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棒”字是怎么引申出“厉害”词义的?

单词新知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人有回答分享的欲望,所以谢网友【@单词新知】的邀请!我只能就我看到的一些语料和结合语言文字学原理,发表一下我的看法,供你和读者参考。


一般说一个汉字有三种意义:「造字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题目说得不错,「棒」的「强、优秀、厉害」意义,是「引申义」,不是「假借义」。

下文统一用「厉害」代替「强、优秀、厉害」等几种意义。

我们对「棒」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一一分析,就能看出「棒」是如何引申出「厉害」的意义。


「棒」字出现得比较晚,但是从造字结构来看,「棒」很明显是一个形声字,《康熙字典》引《说文》释「棁」训「棒」,这叫做「互训」:

棁:木杖也。从木,兌聲。

  • 「棒」的异构字是「棓、㭋」。

  • 「棒」的本义很清楚,「人造的木棍、木杖」的意思,可以表「棒状的物体」等等。
  • 「棒」是名词,名词做动词用表示用「木棍打」。
  • 没有发现「棒」有假借义。


所以,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棒」字没有假借义,「厉害」不是本义,只有是「引申义」。


「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的联想、相关、类推得到的意义,这个引申的过程一定是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的,是可以被我们所理解。


查阅《汉语大字典》显示,「强、好、厉害」的意思来自「方言」,而且是近、现代白话文才有的,古文中没有这种用法。


查阅《汉语大词典》发现「棒」有「棒实」「棒硬」两个义项,表示「坚硬」和「健壮」:



那么,至此我们就可以下结论,这个联想引申过程是:


人造的木棒一般都会选用非常结实的木质制造,所以木棒有非常坚硬的特性,由「坚硬」引申为「健壮、强壮」,再引申为「厉害、好、优秀」,这其实就是语言学中所说的「隐喻」。


比如:「铁」有「坚硬、不易断」的性质,引申可以表示人的意志坚强——铁汉,两人之间关系很好,东北人说的——老铁,事情的确凿、不改变——铁定。。。。。。等等很多


「棒」的「隐喻」比「铁」的「隐喻」隐藏得深,让我们不易察觉,所以,第一感觉没有道理,但一分析联想引申,还是可以看出端倪。

--------------------------------------------------------------

《汉语大字典》说「棒」的「厉害」意思来自「方言」,我想应该来自北方方言,因为几个最早使用棒表示「好、强」案例都是出现在北京官话白话文中,比如老舍的戏剧:

  •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问的棒!再这么问!」


查阅《方言大字典》(页5884)显示,「好、厉害」意思的确来自北方官话区:

「棒」表示「坚硬」的意思也都来自北方方言:


(北方官话区的范围非常大,整个中国北方到中部河南、华东的山东、江苏部分。。。都是,官话区就更大了,从东北一直到四川、云南,是明清以来中国大移民的结果。

所以,选北京话作为普通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国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可以听懂,从最南的腾冲,到最北的漠河,什么「广东话、南京话一票之差」那都是鬼扯。当语言学家都是傻子。)


小汉字见大历史


想开脑洞学习冷知识就过来。

先就"棒"字做个分析。



首先斑指老虎的斑纹,同时也指老虎。图腾老虎这个群体同时也是男性生殖器崇拜,母系又隶属于猴子图腾,母系同时也是负责养马的。所以弼马温就是他们。弼马温拿根金箍棒,同时又代表了男性生殖器崇拜。弼字中间有个百字,老虎喘息声为汗,而英语百就是汗锥特。这个群体同时是百越和百濮。转了一圈又全对上了。日本大阪和新疆达板城以及汉族大板桥是一个词。



棒字拆开,木自然是指木质体,是很多字都有的一个符号,泰、秦、春、奉、奏等等,这个符号其实就是三人的组合,代表黄种三个支系。卄是二十的意思,无论横放、竖放、斜放都是一个意思。就像戎和戒,一个代表十,一个代表二十。二十这一支就是百越,指黄种老二与第十族白种结合。也就是百越。奉又出自风氏。全部是对应的。

棒能引申很多词义,最直接的当然就是棍棒,引申出官差使用的梢棒、杀威棒、棒杀等等。其次又表示好、太好了,很棒、棒棒哒。还有棒棒糖、冰棒之类。棒槌有的地方指人参,还指生殖器。还有一个虽然没有用棒字,但的确有关。就是诽谤木,诽谤原意是非议斑这个群体,诽谤木其实就是一根木头,也可以认为是作为非议他人使用的棒(谤)木。


國病




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是难住我了,在我的知识储备里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查资料也没有查到多满意的结果,因此在这里根据查到的些许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一下推测。



在古代,人们大多崇尚练武。而棒又是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 鞭、锏、 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之一。

我们可以假设这么一个场景:

一个拿棒的和一个拿枪(冷兵器的枪)两个人比武,打得是昏天暗地,令人不自觉的拍手叫好。最后经过一番厮杀,拿棒的胜了半招、赢过了拿枪的,这时围观的群众免不了称赞一下那个使棒的:“好厉害的棒法”、“好棒法”,然后后来又逐渐的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被简化,就多了一层夸人厉害的意义、成了“好棒”了。



这一点看到有人说这是老北京的方言,原本是用来插科打诨的话,叫“棒势”,后来也简化成了“棒”,有了“厉害”的这层意思。但在这一点上,我不甚了解,因此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

一家之言,出错之处,望请指正;不足之处,欢迎补充;观点相左之处,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不胜感激!

我是逗号先生,感谢大家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