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江蘇4千百歲老人長壽調查,他們並不經常鍛鍊,與現在老人健身熱相悖,你怎麼看?

漢之韻


一鍵代償觀點:凡事無絕對,長壽和鍛鍊身體之間並不是必然關係,長壽是多種不確定因素的綜合結果。

現在大家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生命在於運動”。所以,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會在空閒之餘去鍛鍊一下身體。

當然,從我們的自身感覺來說,鍛鍊過身體後,全身出完汗,確實感覺比較好。但是,江蘇對將近四千名百歲老人的調查,卻發現,他們其實並不經常健身。可能這個結論讓很多經常健身的老年人難以接受,但是,我們還是要從客觀事實角度去看待這件事。

環境對於長壽很重要

相信大家也見過不少長壽老人的案例報道,其實我們會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有長壽老人的地方,一般來說自然環境就比較好,基本是屬於那種山好、水好、空氣好的地方。

這就說明,環境對於長壽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像大城市這種環境,生活節奏那麼快,再加上空氣質量不如山裡,這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影響就大一點。

說現實一點,如果你在一個空氣質量不好的天氣出去健身,那別說對身體有好處了,反而會有壞處。

新陳代謝的快慢也和長壽有關係

這裡可能得列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那就是我們要看一下在動物界中什麼動物最長壽,那就是烏龜了。

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烏龜就屬於那種不經常鍛鍊的動物,只要沒有危險,基本上就是慢慢悠悠地,有危險時可能會跑一下,跑不過就把身體縮進殼子裡。而那些看似身體矯健的動物,比如老虎、豹子等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反而壽命就只有十幾年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反而還真的是少運動就更加能長壽一點。

生命的價值在於寬度,而不在於長度

可能從我們內心根本訴求來說,當然是希望活的時間更長一點。但是,這種事也不是我們自身能夠主觀決定多少的。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把對生命價值的追求放到其寬度上來。

從而客觀角度來說,現在的醫學技術這麼發達,基本上我們的平均壽命也都在80歲左右了。這其實足以讓我們很多事情了,享受精彩人生了。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其實長壽更多的是基因決定的。所以,我們就更沒有必要去糾結了,把握好當下,有一個好心態去面對每一天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鍵代償。如有大家有更多關於代付應付帳、代為債務人清償債務、產品包銷等問題,請查找頭條號“一鍵代償”來私信我們。


一鍵代償


百歲老年們出身的時間是1918年以前。那是什麼年代,那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瘟疫流行的時代。解放前,勞動人民飽受摧殘,物質缺乏,營養跟不上。好多人負擔著沉重的體力活動,而且還吃不飽,很多人是活活累死的,餓死的。什麼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在中國大地上是真心很難見到的。

這些老年人的生活不像我們現代人,不玩手機,不玩電腦,不會拿著手機或者坐在電腦前一玩一整天。

很多這些老人都是苦日子出身,年輕時參加勞動,身體賊棒。現在年老了,雖然日子好了,但是依然吃的清淡。你看幾個高壽老人吃那些垃圾快餐的?

而且這些老年人沒有我們平時城市年輕人高喊的健身,組建跑步團,暴走團。但是並不表示他們沒有運動啊,比如去趕個集,十幾里路,走的呼呼的。到處串門,拉家常,做點小農活。不熬夜,早睡早起。

說實話,比我們好多年輕人生活的健康的多。

適度運動,對於我們的健康很重要。研究發現運動可以降低幾十種疾病的發病率。當然,運動一定要掌握好度,其實很多職業運動員壽命反倒不長,這就是運動過度導致的。


人體探索者


我爺爺今年98歲了,人家也是從來不鍛鍊,壓根不做什麼慢跑,更不懂得什麼健身,游泳啥的更是不會。

但是他每天都要在家折騰他的小花園,種這個,種那個。而且喜歡拄著柺棍跑到公園去聽戲,雖然腿腳不利索,需要騎著他的三輪車,但是一天折騰一個來回,這不算是鍛鍊嗎?

這些長壽老人,從來不知道啥叫鍛鍊,但是人家下地幹活,洗衣服種菜養豬放羊,難道就不是鍛鍊?

其實,鍛鍊也不是說能讓人個個長壽百毒不侵,你剛長壽,首先看看你是不是人品爆發,遺傳了長壽基因。對於壽命來說,基因強大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就好像有的人,一輩子抽菸喝酒,吃肥肉吃重鹽,但是人家愣是沒有高血壓,也沒有啥大毛病,一直安安穩穩一不小心就長壽了。而人家家財萬貫的蘋果創始人,還是素食主義者,不也是早早去見馬克思了嗎?

但是我們不能抬槓,就因為這個就把鍛鍊的好處否決了,甚至抬出什麼鍛鍊能讓人縮短壽命的錯誤理論來。適度鍛鍊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這是確定的。如果你沒有把握,自己屬於人品爆發基因強大那一類,還是老老實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別去拼概率了~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在所有長壽因素中,讓我們記住最沒有例外的那個因素!

