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諸葛亮是不是權臣,和司馬懿有區別嗎?

一見如故199437879


諸葛亮不是權臣,是忠臣。

司馬懿不是忠臣,是權臣。

區別:

諸葛亮一生輔佐劉備&劉禪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抵抗魏國的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

司馬懿“有雄豪志”,有“狼顧之相”。這是曹操給他的評價,因為曹操本也是這樣的人,彼此彼此。漢朝權臣輩出,如霍光、王莽、董卓等,曹操與董卓曾同事過,曹操掌權後領導過司馬懿,一個比一個雄豪!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專權、兒子曹丕奪權;司馬懿&兒子司馬昭專權、孫子司馬炎奪權。

何為權巨?

五個字:有權勢之臣

八個字: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老師:用“權臣”造句,可拆開使用。

學生:司馬懿是魏國力大到能對最高統治者曹氏皇帝造成威脅的大

老師:好!哪個標誌性事件說明司馬懿是權臣?

學生:高平凌事變。明帝曹叡死前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即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老師:很好?權臣通常分兩類,一類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比如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父子、曹操&曹丕父子、董卓、霍光、王莽、楊堅、高俅、嚴嵩、多爾袞、鰲拜等;二類權臣也可以指權傾朝野、威脅帝王統治的宦官,比如趙高、管霸、蘇康、曹節、王振、汪直、劉瑾、魏中賢等。


致敬大師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樣做為做為一國執掌大權的重臣,區別有哪些呢?

第一,兩人獲得權位的過程不同。諸葛亮擔任丞相、執掌一國軍政大權的途徑來自於漢昭烈帝劉備臨終時的託孤。司馬懿則是通過軍事政變取得的魏國大權,是徹底的血腥手段獲得。這使得司馬氏為了維護自己的權柄只能血腥鎮壓一切反對勢力,甚至對君主也可以弒殺,因為司馬氏的權柄一旦失去就會被政治清算,只能不斷前進,否則就是滅族之禍。

第二,兩人的個人道德品格不同。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具有極高政治、軍事才能的人,二人的才華似乎無法分出真正的高下,但道德水準來說司馬懿就是完敗了。諸葛亮在死後甚至連政敵李嚴、廖立等人都為其惋惜,巴蜀之地的百姓自發的舉行祭祀活動,魏吳兩國的政要都感到悲傷,都是因為諸葛亮的個人道德有目共睹、無可指摘。反觀司馬懿多次對政敵進行夷族,還進行過屠城,完全依靠血腥手段最終走上高位,對於君主也無忠可言。

第三,

兩人面對的政治環境和自身的政治抱負不同。諸葛亮所處的蜀漢政權,採取的是依靠荊楚士族集團壓制益州本土士族勢力的崛起,而荊楚集團在蜀漢失去荊州後已經破落為寒族,諸葛亮的政治抱負與理想也是要恢復兩漢時寒族參與的統治秩序,清理士族門閥崛起帶來的社會問題。司馬懿本身就是士族門閥,魏國也正是在與士族門閥做出政治聯盟後取代東漢的,魏國實際上就是士族門閥崛起的結果。司馬懿及其家族更是希望與其他門閥進一步聯合創建士族政治。

可以說,諸葛亮也是權臣,卻與司馬懿截然不同,這也是二人的歷史評價相差極大的原因。


吾乃八字眉


諸葛亮是三國最大的權臣,哪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也要差點。

諸葛亮完全能篡位,取代劉禪。

司馬懿還得靠兒子、孫子才行。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區別,還用說?、

諸葛亮死,無論多大的權力,一沒欺主,二沒亂政。

以至於東晉皇帝士族們擔心桓溫篡位,愣是用“諸葛亮故事”來提醒桓溫:你要學武侯啊,你看人家多大的本事,還老老實實當臣子呢。

諸葛誕、諸葛恪倆二五仔,這可都是諸葛家的人,諸葛瞻、諸葛尚皆為蜀漢而死,這是風水問題,還是諸葛亮本人的問題?

孫吳不說,孫權自己都功臣耗死了。司馬懿篡權的時候,幾個曹魏老臣、二代們出來說話了?

諸葛瞻、諸葛尚投降,絕對會被司馬昭重用,也許沒權,但富貴不愁,可父子倆怎麼做的?張飛的孫子張遵,趙雲之子趙廣倆人也是殉國而死。

再看看曹魏、東吳,還說蜀漢是被吹起來的?蜀漢被吹,那是因為有情有義的人太多了,同時代無情無義的人更多,方能顯示蜀漢這幫人的可貴。


臥牛說歷史


我認為不是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呢,是在有機會篡位的情況下,撐,撐到了自己六出祁山,功敗垂成客死他鄉的結果。無論多大的權力,一沒欺主,二沒亂政。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也為了保劉禪,一起戰死在了綿竹了。

而司馬懿狼子野心

曹操,曹丕,曹叡

這三個有能力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是沒有反心的,至少連獨攬朝政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他是沒有篡魏的實力的。

