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扶苏继承大秦的帝位,刘邦项羽还有机会成功吗?

朱坤明


有,而且机会很大。

下由文史老斯基给您简单的说两句

第一,扶苏公子在《史记》中的人设厚道仁爱,当然是对大秦群臣和宗室,而不是对天下百姓或六国余部,后者就算再仁爱,也打不动了,人家是国恨和家仇。

第二,秦朝的宫室力量有所衰退,但文官集团,军功贵族,势力极为庞大。维持帝国运转的基础是财政,而秦朝超前的大基建,大国防,以及秦始皇的六次大规模自驾游,对于当时民众,造成极大负担。

也就是所谓的,天下苦秦久矣。

严酷的秦法,繁重的徭役,让最底层不堪重负,各郡县的六国人民还心念故国,地方精英势力庞大,后期起事的齐国田氏,江东项氏,燕赵的张耳陈余都是六国贵族,后期的英布彭越则是地方草莽。

第三,不论扶苏胡亥即位,刘邦项羽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已经定型,扶苏还要为始皇帝厚葬,还要按照他父亲规格给自己修陵墓,南方百越战事不能听,北方蒙恬还要守长城。军备必须保持。

没有大泽乡的暴雨,没有陈胜吴广,也会有小泽镇的飓风,然后有张胜赵广顶不住了,揭竿而起。

第四,当时秦朝的高压统治,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不是换谁即位就能解决的。是全社会体系的危机,差的就是引爆。

扶苏上台,可能会搞怀柔,但民怨基本压不住。不杀蒙家名将,及早出兵山东,也就是延缓一下。

而那个造反多么苗头一旦冒出,很难压制的。

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规律来推演其走势的。





野生历史老斯基


在我看来,如果是扶苏继承了大秦的帝位,那么刘邦与项羽成功的机会就大大的降低了。

首先,扶苏与秦始皇截然不同的性格。

  • 秦始皇是一个刚愎自用,极度自信的人,他会为了达成自己的想法不择手段。同时,他又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主张用严苛的法律制度来管辖黎民百姓。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那些统一六国,叱咤风云的秦之锐士,是他推行政策的坚实后盾。但是人总会老去,在没有强悍的军事力量支撑之后,面对暴政,黎民百姓肯定会奋起反击。而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所爆发的时间,正是在秦始皇过世前后,这恰恰说明秦始皇严苛的法家思想与当时社会发展的格格不入。

  • 扶苏呢,在后世的记载当中,是个宽厚仁慈但有些优柔寡断,敢于直言进谏,很有自己的思想,非常亲民的人。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扶苏就当庭提出反对意见,也正是因为这次进谏,使得扶苏被外派到北方驻守,失去了先机。最终由于他的优柔寡断,断送了自己性命与秦始皇的梦想。但是如果扶苏没有那么软弱,成功的从北方回到首都咸阳继位,那么,从我的想法来说,他肯定会更多的听取基层的意见,在其父秦始皇的政策上进行修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平息民众的怒火,减轻民众的负担,这样一来,虽然在他继位的时候,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发生,但是他肯定有足够的方法和军队支持,来平定起义军,并吸收教训,给国家平稳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如果扶苏成功上位,那么他所倚重的自然是蒙恬而不会是赵高。

  • 在历史上,秦始皇死后,是李斯与赵高勾结,拥立的二世胡亥,并矫诏让扶苏自杀。随后赵高处理掉李斯,独揽大权。面对国内纷乱的局势,赵高只顾着捞权捞钱,并没有什么措施去缓解局面,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 假设扶苏继位之后,肯定不会重用赵高等奸诈之人,他最倚重的自然是与他一同在北方抵御匈奴的蒙恬等人,而李斯也会因为自己的才干被选用。在蒙恬的军事支持与李斯的治国才能辅佐下,扶苏能够很快的处理掉当时已经爆发的小规模起义,然后根据战报以及民众的呼声,做出适当的政策改变。

最后,在扶苏温和的思想政策下,刘邦与项羽或许不会起兵,反倒是会加入秦朝官场,成为重要的成员。

在扶苏相对温和宽厚的政策下,秦末的群雄或许就不会纷纷起兵。面对扶苏的善意,原六国贵族与秦朝政府合作的机会自然也会大大增加,作为楚国名将之后,项羽在稳定的局势当中,应该会去到北方边疆征讨匈奴,而刘邦应该会从亭长一职开始,逐渐提升,成为地方要员。而不会发生现实中由于秦二世及赵高的暴政,所激发的大规模起义。

总结:在我看来,如果扶苏成功继位,在扶苏温和宽厚的政策引导下,秦朝会稳定很长一段时间,而刘邦项羽等人,则会逐步成为秦朝官场的重要成员,最终成为封疆大吏或者是地方要员。


小川读历史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后,宰相李斯和赵高篡改了始皇帝的遗旨,将原本属于扶苏的皇帝位给了心狠暴戾的胡亥,结果导致秦朝天下群雄四起,二世而亡。

假如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的话,小编觉得刘邦项羽不可能有机会,甚至陈胜也没有机会带头造反,因为自古开国皇帝后继之人,首先是守城之君,扶苏也许说守城之君,身边有很多的能臣武将。

