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掏空家底全款買房是對的嗎?

langman莘蒂


按照現在的房價,只要買房的會有幾個不掏空家底呢?很多人不但掏空了家底,還要負債成為房奴,難道這有什麼不對嗎?


我一個親戚家是農村的,他們在農村老家有房子,後來孩子到了結婚的年齡,他想讓孩子在老家結婚,但是女方不同意,要求必須在城裡買房。

因為這件事情,雙方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他只能妥協,想辦法給孩子在城裡買房,因為等了這段時間的緣故,房價上漲了50%,本來就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卻揹負了更多的債務。

原來我曾經勸他,提前在城裡給孩子買房,他就是覺得這樣要掏空家底,還要向親戚朋友借錢,所以不願意,結果只能是借的更多。

所以我認為,掏空家底買房子,並沒有什麼不對,之所以掏空家底,一是因為房子價格太高了,我們必須得積累終身所得;二是房子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如果沒有房子,我們的生活會很不方便;三是有一些人炒作房價,讓我們不得不多花一些錢。



再拿我我自己來說,2004年的時候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總價15萬元,當時就掏空了我的全部積蓄,那時候我的收入還算不錯,勉強沒有負債。

2013年單位集資蓋房,周圍的同事都參與了,除了一些退休職工沒有貸款之外,80%的在職員工都貸款了,這些年為了買房,大部分人都負債了,但是買房的人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改善,期間房價也上升了,每個人都感覺沒有吃虧。

其實我們想一想,即便是房價下跌了,又會怎麼樣呢?我們該需要買的房子還是要買,因為我們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我們買房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要居有定所,要考慮工作方便,要考慮孩子上學,還要考慮環境舒適,這才是我們工作賺錢的根本目的,這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由此可見,如果你確實有住房需求,掏空家底買房並沒有什麼不對,如果你的收入達不到社會平均水平,買房越晚,負債越多,因為你的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


互金直通車


我也不知道對不對,我就是這樣做的,在14年的時候當時是準備在家蓋房了,但是村裡通知說是準備拆遷了,不讓蓋房了。當時想著不讓蓋房那就去買房吧,因為手裡面也有不到20萬,然後就瘋狂的去看房了,看了一圈最後決定在我們家附近新開了盤。買了一套127平米的房子。首付20萬貸款19萬還十年,當時房價3100現在房價5000出頭現在房子買了也有五年了我們還沒有住進去你要說為什麼?因為沒有錢裝修房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把全部家當都拿去買房子了!


閆保磊的vLog


對於多數人買房,不光是掏空家底,更是負債累累。比如我2014年買房,為了籌夠首付款,就是想盡各種辦法。現在回過頭來想,好在當時在深圳把房子給買了,要不然現在後悔莫及,想買也買不起了。

過去十年房子的增值能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力。我有個朋友,最近花了2000多萬買了深圳一套房子,那是一套帶南外學位的房子,所處的地段算是富人區了。他們夫妻兩在華為都上了十多年的班了,但是這次買房主要也不是靠工資收入積攢下來的。

他跟我說,他剛買的時候在深圳有三套房,兩套在深圳南山,一套在我家附近。當時剛賣了南山一套,就買了。然後壓力大得不得了,畢竟是幾千萬的房子,他們在華為也只是普通的員工,也不是高管,所以壓力確實大。就是兩千萬,首付五成,另外五成貸款三十年,那麼月供也得5萬多。後來他把南山另外一套也賣了之後,就沒什麼壓力了。他這次換房,主要就是靠早年買的房增值才有那麼多錢換的。

當然對於未來房價,我認為肯定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大漲了。不過如果是剛需,我認為只要能夠籌夠首付就該買房,而不應該等。


月牙亮投


多數人的觀念是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有個家。房價日益上漲,買房子的人也不會減少。

也許你會說租房也可以過過很好的生活,租房不用揹負房貸的壓力,還可以隨時換自己喜歡的地方。我有過10年的租房生活,當時在北漂,換了三次房,每次搬家都是一次噩夢。無論租在哪裡都不敢隨心的添置東西,生怕被告知幾天後要搬家。就算不搬家住著也不順心,房東時不時會過來巡視,似乎哪天你能把他的房子搬跑了。北漂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合租,狹小的單元房裡住著兩家,三家甚至四家人,共用廚房,共用廁所浴室,上個廁所都不能安心。所以我厭倦了租房的生活,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哪怕是小房子我也覺得很幸福。



要不要掏空存款買房,因人而異,如果是父母為孩子買房子,不建議掏空存款,畢竟歲數大了,經濟增長能力下降,疾病等風險增加,掏空存款會讓自己更沒有安全感。但是現在買房子的多數是年輕人,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多數有持續的收入,我覺得就算掏空存款,也還會有收入。沒有了存款,會讓人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會促進你進步,激發你潛在的能力,年輕人就該有些壓力!