等到曹芳繼位之後,司馬懿在擺平了曹爽之後,立刻把持朝政,成了權臣,死後其子孫繼續把持朝政,直到最後篡魏立晉。

而諸葛亮呢

在劉備死後,他就已然大權獨攬,劉禪且不說比之於曹丕曹叡,就是比之於曹髦也差了不少的血性。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庸主,偶爾還做豬隊友的領導,諸葛亮除了嘆口氣之外,便只有繼續北伐。

簡而言之,

司馬懿呢,是在沒機會篡位的情況下,熬,熬到了曹家精銳死絕,大權獨攬掌控朝野的時候。

我認為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最大區別是

諸葛亮一生力矯時弊,以正道自勉,以公德為先,最後個人的事業因悲劇告終,留下千古遺憾。

而司馬懿雖然一生順應時勢,以權謀求存,以私德為先,最後個人的事業因喜劇收場,為子孫開創晉朝江山奠定基礎。但是,把時間軸拉長來看,則可以發現:諸葛亮的事業是悲劇,卻青史流芳,萬載不朽。司馬懿的事業是喜劇,卻惡名遠揚,敗在後人心中。


民間小俗事


權臣,顧名思義,多指古代那些有權勢的大臣。像趙高、霍光、包括後世的郭子儀、張居正等等,這些都是權臣。

到權臣也分兩種,一中是權勢滔天,謀朝篡位的,一種是面面俱到,但還是臣下的。

我們來看諸葛亮到底屬於哪一種。

事無鉅細的權臣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經對劉嬋這樣說到,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由此可見,諸葛亮對君主的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面面俱到,包括選用什麼人為官,應該聽信於誰,該做什麼事情。他把一切權臣做的事情都做了,可以說蜀漢基本上就是諸葛亮的天下,只要他願意,這個國家馬上就可以行諸葛。所以說他是一個權臣。

不篡位的權臣

袁子曾經評價諸葛亮: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諸葛亮受劉備的臨終囑託,掌管一個國家的所有事情,服侍平庸的君主,雖然專權但不失禮節,執行君主的事情,朝臣們卻不懷疑。那麼就可以以為君主朝臣百姓都對他心裡敬佩。執行法令嚴格,但百姓們卻心悅誠服,消耗國力,下屬們卻不生埋怨。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確實是權臣不假,但這個權是劉備臨死前給予的,而不是諸葛亮架空的劉禪。劉備臨終前曾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見劉備連一國皇帝的廢立之權都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不負劉備所託,自劉備死後兢兢業業的輔佐劉禪,治理益州,南征北戰。並且從未有廢立、篡逆之心。

所以個人認為,諸葛亮是個權臣,而且是個很大的權臣,但他也是個沒有篡位的權臣。


小白讀秦漢


諸葛亮當然是權臣。忠誠度。中國人最講究“忠孝節義”,為臣也最重忠誠。諸葛亮一輩子為劉備大業謀劃,不僅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還在其去世後,耗盡心力的為沒什麼能力的劉禪鞠躬盡瘁,從來沒有動過非分之想,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忠義二字。反觀司馬懿,謹慎隱忍,知道自己不是曹家父子對手的時候,就安分的守著自己的那點業務,沒有僭越,但是一到了曹芳這裡,他野心膨脹,誅殺大臣,無視皇帝,自己成為了國家的主宰者。就這一條,諸葛亮在人品上就勝了他一籌。

論才華:諸葛亮剛出來的時候,可以說要啥沒啥,當時自己的主公連一個穩定的地盤都沒有,缺兵少將,後來的一切真的是他一點一點操辦起來的,巴蜀那富裕之地也是他輔助打下的,之後又主導了助力蜀漢成就霸業的幾次大戰。再看司馬懿,他身在曹魏,當時可以說是實力雄厚,而且他自己出身又好,生活的還是很舒服的。這麼一比,諸葛亮算是從起點就開始拼搏的人,而司馬懿一直生活在離終點最近的地方,有點渾水摸魚之感。諸葛亮後來能拼下如此基業,這才華應該比司馬懿高出一大截吧。


戰鬥大黃蜂


拿司馬懿之流和諸葛亮比較,說實話,我嚴重懷疑題主有意貶低諸葛亮,雖然我也不喜歡被三國演義嚴重神話了的諸葛亮。

首先可以肯定,諸葛亮在除掉李嚴後,蜀漢軍政大權一把抓,確實已經達到了權臣的所有條件要求。但是,諸葛亮是個另類的權臣,而司馬懿是個徹頭徹尾的權臣。其一,作為權臣司馬懿在各個重要機關單位的重要崗位安插自己家族的人,而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其二,作為權臣司馬懿不但這麼想還在對曹爽夷三族後把皇帝當做傀儡,而諸葛亮沒有表現出不臣之心,更沒有這方面的行動;其三,作為權臣司馬懿的家族勢力很強大,而諸葛亮的家族並沒有依附家族勢力。


小鬧39


同為三國英雄豪傑、諸葛亮赤膽忠心,司馬懿狼子野心!政治站位迥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