秦始皇可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大杀功臣,反而那些功臣都好好的,如果没有胡亥,扶苏继位,也许会善终的,所以说,扶苏继位,刘邦和项羽没有任何的机会。

如果扶苏继位,秦朝也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他身边有很多能臣武将,必然会辅助扶苏治理天下,相信在扶苏的带领之下,天下太平,所以,不管是陈胜吴广,还是项羽刘邦,都没戏,可以说,我国第一次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不再是他们了。

还有就是秦末,各路诸侯打打杀杀,老百姓过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了,希望有一个统一的不再战争的国家,而以扶苏仁慈龚德的性格,想必会出台一系列修养声息的计策。

再加上扶苏在外亲眼看到底层民众的痛苦,在施政上也可能要宽松些,也能减少敌对力量,有了这两条,刘邦项羽只有当顺民的份,造反必当人人而诛之。







Zh上善若水W


如果扶苏即位,最关键的变数是秦国的统治模式会不会改变。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以法立国,以军功授爵。像陈胜、吴广和刘邦,都是因为严苛的刑法没有退路才选择造反的。而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但对待山东六国并没有从文化层面真正接纳、认可、融合六国的文化。所以,六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是秦国人,而认为自己是亡国奴。一旦法律逼得没活路,那造反就是必然。陈胜所说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就是当时底层百姓内心最真实的呼声。

扶苏上台后,如果能一改秦国严苛的法治节奏,与民休息,那么至少不会有那么多民变,像刘邦这样的人可能就做一辈子老炮,也未可知。

但项羽与刘邦不同。作为官N代的项羽与秦国既有国仇,又有家恨。项羽是一定不会甘心俯首称臣的。而且,项羽也有夺取天下的野心。他见到秦始皇仪仗队的时候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而不是“我要替爷爷报仇”。所以他报仇的情愫中掺杂着建立功业的雄心。

那如果扶苏即位,可能会延缓项羽起兵的时间。结合上面的分析,如果没有其他起义军的策应,秦军只需对付项羽一军,那么胜算确实是很小。





即将有文化的新青年


事实无论是谁继承帝位,大秦都不可避免的会走向灭亡,刘邦与项羽都有机会成功。

要说这个原因,源头还是商秧变法,此变法使得秦国成为了“唯耕唯战”的国家,整个国家只有二个事——种田与打仗,也可以说就是一件事——战争。

这就很好理解了,秦国开战,打赢了,分土地,凭军功分爵位,也就是瓜分战争红利,所有人都有好处,这种积极性打动了还是贵族的广大百姓。

可有一个问题,六国都被灭了,没战争可供秦国打了,也没土地财富供秦国分了。而且秦国还没有改革商秧的政策,国家没及时向其它行业转向。如此没收入,又有大量支出的公司,焉能不亡?

一个重要原因,六国原有贵族并没有完全被剿灭,比如后来反秦势力中有“齐国田氏,韩王信(不是韩信)楚国的项氏一族等等。

秦始皇的郡县制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还是有些许超前的,强行推广会造成反噬。比如后来的汉高祖就分封自己的亲戚为王,给封地;当然最重要的土地只留给自己,这也算是一种半分封半郡县的方式,乃至酿成后面的七国之乱,这是后话。

乱用民力,统一天下后,始皇帝还征发大军北南匈奴,南下南越,国内还大搞基建,还强迫百姓为他劳动,没工钱。陈胜吴广起义就与苛政有直接关系,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点火星,全国都会燃起来,再加上六国的余党。用现代的话来说,七国间的战争是大地主之间的兼并,统一之后的秦与起义军的战争,是地主与百姓之间的战争(虽然也有项羽等地主党在内),性质变了,战争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

我的观点是,无论是谁继承大位。帝国的继承者在不能完全剿灭六国残余者的情况下(事实上对于秦国来说,剿灭无影无形的敌人比灭掉一个国家还难)。尤其统一六国后,打不死敌人的情况下,又不能安抚他们。又乱征战,修皇陵等等大项目,逼起家民起义。


艾洛布


当然有机会,只是成功的可能性会低一些!

有机会是因为秦朝的症结不是换个人就能解决的,即使没有秦二世、没有大泽乡起义,没有陈胜吴广。也会有张胜赵广揭竿而起,农民起义无法避免!