好心伊萌


全款買房就是一個愚蠢的做法,即使沒有掏空家裡也不應該全款買房。給大家看一個例子就明白為什麼。

除了身無積蓄的年輕人負債率高之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一類人群的負債率高呢?告訴大家是那些富豪和極高收入人群。為什麼?他們要利用自身的可以以較低成本獲得融資的優勢,進行各種負債式槓桿投資。通俗來講,就是利用別人的錢來給自己賺錢。舉個例子,上市公司本身就挺有錢,但是還常常對外舉債,甚至將自己的股權進行質押進行借款,去做其他的投資和資產管理業務。

為什麼他們這麼做?這就叫收益的機會成本。也就是說,如果你除了用自己的錢,假如還能用別人的錢賺取更高收益,那就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錢作為種子去借別人的錢,然後加在一起去賺更多的收益。這就是有錢人為什麼越來越有錢的原因。這就是有財富的人將自己的財富做抵押去借別人的錢,合在一起賺更多錢的秘訣。

好啊,在回過頭講買房子,本身德先生反覆強調過,購房按揭貸款是普通人在人生中碰到的最低利率的個人借款。其中包括公積金貸款和商業銀行個人按揭貸款,前者只有3.85%,後者也不超過6%。仔細可以想想,誰可以在一生中能借到長達20年或者30年這麼長的時間內,這麼低利率的借款呢?這其中蘊含著國家商品房改革的福利政策和扶持政策。如果都不用,想想是不是有點傻呢?

如果用了住房的按揭貸款,省下的錢可以做很多用途。可以做理財,也可以在未來看到機會做投資,也可能在創業時需要。可以想想如果沒有這筆錢,到時候再需要從外面借錢的時候,你要出借的利率,需要給到多少?才能拿到這筆錢。這就叫手裡有錢,心裡不慌。

總結一下:有國家給予的這麼一筆長期限的低息的貸款,不用那才叫小傻瓜呢。如果為此掏空家底,將自己和家庭暴露在未來無錢可用的風險之下,那更叫傻到底了。那個就叫流動性風險,到時候為了借錢,啥利率都敢要,包括掠奪性網貸都借,那時候才會後悔都將錢全款買房了!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讓我教你怎麼看透金融邏輯和理財中的所有門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我覺得肯定不對。

為什麼要全款買呢?能首付我覺得就首付買,房貸利率那麼低,年限也那麼長,能貸到那麼多錢,算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了。

把首付剩下的,拿來合理投資理財,收益超過房貸利率是很容易的。

比如100萬的房子,你可以首付30萬,還有70萬,可以拿50萬理財投資,15萬裝修,5萬備急。

一般的房貸利率百分之5左右,如果你全部投資債券基金的話,年化有百分之7左右,多出的百分之2,就是你的收益。

70萬的房貸,貸款20年的話,等額本息每月的還款在4000——4500元左右,公積金比商貸少幾百元。

50萬理財投資債券基金的話,每月有近3000元收益,差額部分,沒得自己用工資添上。

50萬理財投資公募基金的話,平均年化收益率有百分之15左右,那麼50萬投資,每月有6200左右的收益,比起你要還的房貸,多出來1-2千,可以繼續投入,利滾利,就能達到比你全款買房好得多的效果。

如果你覺得公募基金風險很大,可以組合投資,百分之30公募基金,百分之50債券基金,和百分之15黃金及百分之5原油。這種組合投資平均年化收益有百分之十左右,不過一旦某樣資產大漲或大跌後,需要再次平衡。

而且你說的是掏空家底全款買,那麼一旦家裡沒有什麼錢,那麼風險就會加大,如果你保險配置得比較完善,風險可以降低一些,但是也不能不在身邊留點錢備急啊。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菲菲七


與過去十年、二十年相比,如今在大城市購買一套房子,並不輕鬆,甚至要舉全家之力才能夠勉強湊夠首付款。最近一段時期,“六個錢包”的言論備受爭議,但確實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而在當下,房子更像是一種奢侈品。

