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感觉年纪大的人对家乡感情深,而年轻人则淡薄?

海阔天陈


1.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年轻的时候没什么见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总觉得他乡的月亮更圆,对未知的探索吸引着年轻人出去闯荡。相反,家乡在他眼中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他成长的痕迹,世界这么大,他想出去看看。

2.当他踏上远途的列车,期待着那想象中的远方,是高楼大厦,是纸醉金迷或是灯红酒绿,然而现实是冷冰冰的,当他踏上那陌生的土地,还没来得及欣赏这繁华的世界,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却是要先找个地方住下来,陌生的环境,举目无亲,他开始有些胆怯,先前的期望一扫而光。

3.像很多外漂的孩子一样,他开始学着找房子,第一次租房子没有什么经验,被坑也情理之中的事,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带的钱不多,接下来要赶紧找工作,心高气傲的他在找工作中多次碰壁,于是只好降低对薪资的期望,这或许是他开始向生活妥协的第一步。

4.工作终归是找到了,勉强能够养活自己,他抱着老板给他画的大饼安慰这自己,似乎前途一片光明,他单纯的以为只要自己肯干,一定会出人头地,然而梦想仍然遥不可及。他喜欢看星爷的《喜剧之王》,因为在那里似乎有自己的影子。他曾多次幻想着衣锦还乡的场景,那也是他第一次出门前立下的誓言,但终究只是在梦中。慢慢地,他开始体会这世间的人情冷暖,现实的残酷逼着他成长,学着接受这并不完美的世界,他累了,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累。

5.多年以后,当他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泥土的芬芳唤醒了他对家乡的记忆。这时的他已不再年轻,看着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但终归是亲切。这时的他已不再雄图大略,回归现实,他忽然意识到原来家乡才是归宿,当岁月洗去浮华,心中最珍惜和牵挂的还是家人,还有那烟火气中的平淡日子。


热点详评


听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脑海里便闪过了两个词:乡愁以及落叶归根。

今年28岁的我,处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年纪。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所谓的乡愁,是08年一个人孤身走出大山去求学的日子里。那时候,因为交通不便,16岁的我,整整一学期才能回家一次,而每次回家的路途总是充满曲折。那时候,读书的日子并不全是快乐,想家更是经常的事情。想念到极致时,深夜躲在被窝崩溃大哭也是常有的事情。多年后回忆起来,我仍然觉得神奇的是,那时那样年轻的我,却从未被大城市的霓虹闪烁吸引,内心深处最牵挂仍是千里之外那个小小的家,以及里面的人。

到了后面年纪稍长一些,随着在外求学的距离不断拉长,拉远,但是对家乡的那份思念却从未变浅,相反却日益深厚了。

在我的心里,对家乡的想念其实与年龄无关,更多的是人在一种特定环境里,对于家乡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怀。而这种情怀,就如放风筝一般,不管你走的再远,飞得再高,拉着线的家乡的那端总是你无法割舍的牵绊。我想,所谓落叶归根,也不过如此吧。家乡,永远是我们出走半生最最怀念的那个港湾。与所有漂泊在外的游子,共勉!



龙会在路上


我今天50岁,离开家乡快30年了,年轻人多半不懂的,也没有这么深的体会,

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有一种思乡的情节,我现在只有春节回去一次,祭祀祖坟,老家的房子早就无人居住了,儿时的小伙伴早已人到中年,少年时家乡热心肠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好多都离开人世了,岁月催人老,让人唏嘘,感叹…,短短的几句寒喧问侯,又匆匆离开,抹不去的乡愁,回不去的家乡,抹不去对家乡的感情…那就是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永远也割舍不了的情感,留在心底的记忆,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会叶落归根吧…