一,江蘇的這個調查,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老人們並不注重體能鍛鍊”。

還有很多長壽調查顯示:吸菸,喝酒,甚至吃飯多都不是事。

我身邊就有一家大叔,青年中年幾乎天天醉酒,年老以後就天天喝點,不醉,但是必須喝。而身體非常棒,有點小病小災自己就好。現在80多歲自己照樣下地幹活。

我對少吃飯有益健康深信不疑。但是我有個鄰居家的老母親,今年93歲,每餐吃飯必須兒女強加限制,吃什麼也香,好像永遠吃不夠!精神很好,面色紅潤,關鍵看上去什麼毛病也沒有!

要說這是糖尿病三多一少,她又不瘦。要說甲亢,她沒有其他符合的症狀。

這個歲數,你讓她怎麼再去遵守什麼健康規則?——那就是笑話!

二,但是,有一樣是所有長壽調查中不例外的,那就是他們的愉快樂觀

近乎傻傻的樂觀,近乎與世無爭一樣的做派,近乎只要有口飯吃一切滿足的快樂,成就了他們“莫名其妙”的長壽!

沒有任何人是在不快樂、好生氣中有長壽結局的。

三,深刻地檢討內在原理,積極樂觀能幫助人戰勝一切傷害!

我們感冒了,有了這樣那樣的炎症,被致病微生物感染,被創傷……等等,都是司空見慣。只要我們積極樂觀,背後就有一股神秘力量幫助我們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這非常準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促使我們機體健康的真正力量,看來就是積極進取心,樂觀向上心,平和愉悅心。

而談到癌症治療,更是如此。同樣是放療化療手術後,有的就治癒,有的就失敗。追究起來,患者的心態是第一關鍵。

所以,為了長壽以及為了戰勝各種疾病,我們務必快樂起來是第一重要的。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這個調查說明一個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的東西,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基因決定的,這一點對於已經生下來的人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基因只是一方面,生活習慣對於壽命也有很大的影響,健康的生活習慣是能夠延長壽命的,這種壽命延長是因為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慢性病的風險。但是有些人由於基因或者其他原因本身患慢性病的風險就低,因此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他們的影響不像其他人那麼大。

生活習慣是全方位的,包括飲食、鍛鍊、睡眠、心理健康等諸方面,鍛鍊只是其中之一,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指的是全方位的。有些人是鍛鍊了,但他們飲食和其他方面並不注意,鍛鍊的健康效果就被抵消了。

就鍛鍊本身而言,對於健康的影響的鍛鍊並不是說一定要天天鍛鍊,目前看來每週鍛鍊3-5次,每次30-60分鐘就可以了,當然多鍛鍊更好。那些百歲老人中很多人並非不鍛鍊,他們平時經常做家務、園藝或者幹農活,他們的體力活動水平並不低,而現在的很多老年人雖然健身了,但整體活動量並不一定比百歲老人高。

這種百歲老人的研究是很片面的,並不代表人群的情況。真正有意義的是普通人群的研究,這些研究證明科學使人進步,現代醫學的不斷進展、遵循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長壽之道。


京虎子


根據現有科學研究表明,決定壽命長短的其實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心跳次數!不管是什麼物種,只要沒心跳了就會死了。因此,想要長壽只能有兩個方面去努力,一是增加自己的既定心跳次數,二是降低生活中的心跳速率。

人一輩子的心跳次數是由基因跟營養水平決定的。在現在科學框架內,已經研究的數據表示,所有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心跳總次數都是一樣固定的!也就是說,大象,獅子,老鼠一輩子累積起來的心跳總次數是相同的,大約是一輩子八億次左右。差別只是老鼠心跳快,很快用光了八億次心跳,而大象心跳慢,必須要很久時間才能用完。由此可見,一直強調運動養生的理論已經被推翻了,劇烈運動的時候心跳會加快,將很快用光自己既定的心跳次數。

科學統計,人類是心跳次數是持續變化的,目前已經上升到了24億次。這是因為人類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營養水平不斷提高,進而改變了基因賦予心臟的既定跳動次數。因此,吃好是可以延長壽命的。現有的吃菜養生理論也將被推翻。

不過呢,適當的運動肯定是必要的!很多人去報道並不是因為壽終正寢,而是因為生病死的。也就是說,生病才是長壽的第一攔路虎。要想無疾而終耗盡生命得保證自己不得病。

病是一種由基因跟生活習慣共同引起的生理作用。有些人天生有不得病基因,一輩子都不怎麼得病,這種就只能去羨慕了。而生活習慣則是唯一可以把握的,就目前的理論來看,不要做超負荷的事才是真正的養生基調。吃飯不要超過胃的負荷,吃油吃蛋白不要超過肝的負荷,吃糖不要超過夷髒的負荷,吃鹽不要超過腎臟的負荷,運動不要超過心臟的負荷……生命長壽,在於有度……


優己


正是由於基因的差異,導致了巨大的個體差異,比如有的人很瘦,有的人很胖,有的瘦人力氣大,有的胖人力氣小,有的人喝涼水都胖,有的人天天大魚大肉,一頓好幾碗飯都吃不胖。有的人經常感冒,有的人卻很健康。

