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滸傳》中為什麼水泊梁山的好漢接受朝廷招安,而方臘卻割據一方自立為王?

大馬哈魚12


首先,水泊梁山和方臘起義不是一個性質。先來說水泊梁山,大多數梁山好漢都是被迫上山,落草為寇,注意這個地方,是被迫落草,而不是真正的反朝廷,比如大家熟知的林沖,原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何等威風,因被高俅養子陷害,被迫上的梁山,再如武松,因怒殺西門慶被迫上梁山,再說梁山頭領宋江,原也是押司官職,絕大部分梁山好漢並不是真正反朝廷,而是反奸臣;再來說方臘,方臘是率窮苦大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等於是明著和宋廷對抗,沒有迴旋的餘地,就算投降也是一死。

其次,水泊梁山和方臘政權實力相差太大,方臘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權,佔有八州二十五縣,總計不少於二十萬軍隊,還是可以和當時腐敗的宋廷分庭抗禮的,因此是不會輕易接受招安的。

最後,利害關係的驅使,宋江集團,一部分是讀書人,一部分以前都在宋廷任職,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們痛恨奸臣,而不反皇上,所以說宋江接受招安是代表了梁山好漢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個不錯的出路;而方臘起義就是為了推翻宋腐朽統治,宋廷豈能容他,招安就意味著放棄,意味著死亡,不接受招安,自立為王,不斷壯大自己,還能拼一把。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不當,還望指出,一起討論!


緣影俠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水滸傳》中與朝廷對立的有四大勢力,而為人們所熟知的主要有梁山和方臘兩大勢力: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勢力佔據八百里水泊,固守一隅;以方臘為首的勢力雄距江南一代佔據六州五十二縣,並自立為王。

對於方臘,如果沒有接受招安的梁山大軍的征剿,怕是很有可能就取代北宋朝廷了,不過樑山好漢也是死傷慘重。那麼:

為何方臘能夠割據一方,自立為王?

其一,有組織且深得民心。方臘為明教(又稱摩尼教)教主,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且深得民心,所以很快便聚集了很多窮苦民眾起義一起反對北宋朝廷。

其二,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朝各州縣竟無一人能抵禦方臘起義的攻勢,僅一年的時間便攻佔了六州五十二縣,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奈何朝廷官員卻為一己安逸竟隱瞞軍情隻字不提,放任方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成長到如此地步。

為何梁山有剿滅方臘的實力卻選擇招安?

其一,宋江主張招安。宋江雖然曾經只是一小吏,但卻一心想做一個封建社會公認的賢能之臣。另一方面,宋江也是為眾兄弟著想,希望眾兄弟能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不是被後人視為賊寇。

其二,梁山好漢大多曾為官吏。梁山好漢中的多數都曾當過管,他們中的或受奸臣陷害或被吳用設計被逼無奈而上梁山,所以招安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是件好事,或明著支持或暗裡默許宋江招安之心。

其三,梁山好漢義字當頭。梁山好漢齊聚梁山,義字當先,既然哥哥宋江有意招安,即便自己心中有千萬不願,也只能暫且隨了哥哥的心願罷了。


小熊影視部落


我認為,梁山和方臘是兩種性質的組織。梁山人大都是為了逃避仇家或者官府的追捕走投無路而落草為寇,目的是為了找個能生存的地方,朝廷不來找他們的事,他們也不去找朝廷的事。雖然有時也是對抗官軍,也攻打過城池,那是為了殺貪官汙吏,並不是為了推翻大宋王朝,達到目的後就退出佔領的城池。方臘他們則是不一樣,方臘自立為王,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們的目的就是推翻朝廷,推翻趙家的政權,取而代之。因此,朝廷更容易特赦梁山好漢,不再追究他們的罪行,而梁山的大多數人,本身也不想反抗朝廷,他們上梁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更容易去接受招安。而對於方臘他們則是犯了十惡不赦的重罪行,反叛,被特赦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人去積極主動的追求詔安,而方臘他們則要取而代之趙家王朝,哪裡還會去尋求朝廷的詔安呢?



