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而身为父母,则很可能从中看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借贾雨村和冷子兴之口,讲述了荣国府的状况:“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孩子是一个家族的希望,而孩子上进与否,则取决于父母是否有远见。通常来说,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运气都不会太差。

《红楼梦》: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要吃读书的苦

钟鼎之家,书香大族,从出生起,宝玉就被赋予了读书的使命。

然而周岁时,父亲贾政摆了无数物件给宝玉“抓周”,他却只抓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并断言宝玉长大后必是个不学无术的酒色之徒。

宝玉真的没有读书天赋吗?

其实不然。

凡是见过宝玉的人都说,他虽性格顽劣,但聪明乖觉处,一百个人也比不上。

他非但不笨,而且还是个读书的天才。

宝玉和长姐元春,都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元春端庄博学,入宫前,曾亲授宝玉识文断字。

因此,宝玉在三四岁时,就已经读了几本书,认识几千字。

宁、荣两位国公爷也曾托梦说:“我们家从开国以来就富贵流传,但百年之后难免气运将尽,后代中只有宝玉天资不凡,如果加以教导,或许能够挽救家族。”

贾宝玉自小聪明伶俐,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但事实上,宝玉却迟迟不能成器。

究其原因,是因为宝玉虽有读书的才,却不肯吃读书的苦。

前方的路还很长,起点高并不代表稳操胜券。

宝玉和黛玉曾在大观园中共读《西厢记》,那时黛玉打趣宝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吗?”

连眼界极高的黛玉都夸赞的人,又岂能是凡庸之辈?

只可惜宝玉自恃才高,竟把精力全用在了业余爱好上,一点读书之苦也不肯吃。

初见黛玉时,宝玉就引经据典,替她取了“颦颦”二字为名;喜爱身边的丫鬟,宝玉张口就照着旧人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给丫鬟赐了名。

贾政听说后,骂他只知道念些“浓词艳赋”。

虽然贾政的话略显偏激,但宝玉也的确如此。生于封建社会的书香世家,宝玉身上肩负着家族的未来,但他不喜八股文,也不肯在科举上下功夫,没有承担起延续家族荣耀的责任。

元春入宫后,还经常给父母带信:“对宝玉要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

如此看来,宝玉辜负众望,不肯苦读,实在可叹。

元春把他禁在大观园,让他跟姐妹们好好读书,他却只顾着跟姐妹们取乐;贾政对他严格要求,他就能躲则躲;贾母把他当做心肝,他竟利用老人家的心软,多次称病不去上学。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如梅花扑鼻香。

宝玉父母施教的失败之处,便是只知道管教,不知道引导。

虽然他们对宝玉的管教极为上心,却没能抓住重点,导致宝玉只在行动上受限制,却不曾真正接受思想教育,整日里玩乐恣肆,终导致学无所成。

《红楼梦》: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要吃贫穷的苦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生在薛家,薛蟠一出生就金贵无比。

薛蟠幼年丧父,母亲可怜他是家中独苗,从小便溺爱纵容,不肯让他受一点饥寒委屈。

他上过几年学,却只能略认几个字,每天只知道斗鸡走狗。身为皇商,经手的事却是一窍不通,不过是靠着旧仆人虚领钱粮。

坐拥百万之富,又长期无人管教,薛蟠渐渐变得奢侈放荡,还得了个诨名“呆霸王”。

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越走越偏。

没吃过贫穷的苦,反而一直靠金钱与权势胡作非为。薛蟠坏名声在外,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和仆人算计,使得家业渐渐衰落。

薛蟠的母亲觉得无力管教,便让他进贾府学规矩。没想到薛蟠交友不慎,遇上了贾珍等不学无术之徒,更比从前坏了十倍。

在家里,薛蟠跟亲妹妹吵架,嘲讽妹妹女大不中留,把素日沉稳的宝钗气得呜呜直哭;

出门跟宝玉去喝酒,把长相俊美的柳湘莲当作戏子轻薄,丢尽脸面,种种恶行为家族没落埋下了祸根。

因为从没受过贫穷的苦,所以认为赚钱是件容易事。

他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独自去南方进货,半路喝多了酒,嫌店小二送酒慢了些,便跟人争吵起来。

此时薛家的家族势力已呈现衰落之象,但薛蟠整日沉浸在富贵中醉生梦死,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还失手打杀了店小二。

后来贾府衰落,薛蟠也因为杀人案受到牵连,被判流放。百年家业毁于一旦,倚仗富贵不知愁的美梦,终究还是被薛蟠亲手断送了。

出身商贾世家,薛蟠本可以守住家业、安稳一生,但薛姨妈的过分溺爱,让他不知人间疾苦,终究误入歧途。

若要孩子清醒坚强,就要让他适当地受些贫穷之苦,也许这才是长久不变的真理。

要吃独立的苦

小红原是宝玉的丫鬟,在怡红院众多丫鬟中,她虽然不起眼,却是个并不简单的人。

论出身,小红的父母都是府中管事,她不应该比别的丫鬟差,但父母偏都是极其老实的人,凤姐曾笑说他两个是“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由于父母的过分老实,连带着小红也不受重视,慢慢地,小红成长为一个独立又有主见的人。

有一次,宝玉回到园内,几个大丫鬟都派了出去,宝玉刚好口渴,叫了几声都没人答应。正打算自己动手时,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二爷小心烫了手,让我们来倒吧。”

按理说,小红是后院的丫鬟,不够资格进屋伺候,但她从小有志气,常常找寻机会表现。今天见房中空缺,便果断出手。

果然,宝玉见她姿色不凡,便问她职务,小红也成功为自己刷了一下存在感。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主子前面露了脸,必然会遭到其他丫鬟的排挤,撞见小红献殷勤的两个大丫鬟便对她恶语相向。

面对别人的恶言恶语,小红开始分析自己的处境:虽然自己出身不差,但父母装聋作哑惯了,宝玉房中的人又都厉害,靠父母怕是不能在这里出头。

小红渐渐想通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生活都只有一个主人,想有所作为只能独立自主。

有一次,看到凤姐在远处招手,别的丫鬟都不知所措,只有小红迎了上去。凤姐见她容貌俏丽,说话又知趣,便问她敢不敢承担一件复杂事。

小红听后,笑着说道:“奶奶只管吩咐我去做,若做的不好,误了您的事,凭您责罚就是了。”

凤姐见小红有胆气、有担当,对她的赞许不由得又多了几分。

果然,小红将凤姐的话圆满带到,又一路寻着凤姐,一口气把平儿交代的事告知凤姐。

凤姐见她聪明伶俐,于是便把她收入麾下,并称赞说:“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不像他们扭扭捏捏蚊子似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有主见的人总能迅速抓住机会。

小红成功了,吃尽了独立的苦,她重获新生,得到了凤姐的青睐。不仅打破了自己在怡红院的尴尬处境,也为日后施展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让孩子“吃苦”。

如果说吃亏是福,那么吃苦就是贵。

想要人前显贵,就要给孩子一些“苦头”吃。

“吃苦”不是盲目地受贫受穷,而是通过不那么完美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力,激发孩子的斗志,使孩子明白幸福来之不易的道理。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给孩子“吃苦”,吃过苦的孩子,都更懂得生活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