十年乃至二十年前,當你擁有月薪一萬元的水平時,往往是非常值得驕傲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時全國平均月薪水平普遍不高,即使在北上廣深這類特大城市,當時一萬元的月薪水平,也是非常好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則是當時房價非常便宜,或許不用百萬價格,就可以在北上深這些特大城市購買一套不錯的房子,而當時月薪萬元的薪酬待遇,確實也是比較可觀。

75折特大優惠剩最後1天

廣告

圖片

但是,十年後的今天,月薪萬元似乎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然而,從近年來全國平均薪酬水平的上漲速度來看,也基本上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而月薪萬元的群體也開始加快增加,甚至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現象。至於相對應的房價,則出現持續大幅上漲的表現,而十年前的百萬資金,十年後的今天或許連特大城市的首付款也無法滿足。由此可見,在房價大幅上漲的背後,實際上還是離不開貨幣實際使用價值大幅下降的問題。

薪酬待遇跑不過房價漲幅、以股市為代表的重要投資渠道跑不贏房價的表現,這恰恰導致越來越多人把投資目光轉向了房地產市場,甚至開啟了系列買房、囤房的計劃。然而,在一二線城市中,不少家庭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房子自住,而平均下來,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三四套房子,更有甚者擁有十多套房子,而空置率比例有持續攀升的趨勢。

站在當下,我們的社會往往呈現出兩種明顯分化的發展狀態,一種是買得起房子的人,會因保值增值需求而變得擁有越來越多的房子;另一種則是買不起房子的人,卻越來越買不起房子,社會階層固化壓力愈發明顯。

站在買不起房子的群體角度思考,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要想在大城市立足,長期依靠租房子過日子還是不行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房價持續上漲,租房成本也會隨之上漲,而與買房相比,租房更像是一種消費行為,花費出去了就不能產生回報。至於買房,即使價格多高,自己最終還是產權人、房子價格上漲的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則是在於房子捆綁著太多的利益,包括落戶、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以及自己以後養老等,都似乎離不開房子。

確實,對於國內房地產市場,幾乎是人心思漲,無論是上至地方,還是下至購房的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房子價格可以越來越高,滿足其自身身價的不斷提高。然而,在各方利益趨同的背景下,實際上也成就了房價持續上漲的根基。

這些年來,一方面是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持續增強,而從近期數據來看,多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出現大幅增長的狀態,而土地成本的水漲船高,開發商拿地成本的持續上漲,終究還是會把成本轉嫁到普通購房者的身上;另一方面則是股市造富、互聯網造富效應強勁,而對於大量企業而言,一旦手持原始股的大股東高管獲得了限售減持的機會,那麼他們都會熱衷於把鉅額利潤投向一些頗具增值能力的投資渠道,而國內房地產市場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增值途徑。除此以外,對於近年來上市公司持續高燒不退的理財熱,也最終導致鉅額資金變相投向房地產等隱蔽投資渠道,並持續補充這些投資渠道的資金缺口,間接造成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程度。

很顯然,面對持續高居不下的房價水平,年輕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沒有一百多萬的資金作為首付款,恐怕很難獲得購房的機會。然而,對於在社會打拼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來說,又怎麼能夠一下子拿出如此龐大的資金呢?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六個錢包”的問題,而舉全家之力湊夠首付款,這或許也是不少年輕人打破階層固化的唯一出路。

從表面上來看,舉全家之力購房,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現實情況下,年輕人乃至整個家庭的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就需要在當地擁有一套房子。與此同時,因房子捆綁著太多的利益,無論是為了父母養老,還是為了以後的子女教育,抑或是為了自己的發展前程,寧可努力奮鬥數十年,也不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產生遺憾。由此一來,對於剛需一族而言,即使房價多高,也有著購房的強烈需求。但是,購房本身不容易,而繳納首付款,往往也需要舉全家之力才能夠滿足首付款的資金門檻了。

雖然“六個錢包”扎傷了年輕人的心,但這卻顯得非常現實。然而,在舉全家之力才能購房乃至滿足首付款要求的背景下,實際上也體現出不少年輕人乃至不少家庭的焦慮所在,而這也是社會階層持續固化的真實寫照。

房子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年輕人要想突破階層固化的瓶頸,無論多艱難都得買房,甚至要舉全家之力才能滿足首付款的准入門檻,這既是無奈也是悲哀。但是,在房價高燒不退的背景下,或許年輕人的夢想與目標都圍繞在一套房子身上。受此影響,年輕人的思維與活力、社會的創造力、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又怎麼能夠獲得實質性的提升呢?










