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最终放弃“北进”战略,而是选择“南进”?

大东北的小豆包


首先是要获得石油,这是日本维持战争的命根子,日本本土不产油,东北没有发现油,苏联远东地区当时也没有油,而日本与美国的谈判破裂后,美国人又宣布不卖它石油了。

彼时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只够半年使用了,再不想辙,中国战场的坦克汽车和海军的舰艇就得趴窝了,怎么办?去南洋抢呗。



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影响了日本的战争决策:

一,纳粹德国在苏联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虽然希特勒不停吹牛给日本听,但日本人坚持以德军攻陷莫斯科为决定性的标志,结果是大家都看见了,日本北进派被堵上了嘴。

二,张鼓峰和诺门坎战役让日本关东军心有余悸,在苏联远东部队保持对日警戒的情况下,日本陆军心里有些没底。



三,中国战场上由于日本海军没有对手,已是无用武之地,再不寻求海军一展身手的战场,军事资源和国民热情将全部偏向陆军,这是日本海军不愿意看到的,要争。

四,美国对日本的要求严重刺伤了裕仁天皇的自尊心,连出身陆军的首相东条英机都不堪其辱,这一条非常重要,实际上在陆海军之争和南下北进之争中,天皇的意见是决定性的。

--------美国人要求日本撤出在华所有日军,然后再商量做生意的事,等于让日本把用几十万士兵生命和巨额军费堆出来的战果,一口吐出来。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度度狼gg


不请自来,我是【今古纵横】特约编辑槐叔。题主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二战时的日本之所以选择“南下”东南亚并且最终招惹到美国,主要由以下3个方面原因。

日本陆军北进受阻

我们先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二战中其实日本的野心要比德国大,德国无非是要“生存空间”,而日本想的就是占地盘。但战争都是需要资源的,到了1939年,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在东北、华北掠夺到的资源不足以维持其庞大的军用,开始设想继续扩张掠夺。

由于中国战场以日本陆军为主,因此当时日本陆军的势力较大,他们怂恿日本天皇去进攻苏联,看中的就是西伯利亚资源广袤。所以39年5、6月日本关东军就在诺门坎和苏联打了一仗。

(诺门坎战役的种的日本坦克 根本和苏联的不能比)

日本动用了十数万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好的装备同苏联远东驻军打了4个多月,结果惨败。成为了日本自“日俄战争”后的首败。日本人自己也分析,他们无论从技术装备还是实战理论上都和苏联有差距,因此决定放弃继续北上。

日本海军相信国运

“北上”受阻总得有个方向,那只有南下。陆军的受损让日本海军有了底气去怂恿天皇“南下”。但是39年“诺门坎”战败后日本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举动,因为天皇和当时的政府纠结的一点就是“南下必须得硬碰美国”,日本知道自己和美国的差距。

(偷袭珍珠港)

但这时候有一种理论战胜了天皇的神智,那就是“日本国运正旺论”,而且这个旺现在轮到了的日本海军。他们是这样分析的,1894年的“甲午战争”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主要是靠海军取得的胜利;1931年“夺取东北”和1937年“对华全面战争”倚重的是陆军。那现在应该又轮到海军有所作为了。按照这个理论,南下东南亚必将成功。于是从40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就决定研究“南下”策略并最终在41年底正式实施。

山本五十六

槐叔一直认为事在人为,历史上很多大事都是某个人或者几个人促成的。山本五十六就是让日本决定南下的重要人文因素。山本是个标准赌徒,这不是说他赌“日本国运”,现实中就是个真实赌徒,而且手法高明,摩纳哥的赌场是禁止他入场的。

(三本五十六)

而且,山本在美国读书、当过驻美武官,对美国的运作非常熟悉。就是他提议的“偷袭珍珠港”,并且提出只要能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并且在半年内拿下全部东南亚,那么美国会默许既成事实。而且最后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山本说对了前面大部分情况,实践推动了日本在东南亚扩张,甚至一度还想侵入澳洲。只是没想到美国并没有屈服,最终击败了小日本。

以上就是槐叔分析的“二战中日本为何南下”的原因,有不足之处大家一起探讨。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点赞、关注【今古纵横】。


今古纵横


放弃北进而选择南下既是日本的无奈之举也是冒险之举。

日本是个岛国,对于亚洲大陆充满了向往,一直想通过战争称霸亚洲大陆,所以不断发动对朝鲜以及中国的战争来掠夺资源和土地。

在二战初期,日本在选择北进还是南下战略时,北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北进是以日本陆军为主,目的要占领东北亚和蒙古至贝加尔湖一带,达到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孤立中国,并巩固其在伪满洲国和朝鲜的既得利益。南下则以海军为主,是从海上进军东南亚、南亚,切断中国国际补给线,同时在这些区域掠夺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1941年,日本转变战略,最终放弃北进进而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主要原因如下