俗不可耐1982


在《水滸傳》中,有四大寇為方臘、宋江、田虎和王慶。當然熟讀《水滸傳》的都知道,梁山宋江等兄弟後來接受招安,而方臘、田虎、王慶卻未招安。而後梁山兄弟東征西討平定田虎、王慶和方臘。

當然梁山在征討遼國、田虎和王慶時不僅取得勝利,而且梁山一百零八位兄弟無一折損,但在征討方臘時,雖然也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損失慘重、所剩無幾。

那在《水滸傳》中為什麼梁山兄弟接受招安,而方臘卻割據一方呢?

其實在梁山未招安之前,他們都是被朝廷視為禍患,並稱為四大寇,所謂寇就是草寇、叛逆之人。當然他們各自都有實力,並且各自的兄弟都多有勇猛過人的,並且有的還都是有義氣的,相比一下田虎、王慶、方臘屬下間的兄弟義氣,並不會比梁山少多少。

然而《水滸傳》的主角卻是梁山兄弟,梁山兄弟本來是有義。但在古代,除了義之外,還有一個也很重要,那就是忠,這裡的忠當然是指對朝廷的忠。只有有了忠,才會被推崇。

而整部《水滸傳》主要講的就是忠心之心,若梁山只有義,而無忠,那又和田虎、王慶、方臘有什麼區別呢!無疑永遠是一幫草寇叛逆,這樣的話,又何必單為梁山立傳。

正是因為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全了梁山的忠義之名,讓梁山兄弟從義氣為重的草寇,轉身為為國效力的忠心之士,這才和其他三寇不同,這則是梁山兄弟能為《水滸傳》主角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江、方臘、田虎、王慶雖然原先都是草寇,但宋江雖然為梁山草寇之首,但是他本人卻一直有報效朝廷、忠心朝廷之心,就是說他雖然身為草寇,但他還是有著一顆忠義之心。而方臘、田虎、王慶因為實力有些大了,自己作威作福,自然不願在向朝廷臣服。

特別是方臘,他割據一方,曾一度讓朝廷感受到極大的威脅。如此他又怎麼能甘心招安呢!所以《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的兄弟會接受招安,而方臘卻割據一方自立稱王。


中孚鑑


企業發展如何,領導起到關鍵作用。

宋江是水泊梁山集團第三任領導人。

大家都是到稱宋江為“公明哥哥”“宋押司”,雖然官員不打,但人家好歹也是正規君出生,也是有過組織的人。人家當過官的人,有名有利,所以宋江肯定不願意自己落為“草寇”,而被後人恥笑。他說做的一切都想把集團往好的方向帶,想為成員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這唯一的出路就是朝廷詔安。集團沒大部分成員都反對,因為知道當時朝廷現狀是什麼樣的局勢,可是宋江仍報幻想,堅持詔安,為什不把高求抓住之後,沒有殺他,反而低三下四地給高求道歉,請求饒恕,還把高求放了。很多集團成員都不明白董事長的用心啊。



方臘是農民起義的領袖,自主創業,沒有組織的。成立公司後自己建立政權,可是上頭(宋徽宗)是堅決不允許的,當然不受待見,被定義為“匪”。在那個年代只要被定義成“匪”,那可就是死罪。而且他又不像宋江在朝廷李還認識點人,有點人脈。所以方臘也是沒辦法,只有“佔山為王”。而朝廷不可能詔安他,他也知道即使朝廷被朝廷詔安,遲早也被朝廷給處死。


易拍君


第一就是宋江自己的教育,宋江是儒家教育的犧牲品。在宋老爺叫宋江回家這樣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被閻婆惜抓住把柄的宋江沒有辦法只好辣手摧花開始逃亡,自己知道自己是戴罪之身,回到家鄉有很多危險,但是宋江還是聽從父親的要求,義無反顧回到家中被官府專案歸案。這樣的表現刻畫出宋江老實迂腐的內在,讓我們瞭解,在宋江的人生中,沒有反叛。

