孝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 - 1407年),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再次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充电一分钟浪费两小时


皇后这个称呼是汉朝开始有的,是对皇帝正妻的称呼。

著名皇后其实也挺多的,在这里分享下汉朝比较著名的皇后。

1、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与丈夫共患难夺得天下,辅佐朝政平息叛乱,诛杀异姓王巩固汉初天下。

《大风歌》

2、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权倾朝野,利于文景之治。

《美人心计》

3、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战功赫赫,冠宠后宫数十年,晚年被迫自尽。

《汉武大帝》

4、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王莽篡汉时,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

《母仪天下》

5、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赵飞燕。以美貌著称,身轻如燕、留仙裙、息肌丸等典故都与她有关。


《母仪天下》


6、汉光武帝刘秀第二任皇后阴丽华。以倾国倾城的美貌著称,因为身份贬妻为妾,但一直是丈夫心中最爱,甚至汉光武帝愿意和阴家分享天下。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7、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25岁太后临危受命,辅佐幼帝,安内攘外,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

《班淑传奇》


太匆匆67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大家可能会想起来几个。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那贤名是流传了几千年的。还有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也是非常的贤良淑德。可见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少不了一个伟大的女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撑着你!



除了大家特别熟悉的,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贤良的皇后。可能知道的不多,她的名字叫邓绥。

这位邓太后出身不凡,在她还没有生的时候,他爷爷——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出身可谓名门世家。

邓绥不光有颜值而且很有才华一肚子学问,从小熟读经书。据说邓绥身高七尺二寸,身材高挑貌美,放到现在典型的超模啊!她十六岁进宫,进宫前,家里的大小事情,她爸就一直是和她商量着办的,要知道她家是当时显赫的大家族,各种事情错综复杂,没有极其缜密的心思根本整不了。他爹都要来找她商量可见这位未来的太后小脑袋有多么逆天了,脑子可能被开过光,想想我们十六岁的时候青春期还没过去呢,啥事都不懂,差距啊!


进宫以后,别的妃子忙着争宠下药,邓绥却在孜孜求学,忙着学经书,简直是宫斗界的一股清流。

东汉的皇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短命,活过50岁的东汉皇帝只有两位,光武帝刘秀63岁驾崩,汉献帝刘协54岁去世。邓太后的老公汉和帝也没逃过这个魔咒。他27岁的时候英年早逝。这一年,邓绥25岁就守寡了,大汉帝国的重担就这样落到了她的肩上。



而且,邓绥还比较点背,在执政的十几年间,天灾不断,史称“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你说这倒霉催的,天灾人祸不断,国家是极其不稳定的,是很容易出现造反的什么问题的。邓皇后的压力很大,但是她从来没有向困难屈服。

邓后施政从节俭做起。邓绥禁绝地方的贡物,每年只供纸墨而已。接连大赦天下,又削减宫中的用度,郡国进贡的东西全部减半。后宫多余的侍女,以及宗戚因获罪而沦落为官婢的一律出宫婚嫁。对内精简冗员,因为水灾,邓后就减免租税。

元兴二年夏,京师大旱,不见一点雨。邓后亲自去洛阳了解旱情,审查冤狱。有个死囚因被诬杀人屈打成招,见到邓后,他畏惧官吏不敢喊冤,这个细节被邓后发现,邓后便详细问他所犯之罪,于是为他昭了雪,严惩执法不实之徒。


可见邓绥执政能力非常高超,如此天灾人祸频发,她竟然做到了工作卓有成效,平稳度过而且赢得了大臣们的一致好评。

邓绥的不俗之处,就在于此。


小伙子别放弃啊


冯皇后

汉人,中国民族最杰出的女性,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

北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对北方汉人的祸乱杀戮,在政治上推行旨在民族平等的“汉化运动”;在经济上推出“均田制”,让耕者有其田,不再颠沛流离;在吏制上实行“斑俸禄”,这是中国最早的高薪养廉制度。这一系列改革和改变,出自冯皇后之手,她辅佐三朝,后来以太后之尊临朝听政,对胡人野性的改造,对促进胡汉民族和解,对推动历史进步,功不可没!