1、日本北进战略失利,遭遇苏联的强力回击。

诺门坎战役是日军北进战略的一次试探,此次战争最终苏联获胜,日军也损失惨重。经此战役日军看到了苏联的强大实力,与苏联签订了停战协定,暂时解除了苏联的威胁。

2、东南亚有日军急需的战略资源。

日本北进即使成功,也就是得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大片土地,没啥实际意义,无法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当时日本要维持在中国的战争,国内的资源已无法满足需要,急需要到东南亚去掠夺资源维持战争。

3、英美的妥协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日本要称霸亚洲,做世界霸主,一定会和英美利益冲突。而当时英美对日本的侵略扩张选择了绥靖政策,这让日本觉得英美好欺负,将英美不放在心上。最终,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向英美宣战。



时光山人


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野心膨胀,妄想北进南下,冲出日本小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日本国。但海军与陆军在北进还是南进问题上争吵不休,最好达成妥协,北进南下同时进行。

但国际形势的发展让日本人最终放弃了北进策略,而最终选择了南下。第一,日本与前苏联开战探看虚实,1939年8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向驻守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苏军发动进攻,日本第六集团军也参加了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前苏联派出名将朱可失元帅率领苏蒙联军向日本人发起强大的进攻。日本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苏联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的落后俄国,朱可夫元帅更不是一位糟糕的将军,此战日军在短时间内大败,伤亡和被俘61000人,损失飞机660架。一战令日军胆寒,再不敢打苏联的主意。

另一方面,日本的政治盟友德国在战场初期节节胜利,英国、法国、荷 兰等欧洲国家失败后,其中东南亚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人眼中的“肥肉”,此时不吃何时吃,于是日本人全力南进抢夺“胜利果实”,东南亚陷入日本人的战火之中,珍珠巷事件暴发。

第三个方面是,日本的政治盟友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盟友跟苏联互不侵犯,得不到盟友的支持,日本人怎么跟苏联打?所以日本人在败于苏联后,也与苏联人签定了《日苏中立条约》。彻底放弃了北进计划。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谢谢没有什么大不了84635的邀请,二战中日本是什么样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在些也不多说了,下面有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话不多说我们开始把!

日本在当时因为资源极度缺乏,日本在二战中的武器都相对比较落后,如它的步枪是非自动的,它的坦克是薄皮大馅的,它的零式飞机虽然性能优异,但是防护能力几乎不值一提。日本之所以能在中国耀武扬威,是因为中国的武器水平比超日本更是要低不知道多少,让日本找到了自信,这同时也限制了日本发展更强大武器的内在动力。

但是苏联就不一样了,苏联与德国近在咫尺,西方国家军队的机械化对苏联的影响非常深远,苏联军队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同时因为日俄战争苏俄方面吃了大亏,所以在二战一开始就在远东部署了强大的军队。

到1941年美国宣布对日禁运战略物次后,日本急需获得的战略资源只有两处,一个是苏闻的远东,一个是美英法控制下的南洋。因为在对苏联的试探性攻击中损失惨重,所以日本选择了兵力空虚的南洋。变北上为南下。

战争永远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我希望世界和平。


洐功


日本的北进侵略计划,一开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占领朝鲜,控制满蒙,目的都已达到,后来加入了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计划,但最终因为诺门坎战役的失败阴影,始终停于纸面。而所谓“南进”,则是控制日本以南太平洋岛屿和区域,即传统的南洋地区。两种政策本身,源于日本的海洋战略和大陆战略之争,早在19世纪就在日本内部发生了争论。

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提出了《国策基准》计划,从此开始了北进大陆政策和南进太平洋地区共举的计划,也是日本大规模侵略的开始。

北进大陆政策和南进海洋政策,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一个为了土地扩张和国防,一个为了经济资源。

北方主要来自于苏联的威胁让日本既不敢动弹,又不能安睡。一方面希望抵制阻挡苏联,一方面又警惕美英染指。

七七事变以后,布鲁塞尔举行远东和平会议,美英因为绥靖政策,竟然在会前,暗自达成与会拒绝任何有损对日关系提案的约定。通过牺牲中国,对日卖好,以换取自身在远东的长久利益维持。更阴险的期望能将祸水引向苏联后方。

在纳粹德国对苏联展开全面进攻以后,美国决策群仍然一厢情愿的认为日本将继续推进北上计划,与德国一道夹击苏联。结果过于软弱可欺的态度反而引起了日本转过头对南向的觊觎。