在基因決定基本壽命的前提下,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強我們的身體健康程度,提高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從而延長壽命。

記住是正確的體育鍛煉。那些職業運動員的壽命據網上資料顯示是58歲左右,很少有長壽的。大概是他們長期從事高強度體育鍛煉,心率過高,導致心腦血管受損有關。一般人從事體育鍛煉,心率很難超過最大心率(220-週歲年齡)的96%,一般超過90%的情況都不太多,即使超過96%,只要控制在10-20分鐘左右即可,一般情況下這麼高的心率主要用於提高乳酸耐受力,提高運動成績,普通人除非對自己要求極高,否則用不上提高乳酸耐受力,也就不需要那麼高的心率。

普通人鍛鍊時讓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6%-96%即可,一般也可以不超過90%,心率保持在這一範圍內45-60分鐘左右可以明顯提高心肺功能和身體免疫力。

鍛鍊的人都知道鍛鍊之後身體的力量和精神狀態都會明顯改善,免疫力也會有不同程度提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感冒症狀會明顯減輕。需要指出的是任何鍛鍊都不能避免感冒,只能減輕症狀。

飲食方面,現在流行的各種健康理念,只要背後不是忽悠人去買東西的,基本上也都沒問題,雖然騙子忽悠各種健康理念的很多,但是健康飲食還是很正確的,比如低鹽低脂,戒菸酒,不熬夜等。


行遠健身


說得好!

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沒有毛病,但是,很少看到運動員,特別是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長壽的,這個是不爭的現實。

很多專家都在研究運動學帶給人長壽的秘訣,可是除了有氧運動可以讓人看起來可能比較精神,也可能看起來很年輕,但是沒有聽說這樣的人就一定活得比較久。

倒是江蘇百歲老人的調查讓人覺得生命在於自然,而不是刻意的追求。

我沒有辦法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研究,從人類歷史來看,長壽的人是隨著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而逐漸的增加的,而不是隨著鍛鍊身體的強度和長度而增加,事實與鍛鍊的強度和長度成反比。

從現在來看,越是富裕的國家,平均壽命越長,相反貧窮的地方壽命依舊很短。

壽命取決於身體健康程度,而人體保持健康不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等大量營養素,還需要鐵、鋅、硒、碘等16種礦物元素,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E、葉酸等13種維生素。研究資料表明,如果這些必需的微量營養素長期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發育不全、體力下降等各種健康問題,甚至導致疾病。

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由於缺乏這些微量營養素而導致健康受損。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這一現象稱為“隱性飢餓”,而這些人口絕大多數分佈在貧困地區和發展中國家。

所以,運動可以,但是不運動也可以,一個人的壽命的確不是你個體的原因,而是這個社會大環境的結果,任何事情只要不過度,不刻意,不強求,都會有一個好結果的。

吃好喝好,工作好,好日子長著呢!


煮茶聞書香


影響壽命的因素有很多,基因、飲食、生活習慣、心理健康都在其中,有的人天天抽菸喝酒反而活的長久,有的人注重養生反而較早離世,難道因此就能說明抽菸喝酒可以幫助人們長壽嗎?說不定這些人如果不抽菸喝酒,可以活得更加長久。所以並不能得出老人不運動反而會更長久的結論。

相反,可以確定的是,久坐不動容易患心臟病,增加三高風險。人們都需要運動,但老年人運動有更多講究,比如太早起床去戶外晨練,氣溫低、空氣不好,反而不利於健康;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工作,或者動作幅度太大,容易摔倒,引起嚴重骨折等嚴重後果;還有一些老人患有某些疾病,別人可以做的運功,並不適合他,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進去。總體來說,老年人運動應該輕柔、緩慢、不要時間過長。


健識局


長壽的同時身體健康才是福。一味追求年齡數字的增加而忽視生命的質量這種長壽我不贊同。如同黃渤演的一個電影裡面的一個片段:為了保持長壽村的稱號,讓老人躺在床上打點滴續命而忽視老人真正的需求。

我老公的爺爺奶奶今年一個83一個86歲,每天量4-8次血壓常年吃藥,而且不是因為有病才吃,而是為了怕得病才每天吃著胃藥降壓藥心臟類等等的藥,有點不舒服就吃藥去醫院躺著。平時不出門在家也是躺床上,奶奶因為一次生病在醫院治療幾個月後回來就沒力氣站不起來了,在床上一躺就是幾年,每天因為身體的各種不舒服很難受,每天爺爺給她喂藥養著,只能吃一些流食。而爺爺也為了長壽每天常年不洗澡早餐南瓜中午米飯晚上面包或餅乾(請了保姆做飯洗衣服),其他時間就是陪著奶奶躺床上。

這種生活方式我一個晚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爺爺很固執勸不動,看著奶奶也很痛苦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靠保姆照顧。說句不敬的話這種長壽我寧願不要,我喜歡我一個朋友的奶奶88歲了天天出門會友打麻將開心的活著。也不要這種天天吃藥追求如何活到一百的方式。我還是那句話,生命在於質量在於折騰在於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