为什么这么说。

当初秦朝在统一的过程中和统一后,其实对民众的伤害是巨大的,无论是战争还是后期修筑长城和秦直道,都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还有“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这些东西,都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这些秦朝的新政策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众所周知,秦国的法制是相当严厉的,所谓的暴政,酷吏在秦所统治的地方及其普遍,虽说秦朝统一文化,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就当时而言是不认可的

或许从历史长远角度来看,这些是好的!但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一切都显得有些操之过急,显然乱世之后的休养生息才是实现国家长久发展的更好办法。而且六国刚灭,民众对故国的怀念极其严重,同时各地都有所谓的亡国者在传播故国的好,在企图复国,就算扶苏有能力并非短期内能扭转整个局面的。

然而秦朝在一统后没有真正的修养生息,长年的战乱和瘟疫爆发都给人民照成了巨大的损失,流亡和饥饿都是家常便饭,这些社会情况下,不是单单一个扶苏能解决的,也许会在扶苏继位后有所改变,但人民的积怨已经根深蒂固了,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因素。

最后还得说说扶苏这个人,众所周知,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可以这么说秦朝的历史大量来自于汉朝,汉作为秦后世的王朝,贬低前朝是必然的,不突出前朝的不好,或秦二世的暴政,如何表现出当朝的好。

而且在古代篡位是一个极其让人不齿的行为,贬低胡亥抬高扶苏也是历史的必然,至于扶苏这个人真的怎样,后世也无法真正的了解,但作为秦始皇这么伟大的一个帝王,在一直推行法治和暴政的政治下,他选出来的接班人也不会心慈手软到什么地步。

当然了,换人之后,至于会不会还有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那就不得而知了!虽然他们很可能会在起义大潮中扮演主要角色。但是没有秦二世的暴虐和赵高的乱政。扶苏和蒙家兄弟治理下的秦朝实力无疑会更强大。

要知道,当初一个章邯就打得起义军哭爹喊娘。当时得大秦军队在实力上依然占据优势。只可惜巨鹿之战,项羽开了挂。

那么若是当时主将不是王离,而是蒙恬,结果会怎样?


白话历史君


是不会有机会成功的,因为扶苏的得民心,并且朝中多数的大臣都是愿意跟随扶苏。

在民心,以及朝中大臣都愿意追随扶苏的情况下,他们两个不会有什么机会的,就简单的打个比喻,项羽带兵和蒙恬对战,未必能够打得过蒙恬,并且在期间扶苏是愿意全力支持蒙恬的。

其实在秦始皇倒下的时候,秦朝国力还是非常的强盛,开国简单守国难,而恰好,扶苏就是有着这种君主能力的人,给他机会继位,秦朝很快就能打造成铁桶一块。

别说项羽刘邦了,就连后来的陈胜吴广都不会有,他们的打的就是扶苏名号,侧面说明了扶苏在秦朝大臣和民众心中的地位。



历史小林


随着巡游到沙丘一病不起,赢政也知道行将大限,为此只好选择将皇位传承给扶苏。然而这位皇位的继承人,此前因为政见不合,已经被他赶了北方与蒙恬一起戍边。第一时间皇位无法得到传承,就给了赵高钻营空间。

为此,扶苏不仅没有能够当上皇帝,而且还被伪造的圣旨逼死,陪葬的还有大将军蒙恬。很多人读到此处,也唏嘘不已。很多人都在想,假如按照赢政的临终愿望,扶苏真的继承皇位,那么他所一手建立的帝国,还会不会二世而亡呢?其实细细分析一下,还真是不容乐观。

先来看一下,扶苏如果继位的话,会给帝国带来哪些好处。首先,从他此前的经历来看,他对于儒家思想更为推崇,再加上他本人性情更加仁厚,更容易推行轻徭薄赋。如果他早早得以继位的话,也许焚书坑儒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当然他也就不会被赶到北边去镇守了。

其次,还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就是军队的支持力度。如果扶苏不死,与他关系不错的蒙恬等人肯定会被重用起来。即使当时天下有人起来反对,但他们的能力根本无法与强大的秦军相抗衡。事实上胡亥之所以不堪一击,与他当时掌握的军队,大都是此前关在阿房宫里的犯人有关。

第三点,考虑到当时的秦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即使扶苏没有父皇那样的才能,但由于他位置来得正统,民间的反对之声无疑会更少。只要他不像弟弟那么糊涂,还是很容易收服民心的。当然想让他完全废弃秦国的法制,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必要的法制还是必须的。不过,即使是他继位,有很多问题,也并不是他能够克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山东六国贵族弟子的仇恨。除了陈胜等农民起义军以外,反对秦朝的最大力量,其实还是那些被翦灭六国的贵族势力。包括项羽、张良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根本不会考虑扶苏推行的是不是仁政,他们想要的只是恢复自己的权益。

其次,还有一个矛盾,就是秦朝自身内部。秦国原本自身就有一大帮传统贵族,他们与后面那些凭借军功的新兴贵族之间,一直是在争权夺利。为了能够把这对矛盾掩盖下去,按照商鞅的军功制度,就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发动战争。这在和平时期,矛盾就会激化,扶苏也根本无力解决。也许他继位,能够使王朝多延续一段时间,但灭亡的命运,是从帝国建立之初就埋下的!






富士康一哥


秦王朝要保住江山,必须杀掉两个人:赵高和李斯。但李斯可以等扶苏登基一年后杀之。因为此人秦始皇死后新皇难以驾驭,思想太复杂,必须死掉!而赵高是必须迅速杀掉的奸臣。如此做了,刘邦和小羽都没有机会上位,因为秦大将和秦暴政在扶苏的主持下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处理。秦王朝必将迎来江山一统,天下安心!


德育天地之精华


扶苏上来他们没机会了,扶苏还是很有能力的人在秦军中威望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