有史学家评论;她是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女性政治家,是中华第一皇后;但北魏鲜卑王朝非传统意义上的正统,她并不为普通人瞩目。

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正宫皇后,知书识礼,母仪天下;虽守妇道不干预朝政,但也善于用自己的睿智借古喻今,匡正太宗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例如袒护专给皇帝挑刺的魏征。

长孙皇后主持后宫,有条有理尊卑有序,著有《女则》三十卷,还有其它墨宝留世。

她因病过早离世,病危时,不愿意让太宗看到她憔悴的面容而伤心。也不同意太宗为挽救她的生命破坏法度大赦天下。堪称中国第一贤后。

武(则天)皇后

唐太宗之妃,唐高宗之后。这嫁夫又嫁子、有悖伦理的女性,以逆天胆略,杰出的政治才能,精明的谋略,铁血的手腕,威慑征服了满朝男人,将大唐变色为大周,过了一把女皇瘾。晚年良心回归,还政与李唐,进去李治的乾陵继续当媳妇。

孝庄皇后

满清皇太极之妻,成名在当太后时、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含辛茹苦扶持幼儿顺治,幼孙康熙坐稳皇位,当他们的主心骨,扳倒了巨无霸鳌拜,铲除了心腹大患“三番”,成就了爱新觉罗家族皇权的稳定,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谌人


古代史那么老长,王朝又那么多,著名的皇后有很多啊,小一想说说自己心中的那些名皇后。

最尊贵的皇后——武媚娘



一般的皇后,做到太后也就到头了。可是武媚娘不满足后宫这片小天地,把手伸到了前朝,不是简单地干政,而是自己做起了皇帝。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武媚娘坐上了龙位,一个女人成为九五之尊,真是不简单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政绩还不错呢,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最霸道的皇后——吕雉

吕雉虽没做皇帝,但她的权力却比皇帝都要大,儿子刘盈和傀儡一样,有这样的母亲,难怪他年纪轻轻忧郁而终。吕后大肆重用吕氏族人,临朝称制,心狠手辣,没少残害刘氏子孙,最终,吕氏帝国因她的去世而毁灭。

最惋惜的皇后——张嫣



张嫣是汉惠帝刘盈的亲外甥女兼皇后,十一岁的时候就被吕后当成棋子,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她在四十多岁去世的时候,仍然冰清玉洁,大家都很吃惊,人们都很同情这个命运悲惨的女子,尊称她为“花神皇后”。

最妖娆的皇后——赵飞燕

皇后是国母,应该是那种温婉端庄、贤良淑德的女子,可是赵飞燕这位皇后真是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太妖娆了,班婕妤比她更适合做皇后才对。她能歌善舞,身轻如燕,婀娜多姿,又功于心计,把汉成帝迷得团团转,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好命的皇后——王娡



王娡也是一个传奇的女子,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的母亲可真行,自己改嫁了不说,让汉武帝有了姓田的舅舅,她还把王娡二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所以汉武帝还有个姓金的姐姐。一个二婚女子在古代能有如此际遇,真是命好!

最睿智的皇后——独孤伽罗

《独孤天下》大家都看过吗,独孤家真是厉害了,一门三位皇后,最为人周知的就是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了。她是一个鲜卑女子,性情刚烈,是隋文帝的贤内助,德才兼备,严于律己,“开皇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劳,可惜没生个好儿子。

最贤惠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真的挺幸运,不仅有一班文韬武略的忠臣,还有一位明辨识理的好皇后。她虽贵为皇后,却不助长自家气焰,反而劝说家人低调让位。她生性节俭,管理有度,广施恩德,以典劝谏,用自己的有限力量辅助夫君治理天下。

最可怜的皇后——婉容

婉容是末代皇后,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她出身高贵,多才多艺,自小就深受西方的影响,算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从一个阳光明媚的女子成为心如死灰的妇人,如果她可以选择,她才不会入宫嫁给末代皇帝吧!

太多了,就说这么多吧!