樓市信息


掏空家底買房沒什麼問題,甚至是舉債買房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掏空家底“全款”買房就有問題了。


非必要情況下,儘量不要全款買房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不建議大家全款買房,尤其是不要掏空家底全款買房。


首先,你家底都掏空了,全部都拿去買房了,意味著身上就沒有積蓄了,在突發狀況或意外事件來臨的時候,你沒有錢去解決,會陷入非常被動的狀況。所以,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留出一定的機動資金。一般來說,建議零錢賬戶中錢,至少能維持3~6個月生活費。


其次,如果你有公積金,利用公積金去貸款,利息很低,5年期及以內利率2.75%,5年期以上3.25%,這個利率非常低了。利用公積金貸款,多餘出來的錢拿去理財,輕輕鬆鬆能跑贏公積金利率,買個銀行理財都能達到4%左右,大額存單3年期以上利率也在4%以上。


如果沒有公積金,商貸利率偏高,現在首套房大部分在5%以上,平均5.5%左右,二套房貸利率就更高了,這種情況下就要衡量,你的投資理財收益率能不能跑贏房貸利率。


哪些情況下可以全款買房?


有些情況下,全款買房比較合適。


首先,如果是父母給子女出資買房,不想給子女添加負擔,只要有能力,通常都會選擇全款買房。


其次,有些地方二套房不能貸款,或者是二套房貸利率很高,有的在6%以上,如果貸款買房的話,支付的利息會非常高,而理財收益率又比較低,這種情況下,也適合全款買房,但是手上最好留一點餘錢,如果沒有餘錢,可以少代墊款,今後有錢了再選擇提前還款。


現在中國人的思想還比較保守,不願意揹負太高的房貸壓力,全款買房的不在少數,但是希望大家要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選擇。


小斯筆記


全款買房絕對是錯誤的。尤其是砸鍋賣鐵的。貸款五十萬月供也就是兩千六百多塊錢,五十萬可以還十好幾年,何必去把五十萬現金給用了。十好幾年後兩千多的月供真的不算什麼!


成說陳事


不管你是不是有投資頭腦,但我想說你得先研究明白你有沒有理財的頭腦,咱們看看下面這比,你就知道貸款和全款的區別了。

1、銀行貸款是複利放貸,而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是單利計息。

同樣是存兩年,年化利率3%

存100元,兩年後,總利息6元,這是單利

存100元,兩年後,總利息6.09元,這是複利

2、若自身投資回報率超過銀行貸款利率,就利用了融資槓桿,放大了自己的回報。

一個項目,年化收益率10%,自己有100元本金,借別人100元(需償還利息5元),總計200元,一年後資產220,之後,還清100元+5元利息,坐擁15元收益。

借別人錢,獲得15%的回報

不借人錢,獲得10%的回報

3、銀行貸款利率是浮動利率,會隨著市場利率變化而變化,貸款後,如遇利率調整,通常在次年1月1日執行新利率。

對於一次性付清的購房家庭,雖然少了銀行利息,看起來很划算,但喪失了很多機會成本:

比如07年、14年的大牛市。如果沒有全款買房,翻一番有可能吧。

比如03年有能力在北京四環內全款買一套房,但是有的家庭偏不,自己買一套、以子女名義買一套,首付都為三成,16年再賣出去,房子市值翻8倍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他們可以自己住一套,出租一套,用租金還月供。

比如,公積金賬戶如果不用來貸款,存款利率超級低(上年結轉的按銀行同期三個月定存利率計息)。全額付清的購房家庭,公積金賬戶裡的錢還是沒能用到。

對於貸款購房的家庭,雖然多出了銀行利息,看起來很不划算,但是還要考慮下面的問題:

1、房貸的利率永遠比經營性貸款的利率要低,若有家族生意、企業的,買房貸款,所付出的貸款利率要遠遠超過房貸利率,若一次性全款買房,那在生意場上所用的錢就少了。

2、若自身投資超過貸款利率,賺的更多,但必須保證年年都需超過貸款利率才不會發生竹籃打水一場空。

3、等額本息比等額本金還的總利息要多,但還款壓力小。

說在最後,對於不會理財只會存銀行定期的家庭來說,全款買房吧,還不用多出利息,畢竟銀行賺的就是存貸之間的利差。所以:是全款買房,還是貸款買房,重點是看下面自己會不會理財。若會理財,自己的投資回報率能否超過貸款利率。實在不行,找個明白人或者諮詢專業人士,讓其出方案幫你理財,這樣才能錢生錢,享受資金帶來的更大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