江州的反詩是宋江心意的抒發,但是滿腔怒火都是自己沒有被賞識,沒有出名,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的苦悶,離經叛道是醉酒的放縱,酒醒後的宋江很害怕,他不敢面對自己的反叛,於是他裝傻想要矇混過關。被梁山所救,看到梁山的勢力,讓上山的宋江意識到,梁山是自己完成抱負的捷徑,忠義堂就是伏筆。功成名就的宋江面對御賜的毒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江的悲劇,也是梁山好漢的悲劇。在宋江儒家思想的束縛下,梁山走不上起義的道路。

第二個原因是梁山的性質與方臘不同,方臘農民起義的性質很明確,在他的帶領下,當地百姓對方臘勢力很認可,但是梁山的發家和崛起離不開自己的土匪本質。梁山好漢大多是打家劫舍的存在,黑店更是梁山的常有生意,所以土匪本質的梁山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招安就是宋江希望的洗白,希望可以通過招安讓兄弟們有光明的前程,如果不招安,梁山社會毒瘤的本質讓他們只能在梁山據守。沒有民心,沒有基礎的梁山不能像方臘一樣成為點燃燎原之火的星星之火,沒有號召力和百姓的認可讓梁山不能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招安成為梁山的唯一出路。

第三個原因是梁山和方臘的統治不一樣,梁山好漢的統治關係建立在好漢之間的兄弟情誼上,宋江成為大頭領也是眾人的認可,招安引發梁山的爭吵,其他命令也是相同,梁山沒有統一完整嚴肅的領導層次,沒有嚴格的等級劃分,讓梁山所有的行動和指令在方臘面前如同兒戲,方臘是完整的政教合一體系。方臘使用的教派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明教,用教義來統一民眾思想,武裝頭腦,方臘的起點就和梁山不同,如同太平天國一樣,嚴肅的等級在方臘的之後下成為合格的農民起義,這是靠兄弟情義維繫的梁山做不到的地方,所以在梁山的情況下,宋江做不到和方臘一樣的農民起義。

第四個原因地理位置,梁山地處山東離京城太近。宋朝皇帝肯定不會允許在自己眼皮下有這麼一個大反賊。當時北邊宋朝的軍隊還腐化的不是太厲害而南方不同,南方軍隊早就爛透了,再加上幾次生辰綱剝削早已經沒了百姓基礎。天然屏障長江天險,這些加起來是方臘稱王的基礎。



輕輕喝茶男


主要是方臘和宋江兩個集團的頭目和集團成員成分不同,所以走的政治路線就不相同。方臘是本幫工,但一種說法是柒園主,顯然方臘不是官府的官吏,社會矛盾激烈時官府和民眾矛盾就不可調和,容易產生對立,而方臘起義隊伍主要是被官府繁重的苛捐雜稅和地主惡霸壓迫喪失生產資料的農民,以及一些僱工、無業貧困人員組成,所以這種隊伍的大小頭目和成員,由於長期受官府豪強的壓迫、受剝削的矛盾和仇恨,一旦造反就容易形成推翻官府的共識,並形成造反的政治口號和綱領,目的在推翻以皇帝為首的舊的政權,建立新的政權。

而梁山隊伍頭目宋江是鄆城小吏,並且也混得不錯,縣令依靠重用他,宋江也和同僚關係很好,因殺人吃關司充軍,但宋江都不願落草,幻想服完刑重回體制過正常人生活,心裡從未有造反推翻皇帝及封建政權的思想,雖不得已落草提出替天行道的主張,天指皇帝,實質是替皇帝行道,不是真造反。加上梁山頭領主要是由失意官吏、軍官、被俘軍官、地方豪強惡霸、開黑店害人性命為生惡徒、搶劫殺人等等無良歹徒居多,而且都是宋江的依靠力量和梁山隊伍骨幹,都和宋江想法一樣,都想恢復和嚮往體制隊伍的正常生活,都適應和願意維護宋王朝的政權統治,所以梁山隊伍的成分就決定了他們走招安的道路,為朝庭效力。