一抒己见


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非羊献荣莫属,她天生的皇后命,一生跌宕起伏,期间“五废六立”,最后嫁了两位皇帝,其命运皇后始皇后终。可谓阅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羊献荣

羊献荣,生于280年?(估计)卒于332年。今山东平邑县人(泰山南城人)。她是晋朝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位皇后。司马衷就是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傻皇帝,就是那个在饥荒年代,看到老百姓吃不上东西,于是奇怪的说: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糜非要饿死呢?【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话说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就是丑女人贾南风,贾南风虽然很丑,但是权欲很重,一直把傻子当做傀儡皇帝,自己持朝政。这时有人表示不服,这个人就是司马衷的祖爷赵王司马伦,司马伦为了权势废杀了贾南风。(司马衷的父亲是司马炎,司马炎的父亲是司马昭,司马昭的父亲是司马懿。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



傻子皇帝没了皇后,此时司马伦的宠臣孙秀和羊献荣的姥爷孙旂(qi)是同族,而孙旂的几个儿子都和孙秀有交情,平时称兄道弟。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思,孙秀极力推荐羊献荣做了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这一年(300年12月4日)羊献荣年方20岁。

有道是:“丈夫窝囊,老婆遭殃”。仅仅过了3年,成都王司马颖(傻皇帝司马衷的异母兄弟)和河间王司马颙(司马衷的堂叔)以讨伐羊玄之(羊献荣之父)和皇甫商为名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衷的异母兄弟)。(权利之争)

永兴元年(304年),司马乂战败。同年2月17日,司马颖废羊献容为庶人,将她幽禁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

【司马衷的皇亲,为了掌控傻皇帝,进行了一场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时间从291~306年),前十年是和贾南风斗,接下来的6年是欺负老实的羊献荣。】

这是第一次废后



▲司马衷和贾南风

304年7月,陈眕与东海王司马越等人起兵讨伐司马颖,夺权后,恢复羊献容的皇后的地位。这是第二次立后。

随后不久司马越战败,张方进兵洛阳,再度废黜羊献容。这是第二次废后。

不久,张方胁逼晋惠帝到长安,在当地设西留台;并留尚书仆射荀藩等人在洛阳设东台,不久便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地位。这是第三次立后。

永兴二年(305年),张方再次废黜羊献容。这是第三次废后。

同年,立节将军周权自称平西将军,让羊献容复位。这是第四次立后

过了不久,洛阳县令何乔随即攻灭周权,再次废掉羊献容。这是第四次废后



河间王司马颙当时以晋惠帝的名义颁布诏书,表示羊献容多次为奸人所立,决定不废了,干脆要处死羊献荣,派杀手杀死她,后经权臣极力保护,羊献容终免一死,却被废黜。这是第五次废后。

永兴三年(306年),晋惠帝回到洛阳后,重新迎立羊献容为后。这是第六次立后。

总结一下,羊献荣做了司马衷的皇后,被“八王”像手中橡皮泥一样,捏来捏去,总共“五废六立”。讲真羊献荣真的福大命大,命中注定是皇后命,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傻丈夫司马衷被下毒毒死。由于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司马遹,之前被继母贾南风在23岁时杀害,所以司马衷没有了接班人。于是司马炎的异母兄弟司马炽继位,这就是晋怀帝,此时羊献荣是新皇帝的嫂子,司马炽尊称她为惠帝皇后。享受皇太后的尊荣。这一年羊献荣27岁。

“皇太后”的日子一晃4年过去了,这4年羊献荣远离了政治漩涡,过着安逸舒服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西晋由于八王之乱,国家处于崩溃地步,北方少数民族对其虎视眈眈。

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将领刘曜率军攻陷了洛阳,俘获了羊献荣,31岁的“皇后”徐年半老,风韵犹存,刘曜一见大喜,纳为妾。

前赵汉昌元年(318年),刘曜平定靳准之乱并夺得帝位后,于次年立羊献容为皇后。这一年羊献荣40岁。

羊献荣从20岁做了司马衷皇后以来,就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人生就像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直到30岁,遇到了刘曜,才有了安定生活。可见,女人嫁人还是一个技术活。