七0记忆


年轻时志在四方,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外面闯荡。

年纪大时,基本完成了使命,卸下了“盔甲”,收回了锋芒,回归了本性。

于是,那个生长的地方就常常念念不忘,家乡的亲人,小时候的玩伴,家乡的山水,家乡的草木方言都非常使之怀念。

曾经有位亲戚是老死在台湾的,晚年时岁数大做不了飞机,不能回来,就让他的孩子经常回来给他带家乡的东西,包括一捏土、一根草他都非常珍惜,时常捧在手心,看着流泪。

后来他去世葬于台湾后,他孩子又带回来他的几件衣服,在老家的祖坟下葬并立了碑。

为什么有句话叫“叶落归根”?就是说明我们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最后都忘不了根的情怀。


云天的生活


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我的家乡是在东北的十八线小城市。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想去南方外省,小时候可能没有什么机会出去玩,一直很羡慕外面精彩的世界。毕业后开始工作,终于可以自己选择去哪里了,我去了广州工作。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激情。还记得刚工作过年回家,还总嫌弃家里这那的服务都跟不上,不比大城市,发展的太差了。

后来工作的几年里,去过了国内,国外一些城市。现在反而会想念家乡了。我想大概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态变化了,家乡有我的家人,有我最珍贵童年成长的回忆。城市再好,没有家人没有爱,对你来说也是冰冷的。现在回想起来嫌弃自己家乡那会还是太年轻了。

大城市,小城市各有各的好与利弊,但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都会怀念家乡的,因为那是你出生的地方啊,大概就是乡愁吧。


宇宙无敌美少女006


落叶归根,树的落叶终究是要着地的,年轻人刚从枝头解放,忙趁着东风到处飞舞,看看世间的美景,探索下在枝头未知的世界,好男儿志在四方。

小时候,我的家乡有春夏秋冬;上学后,我的家乡有夏冬;工作后,我的家乡只有冬天,那每年洁白的雪是我对家乡唯一的记忆,曾经的溪水山坡、小鱼兔子野山果已经被封印在记忆深处;儿时的玩伴也已经不似当年,那些年津津乐道的娱乐项目也已经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唯有那连绵的白雪数十年依旧不变,任你远观亦可亵玩焉。

家乡容不下年轻人灵魂,因为我们放不下的太多,然而都不曾拿起如何谈的起放下,不曾经历那有什么缅怀;人生就是一场经历,我们年轻人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经历一生去去寻找心境和肉体的安身之处,蓦然回首,那地却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起点也是终点。

在阳光灿烂午后,一张躺着,一把蒲扇,老年人可以尽情的神游在自己的过往中,回味这自己的一生;年轻人脑海中是对未知的向往和好奇,外面的世界仿佛一只猴子在我们心里上跳下蹿,敦促着我们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毕竟我们在家乡太久了,一草一木太熟悉了,我们需要新鲜的事物去喂养我们的好奇心🤣。


瓦伦木


每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不一样,父辈在农村长大而后代从小生长生活在城市,后代的家乡观念就淡漠,人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对从小的生活环境人和事,很留恋,受历史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国到现代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后少量的农村幸运儿通过考学招工招干当兵留在了城市,由于农村土地和户口早已经没有了,后代也在城市,所以家乡成了回不去的乡愁,即使免强在家乡租房住,但年龄大了后代又在城市谁来照顾啊,举例说明!我三公当年参加红四方面军,解放后在城市工作退休。他的儿孙没有一个回过老家看看,家乡观念淡漠,碰见老家亲戚,相处对侍连外人都当不到,冷漠得很。还有我二姐夫从小当兵转业工作在外面,前几年退休后终于可以叶落归根在老家租房养老了,半年后又回城市长住了,亲戚乡邻熟人多本来是好事,但吃不完的酒送不完的礼,家乡认为你有钱,不论哪个亲戚邻居都要请你去耍,每个月工资不够吃酒,不去或送少了把人家得罪了,干脆回城居住,他小儿子结婚酒宴只请了双方父母到场,在酒宴前一天才告之儿子结婚酒宴消息,老家人去已经来不及了,通过微信转帐送礼给他们,他们不收老家人的礼,之后二十四小时退回,如果哪个有难事,只要能办到他也会尽力。现在农村变了味的名目繁多的酒宴是困挠现在人的毒瘤,大家收入解决基本生活不成问题,最怕就是某人的各种理由的酒宴,当然白事酒宴除外,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巴山小溪