老夫常談


首先,水泊梁山和方臘起義不是一個性質。先來說水泊梁山,大多數梁山好漢都是被迫上山,落草為寇,注意這個地方,是被迫落草,而不是真正的反朝廷,比如大家熟知的林沖,原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何等威風,因被高俅養子陷害,被迫上的梁山,再如武松,因怒殺西門慶被迫上梁山,再說梁山頭領宋江,原也是押司官職,絕大部分梁山好漢並不是真正反朝廷,而是反奸臣;再來說方臘,方臘是率窮苦大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等於是明著和宋廷對抗,沒有迴旋的餘地,就算投降也是一死。

其次,水泊梁山和方臘政權實力相差太大,方臘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權,佔有八州二十五縣,總計不少於二十萬軍隊,還是可以和當時腐敗的宋廷分庭抗禮的,因此是不會輕易接受招安的。

最後,利害關係的驅使,水泊梁山,一部分是讀書人,一部分以前都在宋廷任職,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們痛恨奸臣,而不反皇上,所以說宋江接受招安是代表了梁山好漢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個不錯的出路;而方臘起義就是為了推翻宋腐朽統治,宋廷豈能容他,招安就意味著放棄,意味著死亡,不接受招安,自立為王,不斷壯大自己,還能拼一把。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不妥當的,請各位觀友,一起進行討論





糖豆看天下


因為梁山泊裡也有派系山頭啊!要知道,梁山泊排定座次後,宋江名正言順地當上梁山的老大,他立即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大旗。讓樂和唱《滿江紅》,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三位剛烈的漢子同樣反對招安,可宋江對他們的言語完全不一樣。對李逵是“大喝道”:“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理!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而對武松與魯達卻這樣說:“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來冷了眾人的心?” 從這可看出水滸的“山頭”。李逵是家奴,是宋江在江州脫險帶出來的親信,對家奴大聲呵斥不以為過,還能起敲山震虎的作用。而對武松、魯達這兩個二龍山來的頭領,他只能安撫,因為二龍山人馬和梁山人馬近似聯盟關係。一家小公司和大公司合併成一個新公司,大公司不可能完全控制小公司的高層人士。 梁山人馬的基本構架是“一大”加“四小”。“一大”是原來的梁山人馬,“四小”指青州的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和華陰的少華山,好比一個大集團公司的核心層企業和鬆散型子公司的關係。後來“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眾山歸水泊是實,但“同心”卻未必。眾山同歸梁山,是為了生存,免得被各個擊破。作為核心層企業的老總,宋江有更長遠的追求,招安後,宋江、吳用等作為主要人員也許能進入皇帝的視野,而他們作為一般的跟隨者,命運如何更未可知。 當眾山人馬上了梁山後,表面上兵強馬壯,但彼此的關係更加複雜,山頭更多。從宋江三打祝家莊後,他一直留心羅致朝廷的武官。他知道,如果不改變梁山的隊伍構成,不但“招安大計”無人附和,就是那些不同出身,分屬不同山頭的各位好漢,都難以擺平。排完座次後,梁山表面處於最興盛的時期,這也是宋江和朝廷討價還價最好的時機,如果再拖下去,各個山頭的人矛盾顯現出來,宋江僅憑自己的權謀,憑戴宗、李逵、花榮等人,是難以控制住局勢的。因此招安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也做不得。太早做不得,太晚也做不得。 招安後宋江等人奉詔徵遼、徵田虎、王慶、方臘,不僅是朝廷利用外寇和反賊削弱梁山的力量,也可看成宋江在征戰中削弱非嫡系人馬。一百零八將中,宋江的嫡系陣亡比例最低,難道是偶然的嗎? 一部水滸,直到結束依然可以看出梁山原先種種的“山頭






成就在於利用空餘時間


獅子領一群羊和羊領導一群獅子,兩者的終極目標不一樣。獅子以我為尊,過州撞府,橫行天下,有自己的理想情懷,一旦功成君臨天下,改朝換代,一統海內;一旦失敗,身敗名裂,大逆不道,株連九族。羊是謹慎,懦弱,易滿足的複合體,不逼上梁山,不會造反,就算造反也猶抱琵笆留條線,殺人放火金腰帶,招安是目的。

造反的路線決定了,領導人就是最關鍵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