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孫悟空取經的時候和成佛後在神佛體系裡都是什麼輩分?

小魚曬太陽


雲中答題,相互學習!

說西遊,話封神,這兩者之間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兩部著作一佛一道,是我國神話小說裡的扛鼎之作。



西遊裡的孫悟空,前身是封神“梅山七怪”的老大袁洪。被女媧娘娘的江山社稷圖擒獲後,丟到了一個叫傲來國的地方。

普賢真人對楊戩說,一千五百年後,此猿猴吸日月精華重新出世,到時候與你會有交戰。楊戩說既然如此何不殺之,普賢真人道,你倆誰也殺不了誰,此乃天機造化。

果真,一千五百後那猿猴沐風櫛雨,吞吐天地靈氣,驚濤駭浪的排擊下轟然而出,剎那間天搖地動。花果山初顯身手佔山為王,漂洋過海菩提坐下拜師學藝,並賜名—孫悟空。



七年學藝勤修苦練,由於招搖過市人前賣弄,不幸被逐師門。闖龍宮鬧地府,惹怒龍顏發十萬天兵降妖猴。

玉帝 : 大膽妖猴。

孫悟空 : 我不是妖!我叫孫悟空!

取經前的孫悟空是妖猴,也做過幾天神仙,弼馬溫之職,官雖小卻也是個仙。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經觀音點化護取經人西行。

孫悟空的取經的過程中,雖然步入正道,進入了事業單位,但還是編外人員屬於試用期,所以還是個妖。孫悟空最氣憤就是人們稱他為妖猴,尤其是玉皇大帝。



取經前,觀音菩薩承諾悟空,一旦通過試用期就給他辦理正式入職手續,成就金身正果。所以一路的取經途中,曲折坎坷呵斥謾罵,但為了日後的鐵飯碗,悟空也只有委曲求全,嚼碎了牙往肚裡咽。

取經途中,悟空身份儘管還是妖,但地位卻大大的提高了。因為這個時候,悟空拿到了尚方寶劍可以說是一個正牌欽差。叫天天應叫地地靈,悟空進進出出,瞬間前呼後擁眾星捧月。玉帝也不喊妖猴了,變成了帶有護犢子口吻的潑猴。其他神仙眾口一詞的稱其為大聖。

取經中,妖還是妖,但,已是與妖不同!不過還不是神也不是仙。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抵靈山。八寶蓮池洗去一路風塵。雷音寶殿前,因一路忠心耿耿降妖除怪被加封鬥戰勝佛。悟空手舞足蹈萬分欣喜,從此徹底撕去了妖的標籤,由妖直接進階成佛。

那麼這個頭銜鬥戰勝佛,在神仙體系中,又是個什麼身份呢?

鬥戰勝佛是三十五佛之一,位於佛陀下方,其身藍色,雙手持盔甲置於胸前,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業。按照佛家的次序模式來講,首先是佛其次是菩薩,最後是羅漢。可見悟空在成佛後,地位上有了飛躍般的提升,論次序甚至在觀音之上。高於八戒沙僧但在師父唐僧之下,唐僧是旃檀功德佛,三十五佛居第七位,而悟空排名三十一位。



不過於佛教而言,眾生平等不存在高低輩分,佛是覺悟者。

問題中說的神佛體系,太上老君有云,紅花白偶皆出一根。不過這一根究竟是那一根,就難以追尋了。表面上神佛貌似不屬於一個體系,佛是佛神是神,如來說過周天有五仙,天地人神鬼。裡面沒包含佛。五仙皆受六道輪迴,而佛卻跳出了這個輪迴。

所以悟空最後封了佛,只能在佛的體系裡,論資排輩了。再者來說西遊說的佛,而封神論的神。

在佛的體系裡,剛才說了,佛是智慧的覺悟者沒有高低之分。如若排輩的話,佛是第一,接下來是菩薩、尊者、羅漢。



悟空其由妖成佛,這也合情合理,封神中西方二聖來東土,度化的有緣之客大多皆是妖類。所以悟空的正果金身,只能是佛的體系。既然前身在封神裡非榜上之名,那麼後世,也不可能進入神仙之列。

真是封神度人,西遊度妖!周天萬物各有所屬各行其道。


大家好,我是雲中。歡迎朋友們留言點評,一起互動交流。我在頭條等你,不見不散!

雲中之筆


活潑可愛的孫悟空一共擔任過三個職務:弼馬溫、齊天大聖、鬥戰勝佛。先說弼馬溫,一般人認為弼馬溫就是個管馬養馬的小官,其實不然,古籍《馬經》記載: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翻譯為現代漢語意思為:是將母猴子的月經與馬料混合在一起餵馬,可以避馬瘟。“弼馬溫”顯然是“避馬瘟”的諧音。《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給雄性的孫猴子按上這樣一個官職,採用這樣的調侃寫法,除了想說這個官階很小之外,還調侃了天庭對孫悟空的“矇騙”。弼馬溫跟後來的“齊天大聖”相比,顯然也是不入流的。