▲刘曜

闲暇时候,夫妻曾有段相当有趣的对话:刘曜:“娘子,我比起那司马家的小子如何?”羊献容:“这咋比呢!一个是天鹅,一个是青蛙。哈哈……”陛下您是英明的圣主,司马衷则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连自己跟一妻一儿三个人都不能保护,何谈黎民百姓?讲真前十年我就像做噩梦,接下来我要活出女人样。

羊献荣越说越激动,眼中噙着泪水,刘曜爱惜的擦去妻子流下的热泪。

羊献荣:人比人气死人,贵为帝王却让妻儿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当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还想得到会有今天?自从遇到了夫君,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

羊献荣遇到刘曜后,5年间,为他生下了3个儿子——刘熙、刘袭和刘阐。而跟了司马衷8年,却无一儿半女,这是否很说明问题呢?

羊献荣做了刘曜的皇后,不但受宠,而且让她参政议政。光初五年(322年),羊献容逝世,享年43岁。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秉烛读春秋


说到皇后,那么一些只当过太后的就不能上榜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之前咸丰在时只是懿贵妃,因为母以子贵,儿子同治是皇帝,才成了太后。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吕雉

秦朝君主虽然称皇帝,但是却没有皇后制度,因此这一殊荣落到了汉高祖刘邦老婆吕雉身上。这个女人不寻常,不但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还帮着剪灭功臣,杀韩信于未央宫。当然其最辉煌的还是刘邦死后临朝称制,弄两个小皇上当傀儡。她的“人彘”酷刑也是遭人诟病的。她死后诸吕被灭。

2.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

“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光武帝刘秀这句话使得阴丽华大名垂千古,当然刘秀最后事业比执金吾大的多,执金吾只能给他提鞋。他为确实娶到了阴丽华,因为她“美而贤”,后被册立为皇后。


3.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经经历复杂,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成为唐高宗的昭仪,最终册立皇后,后来又称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高宗死后为太后,但是最终取代其子自己当了女皇,建立了武周。神龙政变后还政唐室。

4.少数民族女政治家萧燕燕

萧绰,小名萧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耶律贤死后,他们的儿子辽圣宗即位,尊萧燕燕为皇太后并摄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在她摄政期间,辽国国势最盛。击退了宋太宗的北伐并俘虏大将杨业,杨令公不屈绝食而死。还伐宋迫使其订立城下之盟——澶渊之盟,保证了宋辽百年和平。


5.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

马大脚是明太祖朱元璋结发之妻,与朱感情甚笃,朱元璋脾气暴戾,刑杀过重,马皇后还能规諫一二。




6.中国末代皇后隆裕

末代皇帝是溥仪,末代皇后却不能是他老婆婉容,因为彼时他已经退位,伪满就更不能算数了。因此中国最后一个皇后是光绪帝皇后隆裕,姓叶赫那拉,名字静芬。光绪并不喜欢她,而是喜欢珍妃。光绪死后她成为太后,人生最大决策就是清帝退位,也算适应形势识大体之举了。1913年去世,民国为其国葬。


磨史作镜


李唐王朝的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德”皇后,她不仅是贤良淑德的后宫之主,更是朝堂下的巾帼英雄。细数历代皇后,她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污点可以被攻击的人。

作为历史上最受好评的贤后,长孙皇后的事迹也数不胜数。这里简单说一说长孙皇后的节俭。

长孙皇后的节俭一向为后人所推崇,《旧唐书·后妃传》中就说过,长孙皇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说长孙皇后非常节俭,对于自己平时用的衣服首饰、车马器具只要求够用就行。反观历代皇后的铺张浪费,长孙皇后的节俭更加难能可贵。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身染重疾。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强撑着病体对太宗长孙皇后说:“自古以来的圣人、贤人,都崇尚节俭、薄葬,只有无道的朝代,才大造陵墓,劳民伤财,被有智识的人们嘲笑。我死后只求依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埋葬我所需的物品,都用瓦木造就。俭薄送终,就是对我的怀念。”最终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

