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2020年2月27日早晨,一個女孩衣衫不整地從家裡跑出來尋求警察幫助,女孩穿著單薄的睡衣,光著腳,披頭散髮,神色緊張,這個女孩名叫王垚。

民警本以為這是一場普通的家庭糾紛,沒想到女孩的一席話讓民警的神經一下子緊繃起來,女孩說打她的人並不是她親生父親,她是小時候被騙來的,經常捱打,已經有七八年了。

我們把時光撥回到2013年3月的一天,王垚從河南鄧州市某小學放學後,在找媽媽的路上,經過一家蛋糕店,看見裡面有人在做蛋糕,就盯著裡面看。

這時,一箇中年男子過來問她想不想吃蛋糕,王垚點了點頭,男人說可以開車帶王垚去找媽媽,並給她買蛋糕吃,單純的王垚上了中年男人的車。

從此,家人再也沒有了王垚的消息,直到這次警方將王垚解救出來,她與家人已經分別了7年,當初的小女孩已經長成了大姑娘。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看過這則新聞後,我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當年,王垚被拐賣時已經9歲了(虛歲),一個9歲的孩子怎麼會被一塊蛋糕就拐走了呢?

做父母的都怕孩子抵擋不住外界的誘惑,這個世界太複雜了,抵擋不住誘惑,孩子上當受騙的機會就增多了。其實不只是孩子,我們大人在面對誘惑時,就一定有頑強的自制力嗎?

站在我們成年人的角度來看,一塊蛋糕怎麼能拐走一個9歲的孩子呢?但對於9歲的孩子來說,那塊蛋糕就是天大的誘惑,它是有魔力的,在誘惑面前,孩子就喪失了安全意識。

那麼,我們該如何教會孩子抵制誘惑呢?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一味地批評嘮叨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才能讓孩子理解、記住我們的話,學會在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孩子的合理需求一定要滿足

我們小區有一個女孩,大概十歲左右,家庭條件算不上有多差,但女孩的媽媽很摳門,從不給孩子買零食吃,總告訴孩子吃零食不好。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與一個鄰居在樓下聊天,鄰居剛從超市回來,買了一些酸奶,她把酸奶分給她兒子和她兒子的夥伴吃,這個女孩看到後,立馬跑了過來,伸手就去躲鄰居手裡的酸奶,“我也要吃。”

這一幕讓我和鄰居都很詫異,一般來說,兩三歲的孩子伸手向別人要吃的,我們還能理解,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上來就搶,真的很少見。

這應該與她的家庭教育有關,女孩從來沒有被滿足過,所以一杯普通的酸奶,對她來說都是很大的誘惑,這也就是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被一顆糖、一件小玩具就拐騙走了。

曾經和這個女孩的媽媽聊過天,她媽媽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你這次給她買了,下次她還會要,孩子會得寸進尺的。”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我覺得這樣的要求對孩子來說太苛刻了,當她發現自己和身邊的夥伴都不一樣時,她會感到自卑,小夥伴可以吃餅乾、喝酸奶,她卻不可以;小夥伴有洋娃娃,她卻沒有;小夥伴都有一條漂亮的公主裙,她也沒有。當小夥伴發現她什麼都沒有時,會嘲笑她,孤立她,更加劇了她的自卑感。

越是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心裡才會生出更多的貪念,才會有更強烈的補償心理

。曾看過一則新聞,有一個媽媽總是給女兒買各式各樣的裙子,很少給孩子買褲子穿,即使大冬天她也喜歡女兒穿裙子的樣子。原來這個媽媽小時候特別想要一條公主裙,可她的媽媽卻沒有給她買過,總是讓她穿姐姐的舊衣服,現在她有能力了,通過給女兒拼命買裙子的方式來彌補自己年少的缺失。

所以,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長一定要給予滿足。

拒絕孩子無理要求,但要給予愛

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但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一定要給予拒絕,但在拒絕的過程中不能少了對孩子的關注和愛。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一個小女孩在經過一家蛋糕房時,被裡面飄出來的香味吸引了,女孩拉著媽媽的說走進了蛋糕房,女孩對媽媽說:“我要吃草莓味的蛋糕、巧克力味的蛋糕、牛奶味的蛋糕,還有烤芝士蛋糕。”

“不行,太多了,不能買。”媽媽回答道。

“我就要吃,我能吃好多。”被媽媽拒絕後,女孩大叫起來。

“你再鬧,一樣都不能買了。”媽媽下了最後通牒。

女孩著急地大哭起來,邊哭邊嘟囔著:“我就要嘛!”

看到這一幕,不少讀者都會覺得女孩的要求有些過分了,是不合理的要求。但實際上事情可能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女人都喜歡珠寶、鑽石,但所有的女人都會買嗎?不一定,因為喜歡與得到是兩碼事,這個道理我們成年人很容易懂,但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孩子看到好吃的、好玩的,說想要,這是本能,但“想要”有可能是喜歡的意思,可我們卻以為孩子想得到,於是立馬拒絕了他,孩子當然就會發脾氣了,尤其當我們說“你再鬧,我什麼都不給你買了”,孩子就哭得更厲害了,雖然你說的是一種假設,但孩子只聽到了“不給你買了”,他是不理解什麼是假設的。

所以,我們要分清孩子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對於孩子想要買多種口味的蛋糕,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說的這些口味我也都喜歡,可是我們不能買那麼多,該怎麼辦呢?”

不完全拒絕孩子,把問題拋給孩子,讓他自己做選擇,孩子就不會發脾氣了,他可能會對你說:“那就選擇一個巧克力味道的吧,下次再買其他口味的。”

總之,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們不能一味地生硬拒絕,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給予孩子愛與關心。

強化孩子好的行為

大多父母都告訴過孩子,不經過父母的允許,不能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不管你說多少次,但孩子還會在美食麵前淪陷。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我家三歲的二寶吃個名副其實的吃貨,看到叔叔阿姨手裡有吃的東西,他不會直接和別人要,眼睛盯著人家手裡的吃的說:“我好餓啊!”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後來,我對二寶說:“你要想吃別人手裡的東西,你告訴媽媽,媽媽給你買,如果你不吃別人的,我就給你買好多。”

有一次,二寶看到小朋友吃冰激凌,剛要湊過去,我就喊住了他,“寶貝,還記得媽媽和你說的話嗎?”他遲疑了一會兒,走到我身邊:“媽媽,我想吃冰激凌”,我立刻帶著他去買了一個冰激凌和一根棒棒糖,告訴他這根棒棒糖是獎勵給他的,因為他聽媽媽的話,沒有和別人要吃的。

我這樣做強化了孩子好的行為,讓他知道不吃別人的東西,會得到的更多,這比訓斥孩子管用得多,因為孩子感覺從中能得到好處。

這個世界充滿誘惑,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從不被滿足的孩子,蠅頭小利都會讓孩子淪陷,適當滿足孩子,拒絕孩子無理要求,給孩子正向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抵制住誘惑。

因一塊蛋糕,9歲女孩與媽媽分別7年,遭家暴後報警終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