相反苏联却因为诺门坎的狠厉一战,使日本始终不敢异动,反而加紧对满洲地区的防备固守。

同时,因为二战的爆发,原本在中国瓜分了无数势力范围的传统欧洲列强出现颓势,特别是荷兰、法国这些对东南亚影响巨大的列强,国土被纳粹占领,无暇顾及远东殖民地,让长期觊觎南洋资源的日本,面对这片真空完全无法放弃。在这种背景下,“北进”已经到达了限度,“南进”却仿佛大有可为,日本当然不会放过天赐良机。

尤其是1941年后,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胆战心惊的日本和同样担忧后方不宁的苏联达成了默契。纷纷得以将资源和力量从远东解放出来。日本的“北进”在政策上已经宣布搁浅,这个时候“南进”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后面我们看到了,日本企图等待德军击破苏联,继而趁虚而入谋取利益,结果莫斯科一场保卫战,不仅打掉了元首的美梦,也让日军的妄念化为泡影。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争使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泥潭,更严重影响了其双向政策的开展。“北进”乏力,中国的坚决抗战是天字一号的阻碍,日本既无力快速灭亡中国,更无法丢下中国这个包袱跑去惹苏联。

再者,中国战场对日本而言,逐渐从红利转向了负担,无论经济和军事都是如此。当美国最终切断了对日本的贸易后,日本面对一个死不倒下的中国,已经开始捉襟见肘。再联系之前美英的一贯绥靖软弱,日本觊觎东南亚的真空和巨大资源利益,便悍然对美国动手了。

它再不打美国,也唯有被中国拖死一条路可走而已。只有取得了南洋的资源,才能继续维持其战争能力。所以“南进”是垂死挣扎的日本唯一的路途,多走两部再死而已。

王司徒军武百科


日本人明白,穿越茫茫西伯利亚,即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共同扳倒北极熊,到分赃的时候恐怕都饿死完了。不如直接通过相对强大的海军一举扭转局面,这也非常符合日本人好赌一把的本性,况且“大东南亚共荣圈”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似乎唾手可得,日本人幻想通过以战养战撑到美国人回到谈判桌前。


田瑞安


一,日本海陆军的矛盾

自从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海陆军之间便存在巨大的矛盾,以至于出现“陆军海战队”与“海军陆战队”同时存在的奇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在中国大出风头的日本陆军让日本海军非常嫉妒。而“南进”必然要以海军为主,所以日本海军大力促进战略“南进”。

二,对手不同

日本“北进”的对手是独立而强大的苏联。1939年5月11日至1939年9月16日“诺门坎战役”的失败让日本决策层一直对苏联有些心理阴影。而“南进”的东南亚地区基本上都是宗主国被纳粹消灭的真空殖民地,英国、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又都放在欧洲的纳粹德国,日本认为“南进”的侵略难度要比打苏联小得多。

三,战争目标

日本之所以在尚未完成侵略全中国的情况下就准备向其他国家扩大战争,重要原因是在中国陷入战争泥潭,急需获得新的战略资源补充地。苏联远东地区当时开发程度较低,资源开采和运输不便,而东南亚却已经是多年的西方战略资源输出地,特别是石油。所以为了资源,日本也要优先选择“南进”。


鬼说历史


其实日本放弃北进,选择南进,和日本吃了一场败事有关。

1939年,日本和苏联爆发了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中,日本大败特败。伤亡被俘61000人左右。损失660架飞机,对于本来飞机数量就不多的日本来说,可谓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迫使日本向苏联求和。通过这件事情以后,日本放弃了北进的策略,而选择了南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以迅猛的优势消灭法国往西欧强国,法国的东印度殖民地,还有美国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处于一个相对的是势力中空,这时候美国又加紧了对日本的封锁,为了取得更多的战略物资,日本没有办法必须能南进。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南进。


北田共T


二战中日本陆军主张北进,而海军则主张南进,海陆两军的战略进攻点不同自明治时期就已经凸显。19世纪末日本海权意识愈发强烈,海军一直得到优先照顾,从明治维新时期的19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发展海军开始,仅用了50年时间就使日本海军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海军装备水平世界前列。而日本陆军的则是缓慢发展,陆军的武器装备同欧美国家有巨大差距,1937年中日淞沪会战,日本虽然获胜,但是西方观察家认为日本陆军装备水平,作战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1939年苏日诺门坎战役爆发,日本陆军在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之下,伤亡惨重,大败而归,朱可夫指挥的苏联红军在强大炮火支援下,以坦克集团为先导彻底碾碎了日本北进的野心,双方的陆军水平相差太大。

而日本的海军在实力上已经仅次于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对日本实行了贸易禁运,日本资源匮乏,而美国则希望用贸易禁运政策压迫日本从中国撤军,保障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日本海军要求积极南进,双方矛盾无法调和。如果没有东南亚地区的资源支持,半年之后日本的战争机器将会停止运转,而假如日本海军能在开始的半年时间内歼灭太平洋舰队,则日本将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主动,所以日本放弃北进之后,全力准备南进,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