“齊天大聖”則風光多了,單從級別上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僅僅次於玉帝。遺憾的是,這只不過是個虛職,不但沒有應有的待遇,甚至連王母娘娘的蟠桃會都沒有邀請他,要知道,蟠桃會可是連很多小神仙都邀請了的。正因為如此,孫悟空才反下界去,大鬧天宮。取經路上,孫悟空也只是標榜自己“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從來不提“齊天大聖”的事兒,敢情,他心裡明白自己仍然被玉帝騙了。



取經成功後,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這個職位則是有待遇、有編制、正兒八經的神仙職位,佛家35佛裡排名31位,比觀音菩薩地位還要高。如下圖所示,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後,脫胎換骨,連相貌都變了。


林夕瀟瑤


我是山東花和尚,你的問題我來答。

其實我覺得可以將孫悟空在禮佛體系中的地位分成三個階段,可能更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一是取經前,二是取經時,三是取經後。

先來看取經前。

孫悟空個人稱號是這樣的一個軌跡:

下方之物: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孫悟空出生時,千里眼順風耳目一打探消息時對玉帝說:……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玉帝聽後說: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妖怪:其後孫悟空求仙訪道,修得一身好功夫,然後闖下各種禍端,這時就成了妖怪。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東海龍王告狀時說:……近因花果山生、水簾洞住妖仙孫悟空者,欺虐小龍……

大天尊宣眾文武仙卿,問曰:這妖猴是幾年產育,何代出身,卻就這般有道?

玉帝聞言,即傳旨:著兩路神元,各歸本職,朕遣天兵,擒拿此怪。班部中閃上託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萬歲,微臣不才,請旨降此妖怪。

看此時對孫悟空的稱呼,要麼是妖仙,要麼是此怪或妖怪。

毫無疑問,這一時期,孫悟空在仙界是沒有任何地位的,不僅僅是沒有地位,老老實實還可能活的安穩,稍不老實,就是被征討的對象。

孫悟空在仙界最高光的時候就是官封齊天大聖。當然在這之前還做過弼馬瘟。

不要小瞧弼馬瘟這個職務。這代表了他從一名妖正式成為仙,因為得到了天廷的正式認可,有了編制。但顯然這個弼馬瘟的職務在孫悟空看來是一個人生汙點,是一大恥辱,所以他堅決要求做齊天大聖。

那麼齊天大聖這官到底有多大呢?在仙界又處於什麼樣的等級?

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玉帝曾這樣對孫悟空說:……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

玉帝此處明言,“官品極矣”!大家可不要覺得這是玉帝忽悠他,人間帝王尚且講窮金口玉牙一言九鼎,何況是天上玉帝?而之後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我們也能看出,這齊天大聖的職務確實極大:……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也就是說孫悟空當年除了對三清和四帝能稍稍客氣點外,其他滿天神佛,在孫悟空面前都不值一提,這其中就有五方五老。

誰是五方五老?書中明言: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說的更明白點,西天如來和觀音菩薩當年都和孫悟空是稱兄道弟的。

總而言之,在孫悟空取經之前,無論大家心裡服還是不服,他在神佛界都是頂級存在。齊天大聖的稱號就說明了一切。

那在取經過程之中呢,孫悟空又居於何等地位?

當然是一落千丈。

被如來鎮壓後,自然再不是齊天大聖,而是成了仙界的罪人,重新變成了妖。

脫得五行山後,又不得不拜在凡僧唐三藏之下,成了一名和尚。

這時孫悟空的地位是相當的尷尬,仙界已經開除了他的仙籍,他不再是有正式編制的公務員,只是一名戴罪立功的妖怪。書中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中,三星曾當面對他講:你這猴兒,全不識人。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

看,當年三星在孫悟空眼裡根本瞧不上眼的人物,現在不僅敢當面教訓他,還直接稱他“你這猴兒”。

沒有編制的孫悟空,哪怕你本領再大,也讓別人心裡瞧不起看不上。

在仙界沒地位,在佛門呢?更沒地位了!唐僧都沒什麼地位,更何況唐僧收的一名徒弟?

所以取經過程上,孫悟空的在仙佛兩家的地位是最低等級。

但好在大家還會看他以前做齊天大聖時的臉面,基本上當面還是很尊敬的。

取經之後呢?

第一百回《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如來加封孫悟空時是這樣說的: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那麼鬥戰聖佛居於什麼位置呢?後文中說道“大眾合掌皈依,都念: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排在旃檀功德佛(也就是唐三藏)之後,觀音菩薩之前,位居48位。

這個位置,最多隻能說是中等。

我們知道,如來和觀音都是仙界五方五老中的人物,如果玉帝三清四帝是最頂級存在,五方五老就是二流,孫悟空在佛界那算是二流,在仙界也就是三流了。


山東花和尚


佔花果山,他就是一妖仙。

取經路上,眾人抬舉,敬他一聲太乙散流。

上了靈山,封佛授證。

仙佛同等,混元大羅金仙,等約大職正果佛位,都是九品蓮臺,沒有誰高誰低。

如果你弄不懂這些細節,再去看神魔小說,有一個坑,你能掉十次,都出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