月是故乡明,特别对于年纪大的人更是。

1 年纪大了,经历挫折多。回忆起童年生长的种种有趣经历,思乡情更切。捉鱼、摸虾、爬树、竖蜻蜓、捉迷藏、跳皮筋……

2 年轻人向往热闹繁华,在父母呵护下长大。没有离乡背景的愁思。纵然有,父母健在,随时可以回去看望。

3 对于年纪大了的人,父母很多不在了。家乡只能在记忆里,回去找不到亲人,连旧的熟悉的人都找不到几个了。

所以,年纪大了的人更加对家乡的感情深。满满的回忆啊!


清风末末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乡情上有什么不同吗?

亲不亲故乡情!甜不甜家乡水

难舍的是一家人围坐在池塘,饮酒赏月的美好时光![耶][耶][耶][赞][赞][赞]

更有白发苍苍的老母,盼子归心切。

妈,儿也十分想慈母你[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游子心 慈母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这是儿和母亲最真实的情感写照

人生在世,乡情是永远挥不断的思绪和情结。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成长的摇篮;这里的一方山,一方水散发出的都是肥沃的泥土芳香。是母亲的怀抱和大自然的恩赐,人的美好情感和心理素质大都是在这形成的。

大多数的人,为了生计和养家糊口,为了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走向了背井离乡之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不断的打拚和磨炼,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生活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丰富和提高,人已随年轮的翻转,而快速地步入了中老年。

每当夜深人静,思念起久未见的家人,就联想到了遥远家乡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迫切回归。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亲人一起是多么的温馨和快乐,游子回归故里,心情由然而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到中秋分外明

而年轻人则不同,还是壮年时代。虽也是去外发展,但是还没一番事业,家中还有妻儿老少。还不奋斗一番,更待何时,虽然也牵挂家乡亲人,可条件还不允许,只能悄记心中思乡之情。待时机成熟,再思归乡之路。




白龙戏玉兔


这应该是人类感情的普遍规律吧,个人认为,这其实是跟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追求有关系。


年轻人,如同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这是年轻的优势,但同样的,因为年轻,他们所要面对的生存压力非常残酷。


或者求学,

高考是成千上万人过独木桥,从早上一睁眼到半夜12点,充斥大脑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考研更加惨烈,据报道,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85万,招生人数预计72万,报录比约4:1。一心忙于考试的年轻人,又哪会有什么情怀来思念家乡。

或者求职,

先要从芸芸众生的求职者中杀出,抢到一个心仪的职位,之后,又要面对业绩,同事关系,领导意图等等多种职场关系,疲惫不堪。如果是在家乡就职还好,至少有地方住,有现成饭吃,如果为了打拼,来到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求工作,那还要租房子,下了班自己做饭,自己做卫生,生存的压力更大。


年轻人的全副身心都用在为未来拼搏上了,自然,顾不上考虑家乡了。


而年纪大的人,情况则完全不同, 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日子如流水,一天天地过去,儿女渐大,父母渐老。生活安定之余,难免有更多的时间来伤春悲秋,也会有更平和的心境来回顾自己的一生。经过岁月的洗礼,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年少时光,会抹去不快乐,更多的则是温暖。而与年少时光所相依共存的,则是永远忘不了的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道出了多少人面对家乡的哀伤。


所以,当年轻人渐老,也一样会感怀过去,一样会对家乡难以割舍。当一茬茬新的年轻人出现,他们还是会忙得不记得故乡。


人生就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