即使在最后弥留之际仍不忘节俭,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历史总是这么无情,让这位贤后短短三十六年就把她的一缕香魂消耗,令人动容。


倩仔的历史茶馆


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后有很多,如狠毒的吕后,貌美的阴丽华,专权的慈禧,自己当皇帝的武则天等,这些皇后要么貌美如花,要么专权恶毒,出名的途径各不相同,在清朝也有一位皇后广为人知,孝庄文皇后,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有不少传说的孝庄太后。

孝庄文皇后的封号是在她去世后才被孙子康熙册封的,也就是说她生前没有当过皇后,孝庄是她的谥号,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落人,在13岁嫁给了比他大20岁的姑父清太宗皇太极,做了侧福晋,她的姑姑是皇太极的大福晋,9年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孝庄皇后的功绩是清代任何一位皇后都望尘莫及的,在皇太极时期,孝庄就经常留意和参与朝廷的活动,这也为他后来辅佐儿子和孙子打下了基础。

据传说,明朝大将洪承畴被俘后宁死不降,弄得皇太极毫无办法,孝庄知道后,毛遂自荐,装扮成侍女,对于洪承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硬是把他给劝降了,但这件事没有史料佐证,不能断定真假。

皇太极猝死引起了皇位之争,最后6岁的顺治渔翁得利登上了皇位,虽说这里面有侥幸的因素,但孝庄在当时的地位,也是顺治能够成为皇帝的原因之一。

后来,多尔衮一手遮天,孝庄孤儿寡母受到的委屈与无奈,也可想而知,所以也有了孝庄为保住儿子皇位,被迫下嫁多尔衮的说法,但至今为止孝庄下嫁与否,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专家们也是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各说各的理。



但无论孝庄是否下嫁,他对儿子和孙子的付出是毋庸置疑的,顺治虽是个任性的皇帝,但在孝庄的调教下,各方面还是表现不错的,特别是在多尔衮死后,在治理国家方面也颇有建树,可惜英年早逝,这也让孝庄承受了丧子之痛。

孝庄最大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个好孙子,康熙从小就由孝庄抚养,她让忠心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负责照料服侍康熙,并且孝庄对康熙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教育,对康熙的一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康熙年幼时,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力,平衡着各方势力,后来让康熙娶了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为皇后,以牵制专权的鳌拜,直至康熙后来铲除鳌拜,也与孝庄的支持有关,孝庄虽然不出面参政,但康熙处理国家大事都大多先与她商量而后决。

清朝初期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军民,她节省后宫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了康熙雍正两朝。


孝庄最让人敬佩的,是她不乱政、不专权,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但不把持朝政,就是为儿子为孙子而活,其中所经历苦辣酸甜,也只有她自已能品味到。

康熙对孝庄极为孝顺尊敬,在给孝庄的信中从来都是称自己为臣,孝庄病重时,康熙曾步行到天坛为祖母祈福,他在慈宁宫席地而坐,陪伴祖母,甚至为了照顾孝庄,索性就在慈宁宫处理军国大事,每次孝庄吃药,康熙都是先亲尝凉热后,再给祖母奉上。


75岁的孝庄病逝时,康熙几次悲痛的哭昏过去,对祖母的一生,康熙做出了至高无上的评价,他曾写道“若无圣祖母训诲恩勤,不能有朕今日之成”。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当时正是从打江山到坐江山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祖孙三代皇帝,呕心沥血,费尽心思,为开创清朝鼎盛的局面,调解清廷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大清王朝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也被后世称为“清代国母”。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笫一名:西汉高祖刘邦皇后: 吕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后和皇太后

第二名、西汉武帝刘彻两位皇后: 陈娇和卫子夫


卫子夫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一个被命运左右的女人。“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大家肯定知道

第三名、西汉成弃刘骜皇后: 赵飞燕


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也是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第四名、隋炀帝杨广皇后: 萧氏


一个难以改变亡国命运的皇后

第五名、唐太宗李世民皇后: 长孙氏


一代名后

第六名、唐高宗李治皇后: 武则天


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

第七名、清太宗皇太极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